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热学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辅导--热学总结

中考物理辅导--热学总结

中考物理辅导--热学总结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来组成。

①这句话的分子是一个统称,包含了分子、原子和离子。

〔这是由于这些微粒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而分子是具有各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这儿的分子是由原子结合成的分子。

②掌握一种方法:如何测量微小量的方法。

就是〝放大法〞。

可以结合显示微小形变、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非常细的金属丝直径的测量等。

了解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的方法③了解分子直径的数量级d=10-10m④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知道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联系的桥梁是阿伏加德罗常数求分子的质量m=M/NA求一个分子的体积或占据的体积v=V/NA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①主要掌握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较大颗粒的运动,这儿的大是相对的。

布朗运动颗粒的数量级是10-6m.而液体分子的直径数量级是10-10m。

所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颗粒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

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造成的。

原因是其一:尽量排除外界干扰,在任何悬浮液中都可观察布朗运动;其二:不同的悬浮颗粒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运动情况不同③颗粒越小,越明显;颗粒越大,越不明显原因:颗粒越小,与它撞击的分子数就越少,撞击的不平衡性表现的就越明显;假设从惯性的角度理解,质量小,其运动状态的改变程度就要容易一些④随温度的升高而愈加剧烈。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其作用的效果也就越明线。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特点: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皆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的快③当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力为零。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本质:是由原子内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本质可认为是电磁相互作用。

【二】热力学三大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U = W+Q 意味着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情况,并且二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等效的。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中考物理复习热学复习.ppt

中考物理复习热学复习.ppt
d.灯泡用得时间长了, 灯泡上会发黑。
d
冰山 熔化
蒸发

液化、凝华
水 液化

凝华 凝华
气 液化
云 雨 雪 霜 露
水凝固 冰
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雪糕 化了 洒水的地面变干了
樟脑丸越放越小 树枝上生成霜
用铁水浇铸工件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6.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 吸放热情况。
t/℃
t/℃
t/℃
t/℃
t /min
t /min
t /min
t /min
晶体熔化 晶体凝固 非晶体熔化 凝固
四、升华——吸热(固态
气态)
凝华——放热(气态
固态)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 冻的衣服干了。
(★潮湿衣服晾干)
b.樟脑丸变小
a
b
c.在寒冷的冬天,在窗玻 璃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秋冬季节,窗玻璃 上会“出汗”。) c
物态变化(二)
固态
液态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气态
一、汽化——吸热(液态
气态)
蒸发 汽化的两种形式
沸腾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并且只在液体表面 进行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2)液体温度的高低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空气流速)
2、沸腾
■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
/ 环琪
lpu82hln
了,齿轮开始转动,杀伐的游戏开始了。”山神冷笑一声:“哦,是吗,可我偏要不顺你们的意。谁要是敢动妫雨,我就让她 死”只见在山神的玄衣之上,突现狰狞鬼脸,有四角三眼,尖齿獠牙,“咔咔咔”骨骼乱响处,一道光芒闪过,竟出现了第四 只眼睛,“吼”的一声从衣服上跳落,闪着紫光,紫光形成强大的气流,带着血腥之气冲向雨师妾。雨师妾向后飞去,只见左 耳隐约闪着青光,右耳闪着红光。就在那怪物的角快要靠近雨师妾时“撕”一声长响,左右两耳瞬间变成青红两蛇缠绕住怪物 的手脚。青蛇“撕”的一声向那怪物咬去,原以为青蛇成功咬住怪物没想到那怪物化为无形死一缕青烟一般消失不见,还没来 得及错愕,那怪物出现在雨师妾的身后还没反应过来就遭到怪物的沉重一击。霎时间,山神突然抓住红蛇的头,红蛇扭动着巨 大的身躯想要摆脱山神,青蛇见红蛇遭擒。张开血盆大口欲咬住山神的手腕。山神反手一拳砸向青蛇的头“砰”的一声,青蛇 似是有些懵了。此时空气涌动,青白色的气流慢慢汇聚成一把剑雨师妾握在手上正要刺向山神的胸膛,碧光乍起。山神一个侧 身躲了过去,但也放开了手中的红蛇。雨师妾没有了牵制,开始反攻,剑势若排山倒海一般涌来。山神吃了一惊,眼看着雨师 妾身随剑走,剑剑飞驰,威力极大。但山神却并不担忧,山神比起雨师妾法力不知高出多少倍,现在的山神连应龙都无法与之 抗衡,更何况只是一个区区的雨师妾。只是雨师妾似是要与山神同归于尽。山神本就无心与雨师妾打,只是想找到九尾狐,再 加上心中挂念着妫雨,更加无心战斗了。长叹一声,心烦意乱之下,山神杀意从心中升起。便在此时,前方雨师妾已然是一剑 凭空,锐啸而来,刺破长空。山神面色一沉,空气出现无数个细小的旋涡,在山神面前竟是汇聚成一根一米长的透明棍子,外 人根本看不到,但威力却是极大,长棍所到之处,呼啸声起,周边皆被气流冲击,“哗”的一声,周围的树木竟是全都拦腰斩 断。雨师妾面色苍白,身形已不像刚才那般矫捷。刚才那怪物又在雨师妾头顶上方出现,一声大吼。抓住青红两条蛇,那两条 蛇相互扭动身躯,呈环绕之势,将怪物的腿脚捆住。长棍当头劈下,雨师妾慌忙用剑挡在头顶上方。在长棍的压迫之下,青光 渐渐暗了下去“铛”一声,响彻天际,拿剑竟是生生的断成了两节。长棍重重的砸向雨师妾,两只蛇似是感觉主人危险也不管 那怪物,向长棍方向飞去,刹那之间,雨师妾听到自己头顶骨骼发出一声“咔”的爆裂声音,犹如一场爆炸,生生将青蛇的头 大爆了。血腥之气笼罩着整个古宅。那个瞬间,雨师妾只觉得天旋地转,几乎失去了神志,但还好没有伤及命脉。山神自然没 有给他反应过来的时间,气流组成的长棍此时已砸向他的天灵

