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word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3、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课前作业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㈠鸦片战争(1840.6—1842.8)(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3)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4)影响(危害):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⑴发动者: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

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⑶影响(危害):㈢左宗堂收复新疆⑴19世纪60至70年代,和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

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

1871年,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率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他采取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后来,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4月, 和日本首相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

主要内容:影响:。

⑸《马关条约》中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第1单元 侵略与反抗 学案

第1单元 侵略与反抗  学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复习目标】1.熟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 应用:初步运用线索图解构建单元知识体系的能力;对桌互查培养团队协作技巧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的精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一、自主复习(25分钟)(一)主题问题 20分钟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史,1840--1901的中国历史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据此完成下列1-3题:1.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逼迫请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中:★⑵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

请写出这一时期最能体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名称、时间、主要内容、危害或影响)。

2.备尝屈辱和悲苦的中华民族为了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哪些斗争?(民族英雄、农民阶级)3.在侵略与反抗的过程中,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思路点拨:战争名称及起止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二)复习检测 5分钟对桌互相检查带★的重点问题,熟练掌握的组内加1分,记不住的扣本组1分,小组长如实做好统计。

(三)我的疑惑 1分钟二、合作探究 (10分钟)近代中国,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中国大地,生死未卜、朝不保夕的民族,何以言梦!积贫积弱,列强凌辱,割地赔款,何等悲惨!阅读下列图片:【列强罪证】请回答:(1)从【列强罪证】中可以看出近代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这些战争分别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旅顺大屠杀 1840年停泊在广东海面的兵船【耻辱外交】(2)请结合【耻辱外交】中的三幅 ,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教案第课 鸦片战争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教案第课 鸦片战争

第1课 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 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侵略与反抗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和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2. 难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反抗的性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侵略与反抗的原因和意义。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2. 讲解鸦片战争: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讲解甲午中日战争:详细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讲解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详细介绍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反抗活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侵略与反抗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探索。

3. 抗日战争的爆发原因和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侵略与反抗》教案上册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主要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3)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3)认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教学内容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1. 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非法化及其原因。

2. 鸦片战争的爆发、过程及结果。

3.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原因。

2.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原因及结果。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1.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及结果。

3.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4课抗争中的探索1.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其口号。

2. 辛亥革命的发生、过程及结果。

3.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5课军阀割据与国民革命1. 军阀割据的现象及其原因。

2.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及其目标。

3. 国民革命运动的结果及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过程及其影响。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主要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2. 教学难点:(1)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

(2)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及结果。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8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师)

8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师)

白山市外国语学校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八年上册子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分期、社会性质、革命任务等;(2)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概况,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和西方侵略者的残暴;(3)通过归纳本单元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件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案,引导学生依据学案自主阅读教材,整理收获疑惑,让学生整体熟悉教材,并提出疑问,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寻疑质疑的能力;(2)学生自主解决疑惑,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惑;(3)实践提升,学生完成教学案上相关试题,实现知识的升华;(4)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总体收获,形成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单元一系列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阶级面对侵略所进行的反抗,从而体会中华民族具有的反抗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复习重点:四次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和影响;中华民族的反抗精神复习难点:以鸦片战争和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为例,加强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四、教学准备:教学案多媒体课件、习题五、教学实施过程:导入新课:日本: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户居头上,单戈独战!清廷: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寻疑质疑】预设收获:预设疑惑: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抗:地主阶级人物:徐、关天培、邓世昌农民阶级事件: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四个疑惑问题【展示交流】问题1由每班小组的四号同学代表小组回答问题2由每班小组的二号同学代表小组回答【感悟升华实践提升】1、近代史上中国与西方国家第一次真正较量的事件是——2、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3、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是——4、列举中国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5、列举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战争及影响——6、读图说史:图1英国的工业图 2中国同资本主义图3《马关条约》图4八国联军革命国家的第一次较量的签订入侵北京(1)图1与图2有何内在联系?(2)图3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日本的强大与本国进行的哪次改革有关?(3)图4列强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4)结合四幅图,你认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题是什么?【拓展延伸】通过本单元的复习,结合时事谈谈在当今复杂化多变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立足于世界,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六、小结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

教研课教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

教研课教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

教研课教案: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一、知识目标:本单元主题:侵略与反抗1、了解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史实及危害。

2、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例及爱国英雄。

二、知识呈现知识点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侵华史实,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过程。

知识点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外。

知识点3: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三、复习指导(一)、回忆、自我检查1、鸦片的输入对中华民族的危害?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结果、影响?《南京条约》内容?3、虎门销烟的时间、意义?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结果?列强的罪行?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方针?6、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时间、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时间、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二)回顾知识1、回顾知识1: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2、回顾知识2: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及事例有哪些?3、回顾知识3:近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两次农民起义名称?4、回顾知识4:说出近代外国列强两次攻入北京的战争?5、回顾知识5:外国列强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说说列强的罪行?6、回顾知识6: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的三大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三)背诵检查1、《南京条约》内容、影响2、《马关条约》内容、影响3、《辛丑条约》内容、影响(五)探讨问题1、讨论问题1: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哪些是相同的?有哪些是新增加的?2、讨论问题2: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哪些是相同的?有哪些是新增加的?3、讨论问题3: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四)知识延伸:曾经非常辉煌的中国为什么会经历这段屈辱的历史?(清政府为什么会屡战屡败?)(六)拓展升华提升知识(七)教师寄语: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八)知识检测1、填空题:(略)2、选择题:(略)(九)教学小结:布置课后背诵,加深识记。

第一单元 复习侵略与反抗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 复习侵略与反抗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境引入1.中国近代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举三大条约中列强所取得的侵略特权。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的耻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我们要从侵略中认识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从反抗中感悟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

自主温故1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的简单感知。

.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什么事件?.三大条约中清政府赔款的数额分别是多少?所获取的侵略特权分别是什么?.你能列举几位本单元所出现的民族英雄?.你能说说在本单元中国有哪些领土被割让?.说说三大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表一: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侵华战争起止时间侵华国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第一部分,教师出示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课标进行尝试回顾。

然后教师根据课标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回顾情况。

第二部分,学生根据记忆,对照表格进行回顾,在会的地方做出标志,实在不会的,再查找课本。

学生进行自主温故时,教师进行巡视,掌握学生温故情况。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互对探究的结论,同学之间进行互助学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俄、英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不平等条约签约时间赔款数额割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教师通过学生单选题的练习,考查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巩固自主获得的知识。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请回答⑴台湾是怎样被割占的?“酷炎的夏日”指的是什么?⑵诗中“郑氏”指的是谁?“郑氏”的主要功绩是分组后由组长主持进行探究,教师进行巡视。

在巡视中教师参与各组的讨论,解决学生讨论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来分析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屡遭侵略和战败的原因并总结从中吸取的教训和启发;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列强对中国发动的5次侵华战争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来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的掌握;对列强的侵略所造成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课时计划Biblioteka 本单元共5课。每课1课时。
单元课教案
单元课题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崛起的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