全氟碘烷的概况

合集下载

热点化工产品市场与投资分析

热点化工产品市场与投资分析

七、 全氟 碘 烷
氟碘烷化合 物是一类氢原子被 氟原 子完全取 代的单碘代全氟烷化合物 , 目前具有商业价值的是
碳数 在 6 1 — 2的全 氟 碘烷 , 中 8碳 含 量最 为重 要 , 其 其相 应 的产 品具 有 极 高 的 表面 活 性 , 生产 含 氟表 是 面 活性 剂 、 织物 整 理剂 和其 他 精 细化 学 品 的关 键 中
油剂 、 油 起 泡 剂 、 裂 酸 化 助 排 剂 、 井 液 、 水 采 压 修 堵
剂 和 原 油 破 乳剂 的 助 剂 等 ; 日用 化 学 品 工业 , 作 用
混配 制 备高 档 化妆 品乳液 和调 配 高档 化 妆 品 , 其 尤
物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F c #和它 的某些同系 物 与有机 基 质 的相互 作用可 以获 得具 有各种 生 物 活
用昂贵的排气设备,但是传统 的表西活性剂经受不 住铬 电镀术 中铬 电镀液 的化学 压 力 ,而使用 氟表 面 活性 剂能够在腐蚀性的媒介中特别稳定并能有效地
含 氟精细化学 品成为 我国近年来精细化工界
发 展 的热 点 , 尤其 是 全氟 碘 烷 是生 产 含 氟 表 面活性
抑制铬雾 , 因为其有显著的溶解性 , 能使在硬铬和亮
维普资讯

1 一 6
开 发 指 南 精细 化工原 料及中 体 间
2 6 第6 0年 期 0
性 的环 、 香 和杂 环 的全氟烷 基 化 的化合 物 , 芳 在合 成
表面 活性 剂 和织 物 整理 剂 。调 聚法 具有反 应 条件 温
生物活性化合物时候经常使用碘三氟甲烷 ,主要由 于 以其 为原 料 制备 的 化合物 生物 活性 最 好 ,三氟 甲

全氟烷酸类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

全氟烷酸类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

全氟烷酸类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全氟烷酸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以及生活用品中,在全球各地的环境介质和人群中均检测到了该化合物的存在,该类化合物的环境健康效应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对该化合物的特征、来源、毒代动力学特征、毒性效应以及相关的机制进行了总结,以进一步了解该化合物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标签:全氟烷酸;毒代动力学;毒性效应全氟烷酸类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是一类具有高能C-F共价键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图1),包括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C8)、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ate,PFOS,C8)、全氟十烷酸(perfluorodecanoic acid,PFDA,C10)和全氟十二烷酸(perfluorododecanonic acid,PFDoA,C12)等不同长度碳链的化合物[1]。

其中含有羧酸基团的化合物又被称为全氟羧酸(perfluorocarboxylic acid,PFCAs),分子式为CF3(CF2)nCOOH。

PFAAs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纺织品、包装材料、不粘锅、泡沫灭火剂、化妆品和杀虫剂等。

该类化合物具有耐高温、耐酸、耐碱、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等特性,在环境中不会被水解、光解和生物降解,因此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2]。

该类化合物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巨大威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毒理学家研究的一个热点。

1 PFAAs的来源PFAAs在1947年被生产,目前美国和比利时是PFAAs的最大生产国,其次是意大利和日本。

PFAAs通过电化学氟化、氟聚物碘氧化、氟聚物石蜡氧化、氟聚物碘羧化四种途径生产,其中电化学氟化过程的生产量约占总量的80%~90% (Armitage et al.,2006)。

全氟聚醚分子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全氟聚醚分子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全氟聚醚分子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全氟聚醚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学物质,其分子中的所有氢原子都被氟原子取代。

全氟聚醚由于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电绝缘性和抗溶剂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研领域。

全氟聚醚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系列氟原子和醚键,这种特殊结构赋予了全氟聚醚许多独特的性质。

