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力学1.牛顿三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力平衡时的条件;-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的条件。
2.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3.动量和冲量:-动量的定义;-冲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
4.常见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两个抛体运动的相对性质。
5.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机械能的损失:-摩擦力对机械能的影响;-机械能的损失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7.弹簧力:-弹簧力的定义和性质;-弹簧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光的退色现象和光的散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3.光的反射:-镜面反射的规律;-成像规律。
4.光的折射:-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5.凸透镜:-凸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凹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7.光的颜色:-光的颜色与频率、波长的关系;-光的颜色与亮度、光的强度的关系。
三、电学1.电流和电压:-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电阻和电功:-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简单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应用;-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5.变压器:-变压器的定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6.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现象和规律;-反应电磁感应规律的方程式。
7.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应用。
以上是中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将有助于顺利应对物理考试。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2.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F=ma,其中F 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5.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沿着导体或半导体的闭合路径流动的路径。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 静电和电荷:静电是指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
8. 光线折射和反射:光线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光线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根据角度相等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9.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物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声音的强度决定,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10.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光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而在与界面不垂直的方向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方式(1) 位移、速度、加速度(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描述(1) 圆周运动的描述(2)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2. 动量和动量定理(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定理3. 质点系的力学运动(1) 动量守恒定律(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4. 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2) 行星运动定律三、静电学1. 电荷(1)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场强2. 静电场(1) 电场中静电力(2) 电场中电势能和电势(3) 电场中的等势面(4) 中考常考题型:点电荷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细棒的电场问题、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问题四、电流电路1. 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的概念和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4. 组合电路的分析(1) 串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2) 并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五、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2) 磁场中电荷的受力2.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1) 洛伦兹力(2) 螺线管和荷质比的测量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折射率和全反射2.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1) 薄透镜成像公式(2) 球面镜成像规律3. 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特性(2) 干涉、衍射和偏振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和原子的量子化(1) 原子结构模型(2)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2. 放射性(1) 放射性本质和放射性衰变(2) 放射性探测器八、热学1. 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2) 热量的传递和单位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容和等压热容(2) 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子动理论(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以上就是物理中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中考物理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力学】1.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定理、力的分解。
3.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为零。
4.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上。
6.杠杆原理:力矩的概念,杠杆的条件和应用。
7.斜面上的物体:斜面力的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计算。
8.自由落体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计算。
9.平抛运动:水平初速度和竖直初速度,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计算。
10.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引力的大小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热学】1.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测量和单位,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2.热平衡与热量传递:热平衡的条件和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特点和应用。
3.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相变时的吸热和放热。
4.气体定律:博意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应用于气体的状态计算。
5.热量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热量传递的应用。
【光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2.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公式,测量物体和像的实际与虚像的判断。
3.光的色散:白光在三棱镜中的分解,光的三原色和补色以及调和色的概念。
4.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5.光的透射:透射的条件、全反射和光导纤维在通讯中的应用。
【电学】1.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电流的计算,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2.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和计算,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
3.电能与电功:电能的概念和计算,电功的概念和计算。
4.电路中的元件:电源、开关、导线、电阻器、电灯等元件的特点和应用。
5.静电与电场:静电的产生和性质,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6.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电磁感应定律,弗莱明左手法则。
7.电磁感应应用:电磁感应在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中的应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分支,中考中占据重要位置。
力学主要包含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动量等核心概念。
1. 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的核心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
2. 功与能:理解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能够计算简单机械系统中的能量转化。
3. 动量:理解动量的基本概念,会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
二、热学知识点热学主要考察学生对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 温度与热量: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热量传递的规律,了解热平衡状态。
2. 内能与热量转化:理解物体的内能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知道热量与内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光学知识点光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性质等知识的理解。
1. 光的直线传播: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 光的反射与折射: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3. 光的性质:理解光的波长、频率、速度等性质,了解光谱的概念。
四、电学知识点电学是中考物理的重要部分,包括电路、电阻、电容、电磁等概念。
1. 电路: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2. 电阻与欧姆定律: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3. 电功与电功率: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直流电路中的电功和功率。
4. 电磁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电磁现象。
