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检测模块一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建筑材料的使用和保护。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述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 建筑材料的作用与要求3. 建筑材料的标准化和认证第二章:水泥1. 水泥的性质2. 水泥的种类和应用3. 水泥的检测方法第三章:混凝土1. 混凝土的组成与性质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3. 混凝土的检测方法第四章:钢材1. 钢材的性质和分类2. 钢材的焊接与连接3. 钢材的检测方法第五章:木材1. 木材的性质和分类2. 木材的加工与使用3. 木材的检测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2. 实验法: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相关教材;2. 实验室设备: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样品及检测仪器;3. 网络资源:相关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论文、案例、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砌筑材料1. 砌筑材料的分类与性质2. 砌筑材料的使用与检测3. 砌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第七章:沥青及防水材料1. 沥青的性质与分类2. 防水材料的种类与应用3. 沥青及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第八章:保温与吸声材料1.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原理与分类2.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3. 保温与吸声材料的检测方法第九章:装饰材料1. 装饰材料的种类与性质2. 装饰材料的设计与施工3. 装饰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第十章: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发展趋势1.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检测2. 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与应用3.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砌筑材料、沥青及防水材料、保温与吸声材料、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检测方法;2. 实验法:进行相关材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了解各类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块一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二)材料的力学性质
强度
思考: 在由钢筋砼构成的框架结构中,钢筋与砼各自什么作用?
弹性与塑性
思考: 如果不留意,踩脚到刚 刚浇筑的砼面层上,会有 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脆性与韧性
思考: 在砌筑墙体时,如果需要半块黏土砖,瓦工师傅往往是用砌 砖刀劈向黏土砖的中线,黏土砖便立刻劈成两半,整个过程看 不到有明显的塑形变性发生,什么原因?
注:
• 吸水率的大小取决于: 材料本身(亲水/憎水) 孔隙率大小(越大,吸水性越强) 空隙特征(小孔隙与粗大开口孔隙材料) • 材料水分的吸入会使其性质改变:体积膨胀、保 温性能下降,强度降低,抗冻性变差等。
吸湿性
思考: 家居中铺设的实木地 板,在冬季供暖期间为什
么地板间的缝隙会加大?
而在夏天地板之间的缝隙 会减小甚至会凸起?怎么 样做才能减少或避免此现 象的发生?
导热性 热容量与比热容 与热 热变形* 耐燃性与耐火性*
材料的物理性质 ——与热相关
思考: 节能65%的建筑物,一般都需要在其外墙的表面 喷涂或者粘贴保温材料,为什么? 建筑材料除了需满足必要的强度及其他性能要求外,为了 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能耗以及生产和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常要 求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以维持室内温 度。
抗冻性
思考: 在寒冷冬天的夜晚,将盛满水的玻璃瓶放在室 外,第二天清晨玻璃瓶是否有变化?
• 抗冻性
用抗冻等级Fn表示。F15,F25,F50、F100等。
抗冻等级越高,表明材料的抗冻性越好。如水泥等。
对于冬季气温在-15℃以下的地区以及水利工程,施工时应考虑材料 的抗冻性,并进行相应的检验。
材料的物理性质 ——与热相关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可用湿润角来说明
建筑材料与检测_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建筑材料与检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选修课,而对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学习这门课程也是有用的。
1 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1)定义:任何建构筑物都是用材料按一定的要求构筑而成,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通称为建筑材料。
知识点滴:万里成城:(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总长度大约有十万里以上!所用建筑材料:土、石、木料、砖、石灰。
关外有关、城外有城,其材料运输量之浩大、工程之艰巨世所罕见。
知识点滴:河北赵州石桥建于1300多年前(桥长约51m,净跨37m),建造该桥的石材为青白色石灰岩。
比意大利人建石拱桥晚400多年,但在主拱肋与桥面间设计“敞肩拱”,比外国早了1200多年。
2)分类:⑴按化学组成分类⑵按使用功能分类2 土木工程与材料的关系(1)材料是保证土木工程质量的基础。
材料是构成土木工程建(构)筑物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其质量基础。
在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总造价中,与材料有关的费用占50%以上(2)在实际工程中,材料的选择、使用及管理,对工程成本影响很大。
比如广东某跨海桥,其桥面原来使用的钢纤维混凝土,使用一年以后出现了许多裂纹,后来要铲去重新铺沥青混凝土,从而大大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3)材料对土木建筑工程技术进步起了一个促进作用。
例如钢材及水泥的大量应用和性能改进,取代了过去的砖、石、土木,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占领了土木工程结构材料的主导地位。
现代玻璃、陶瓷、塑料、涂料等新型材料的大量应用,又把许多建筑物装扮得绚丽多彩。
3 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国家标准有三大类:(1)国家标准如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中“GB”为国家标准的代号,“175”为标准编号,“1999”为标准颁布年代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该标准的技术(产品)名称,上述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任何技术(产品)不得低于此标准。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教材第十一章“建筑材料与检测”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种类及性质、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检测流程和检测标准。
着重讲解混凝土、钢筋、砖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基本特点。
2. 学会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能够独立操作并进行检测。