首先,由于全氟聚醚分子中氢原子被氟原子所取代,使得分子具有极强的惰性。

这种惰性使得全氟聚醚在常温下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被化学物质侵蚀,同时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其次,全氟聚醚的分子中的醚键(C-O-C)使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醚键在高温下不容易断裂,因此全氟聚醚常常可以在较高温度下使用,不易发生热分解和失效。

这使得全氟聚醚在高温环境下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例如用作高温润滑剂和高温介质等。

此外,全氟聚醚还具有出色的电绝缘性和抗溶剂性。

由于其分子中的氟原子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全氟聚醚能够有效隔离电流,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领域。

同时,全氟聚醚也具有优良的抗溶剂性能,不易与常见有机溶剂发生反应和溶解,使其可以在潮湿或化学环境中长期稳定使用。

总之,全氟聚醚以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卓越的性能,在工业和科研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合成方法,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链长、分子量和结构的全氟聚醚,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氟聚醚在电子、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全氟聚醚分子结构的介绍。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将概述全氟聚醚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以及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全氟聚醚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在化学结构上的特殊性质。

随后,将介绍全氟聚醚的合成方法,包括传统合成和新型合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在接下来的部分,将重点讨论全氟聚醚的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分子链的长度、聚合度以及取代基对其性质的影响。

环境化学全氟化合物10

环境化学全氟化合物10

PFOS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dane Sulfonate,PFOS),曾 被广泛用于灭火剂、感光材料表面处理剂、纺织品和皮 革的整理剂、纸张的表面防污涂层、航空液压油、半导 体行业的光阻剂和电镀行业的铬雾抑制剂等与人类生产 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中。作为3M公司的畅销产品思高 洁防污涂层喷剂的关键组分,PFOS被发现广泛存在于 全球的环境介质和动物乃至人体体内,对生态环境和人 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激素合成、运输、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都需要甲状腺激素的 调节,许多研究表明PFOS和PFOA损害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的分 泌平衡,研究结果表明PFOS和PFOA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是多方面 的,由于物种多样性和调控机制存在差异,由PFOS和PFOA造成啮 齿动物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外推到对人体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其变 化是极其复杂的。与在动物体内的半衰期(PF0s在大鼠血清中半 衰期为100d左右)相比,PFOS和PFOA在人体中有极长的半衰期。 PF0s和PFOA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PFCs的特点
很高的稳定性,受很 强的热,光照,化学 作用而难分解
在环境中长距离迁移
受微生物和高等脊椎动 物的代谢作用而难降解
随食物链传递在生物 体内富集到很高浓度
二 PFOS/PFOA分布、毒理效应与迁移转化
环境中存在的全氟化合物主要有全氟羧酸 类、全氟磺酸类、全氟酰胺类及全氟调聚醇等, 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 和全氟辛酸(PFOA) 是环境中出现的最典型的两种全氟化合物,而 且这两种化合物是多种PFCs在环境中的最终转 化产物 。
生殖毒理学研究表明,PFOS和PFOA能够造成雌性鹤鹑产蛋率显 著下降,产蛋时间推迟,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性下降而幼患大量死 亡,且出生后畸形率升高。

全氟溶剂

全氟溶剂

全氟溶剂1.背景介绍1.1全氟溶剂的概念全氟溶剂( Perfluorous Solvent) , 也称为氟溶剂( Fluorous Solvent)或全氟碳( Perfluorocarbons) , 是一种新兴的绿色溶剂, 它是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的烷烃、醚和胺。

常见的主要有全氟烷烃、如全氟己烷、全氟环己烷、全氟甲基环己烷、全氟甲苯和全氟庚烷等; 全氟二烷基醚, 如全氟2- 丁基四氢呋喃等; 全氟三烷基胺, 如全氟三乙基胺等[1]。

图1 全氟烷烃的化学结构式1.2全氟溶剂的特征全氟溶剂的密度大于普通有机溶剂, 沸点范围大, 是一种高密度, 无色无毒, 具有高度热稳定性的液体, 其特征是低折射率, 低表面张力和低介电常数。

