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传统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讲座内容

传统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讲座内容1.糖尿病的中医保健方法2.如何用中医调理糖尿病3.糖尿病患者如何食疗?中医专家教您这样吃4.糖尿病有哪些中医疗法?5.高血压和糖尿病之中医疗法6.糖尿病的中医养生?糖尿病的中医保健方法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下面整理了一些糖尿病的中医保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常见中医辨证食疗推荐方饮食养生法对防治消渴病尤为重要。
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
具体应用应该在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一)阴虚燥热证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
食疗药膳方为:1.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
2.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
4.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5.石斛芩叶茶:石斛(干、鲜均可)、黄芩叶,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荞麦面粉为主。
副食以冬瓜、南瓜、苦瓜、藕叶及绿叶菜等食物。
(二)气阴两虚证证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边有齿痕,舌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食疗药膳方为:1.参杞粥:西洋参、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2.归芪鸡:黄芪、当归、母鸡剁大块,加水抄煮,去浮沫,纳入黄芪、当归炖至肉熟。
3.苦瓜炒肉:鲜苦瓜、瘦猪肉,武火炒后食用等。
4.首乌适量加水煎半小时,取汁煮鸡蛋,每日1个。
5.益气生津茶:西洋参、石斛,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黄豆、玉米面粉为主。
副食以洋葱、莲藕、豆腐、胡萝卜、黄瓜等。
(三)阴阳两虚证证见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糖尿病中医方案

糖尿病中医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功能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中医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及应用领域。
1. 中药治疗:中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气虚、阴虚、痰湿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的目标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血糖代谢的正常运行。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妙丸、参茸丸、六味地黄丸等,这些方剂具有滋阴降糖、健脾益气的功效。
2.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饮食调节,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多因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引起。
因此,应注意调节饮食结构,限制糖分和油脂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同时,中医建议多吃些中药调理饮食,如苦瓜、黄芪等,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等,这些穴位与胰脏、脾胃等器官相关,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4.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在治疗疾病中的常用手法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经络,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捏揉、推拿、拍打等,通过对腹部、背部等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糖尿病中医方案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来治疗疾病,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这种方案在糖尿病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并且与西医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糖尿病特效中药方7首

治疗糖尿病特效中药方7首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经常注射胰岛素或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除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之外,中药也被广泛运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以下是7个治疗糖尿病的特效中药方,它们通过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和改善症状等途径来帮助糖尿病患者。
1. 三七茶三七茶是由野生人参、三七粉和苦瓜粉等中草药组成的汤剂。
这个中药方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三七茶还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症状,如多尿、口渴和疲劳等。
2. 五七泡茶五七泡茶是由野生人参、五七、苦瓜、绿茶和桑叶等中草药制成的茶。
这个中药方具有多种功效,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和增强免疫系统。
同时,五七泡茶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帮助糖尿病患者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3. 黄精薏仁茶黄精薏仁茶是由黄精、薏仁和苦瓜等中草药制成的茶。
这个中药方具有滋补胰脏、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的作用,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黄精薏仁茶还能清热解毒,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口干口渴症状。
4. 黄精枸杞粥黄精枸杞粥是由黄精、枸杞、红枣和米等食材制成的粥。
这个中药方具有滋阴补肾、降血糖和保健肝脏的功效,可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和肝脏负担。
此外,黄精枸杞粥还能增加身体的免疫力,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5. 苦瓜蜂蜜汁苦瓜蜂蜜汁是由苦瓜和蜂蜜等食材制成的饮品。
这个中药方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管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苦瓜蜂蜜汁还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6. 山楂薏米茶山楂薏米茶是由山楂、薏米和茯苓等中草药制成的茶。
这个中药方具有健脾消食、利尿和降脂的作用,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胃肠功能和防止水肿。
此外,山楂薏米茶还能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7. 甘薯芦荟汁甘薯芦荟汁是由甘薯、芦荟和柠檬等食材制成的饮品。
这个中药方具有滋补胰脏、降血糖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功能和减少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腺功能异常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
在中医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病”,其病因主要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坐少动等因素有关。
中医提出了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脾胃虚弱,阳气不足所致。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应该以调整脾胃为主,促进阳气的生成,防止阳气的流失,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的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消渴,大便干燥,口干、多尿、疲乏无力,脉细弱等,根据不同的证候,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治疗。
1.调整饮食中医强调饮食调节是糖尿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中医看来,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吃糖分高和脂肪高的食物,多吃绿叶蔬菜,粮食等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适当控制餐后食量和时间。
建议避免采用油炸、炙烤等高脂、高糖类的食物。
2.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应用中药进行调节,可采用单味药或复方药。
具体应用的中药有黄芪、山楂、枸杞、覆盆子等,其中黄芪、枸杞等具有益气补阳的作用,山楂、覆盆子、苦瓜等具有清热解渴、健脾利尿的作用,可有效控制血糖。
3.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身体机能,改善血糖代谢,缓解症状。
常选取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饮食不适,若合理饮食,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建议注意饮食摄入的均衡,适当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保持适量的运动。
