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金钱哲学_把握累积财富的机会
古代名人的金钱观

古代名人的金钱观钱多坏自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反对厚赋重刑。
个人生活勤俭简朴,认为钱多会败坏自己的道德。
有一次齐景公派使者访他。
晏婴将家中仅有的饭食与使者分吃,两人都没有吃饱。
使者回去禀报景公,景公立即派人送来大笔金钱,让晏婴好度日接待。
晏婴婉言谢绝,并说:“我用君王给我的俸禄救济了百姓,可见我家里并不穷。
一个人到了中晚年,每月只需十总布、四升粮就足够了。
”(“总”是丝的计量单位,一总为80根丝。
)不做守钱虏东汉将军马援,曾以男儿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作为自己的誓言,出征匈奴、乌桓。
后在西北养马,发展畜牧业,在有一些积蓄后却把所有的家财救济别人。
常人疑惑不解,马援说:“经营财货,贵在能救济他人,否则就是守钱虏!”后来“守钱虏”一语被人们用来作为聚财丰盛而用钱吝啬的人的代称。
“守钱虏”又称“守钱奴”、“守财奴”。
清廉诫“四知”东汉官员杨震,以清廉自称。
历居高位,“而子孙常蔬食步行”。
有人劝他置产业留给子孙,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认为将“清白吏”留给子孙是最厚的产业。
在任荆州刺史时,路过昌邑县,曾经被杨震提拔的昌邑县令王密,半夜“怀金十金以遗震”。
杨震不仅不收,还说:“我知道你,你不知我,为什么?”王密说:“暮夜无知者。
”杨震说,怎么无人知晓,“天矢口,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惭愧而出。
只收一文钱东汉会稽太守刘宠,居官清廉,家无余财,察举非法,百姓得安。
离任时,有几位老人受百姓之托,各赠百钱为他送行,称赞他为政清廉,说:“自君来此,犬不夜吠,民不见吏,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
”刘宠感动地说:“吾政何能及公言耶?勤苦父老。
”意思是,我哪像勤苦的父老们说得那么好,大家的心意我心领了,这钱还是带回去吧。
老人们执意要赠。
刘宠盛情难却,没有办法,只好从每人手中拿了一文钱,象征性地收下了。
谢别后,刘宠将收下的几文钱,情意绵绵地放到清澈见底的江中。
名人关于财富的

名人关于财富的
1、财富是美德的包袱——培根
2、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甘地
3、聚敛财富也即自寻烦恼——富兰克林
4、有财富的人被称为有价值的人——蒲柏
5、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6、财富可以弥补许多不足之处——塞万提斯
7、好脾气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威·赫兹里特
8、美德与财富很难集于一人之身——罗·伯顿
9、财富使人们常遭伤害,永无安宁——约·海五德
10、只为财富而结婚的人就是出卖自己——托·富勒
11、没有财富,地位和勇敢连海草都不如——贺拉斯
12、贤妻和健康是一个男子最宝贵的财富——斯珀吉翁
13、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
——泰戈尔
14、财富减轻不了人们心中的忧虑和烦恼。
——提卢布斯
15、自由向来得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
洛克菲勒赚钱思维16句经典语录

洛克菲勒赚钱思维16句经典语录1. 控制资本,不如控制货币洛克菲勒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商人之一,他的赚钱思维是众所周知的,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条是“控制资本,不如控制货币”。
这句话的背后有一个深刻的意思,就是通过控制货币,可以掌握整个经济体系的命运和走向。
2. 商业就是威慑和勾心斗角的战争洛克菲勒认为商业就是一场威慑和勾心斗角的战争,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被对手所欺骗。
这种警惕和谨慎的态度,是他赚钱的重要基础。
3. 能力与机遇同在洛克菲勒认为,赚钱的关键在于能力与机遇同在,只有抓住时机,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取得成功,并且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新的商机。
4. 拥有个人品牌是成功的关键在洛克菲勒看来,拥有个人品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只有树立起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从而取得商业上的胜利。
5. 理财不是赚钱,而是管理风险洛克菲勒从不认为理财是一种赚钱的手段,而是一种管理风险的能力。
他总是会在投资中保持理性,不会轻易冒险,以确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6. 时间就是金钱,好的时间管理能够创造财富洛克菲勒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在商场上不浪费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
7. 创新是成功的关键,没有创新就会被淘汰洛克菲勒深信不疑,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商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8. 倾听客户的声音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洛克菲勒经常说,倾听客户的声音是成功的要素之一,只有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求,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从而在市场上得到更好的反响。
9. 买进质优股并长期持有是积累财富的最佳策略洛克菲勒的另一个赚钱秘诀是持续购买质优股票,然后长期持有。
通过这种方法,他可以收到股息并从股价上获利,最终积累财富。
10. 不要过度风险,千万不要冒险尽管洛克菲勒在商业上很严谨,但他同时也警告人们不要过度冒险,因为过度风险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11. 寻找价值投资的机会,而非短期波动洛克菲勒会选择那些看起来有价值且长期投资收益较高的标的物,而不是那些短期波动巨大的投资项目。
名人的金钱哲学_相信风险就是机遇