全氟溶剂是气体的极好溶剂,能溶解大量的氢气, 氧气, 氮气和二氧化碳等, 但对于普通有机溶剂和有机化合物溶解性却很差[2,3]。

1.3 氟两相系统的概念氟两相体系[4]( Fluorous biphase systems, FBS)是一种非水液-液两相反应体系, 它由普通有机溶剂和全氟溶剂两部分组成。

由于全氟溶剂分子中氟原子的高电负性及其范德华半径与氢原子相近, C-F 键具有高度稳定性, 为非极性介质。

1.4 氟两相系统的特征在较低的温度如室温下, 全氟溶剂与大多数普通有机溶剂如乙醇、甲苯、丙酮、乙醚和四氢呋喃等混溶性很低, 分开成两相(氟相和有机相)。

但随着温度的升高, 普通有机溶剂在全氟溶剂中的溶解度急剧上升, 在某一较高的温度下, 某些氟溶剂能与有机溶剂很好地互溶成单一相, 为有机化学反应提供了良好的均相条件。

反应结束后, 一旦降低温度, 体系又恢复为两相, 含催化剂的氟相和含产物的有机相[1]。

1.5 氟代催化剂的介绍氟两相体系的最大优势在于均相催化反应,使均相催化剂易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

成功进行氟两相体系中催化反应的关键是氟代催化剂或氟代试剂的开发。

把体积合适、数量恰当的全氟基团引入均相催化剂的配体或反应试剂的分子结构中, 可以大大增加其在全氟溶剂中的溶解度[1]。

含氟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合成、研究进展

含氟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合成、研究进展

含氟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合成、研究进展含氟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品种,有很多碳氢表面活性剂不可替代的用途。

含氟表面活性剂主要以全氟烷基或全氟烯基或部份氟化了的烷基等作为疏水基部分,然后再按需要引入适当的连接基及亲水基团,根据亲水基团性质的不同分别制得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及两性型等不同系列的含氟表面活性剂产品。

一、含氟表面活性剂的概况1含氟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普通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中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称为碳氟链,具有碳氟链憎水基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含氟表面活性剂(或氟表面活性剂)。

碳氢链中氢原子可被氟全部取代,称为全氟化;也可以部分被氟取代,称为部分氟化。

目前应用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大多为碳氢链全氟化。

碳氟链可用Rf表示,一般碳氟链的碳原子数小于10,否则会因水溶性太小而无法应用。

与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相同,凡不能电离的称为非离子氟表面活性剂;能电离的称离子型氟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氟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因的不同可分为羧酸盐型如C10F21COONa、()C8F17CONH CH25COONa,可由含氟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组成,也可以通过烃基(一CH2一)n。

酚基(一C6 H4O一)、酰胺基、磺胺基(一SO2NH一)、硫基(一s一)间接相连;磺酸酯盐型如CnF2n+1C6H4SO3H(n=6,8,10),含氟烃基憎水基既可以与磺酸基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烃基、苯基、酰胺基、磺胺基、聚氧化乙烯段等间接相连;硫酸酯盐型,通常是直链结构的含氟醇与硫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得,如:CF3(CF2CF2)nCH2(OCH2CH2)mOSO3NH4(n=4—6,m=2—10),含氟烃基憎水基结构也有许多变化,如有以一CF3为ω一端基的,也有以氢为∞一端基的,还有含聚氧乙烯链段的等;磷酸酯盐多是由含氟醇与三氯氧磷(POC3)反应生成,酯化反应生成单酯盐、双酯盐和三酯盐等类型。

