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及控制共20页
青少年肥胖的原因

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危害及减肥手段(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提高,世界各国的青少年肥胖率每年呈不断增高的趋势。
我国青少年肥胖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给青少年带来了健康的隐患。
本文通过对肥胖的病因、危害进行简单叙述。
对减肥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进一步提出科学的减肥方法和减肥的注意事项,从而给青少年运动减肥提出科学指导。
关键词:青少年肥胖减肥手段1.前言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
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心理行为偏差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约占肥胖人群的95%,青少年肥胖属于此类肥胖。
常用肥胖诊断指标体质指数(BMI)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肥胖的诊断推荐标准,将BMI大于25(kg/㎡)定为超重,大于30(kg/㎡)定为肥胖。
2002年2月WHO亚太区办事处、国际肥胖研究协会以及国际肥胖专家组联合发布了《亚太地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将BMI大于23(kg/㎡)和25(kg/㎡)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
造成青少年肥胖的原因比较多,影响因素也比较多,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通过具体的减肥方法为青少年减肥健身提供参考。
2 .青少年肥胖产生的原因2.1遗传因素肥胖有家族倾向,双亲都肥胖的家庭,子女约80%肥胖,还发现单亲肥胖的家庭,子女约有40%肥胖,双亲都不肥胖的家庭,子女20%的肥胖。
可见遗传因素对肥胖起主要的决定因素。
2.2饮食因素肥胖与饮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摄入的高能量食物过多,提别是高脂肪高糖膳食的摄入过高,造成能量超过正常值,体重明显增加,导致成为肥胖。
其次,由于青少年时期许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由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造成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从而造成能量过剩,久而久之,最后导致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变胖,肥胖的学生日益增多。
肥胖的危害健康教育PPT课件

肥胖者多伴有高脂血症,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血 压升高。
肥胖与糖尿病关系
肥胖者体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即机体 对胰岛素不敏感,使得胰岛素促进葡萄 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 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长期的高胰岛素血 症会使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导致糖尿 病的发生。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 性肥胖;根据脂肪分布可分为中心 型肥胖和外周型肥胖。
全球肥胖现状
01
02
03
流行趋势
全球肥胖率持续上升,已 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 题。
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肥胖率普遍高于 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 家肥胖人数增长迅速。
年龄与性别
中年人和女性更容易出现 肥胖问题。
中国肥胖现状
肥胖的危害健康教育 PPT课件
目录
• 肥胖定义与现状 • 肥胖危害概述 • 肥胖与疾病关系 • 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 • 成年人肥胖问题 • 老年人肥胖问题 • 科学减重方法指导
01
肥胖定义与现状
肥胖定义及分类
肥胖定义
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导 致体重增加,并对健康造成影响的 慢性代谢性疾病。
发糖尿病。
诱发心血管疾病
肥胖者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 平较高,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 而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
加重关节负担
肥胖者体重过重,会对下肢关节如 膝关节、踝关节等造成过大压力, 易引发关节炎、关节痛等疾病。
对心理健康影响
自卑与焦虑
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培训课件

※ 肥胖的父母,其子女肥胖常见
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有40%肥 胖的机率,如果父母双方皆肥胖, 子 女 可 能 肥 胖 的 机 率 升 高 至 70 % ─80%。
※ 单卵双胞胎发生肥胖的一致性高于 双卵双胞胎,这种一致性在青春期 以前约为70%,此后由于生活环境 的变化逐渐降低到30%
病因和发病机制
<18.5
18.5-24.9
25-29.9 30
<18.5
18.5-22.9
23-29.9 30
<18.5
18.5-23.9
24-27.9 28
欧洲成人根据BMI进行体重分类
分类 体重过低 正常范围 超重 肥胖前期 I 度肥胖 II 度肥胖 III 度肥胖
BMI <18.5 18.5-24.9 25 25-29.9 30-34.9 35-39.9 40
肥胖治疗目标
预防体重进一步增长 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疾病 的管理
饮食(营养)治疗
治疗的总原则 长期的控制能量的摄入和增加
能量的消耗
肥胖症营养治疗原则
1、长期控制能量的摄入 2、增加运动促进能量消耗 3、持之以恒改变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 4、控制体重,使体重达到或接近正常
范围
肥胖治疗的目标
体重回复正常通常是不现实的, 因此不一定以它作为减重策略的最 终目标
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 皮炎、皮肤真菌感染等
一、肥胖的定义和诊断 二、肥胖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肥胖的流行病学 四、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五、肥胖预防和治疗
肥胖的预防
对象:
一般人群:全人群 高危人群:家族史、体力活动少等 肥胖者
方法:健康教育、合理平衡膳食、
体育锻炼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摄入
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有助于增加饱腹感、控制体重。
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日摄入一定量的全谷物,如燕麦、 糙米、全麦面包等。
饮食中应适当减少精白米面的摄入量,增加全谷物在 主食中的占比。
保证充足蔬菜水果摄入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 的重要组成部分,富 含膳食纤维、维生素 和矿物质。
选择适合儿童青少年的运动方式
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篮球等。
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的控制
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心理干预在减重过程中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减重信心
01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因肥胖而产生的自卑、焦虑等负面
估食养方案的效果。
方案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和个体反馈,及时调 整食养方案,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 效性。
持续跟踪
对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和健康状 况进行持续跟踪,以提供长期的饮 食指导和管理。
05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挑食行为
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过度节食会限制营养摄入,影响身体正常发育。
肥胖还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 长发育,如性发育提前、骨龄 提前等。
食养在预防和治疗中作用
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总能量摄入,增 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儿童青少年肥胖。
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 蛋类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 础代谢率。
鼓励儿童青少年多食用低GI(血糖生 成指数)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等 ,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减少脂肪堆 积。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目录一、前言 (1)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2)(一)肥胖定义与判定 (2)(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3)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4)(一)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4)(二)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6)(三)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 (6)(四)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7)(五)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 (9)(六)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9)附录1肥胖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 (11)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 (14)附录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 (19)一、东北地区 (19)二、西北地区 (22)三、中部地区 (25)四、西南地区 (28)五、东南地区 (30)附录4肥胖儿童青少年食养方举例 (32)附录5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肥胖判定 (36)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一、前言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年,我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
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骨骼肌肉发育和认知发展,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
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青少年体弱、饮食不节、先天禀赋、缺乏运动、情志所伤,酿生痰湿,可致气机运行不畅、血行瘀滞、痰瘀内聚、留着不行,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
青少年肥胖的科学干预方法与实践案例分析