2.保持情绪稳定中医认为,情绪波动,通常导致体内气血失调,影响脏腑功能,久而久之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
因此,建议平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3.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使血糖回归正常水平,减轻生活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缓糖尿病的发病进程。
建议患者逐步增加运动量,切不可剧烈运动,以免适得其反。
总之,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完全不同于西医,中医重视调理体质,贵在治本,旨在保持健康,以达到长期控制血糖的目的。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313000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目前,西医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根治糖尿病。
而中医针灸疗法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一、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
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超出正常范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寿命,并且容易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科疾病等,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以及胰岛素注射等。
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对于晚期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注射来维持血糖水平。
此外,对于合并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患者,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查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发生和延长寿命的重要措施。
二、中医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中焦湿热、气虚血瘀、肾虚等病理范畴。
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精、津液等生理机能,以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具体而言,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1. 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胰腺内分泌功能,增加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调节血糖水平针灸疗法可以影响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血糖水平,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有效治疗糖尿病和其相关并发症。
3. 促进代谢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恢复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调节人体的内环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 缓解症状针灸疗法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症状,使患者更加舒适,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增强体质针灸疗法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糖尿病,这个听起来有些严肃的病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对于糖尿病的调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份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
一、了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血糖浓度持续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主要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导致。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1.调整饮食: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中医主张“药食同源”,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2.药物治疗:中医利用草药、针灸等方法,调节内分泌,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三、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1.饮食方面(1)控制总热量摄入:每天摄入的热量要适中,不要过高或过低。
(2)合理搭配营养:主食应以全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3)控制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重要特点,因此,饮食应以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为主。
2.药物治疗(1)草药治疗:根据糖尿病的证型,选用相应的草药进行治疗。
(2)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内分泌,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3.生活方式调整(2)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心理调护(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增加生活乐趣。
四、糖尿病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的实施1.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4.家庭支持:家人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共同为糖尿病的治疗努力。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积极面对,遵循中医药健康指导方案,相信病情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糖尿病,过上健康的生活!注意事项:1.饮食要定时定量别看这简单,其实做到挺难。
有时候忙起来,就忘了按时吃饭,或者随便应付一下。
解决办法就是设定闹钟提醒,或者提前准备好健康的餐食,确保每顿饭都能按时吃,分量适中。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案例分享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案例分享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通过几个临床案例,分享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和效果。
案例一:张女士,45岁,患有2型糖尿病8年,长期口服降糖药物。
最近一次体检发现血糖控制不稳定,频繁出现高血糖症状。
经中医诊断,张女士属于“糖病多饮型”,主要症状为多饮、多尿、干嘴、口渴等。
针对张女士的症状,中医医生给出了“清热泻火、滋阴降糖”的治疗方案。
首先,采用中药调理,包括采用人参、黄芪、天花粉等滋阴补气的药物,结合苦瓜、黄连等清热泻火的药物,以及降糖的中药组合方剂。
此外,中医医生还建议张女士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糖分和淀粉的摄入。
经过连续3个月的治疗,张女士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相关症状明显改善。
案例二:李先生,60岁,患有1型糖尿病20年。
近期出现眼睛视力模糊、口干、大便稀溏等症状,被确诊为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的前期症状。
李先生的治疗重点是降低血糖并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清热凉血、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
中药方剂采用了生地、玄参、银花等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的草药,同时加入了人参、大枣等益气养阴的药物。
此外,中医医生还建议李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节,提倡适量运动和良好的心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先生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相关症状逐渐缓解。
案例三:王先生,50岁,患有2型糖尿病10年,治疗期间一直依赖于口服降糖药物。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药物疗效不佳,出现心慌、乏力等症状。
基于王先生的病情,中医医生采取了“理气活血、滋阴养肾”的治疗方案。
中药方剂中包括丹参、川芎、黄芪、天花粉等,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并结合人参、麦冬等滋阴养肾的草药,以改善肾功能。
此外,中医医生还建议王先生调整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先生的血糖水平稳定下来,相关症状明显减轻。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和健康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个针对糖尿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1.饮食调控:中医药饮食调控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的发生与肾脾气虚、湿热痰滞有关。
因此,饮食要以养脾胃、清热湿为主,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
建议每天摄取适宜的蛋白质、低GI碳水化合物和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高纤维蔬菜等。
