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叉鞭金藻藻种培养:

合集下载

温度及光照对4种饵料微藻生长的影响

温度及光照对4种饵料微藻生长的影响

收稿日期:2021-08-15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项目(X20190014)作者简介:李腾腾(1993 ),男,山西霍州人,助理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单细胞藻类培养研究工作,E-mail:1635822879@㊂通信作者:方军,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滩涂贝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E-mail:hyj1206@㊂文献著录格式:李腾腾,王紫薇,任鹏,等.温度及光照对4种饵料微藻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074-2078.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11049温度及光照对4种饵料微藻生长的影响李腾腾1,王紫薇2,任鹏1,蓝天一1,邵艳卿1,方军1∗(1.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温州市海洋生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温州㊀325005;2.宁波大学,浙江宁波㊀315211)㊀㊀摘㊀要:微藻是许多贝类㊁海参㊁虾类等经济动物苗种生产㊁幼体培育的重要饵料生物,其生长速度和营养成分组成对育苗的效率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㊂由于在苗种大规模人工繁育过程中控制水体盐度㊁生化组成以及病害防治等成本过高,同时为了减少水产兽药使用对苗种产生的不必要影响,本文采用试验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对威氏海链藻9021(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㊁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elleri )㊁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 )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4种常用饵料微藻大规模生产培养的影响㊂温度试验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和亚心形扁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6~29ħ,此温度下比生长率最大,μ牟氏角毛藻为0.565,μ亚心形扁藻为0.358;湛江叉鞭金藻的适宜温度为29~32ħ,此温度下μ湛江叉鞭金藻为0.533;威氏海链藻9021的适宜温度为23~26ħ,此温度下μ威氏海链藻9021为0.278㊂光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牟氏角毛藻㊁湛江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均优于阴天,而威氏海链藻9021在阴天条件下的生长要快于晴天㊂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湛江叉鞭金藻㊁威氏海链藻9021的双因子影响分析表明:不同水体温度以及光照强度对湛江叉鞭金藻和威氏海链藻9021的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共同影响着微藻的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物量,因此,实际生产培养中不能单看比生长率来判断一个藻种的适宜培养条件㊂本研究确定了4种常用微藻生产性培养的适宜环境条件,为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选择适合培养的饵料微藻种类提供参考,有助于水生生物养殖生产过程中幼虫培育存活率㊁苗种产量的提高㊂关键词:微藻;温度;光照强度中图分类号:S-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1)10-2074-05㊀㊀近年来,我国贝类㊁虾类等养殖快速发展,苗种需求旺盛㊂2017年我国虾类育苗量为12518亿尾,比2016年(10752亿尾)同比增长16.42%,其中南美白对虾2017年为9552亿尾,比2016年(8028亿尾)同比增长18.97%;2017年贝类育苗量248406亿粒,比2016年同比增加4%[1]㊂虾类和贝类育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水质和饵料[2],而水质受地理环境㊁气候变化和经济活动等的影响,人为调控能力较弱,因此,饵料微藻的选择及培养关系着虾㊁贝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㊂微藻几乎是贝类幼苗唯一的饵料选择[3],影响着贝类的营养㊁生理和繁殖[4]㊂微藻是体形微小(2~30μm)㊁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具有可利用光能㊁生长繁殖快㊁对环境适应性强和易培养等特点[5]㊂常见的饵料微藻约有20多个属㊁40多个种,包括硅藻㊁金藻和绿藻等种类,除应用在贝类和虾类的育苗过程外,还广泛应用于浮游动物如轮虫㊁桡足类等的培养[6]㊂不同种类的微藻有着不同的适宜培养条件,目前国内外关于环境因素对微藻生长影响的研究很多[7-10],但大多停留在试验室阶段,生产培养相关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㊂本试验选取威氏海链藻9021(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㊁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㊁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 )以及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4种生产培养上较为常见的饵料微藻进行二级扩大性培养,探究培养水体温度和外界光照强度对饵料微藻繁殖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浙江沿海地区虾㊁贝等水产经济动物的人工育苗提供饵料微藻培养的坚实依据,为不同季节㊁梅雨㊁高温㊁台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微藻种类选择及培养策略提供技术性指导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㊀㊀试验用藻种威氏海链藻9021株系由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提供,牟氏角毛藻㊁湛江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株系由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试验基地藻种库提供㊂1.2㊀培养方法与条件㊀㊀培养液母液配置按 宁波大学3号 配方配置,NaNO3100g,K2HPO410g,FeSO4250mg, MnSO425mg,Na2EDTA10g,V B10.6mg,V B12 5μg,海水1000mL㊂试验所用海水为二级沙滤海水,经10g㊃m-3漂白粉清洗并暗处理至少24h进行消毒㊂接种前加入3g㊃m-3的Na2S2O3并充分曝气,使用余氯试剂盒检测水体中余氯残留,待水体中有效氯完全中和后接种㊂试验使用容器为50L塑料桶,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再经消毒水冲洗2~3次干燥后备用,尼龙薄膜和充气管煮沸高温消毒㊂在50L塑料白桶中加入30L已完全中和的消毒海水,并加入50mL培养液母液,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藻种接种,同时设置3个平行组,并测定微藻的起始培养浓度㊂然后用透明尼龙薄膜封口,自然光照下,充气一次性培养,每天使用温度计和照度计监测水温与光照强度变化,及时调节温度(通过移位至阴凉通风处或用加热棒升温)和光照强度(通过调节遮阴网以达到试验要求)㊂1.3㊀温度试验㊀㊀设置5个温度梯度:17~20ħ㊁20~23ħ㊁23~26ħ㊁26~29ħ㊁29~32ħ㊂光照强度为10000~20000lx,海水盐度为18ɢ,pH为8.1~8.3㊂1.4㊀光照试验㊀㊀光强过高会造成微藻的死亡,结合浙江当地降雨情况(阴雨天实际光照强度为980~10180lx,晴天实际光照强度为9700~76600lx),通过调节遮阴网的密度将光照调控在20000lx左右,将光照分为两个梯度,阴天为1000~10000lx,晴天为10000~20000lx,水体温度26~29ħ,海水盐度为18ɢ,pH为8.1~8.3㊂1.5㊀温度和光照的正交试验㊀㊀对威氏海链藻9021株以及湛江叉鞭金藻进行正交试验㊂设置5个温度梯度(17~20ħ㊁20~ 23ħ㊁23~26ħ㊁26~29ħ㊁29~32ħ)和两个光照强度(1000~10000lx和10000~20000lx)的正交试验,海水盐度为18ɢ,pH为8.1~8.3㊂1.6㊀比生长率的计算㊀㊀每天固定上午10:00取样,用Lugol碘液固定,在显微镜下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并计算生物量,每个样品计数3次,取平均值㊂通过公式μ= (1n X t-ln X0)㊃t-1计算比生长率,其中X0指初始藻类细胞数量,X t指t d后藻类细胞数量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温度对微藻生长的影响㊀㊀不同温度条件下4种饵料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1所示㊂4种饵料微藻的生长周期和最大生物量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4种饵料微藻自接种第2天生物量均有显著增长,达到最大生物量后维持几天,之后迅速进入衰败期㊂微藻与其他水生生物一样,对水环境的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抑制微藻的生长,水体温度过高甚至会造成微藻的迅速死亡㊂有些研究者认为对于光合自养生物而言,当超出适宜温度范围时,温度主要是通过控制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中酶的动力学来影响其生长,此外,超出适温范围的温度对于微藻的伤害作用可能是由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壁分离[11]㊂从本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对4种饵料微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㊂湛江叉鞭金藻在17~29ħ均可正常生长,温度高于29ħ时,尽管比生长率获得最大值,但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牟氏角毛藻在17~32ħ时可正常生长,因此属于广温种,在26~32ħ能快速到达平台期,在17~26ħ时生长则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威氏海链藻9021在17~ 