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

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

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汇总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热值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3、公式:=m(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吸=放即cm(t-t0)= m联合解题。

(一)燃料及热值1.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目前人们正在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是从燃料的燃烧中得到的内能。

2。

相同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就是燃料的一种特性.3。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符号:单位:J/kg意义:煤油=4。

6107J/kg表示:1kg煤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4。

6 107J公式:=m.其中m的单位为kg,表示热量,单位为J,4.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某种燃料的热值不与这种燃料的质量、是否燃烧、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5.炉子的效率是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n=有/总。

因为燃料经常不能完全燃烧并且被有效利用的部分又比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少,所以炉子的效率总是小于1.6.提高炉子的效率的方法:1)尽可能的让燃料充分燃烧。

2)尽可能的让热量散失减小。

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比热容概念与意义: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水的比热容为 4.2 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 103J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计算公式:吸=Cm(t-t0),放=Cm(t0-t)2021年中考物理之热学知识点内能概念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量转移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热量、热传导、热膨胀、热容、热辐射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详细归纳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首先,我们来了解热量的概念。

热量是物体之间因温度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传递。

当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热量的传递,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温度达到平衡。

其次,热传导在热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由热区到冷区的能量传递。

在固体中,热传导主要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实现,分子的振动能量通过碰撞逐渐传递到周围分子,使得温度逐渐均匀。

金属是热传导的良导体,而空气等非金属则是热传导的差导体。

进一步地,我们了解热膨胀的知识。

热膨胀是物体因受热而造成体积、长度或面积增大的现象。

这是因为物体受热后分子振动增强,分子间距增大,导致物体整体膨胀。

热膨胀会对工程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铁路铺轨时要预留膨胀缝,以免因温度变化造成导轨变形。

与热膨胀相关的是热容的概念。

热容是物体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容,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热容通常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耳/开尔文。

此外,热辐射也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

热辐射是指物体因温度而产生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现象。

热辐射是一种不需要介质传导的热量传递方式,它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温度有关,当物体温度越高,热辐射的能量越大。

