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测试题(含答案) (2).doc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测试题(含答案) (2).doc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精1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检测

精1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检测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生疏.(shū) 商酌.(zhuó) 拖沓.(tà) 诲.人不倦.(huǐ juàn)B.草率.(shuài)晦涩..(huì sè)牵涉.(sè)自顾不暇.(xiá)C.恳.切(kěn)冗.长(rǒng)累赘.( zhuì)颠沛..流离(diān pèi)D. 譬.如(pì) 朦胧.(nóng)搀.合(chān)鞠躬..尽瘁(jū gō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繁碎慎重不屑不即不离B.躬行尊嘱拙作以身作则C.峰芒恢复效法付之一笑D.规矩生疏妥贴下里巴人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别.扭(bié) 譬.如(bì) 鞠.躬尽瘁(jū) 正心休身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南腔北调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躬行君子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学尔不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不用这个词还好,用了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

B.张老师要求我们不能迟到一分钟,他自己便以身作则....,第一个到教室。

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

D.孔子虽然被尊为“圣人”,但他还是经常不耻下问....。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人。

B.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那么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②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

④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⑤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A.⑤④①③②B.④①③②⑤C.⑤①④②③D.①④②③⑤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昂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随堂检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随堂检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随堂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丁卯.()繁碎.()商zhuó()颠pèi()流离妥帖.()晦涩.() pì()如冗.长()冗赘.() jū()躬尽瘁.()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手机对孩子的视力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家长应以身作则....不在家中玩手机,并带领孩子远离电子屏幕。

B.这位诲人不倦....的“音乐精灵”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热爱。

C.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回首曾经的挫折失败只会付之一笑....,没什么可怕的!D.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地向上级领导请教。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①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

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

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

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

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

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

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

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⑤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
(选自《叶圣陶散文》,有删改)
8.作者通过文中四种人的生活写出哪两类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
9.文章前四段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有什么作用?
10.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联系全文,试探究结尾“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一句的深刻意蕴。
三、语言运用
12.以反思立意的方式,改变一些名言警句的常用说法,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改写下面两个句子,并阐述其含意。
示例:原句:好马不吃回头草。
改写:好马也吃回头草。
(2)在结构上,使文章前后联系更紧密,中心更突出,为最后写“不值得”作铺垫。
10.(1)对马路上满是没有思想的动物和游戏场里满是沉重笑容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
(2)对当时精神麻木、内心压抑的市民表示同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题A卷基础篇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解析】选C。

A项“别”应读biè;B项“帖”应读tiè;D项“沓”应读tà。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解析】选B。

“出板”应为“出版”。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解析】选B。

“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

4.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确凿.(záo)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斑斓.(lán)胡骑.(jì)幽寂迥乎不同2.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朦胧眩目寒暄仓皇失措B.累赘伶俐辩论不计其数C.蹒跚躬行抱歉唉声叹气D.咀嚼生蔬执拗颠沛流离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并以身作则,这将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C.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他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5.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

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C.②④①⑤③D.③②④①⑤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生字生词】修润:修改,润色。