谁都想成为富人,但想安安稳稳赚大钱而又不冒一点险,那是天方夜谭。
要知道,财富场上风险总是伴随着机遇而来的,在获得成功的机遇时,你也要为成功付出代价。
当然,风险并不是不能规避的,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到并及时想出对策,就能化风险于机遇当中。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富人谭仲英如何化风险为机遇的:旅美华人谭仲英生于上海,1950年初去了香港,随后留学英国。
1954年,谭仲英在一家钢铁公司当推销人员,从此以后,他与美利坚的钢铁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数十载的苦心经营,谭仲英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1980年,他买下了在美国炼钢厂中排名第十一位的麦克罗斯钢铁厂,1981年,他在全美拥有20个与钢铁有关的企业,谭仲英所经营的公司进入了资产达10亿美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行列。
谭仲英经营管理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那敢于冒险,敢为他人所不敢为的作风,就在于他胆大心细,善于见机行事的作风。
在美国这样的一个社会,商场中的竞争尤为激烈,商场如战场,这里没有那种所谓完全没有冒险的生意。
谭仲英的创业史表明,他的确是一个敢于冒险,敢于花巨额资金购买倒闭公司的工厂的能手。
谭仲英在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不管其中冒险的成分有多少,隐藏在那大胆的作风背后,肯定有精心的谋划。
这个冒险家绝不是那种头脑简单、莽莽撞撞,到处乱撞的鲁莽无谋的冒险家。
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胆大心细、有勇有谋。
1982年,美国工业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粗钢产量大幅下降,只有6570万吨,比1981年减少了40.1%,美国7家最大的钢铁工业公司的业务亏损总额在1982年的前9个月内超过了10亿美元。
居世界第七位的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因亏损巨大不得不在1982年底宣布:永久关闭设在纽约州拉卡瓦纳和宾西法尼亚州约翰斯顿的两个分厂,这一举动让近1万名工人失业。
更为严重的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的下属麦克罗斯钢厂竟在一个季度内就亏损了1亿美元。
亏损如此惨重,麦克罗斯钢厂虽竭尽全力但仍无力回天,大钢厂前途叵测,4000多名员工面临即将失业的命运。
关于名人对待金钱的故事

关于名人对待金钱的故事1.善用金钱美国的石油巨子洛克菲勒,是个很懂得运用金钱的人。
有一次,公司打算盖间仓库,请来两个建筑工人。
这两名工人是一对兄弟,哥哥叫约翰,弟弟叫哈佛。
仓库盖好后,兄弟俩便到洛克菲勒办公室去领工资。
洛克菲勒对他们说:“赚了钱应该储蓄起来,现款如果到了你们手中,一定很快就会花光,不如把它换成公司的股票,作为你们的投资如何?”约翰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当场便答应了。
但是哈佛不愿意,坚持要领现款。
结果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没多久哈佛就把钱花光了;而约翰因为公司股票涨价,赚了不少钱,过不了几年便成为一个大富翁。
启示:善于运用金钱,才能致富。
假如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不但没法积聚财富,一旦有急用时也好干着急了。
小朋友虽然现在年纪还小,但也应该养成爱惜金钱习惯,把多余的零用钱储蓄起来,存到银行里,可以收入不少利息呢!2.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怎样对待金钱2004年2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466亿美元,仍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阿巴公(吝啬鬼)”?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比如,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看来,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有异。
他是不是富者中的“另类”?他对金钱持有怎样的理念和规则?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当会有所了解,或从中悟出些什么。
衣裳不求名牌爱买打折商品在美琳达刚踏入微软的时候,她就被告知,比尔是个非常特别的人。
确实比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财富积累的名言

财富积累的名言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论语》
2. 财富不是一切,但没有财富一切都不是。
——华尔街之狼
3. 财富的积累是实干的结果,而非幻想的产物。
——毛泽东
4. 财富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而非命运的赐予。
——罗马谚语
5. 富人有三个必备品:名利不动心,权利不矜持,财富不炫耀。
——百度李彦宏
6. 金钱不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快乐和内心的满足才是真正的财富。
——沃伦·巴菲特
7. 智慧是最大的财富,能力是最大的资本。
——苏轼
8. 腰缠万贯不如脑中有智,财富只是外在繁荣,智慧才是内在富足。
——苏东坡
9. 财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努力。
——刘强东
10. 财富是一种责任和力量,利用好它可以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马克·扎克伯格。
视金钱如粪土的名人事例