3. 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混凝土、钢筋、砖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材料样品(混凝土、钢筋、砖块等)、检测仪器(如压力测试仪、万能试验机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工地实际场景,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在建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及检测方法,重点介绍混凝土、钢筋、砖块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混凝土强度检测为例,详细讲解检测原理、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具体建筑材料设计检测方案。
5.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混凝土、钢筋、砖块等建筑材料的实际操作检测。
七、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种类及性质2.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混凝土钢筋砖块3. 检测流程及标准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2)设计一套针对钢筋拉伸性能的检测方案。
2. 答案:(1)混凝土强度检测原理:采用压力测试仪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压缩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混凝土的强度。
(2)钢筋拉伸性能检测方案:使用万能试验机对钢筋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数据,计算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建筑材料与检测全完整版教案模块1-7全

模块一工作单元任务一砂石取样及试样处理一、取样批的确定1、在一列火车、一批货船或一批汽车上取样——产地和规格均相同的砂石为一批,总数不宜超过400 m3或600 t。
2、在料堆上取样——以400 m3或600 t为一批。
3、以人工生产或用小型工具(如拖拉机等)运输的砂——以产地和规格均相同的200 m3或300 t为一批。
二、取样方法1、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铲除表层部分料,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砂共取8份,石子为16份,组成各自一组试样。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8份组成各自一组试样。
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三、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最少取样的数量。
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表1-11 是砂常规单项试验的最小取样量。
四、试样的处理1、试样的缩分:将试样置于平板上,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约为2 cm的“圆饼”,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若为石子试样,在自由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4份。
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的质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的质量为止。
2、试样的包装:每组试样应采用能避免细料散失及防止污染的容器包装,并附卡片标明试样编号、产地、规格、质量、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任务二砂石表观密度测定一、砂表观密度的测定(容量瓶法)(一)试验仪具与材料1、容量瓶:500ml。
2、烧杯:500ml。
3、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0.1g。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冷开水。
6、其它:搪瓷盘、干燥器、温度计、滴管、毛刷等。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建筑材料的特性和检测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的了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建筑材料概述(1)介绍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讲解建筑材料的用途和作用。
2. 第二节:水泥(1)介绍水泥的种类和性质;(2)讲解水泥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3. 第三节:混凝土(1)介绍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质;(2)讲解混凝土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4. 第四节:钢材(1)介绍钢材的种类和性质;(2)讲解钢材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5. 第五节:建筑砂浆(1)介绍建筑砂浆的组成和性质;(2)讲解建筑砂浆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三、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水泥、混凝土、钢材、建筑砂浆等样品,天平、量筒、滴定管等检测仪器;2. 教学课件: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3. 教材和参考书: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1. 授课: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建筑材料的特性;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2. 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检测方法的理解;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第六节:木材1. 介绍木材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木材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七、第七节:砖石材料1. 介绍砖石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砖石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八、第八节:建筑防水材料1. 介绍建筑防水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2. 讲解建筑防水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建筑材料种类及特性;(2)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知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检测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建筑事业,关注建筑材料质量,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1)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等;(2)有机胶凝材料:沥青、树脂等;(3)建筑砂浆: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等;(4)建筑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5)建筑钢材:钢筋、钢管等;(6)建筑木材:木材特性及应用;(7)建筑玻璃:玻璃种类、特性及应用;(8)建筑陶瓷:陶瓷砖、卫生陶瓷等;(9)建筑防水材料:防水砂浆、防水涂料等。
2. 建筑材料检测方法(1)力学性能检测: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等;(2)物理性能检测:密度、导热系数、吸水率等;(3)化学性能检测:酸碱度、氯离子含量等;(4)光学性能检测:透光率、反射率等;(5)其他性能检测:防火性能、耐久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2)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1)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应用;(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实验室设备:水泥、石灰、石膏等建筑材料样品,检测仪器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建筑材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的讲解:(1)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特性,结合实物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2)讲解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及技巧,强调检测的重要性。