五、声学知识点声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感知等知识的理解。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音的特性: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特性。
六、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中考物理注重学生的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1. 实验设计: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总结一、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1. 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温度、光强等。
2. 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强度-安培(A)、温度-开尔文(K)、光强-坎德拉(cd)。
二、力学1. 动力学方程:F=ma。
2.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力的分类:分解力、合力。
4. 惯性力:离心力、向心力。
5. 动能和动能定理:K=½mv²。
6. 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7. 动量守恒定律。
三、运动学1. 直线运动:v=at。
2. 曲线运动:加速度、圆周运动。
3. 运动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加速直线运动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四、压强1.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
2. 压强公式:P=F/A。
3. 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气体压强。
五、浮力1.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六、力和功1. 功的定义和公式:W=Fs。
2. 功的分类:正功、负功、零功。
3. 功的计算: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做功的关系。
七、机械能1. 势能和动能的关系。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八、简单机械1. 辅助物理量:力臂和力矩。
2. 杠杆定律:F₁d₁=F₂d₂。
九、能源和能量1. 能量的分类:动能、势能、弹性势能、热能。
十、振动和波动1. 振动:周期、频率、角频率、幅度等。
2. 波动:波的分类、波长、频率、波速等。
3. 共振和声音。
十一、光学1.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镜像的成像。
2.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
3. 光的衍射和干涉。
4. 光的色散和偏振。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和计算2.力的概念和单位3.牛顿三定律4.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5.摩擦力和弹力6.动能和功率的计算7.力、功和能的转化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热膨胀和热收缩4.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计算5.相变和相变潜热6.气体状态方程7.热能和功的转化三、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4.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光的波长和频率6.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四、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5.电阻的概念和计算6.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7.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五、能源与能量转化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3.核能与核反应4.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电池5.电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6.能量转化和能量效率的计算六、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振动3.音的高低和音符的区分4.多个声源的叠加和差别5.回声和共鸣6.声波的频率和波长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的形成和键的强度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6.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7.摩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计算以上是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考点(必记)中考试题内容比例:声、光、热:约28%运动、力和功:约32%电和磁:约20%物质、能量和能源:约20%第一部分声、光、热(占28%)1、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15。
C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光现象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可逆的)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透明物体的顏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3、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投影仪。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放大镜。
像距(v)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物距(u)u>2f f<v<2f倒立缩小实像u=2f 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 v>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能成像u<f v>u正立放大虚像14、光路图:空气空气空气水水水15.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1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来自物体的光以晶状体成像于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产生。
17.人的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以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s,这种特征叫做。
1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上所引起的。
近视眼看不清的景物,是由于像落在视网膜的。
远视眼看不清的物体,是由于像落在视网膜的。
19.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它的作用是:。
20.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它的作用是:。
21.近视或远视程度越严重,所需配戴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的镜片,的本领越大。
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镜片焦距(以为单位)的。
焦距为0.4m透镜的度数为度。
22.用眼时最适宜的、不致引起眼睛过度疲劳的距离大约是cm.这个距离叫。
3、热学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温度的测量标准叫温标。
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5.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6.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7.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9.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10.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1.熔化和凝固曲线图:℃熔化凝固℃tt(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4.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5.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8.水的循环,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9、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20、分子运动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的总和。
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内能也称热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热运动。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不为零。
2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22.燃烧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23.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24.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5.比热容是物质的又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26.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27.水的比热容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28.热量的计算: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2Q放=cm(t0-t)=cm△t降29.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30.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2.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33.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34.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35.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6.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7、热传递:是指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J)。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38、热平衡方程: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相同时为止,即达到热平衡,在此过程中若没有(或忽略)内能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
39、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种形式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0、热机效率:41、热机的工作原理和热机与社会发展:(1)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化学能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能。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4次,曲轴转动2圈,对外做功1次。
(3)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大于、小于)知识版块说明:声现象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固>V液>V气3、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HZ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