以下是一些视金钱如粪土的名人事例:
1. 马云: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为了赚钱而创业,我是为了改变世界。
”他的理念是要用科技和商业的力量来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单纯追求财富。
2.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他曾经说过:“金钱只是一个计分器,它不是生活的目标。
”他以节俭和慈善而闻名,将绝大部分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
3. 李嘉诚: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他曾经说过:“金钱只是一种工具,我不会为了金钱而活着。
”他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以及对员工和社区的关怀。
4. 奥普拉·温弗瑞:奥普拉是美国著名的电视主持人和慈善家,她曾经说过:“我相信金钱是一种能量,它应该用来帮助他人。
”她通过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和慈善项目,致力于改善教育、健康和社会公正等领域。
这些名人都以自己的言行展示了对金钱的看法,他们认为金钱只是一种工具或计分器,不是生活的目标。
他们更注重改变世界、帮助他人和追求更有意义的事业。
这些例子向我们传达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即金钱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真正的财富在于对他人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贡献。
名人的金钱哲学_彰显财富天赋

有人说,淘金首先要有梦想,那么发财也要有胆量。
正是在这一驱动力之下,美国每年总会诞生一批富翁,有的快速致富,成为真正的暴发户;有的轻松致富,只要认购股票特权即可;有的是不知不觉地致富,在舒适的房间里轻轻点击键盘,钞票就会滚滚而来。
随着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财富的分配格局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过去靠传统产业致富的人们,已远远落后于靠网络产业吃饭的人。
最近几年,与因特网有关的人快速致富不在少数。
这说明高科技产业已完全占据了经济的制高点,因此也道出了亿万富翁的年龄越来越小的秘密,年轻人既是时代的新生力量,同时又是获得财富的幸运儿。
可以说,在下世纪,真正领导财富潮流的是这些坐在电脑前的年轻人。
12岁就赚取利息的洛克菲勒1839年,约翰·洛克菲勒出生在纽约州一个偏僻小镇。
他的父亲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一个到处跑动的马贩子和闯荡江湖的巫医,于是他的父亲的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际经验”、“金钱意识”和“商业意识”对小约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威廉曾吹嘘自己的商业成就说:“一有机会我就欺骗我的儿子们,我希望他们成为精明的人。
我和儿子们做买卖,而且每次只要能诈骗和打败他们就绝不留情面。
”最使约翰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当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父亲常常和他玩一种游戏,当小约翰从高椅子上纵身跳入父亲的怀抱中时,父亲常常突然抽开双手,让他扑到地上。
父亲通过这件事想教育他,不要相信任何人,每个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都可能成为敌人。
正是在犹太人的这种重商思想和生意经的影响下,小约翰7岁时就去村边的森林的火鸡窝里“偷”小火鸡,然后将小火鸡细心照料,等火鸡长大后卖给邻近村庄的农民。
等12岁时,约翰为家里干每一件事,都要按0.37元/小时计费,还把自己平时积攒的50元钱贷给附近的农民,收取利息。
11岁开始炒股的投资天才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
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一直居住在奥玛哈,是当地的证券经纪人和共和党议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你问人们他们最终的生活目标是什么,很多人会答:“我想要做有钱人。
”然而,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或是如何去达到它,“有钱”仍然是一个很模糊的梦境。
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大笔的钱进账就能达到富有,其实未必尽然。
很多每年赚8~10万元甚至更多的薪水阶级者,生活过得跟薪资水准仅及于其小部分的人一样。
事实上,很多这些表面上看来富有的人,常常出现在消费贷款经纪人服务处,去寻求减轻债务负担和建立未来的用钱计划的帮助。
高收入提供了人们累积财富的机会,但不会自动地让人富有。
如果你一年赚8万元却花8.5万元,反而会破产。
但如果你赚3.5美元,每年投资3500美元在报酬率8%的商品上,持续35年,则将会累积超过60万美元。
这才是财富!
另外一个有关财富的认识误区就是,认为它必须是身份地位的炫耀,就像是拥有一栋500平方米的房子或做一次三个星期的旅游等。
必须认识到,拥有一些“东西”并不全然代表这人是富有的,事实上,这些东西还会阻碍资产的累积。
如果你大部分的所得是用来支付一个高达四位数的房贷期款,或者是偿还先前累积的债务,那就不可能有什么钱省下来存。
这并不是说富有的人没有什么乐趣,大部分还是有的。
他们的乐趣来自于他们累积的资产,并且成为了他们的理财目标之一。
只要其他重要的理财目标并没有在理财过程中被牺牲掉,把钱花在一些“东西”上其实也很好。
我们可以看到,勉强过活和成为富翁之间的不同,是取决于如何规划和是否拥有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