3.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二章,详细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见建筑材料(如水泥、沙子、石子、钢材等)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2. 学会使用现场检测设备,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建筑材料质量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建筑材料样品、检测设备(如电子秤、卡尺、硬度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因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讲解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建筑材料样品的质量检测,教师巡回指导。
5. 设备使用及维护讲解(10分钟)讲解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维护注意事项。
6. 实际操作演示(10分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检测设备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回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2. 常见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方法3. 现场检测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七、作业设计(1)水泥(2)沙子(3)石子(4)钢材2. 答案:(1)水泥:密度、凝结时间、强度等;(2)沙子:细度模数、含泥量、氯离子含量等;(3)石子:粒径、含泥量、压碎指标等;(4)钢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兴趣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检测设备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技能综合训练
一、名词和符号解释
1、有效数字;
2、表观密度;
3、比强度;
4、含水率;
5、软化系数.
二、填空
1、取样是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从检验()对象中抽取()的过程。
送检,是指取样后将样品从现场移交有()资格的单位承检的过程。
2、检测机构从事检测工作时,必须遵循()取样送检制度。
3、某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是268 MPa;吸水饱和后的抗压强度是249 Mpa。
此材料()用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
4、耐火性是指材料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保持其不破坏、性能不明显下降的能力,用耐火()表示。
5、将26.4843修约成三位有效数字,修约结果为()。
三、多选题
1、检测工作要以检测标准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行()等有关的法律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B、《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C、《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D、《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E、合同法
2、导致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检测人员误差;
B、仪器设备误差;
C、环境误差;
D、方法误差
3、能够承担委托检测任务的检测机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A、计量认证;
B、检测资质证书;
C、施工资质;
D、监理资质
4、技术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四类标准。
A、企业;
B、行业;
C、地方
5、()而且孔隙封闭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渗性;
A、憎水性的;
B、孔隙率小;
C、亲水性的;
D、孔隙率大
四、简答题
1、说明哪些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
2、用什么方法粗测定集料的表观密度?怎样确定取样量?简述测定方法和步骤。
五、计算题
1、粗集料的表观密度测定,若试样烘干后的质量为1500克,试样在水中重940克,则粗集料的表观密度为多少?(忽略温度对水密度的影响)
2、某一块状材料的烘干质量为100g,自然状态体积下的体积为40cm3,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30cm3,试计算其密度、体积密度、密实度和孔隙率。
知识与技能综合训练
一、名词和符号解释
1、有效数字:在试验检测分析中,直接能从仪器设备上读取的准确数字叫做可靠数字
2、表观密度:是指在干燥状态下,材料单位表观体积(实体体积+闭口孔隙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3、比强度:是指按单位质量计算的材料强度,其值等于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
4、含水率:材料所含水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比。
5、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其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
二、填空
1、(或检测)(实验样品)(检测)。
2、(见证)。
3、(可以)。
4、(极限)。
5、(26.5)。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
4、(ABC)
5、(AB )
四、简答题
1、答:
①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②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③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④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
⑤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⑥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
⑦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
⑧国家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试件和材料。
2、答:用网篮法测定粗集料的表观密度。
试样量按照最大粒径确定。
测定的方法步骤为:
(1)确定取样量;
(2)将试样浸泡24h。
将试样分别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在石料上的气泡完全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3)调整静水天枰示数为零。
(4)调节水温在15℃~25℃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并上下升降吊篮排除气泡,称取试m。
样在水中的质量w
(5)提起吊篮,将试样倒入浅搪瓷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6)冷试样并称取其烘干质量m a。
(7)、取另一份石子进行平行试验,取两次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1、(2.68 g/cm3)
2、(3.33 g/cm3;2.50 g/cm3;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