如:(CF3)2CF(CF2)6FCH2CH2OP(O)(OH)2。

tfe调聚法合成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工艺研究综述

tfe调聚法合成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工艺研究综述

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是一种含氟精细化学品,其具备长 链全氟烷基类丙 烯 酸 化 合 物,是 生 产 含 氟 表 面 活 性 剂,织 物 整 理剂的重要单体,因为氟原子电负性极强,C-F键长 0.072nm, 为 C-C键长的一半,因此氟原子能够把碳链很好的屏蔽起来, 化学稳定性强,另外 C-F键的极化作用小,使得此类化合物的 表面能很低,因此 能 够 赋 予 织 物 优 异 的 拒 水、拒 油、防 污、抗 静 电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电子电器、机械化工、纺织等 众多领域的高性能基础材料,是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战略物资 资源和高新 技 术 产 品,是 迄 今 为 止 效 果 最 佳 的 织 物 整 理 剂 单 体。
金属催化剂
5CF2=CF2+2I2+ IF5→ 5CF3CF2I 该反应为间歇式 反 应,在 高 压 反 应 釜 中 进 行,催 化 剂 主 要 为含锑 的 氟 化 物,还 有 Nb、SbF3、SbF5、MoF6、金 属 卤 化 物 如 TiCl4、ZrCl4或 VF5等,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温度、压力,当反应 压力不再下降时可判断反应结束。 五氟碘乙烷反应也可采用连续反应,即碘溶解在 IF5 中,所 得溶液连续性地送入直立泡罩塔反应器,泡罩塔内有 IF5,塔底 有 TFE进料管,产品经过气化、冷凝收集,此反应的优点是流程 短、反应时间少,产品纯度及收率比较高,缺点是原料中 IF5 的 纯度对反应影响很大,IF5有剧毒,遇水极易分解为 HF和碘酸, 酸性很强,对设备防腐和安全防护要求很高[1]。
·66·
山 东 化 工 SHANDONGCHEMICALINDUSTRY 2019年第 48卷
TFE调聚法合成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工艺研究综述
程 伟
(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0)

全氟碘代丁烷423-39-2

全氟碘代丁烷423-39-2
无数据资料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亚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刺激性(总述)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无数据资料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无数据资料 吞咽 无数据资料 皮肤 无数据资料 眼睛 无数据资料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无数据资料 附加说明 无数据资料
12 生态学资料
https:// 3/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https:// 1/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火灾特征 无数据资料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无数据资料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无数据资料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无数据资料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Powered by TCPDF ()
https:// 4/4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无数据资料 国际海运危规:无数据资料 国际空运危规:无数据资料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海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空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海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国际空运危规 : 无数据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氟碘烷的概况
1.1 全氟碘烷的概况
全氟碘烷别名:全氟碘代烷;全氟烷基碘;C6~12全氟碘代烷;
英文名:1-iodoperfluoro-C 6~12-alkanes;perfluoroalkyl(C6~12)iodide
分子式:I(CF2)nF(n = 2, 4, 6, 8 ……);
CAS:25398-32-7;
图1.1 全氟碘烷结构式
全氟碘烷化合物是一类氢原子被氟原子完全取代的单碘代全氟烷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氟中间体。

目前具有商业价值的是碳数在6~12的全氟碘烷,其中8碳含量最为重要,其相应的产品具有极高的表面活性,是生产含氟表面活性剂、织物整理剂和其他精细化学品的关键中间体。

含氟表面活性剂和织物整理作为各自领域的精英产品倍受国内外关注,具有极好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因此全氟碘烷化合物作为基础原料具有良好开发前景。

用于全氟碘烷的现代合成技术主要有:全氟羧酸衍生物法、全氟烯烃法、亲电碘氟化、亲核碘氟化、以及调聚法等等。

目前全氟碘烷主要由五氟碘乙烷和全氟烯烃以调聚法合成,工艺复杂,链长难以控制。

国内以前无全氟碘烷的生产,严重制约了有机氟精细化学品的发展。

1.2 全氟碘烷的理化性质
全氟碘烷为紫色至粉红色透明的蜡状液体或半固体,沸点(常态下)115~
240℃,密度(35℃)1.8g/mL,微溶于水。

表1.1 全氟碘烷的理化性质表
全氟烷基碘易与乙烯反应,生成全氟烷基乙基碘化物,是生产含氟表面活性剂和低表面能涂料的关键中间体。

内容摘自六鉴化工咨询()发布《全氟碘烷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