同时,可适当饮用中药茶,如山楂、苦瓜、黄芪等,有助于降血糖和调节体内的湿气。
2.中药治疗: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有着很好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黄芪、苦瓜、五味子等。
这些中药可以帮助调整体内的代谢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配合医生进行中药的使用和调理。
3.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中医理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糖尿病的发病和改善有所差异。
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可以了解自身的体质特点和健康问题,更好地调理和管理糖尿病。
根据体质辨识结果,可进行针灸、艾灸、推拿和中药疗法等个体化治疗。
4.情志调节:情绪对于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
患者应积极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认为,情志调节是调理体内气血平衡的关键,情绪不稳定、过度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患者可以通过中医调理方法,如运动、太极、音乐疗法等改善心情,提高身体的整体抵抗力。
5.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对于糖尿病的控制和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中医药认为,运动可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体质,对改善血糖控制和防止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度和降低血糖水平。
6.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相关检查,以了解自身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和身体的变化。
通过经常复查,医生可以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糖的稳定控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糖尿病该怎么治疗》的内容,具体内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
那么,中医该如何治疗糖尿病呢?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中医糖尿病治疗的方法。
中医糖尿病治疗的方法1、首先要控制饮食中医认...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
那么,中医该如何治疗糖尿病呢?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中医糖尿病治疗的方法。
中医糖尿病治疗的方法
1、首先要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
"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
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
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
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2、必须配合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
"《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
出庭散步。
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
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
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
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
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
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注重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
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
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适当的中药治疗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
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
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
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绝对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
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
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中药就不适合,因为胰岛素依赖型患者自身没有或仅有极少
量的胰岛素产生,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
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
中医治疗糖尿病偏方
麦门冬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主治糖尿病。
【处方组成】麦门冬(鲜品)全草5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切碎,水煎,代茶饮。
【宜忌】凡脾胃虚寒泄泻、痰饮湿浊及外感风寒咳嗽者均忌用。
【病例验证】李某,55岁。
症见烦渴,能食善饥,尿频量多。
化验:空腹血糖12.6mmol/L,尿糖(+++)。
诊为糖尿病。
证属肺胃燥热。
遂按上方用鲜麦门冬全草水煎代茶饮服。
连服3个月,查血糖、尿糖均正常。
为巩固疗效,以每日30克鲜麦门冬,水煎代茶饮服月余。
随访4年,未见复发。
参母石膏汤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养阴润燥,益气清热,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
【处方组成】人参5克(党参倍量),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黄连、阿胶(烊化)、花粉、麦冬、地骨皮各9克,白芍、山药、黄精、蒸首乌各15克,鸡子黄2枚(兑冲)。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15例糖尿病,近愈62例,好转88例,总有效率为70%。
近愈标准:停药半年,三多症状消失,空腹血糖在7.2mmol/L
以下,尿糖(土)。
好转:三多症状基本消失,血、尿糖均有下降,且较稳定。
仙鹤草治疗糖尿病
【功能主治】主治糖尿病。
【处方组成】仙鹤草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林某,女,55岁。
查空腹血糖180毫克%,诊断为糖尿病。
经中西医调治,获效甚微,出现纳呆乏力,身体消瘦。
处以上方水煎服,日服1剂。
20剂后,诸症好转,复查空腹血糖为130毫克%。
继服20剂,诸症皆除。
生地茯苓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主治糖尿病。
【处方组成】生地、茯苓各15克,枸杞子20克,怀山药、天花粉各30克,太子参25克,知母、牛膝、生甘草、牡丹皮、泽泻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
15天为1疗程。
【加减】若气虚者,加黄芪30克,白术15克;若胃热肺燥者,加麦冬10克,生石膏20克;若湿热重者,加苍术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糖尿病150例,用1~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45例,好转9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
太子参黄芪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主治糖尿病。
【偏方组成】太子参20克,黄芪50克,穿山甲、当归、红花、桃仁、
甘草、川芎各10克,赤芍、丹参各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
半个月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糖尿病患者59例,其中痊愈4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2例。
服药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
参地汤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偏方组成】党参50克,生地、熟地各25克,地骨皮、泽泻、丹参、枸杞子各2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份,于早、午、晚饭前半小时各服1份。
【加减】若偏于热盛口渴者,加花粉20克,知母15克;偏气虚者,加黄芪25克,白术20克;兼有阳虚者,酌加熟附子5克,肉桂5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患者50例,有效率为81%。
本方降低血、尿糖起效时间较慢,需20~30天左右,但改善"三多"症状起效时间较快,仅2~7天,无副作用。
护肾秘糖汤治糖尿病
【功能主治】益肾养阴,活血秘糖。
主治:原发性糖尿病。
【偏方组成】生、熟地各20克,生龙、牡蛎各15克,山萸肉10克,怀山药30克,天花粉30克,三七粉3克,白云苓10克,泽泻10克,陈皮6克,水蛭6克,僵蚕10克,蝉衣6克,五味子30克,赤芍20克,鸡内金6克,广地龙10克,丹皮10克,黄芪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王某,女,63 岁,农民。
患糖尿病10年余,长期服优降糖、降糖灵维持治疗。
近3个月来,多饮多尿,善饥多食明显,手足无力,左侧肢体时而多汗。
脉涩,苔少舌黯红,形体偏胖,血压在正常范围;尿糖(+++),空腹血糖11.6mmol/L(正常值4.48~6. 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7.4mmol/L。
诊为Ⅱ型糖尿病。
按此方连服4个月痊愈。
1年后随访,病情持续稳定,未再复发。
嘱其适当节食调护。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