v生疏:shū不熟悉。

v商酌:zhuó商量斟酌。

v恳切:诚恳殷切。

v譬如:pì比如。

v朦胧:méng lóng含糊。

v累赘:lèi zhuì多余。

v别扭:biè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v拖沓:tuō tà形容做事拖拉。

v妥帖:tuǒ tiē合适。

v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v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v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则:准则,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同步练习】13.叶圣陶先生二三基础导练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 (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 (gèng) 污秽 (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 (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检测
一、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xiū rùn shēng shū shāng zhuó kěn qiè pì rú
( ) ( ) ( ) ( ) ( )
huì rén bù juàn yǐ shēn zuò zé diān pèi liú lí
( ) ( ) ( )
2.填空。
(1)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2)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动,“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3)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4)仁者见仁,_________。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谦虚
4.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
A.《顺生论》
B.《倪焕之》
C.《流年碎影》
D.《佛教与中国文学》
二、阅读训练
教育为人生
叶圣陶1894年出生于苏州,12岁考进留日学者举办的“洋学堂”——草桥中学。学
校开设的修身、博物、历史、算学、英文、旅行等课程,让叶圣陶感到新奇不已,也让他
开始关心国运,思考救国之路。
他从草桥中学毕业后,即投身教师职业,以期实现以儿童为本位的“为人生”的教育
理想。1917年,他受同学吴宾若之邀,赴甪直镇吴县第五高小任教。在这里,他与志同道
合的同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为人生而教育”的乡村教育改革实验。甪直的这段经
历,使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此生根,教师情结就此深埋。
1923年,叶圣陶到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1931年,他主持开明出版社,开始致力于教
材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叶圣陶认为:“教育改革的工具不能不从
早预备。”他编写《开明国语课本》,就是希望把教材作为教育改革的工具与武器。当时
很多国文教材语言枯燥,插图呆板,孩子们见了就厌烦,适合儿童特点的读物极其缺乏。
叶圣陶决心改变这种现状。此外,当时的教材偏重于劝善教孝赏善罚恶的说教,这与叶圣
陶“为人生”的理念背道而驰。他将儿童文学编入国文课本,使儿童乐于阅读,以此唤起
其自我意识的觉醒。此后,叶圣陶又陆续与夏丐尊、吕叔湘、朱自清等人共同编写出版了
多套国文教材,对我国国文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9年8月,叶圣陶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
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拟就了新中国中小学生所学语文课本的总纲目。新中国成
立后沿用至今的语文教学体系,便由叶圣陶主持设计。
建国后,叶圣陶出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肩负全国教育改革的重任,
同时领导着中小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编写教材之余,叶圣陶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论述。
1978年《教育研究》杂志连载了叶圣陶给语文教师的36封书信,总题为《语文教育书
简》,凝聚了其语文教育经验,推动了新时期的教学改革。
尽管事务繁多,但叶圣陶始终没有停止对“教育为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丰子恺画过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画面上有个做泥人的师傅,正在认真地把一个
个泥团往模子里按,“脱出来的泥人个个一模一样”。叶圣陶对此极为赞赏,说:“受教
育的人绝非没有生命的泥团,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失败是肯定无疑的。”在他看来,
应该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关
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千万不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所
有学生。
关于教育,叶圣陶思考最多的,就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在他看来,现代教育要培
养出一个个自由的人,不能再以圣经贤传为教,把受教育者赶上利禄之途,即“中学教育
的目标不外乎给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知识,养成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能力,使他能够做一
个健全的公民”。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任何功课,
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然而,上世纪70年代末,应试教育刺痛了叶圣陶。1979
年,高考刚恢复,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知道逼学生做功课。叶圣陶又听到文理分
科消息,他对此很不赞同。
不久之后,重点学校也在全国流行起来。对于许多文件和通讯报道都在鼓吹“必须把
重点学校办好”,叶圣陶说,这似乎含有这样一层意思——对非重点学校可以要求从宽,
办好办不好都无所谓。对此,叶圣陶指出:“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
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要,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
供养。”
让叶圣陶遗憾的是,他于青年时期提出的“教育为人生”的理想,在他步入老年后,
仍然如此遥远。
(摘编自俞水《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相关链接:
①作为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上虽然没有大部头的著作,不追求理论体系的构
建,但他提出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习惯”
等,以及他对怎样做教师的论述、对语文教育的思考,紧贴教育教学实践,平实而深刻,
是中国教育思想的宝贵财富。
(摘自《对话:他提醒我们回到原点》)
②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
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
(摘自彦火《与读者交心的叶圣陶》)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草桥中学开设的各种课程,极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甪直镇的工作经历也为他
一生都为之努力的“为人生”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基础。
B.叶圣陶的一生都与教育事业密切相关。他在从事出版行业时,编辑出版了很多国文
教材;任职于教育部时,推动了全国的教育改革。
C.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对待出版的各种书籍都不允许出现错别字,以免“误
人子弟”,他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D.叶圣陶十分重视教材编写工作。他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开始致力于教材编写,并
且倾尽全力打造了今天仍被人热捧的《开明国语课本》。
E.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更注重在实践中的运用。他认为,既要教
给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6.叶圣陶为什么要编写《开明国语课本》?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7.叶圣陶对中国教育有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8.叶圣陶所倡导的“教育为人生”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
合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理解。
三、链接中考
9.请从备选取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修润 生疏 商酌 恳切 譬如
诲人不倦 以身作则 颠沛流离
2.(1)简洁
(2)充当
(3)诲人不倦
(4)智者见智
3.C
4.B
5.BE
解析:A项,不合原文。他的“为人生”的教育理想在草桥中学读书时就已树立。C项,
扩大范围。“各种书籍”不合原文。D项,时间倒置。编写《开明国语课本》是在开明出
版社。
6.①他希望把教材作为教育改革的工具与武器。
②他决心改变没有适合儿童特点的读物的现状。
③他想用国文课本唤起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
7.①编写了多部国文教材,对我国的国文教育有深远影响。
②主持设计了新中国的语文教学体系,沿用至今。
③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论述,推动了新时期的教学改革。
④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的宝贵财富。
8.①从教育标准看,应该承认受教育者的差异,而绝对不能强求一律。
②从教育目标看,应该使受教育者能够做一个健全的公民,而不是追求功利。
③从教育内容看,应该着眼于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应付考试。
④从教育对象看,教育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不能只针对少数人。
9.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