32ħ均可正常生长,同样为广温种,在高温和低温下均能快速生长;亚心形扁藻在17~26ħ能快速生长且具有较高的最大生物量,高于26ħ时生长则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当温度高于29ħ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㊂2.2㊀光照强度对微藻生长的影响㊀㊀光照是微藻生长必不可少的,但过高的光照会对藻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过低的光照则很大程度上抑制藻细胞的生长㊂不同光照强度下4种饵料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2所示㊂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4种饵料微藻生长有显著影响㊂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牟氏角毛藻㊁湛江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㊀㊀图例温度条件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㊂图1㊀不同温度条件下4种饵料微藻的生长曲线图例光照条件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㊂图2㊀不同光照强度下4种饵料微藻的生长曲线的最大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且比生长速率有显著差异㊂有研究表明:光照强度越高,细胞分裂越快,生物量越大[12]㊂而威氏海链藻9021呈现出相反的现象,在阴天情况下生长要优于晴天㊂2.3㊀温度和光照的正交试验㊀㊀湛江叉鞭金藻在1㊁8㊁9㊁10等3组条件下有较大比生长速率,但由于其生物量受到严重的抑制,达不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因此,我们认为26~ 29ħ㊁10000~20000lx是湛江叉鞭金藻大规模培养的适宜条件,此时比生长速率为0.396(表1㊁图3)㊂表1㊀正交试验中湛江叉鞭金藻的比生长率处理温度/ħ光照/lx比生长率117~201000~100000.387217~2010000~200000.255320~231000~100000.209420~2310000~200000.251523~261000~100000.227623~2610000~200000.238726~291000~100000.271826~2910000~200000.396929~321000~100000.5101029~3210000~200000.533图3㊀湛江叉鞭金藻的最大生物量㊀㊀威氏海链藻在温度26~29ħ㊁光照强度1000~ 10000lx试验组生长状况最好,比生长速率最大(μ为0.291)(表2㊁图4),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威氏海链藻9021的适宜培养条件㊂表2㊀正交试验中威氏海链藻9021的比生长率处理温度/ħ光照/lx比生长率117~201000~100000.276217~2010000~200000.147320~231000~100000.197420~2310000~200000.163523~261000~100000.279623~2610000~200000.278726~291000~100000.291826~2910000~200000.174929~321000~100000.2541029~3210000~200000.253图4㊀威氏海链藻9021最大生物量3 讨论3.1㊀温度对微藻生长的影响㊀㊀温度是影响微藻生长和繁殖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微藻对温度的耐受能力因种类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各种藻类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有其各自的适应范围[13]㊂主要通过影响微藻细胞生理活动的活性和其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这两种影响方式并存,是共同作用又相互竞争的关系[14]㊂申哲民等[15]研究表明,年均气温每增加1.0ħ,年均藻类生物量会增加0.145倍,且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显著,温度升高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越大㊂从本试验的结果来看,虽然生产性培养的饵料微藻有些为广温性藻类,但生产中需要快速㊁高效地提供高浓度的藻液㊂因此,尽管有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在29~ 32ħ条件下湛江叉边金藻具有很高的比生长率,但达不到大规模培养所需要的生物量,因此,该条件并不是大规模生产的最佳培养条件㊂本研究发现,在26~29ħ,10000lx~20000lx条件下湛江叉鞭金藻获得较大的比生长速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最大生物量,为大规模培养的最佳条件㊂春秋季的水温为17~26ħ,适宜于大规模培养湛江叉鞭金藻㊁威氏海链藻9021以及亚心形扁藻作为水产苗种的饵料,牟氏角毛藻少量培养搭配使用㊂夏季高温期水温为26~32ħ,适宜大规模培养威氏海链藻9021和牟氏角毛藻作为苗种的饵料㊂这与陈贞奋[16]关于牟氏角毛藻的研究结果相同,湛江叉鞭金藻可作为开口饵料小规模少量培养㊂3.2㊀光照强度对微藻生长的影响㊀㊀光照是单细胞藻培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浮游植物需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维持自身生长㊁繁殖㊂浮游藻类生产量的季节变化与光照条件的季节差异有着直接关系,水生藻类光合作用的强弱,取决于透入水中的光照强度和光质[17]㊂对于光能自养的浮游植物而言,光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资源;很多种类浮游植物都表现出对光照相同的生理适应,即其生长速率随着光照强度从零到某一个适宜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18]㊂本试验中湛江叉鞭金藻㊁牟氏角毛藻和亚心形扁藻在强光条件下(10000~20000lx)的比生长率均明显大于弱光条件(1000~10000lx),而威氏海链藻9021在弱光条件下的比生长率明显大于强光条件,故为喜阴种,但最大生物量较高光组低,可能是由于随着生物量的增加,水体透光性降低,藻细胞对光的利用降低,减缓了细胞分裂[19],从而抑制了生长㊂因此,威氏海链藻9021是一种在弱光条件下比较容易培养的饵料微藻,在江浙地区梅雨季节,连续阴雨天无法提供充足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很好地替代角毛藻作为水产经济苗种中后期培育的饵料㊂综上所述,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会影响饵料微藻的比生长率和最大生物量,在适宜的温度㊁光照条件下培养合适的饵料微藻可以极大程度上加快饵料微藻的提供效率,从而减轻饵料供应不足的压力㊂据统计,浙江沿海一带春季阴冷多雨,平均温度维持在13~18ħ,夏季为梅雨季,降水量充足,气温25~30ħ;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气温16~21ħ,降雨量较少;冬季晴冷少雨,气候较干燥,气温3~9ħ㊂因此,在了解不同饵料微藻的适宜培养环境的情况下,关注水体温度和光照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有效防止饵料供应出现断层㊂参考文献:[1]㊀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2]㊀吴杨平,张雨,陈爱华,等.