青少年肥胖的科学干预方法与实践案例分析青少年肥胖无疑已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普遍存在。
肥胖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对他们的心理和社交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科学的干预方法和实践案例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一、了解青少年肥胖的原因青少年肥胖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基因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等。
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
二、科学的饮食管理青少年肥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为了帮助青少年控制体重,我们应该推广科学的饮食管理方法。
青少年应该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青少年肥胖与缺乏体育锻炼紧密相关。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控制体重,还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例如参加学校的体育课程、参加运动俱乐部或者户外活动等。
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应该定期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坐着不动;控制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
五、家庭与社区的支持青少年肥胖问题需要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
家长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的榜样,购买健康食品并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学校和社区也应该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培训,鼓励学生参与健康活动。
六、实践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实践案例的分析,展示了科学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案例:某高中学校肥胖学生干预项目该高中学校针对肥胖学生开展了一项干预项目,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根据肥胖学生的身体状况和食物偏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2.增加体育课程时间:将体育课程时间延长至每天90分钟,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3.提供心理支持:为肥胖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信;4.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合作,共同监督学生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发生肥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从我镇中小学中抽取5所学校,并从一年级-初中各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共抽取7-16岁儿童青少年学生121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728人(60.17%),女482人(39.83%),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及进行调查问卷方式得出超重、肥胖情况,分析肥胖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调查的1210例儿童青少年中,超重128例,检出率为10.58%,肥胖111例,检出率为9.17%,其中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有:早产、出生体重过高或过低、喜欢吃油腻食品甜食、经常在外就餐、挑食偏食、进食速度过快、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间过长、不经常进行户外运动、父母有肥胖史。
结论饮食习惯、运动量及父母遗传均是儿童青少年发生肥胖的影响因素,要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加强运动健身并从母孕期注意合理膳食,积极预防肥胖的发生。
[关键词]青少年;肥胖;原因;预防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
统计资料显示,全球学龄儿童青少年中10%超重,其中25%为肥胖者[1]。
研究资料显示,伴随肥胖而来的则是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并呈低龄化发展,甚至血脂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等成人慢性病向儿童青少年延伸[2]。
因此,儿童肥胖症是目前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发生肥胖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上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
为了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我们开展了针对7-16岁儿童青少年发生肥胖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镇所有中小学(小学到初中)中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办法抽取5所学校,并从一年级-初中各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共抽取7-16岁儿童青少年学生121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728人(60.17%),女482人(39.8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学生防肥胖总结及整改措施

活动实施效果评估
实施过程与效果
活动自启动以来,共开展了5次集中宣传和4次专题讲座,覆盖了全校学生和大部 分家长。通过对比活动前后的学生体检数据,发现学生的肥胖率有所下降,参与 活动的学生和家长对活动的满意度较高。
数据分析与解释
通过对活动参与度、满意度、效果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发现活动的主要问题和不 足之处包括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形式单一、缺乏长期跟踪等。
03
学生防肥胖整改措施计划
增加体育活动,提升学生体能
确保每天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如课间操、晨跑等 ,以增强学生的体能。
举办体育比赛
定期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如足球、篮球、跑步等,以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体育活动。
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提供专业的体育指导和训练,帮助学 生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活动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成功经验
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宣传渠道广泛、组织架构合理、实施效果明显。其中,宣传渠道的多样性保证了 活动的知晓率,组织架构的合理性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实施,实施效果明显也证明了活动的有效性和必 要性。
不足之处
活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形式单一、缺乏长期跟踪等方面。其中,宣传力度不 够可能导致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活动的知晓率不高,活动形式单一可能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缺乏长期跟踪可能使得效果难以持续和巩固。
通过加强防肥胖工作,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学生肥 胖率的明显下降,同时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和体育素 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防肥胖工作
加强合作
防肥胖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和支 持。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 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同时也可以与社区、医院等机构加 强合作,共同推进防肥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