除了这些基本知识点,初中物理中还会涉及到一些与热学相关的技术和应用。

例如,太阳能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的热辐射能源,可以通过太阳能光伏电池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空调制冷原理是利用热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吸热与放热过程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总结来说,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包括热量的概念、热传导、热膨胀、热容、热辐射等内容。

中考物理热学知识点

中考物理热学知识点

中考物理热学知识点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结构、运动以及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学物理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热学主要研究热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热量的传递和能量转化等。

下面将介绍中考物理热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温度和热量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

其中,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设为0℃,水的沸点设为100℃;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设为32°F,水的沸点设为212°F;开氏温标以绝对零度为0K,1K与1℃的差值相等。

热量是物体与外界发生热相互作用时传递的能量,常用单位是焦耳(J)。

物体的温度升高,说明它吸收了热量;温度下降,说明它释放了热量。

热量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传热和辐射。

二、热能和能量转化热能是一种能量形式,是物体内部由于热分子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Q表示。

热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能量转化是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能的转化可以通过热机、热泵、热水器等设备实现。

例如,蒸汽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泵将外界的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

三、热传导和热导率热传导是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方式之一。

物体内部由高温区到低温区的热量传递称为内传热。

不同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称为外传热。

热导率是物质传热性质的指标,用符号λ表示。

热导率的大小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与物质的导热性能成正比。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热传导快,反之热传导慢。

四、热膨胀和热收缩热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后体积增大的现象。

热胀冷缩是热量传递应用的基础。

物体受热后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导致物体整体体积增大。

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如铁轨的铺设、建筑物的设计和温度计的制作等。

在这些应用中需要考虑物体受温度变化时的膨胀和收缩。

初三物理热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热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热运动知识点总结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热运动。

在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热学知识,掌握热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为今后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些初三物理热运动知识点。

一、热的传递方式热的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现象。

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的相互碰撞传递。

金属等良好的导热材料能够很好地传导热量,而绝缘材料则很难传导热量。

2.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

空气和水等流体能够通过对流传递热量。

3.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空气中的辐射传递。

太阳能可以通过辐射传递热量。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热量是一种能量,可以由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

三、温度和热量的关系温度是描述物体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物体内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值。

而热量是物体内具有的热能,是由于分子热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四、热量和热容热量和热容是热学中的重要概念。

热量是物体内热能的大小,是一个物体具有的热能的多少。

热容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是描述物体受热时温度升降的大小。

五、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重要定律。

状态方程是两个物体热平衡的条件,即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指出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即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低温物体。

六、近端扩散和远距离传导热传导是热力学中的重要现象,它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

近端扩散是指在实际接触面积较小的物体之间发生的热传导现象,例如在金属杆的一端受热后,热量会通过近端扩散的方式向另一端传递。

而远距离传导是指在较大的距离上发生的热传导现象,例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热传导。

七、热力学第零定律和热平衡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指当两个物体各自与第三个物体相互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时,那么这两个物体之间也处于热平衡状态。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能的传递、热平衡以及物质的热性质等内容。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热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作规律,还可以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初中物理热学的知识点。

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的表征,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氏度(K)。

热量是指物体与其它物体间能量传递的形式,单位为焦耳(J)。

2.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传递:传导、传热和辐射。

传导是指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移动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传递。

3. 温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常用的方法有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等。

4.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热膨胀,即体积会增大。

热膨胀是由于物体内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的。

5.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物质内部进行传递的过程。

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导热性能好的物质被称为导热体,导热性能差的被称为绝热体。

6. 热功和功率热功是指物体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而进行的功。

功率则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7. 对流和辐射对流是指流体内部的物质通过对流传递热量。

辐射则是指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

8. 热效率热效率是指热机或热动力装置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效率,即输出功率与输入热能之比。

热效率一般小于1,部分能量会以废热的形式散失。

9.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在一定温度、压强和体积下的关系。

常用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10.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示能量守恒的原理,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失,只能转化形式。

11. 热量传递与温度变化当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会升高,反之,当物体放热时,它的温度会降低。

12. 热平衡热平衡指两个物体或者系统之间没有温差,即它们之间的热量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学复习总结
一、知识网络

二、重、难点知识分析
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但状态不变,直到达到熔点;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开始
熔化,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非晶体在整个吸热过程,温度逐渐上升,物体状态逐渐
由固态变为液态。二者主要区别是:熔化时,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越来越多的
晶体迅速变为液态,所有受热非晶体缓慢地由固态变为液态(相对),要经历半固半液的中
间状态。

2、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晶体凝固的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点,
②放热;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吸热。具体应用例题:
(1)把正在熔化的0℃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问冰能不能熔化?
分析:冰要熔化,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温度为0℃,达到熔
点,但周围温度也为0℃,冰不能从外界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所以不能熔
化。

(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内盛一定量水,在试管内放有少量水,当烧杯内水被加热沸
腾后,问试管内水能不能达到沸点,能不能沸腾?

分析:当烧杯内水沸腾后,试管内水的温度与外界一致,也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从外
界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3、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如何
计算物体吸、放热的多少呢?公式:Q=cmΔt,符号意义: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c──比热容──J/(kg?℃);m──吸(或放)热物体的质量──kg;Δt──变化的温
度──℃。计算中须注意:

(1)m的单位一定用kg;(2)Δt不是某一时刻的温度,而是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
度:Δt=t-t0;降低的温度:Δt=t0-t。(3)如果没有热损失,对于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
来说,Q吸=Q放。

4、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
在本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较多,主要是内能与其它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和内能在
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常见例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中,对物体做功,
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燃料燃
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等等。

5、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能力的一种特性,通常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有两类:
(1)根据物体吸、放热情况判断物质的比热容,例如: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给两个
物体加热时,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已知给两个加热的热源完全相同,假设物体相同
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两物体的质量相等,试分析组成两物体的物质的比热容大小关系。

分析:因为在相等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且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可根据Q=cm
Δt,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来判断两物体的比热容大小,温度升高的越多,物体的比
热容越小。根据图中虚线所标,在相等时间内甲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甲的比热容较小。

(2)根据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分析物体吸、放热情况和温度变化。
例1: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于干泥土的比热容,当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相同的日照情况下,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例2:汽车发动机常用循环水来冷却,请问为什么用水做冷却物质?
分析: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适合
于做冷却剂。

6、关于物态变化的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主要分析变化前后的状态,例如:用铁水浇铸铸件。分析:物体原来的状
态为液体,铸件为固体,这一过程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为凝固;有时物体的状态没有明
确说出,需要分析具体的状态,例如: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分析:这一过程最终的
状态是液态,可原来的状态却不清楚,到底是固态,还是气态?因为是夏天,所以不可能是
固态,因此是由气态变为液态,为液化过程。

特别是生活中“白气”的形成过程,首先分析“白气”的状态,它不可能是水蒸气,因
为水蒸气是透明的,而“白气”是不透明的,所以“白气”一般是小液滴,为液态,也有时
候为小冰晶,为固态;然后分析原来的状态,一般为气态,从而可确定物态变化。夏天的“白
气”一般为液化,例如:开水锅冒的“白气”;冰棒冒的“白气”;雾;等等。冬天的“白
气”比较复杂,液化、凝固、凝华都有可能。

三、相似辨析
1、热量、内能、温度
三个量是热学中常见的三个量,有时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在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或减小),同时物体的温度一般会升高(或
降低),也就是三个量中某一量在变化时,可能会伴随着其它两个量的变化。三个量的区别: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
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温度只能说“是”或“升高”、“降低”
多少度;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物理量,实质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数量,
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能说“具有”多少热量,也就是说,热量只有物体在温
度或状态发生变化时才有意义;内能是物体内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蒸发、沸腾
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1)发生的温度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
能发生;(2)发生的位置不同: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同时发生;(3)发生的程度不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而沸腾是剧烈的汽化。

3、冰、雪
相同点:都是同一种物质的同一状态。
不同点:一般情况下,冰是由液体(水)凝固形成的,雪是由气态(水蒸汽)直接凝华形
成的。辨别方法:如果透明,则为冰,凝固形成;如果不透明,则为雪,凝华形成。
4、热值、比热容
相同点:它们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多少无关。
不同点: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映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性质,起其单位是:J/kg;比热
容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特性,反映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放热能力的性质,其单位是:
J/(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