江苏沿海贝类育苗中单胞藻培养的实用技术[J].水产养殖,2018,39(9):24-26.[3]㊀郑严,马志珍,周利.现代生物饵料培养及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4]㊀陈自强,寿鹿,廖一波,等.微藻饵料对双壳贝类幼体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2013,29(7):46-55,67.[5]㊀邱楚雯,王韩信.饵料藻类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技情报,2018,45(3):127-132.[6]㊀李色东,刘涛.饵料微藻在南美白对虾育苗中的应用[J].海洋与渔业,2014(11):62-63.[7]㊀茅华,许海,刘兆普.温度㊁光照㊁盐度及pH对旋链角毛藻生长的影响[J].生态科学,2007,26(5):432-436.[8]㊀葛红星,陈钊,李健,等.pH和氮磷比对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生长竞争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7,24(3):587-595.[9]㊀朱昔恩,黎大勇,熊建华,等.接种密度㊁氮㊁磷㊁碳㊁硅㊁维生素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J].普洱学院学报,2018,34(6):9-14.[10]㊀陈建业,林丹,黄健,等.不同氮源㊁磷源营养盐对亚心型扁藻(Platymonus subcordiformis)生长的影响[J].福建水产,2014,36(4):258-263.[11]㊀RAVEN J A,GEIDER R J.Temperature and algal growth[J].New Phytologist,1988,110(4):441-461. [12]㊀郭艳琴.环境因素对黄河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31-39.[13]㊀朱明,张学成,茅云翔,等.温度㊁盐度及光照强度对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生长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3,27(12):58-61.[14]㊀王菁,陈家长,孟顺龙.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52-56. [15]㊀申哲民,张涛,马晶,等.富营养化与温度因素对太湖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1,3(2):1-4.[16]㊀陈贞奋.牟氏角毛藻的培养研究:Ⅰ.盐度㊁磷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对生长繁殖的作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2(5):608-616.[17]㊀尚帅.温度㊁光照对长江口几种优势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18]㊀THOMPSON P.The response of growth and biochemicalcomposition to variations in daylength,temperature,andirradiance in the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Bacillariophyceae)[J].Journal of Phycology,1999,35(6):1215-1223.[19]㊀石娟,潘克厚.不同光照条件对小新月菱形藻和等鞭金藻8701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4,11(2):121-128.(责任编辑:王新芳)。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福建饵料动物培育技术讲班讲稿单细胞藻和轮虫是饵料浮游动物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生物饵料。

在水产养殖中,单细胞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鱼、虾、贝类等水产经济动物提供饵料,还可以作为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物,起到营养平衡与强化效果,有利于培育健壮的苗种。

同时,单细胞藻作为培养轮虫的优质饵料,可以提高轮虫的营养价值。

以下是单细胞藻和轮虫培养的实用技术要点: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1.1 选用适当的单细胞藻种类。

不同的水产动物需要不同种类的单细胞藻,如养鱼池水中以适量绿藻为宜,养虾池水中以适量硅藻为宜,而贝类幼体在浮游期以金藻和绿藻为宜,在匍匐期则以底栖硅藻为宜。

1.2 清洁培养器具。

在培养单细胞藻前,必须清洁培养器具,以避免污染和细菌感染。

1.3 分级培养小球藻。

小球藻是最常用的单细胞藻之一,分级培养可以提高单细胞藻的品质和数量。

1.4 营养和接种。

单细胞藻的营养和接种非常重要,充足的养分和适当的接种量可以促进单细胞藻的生长和繁殖。

1.5 管理工作要点。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理工作,如控制温度、光照、通风等。

1.6 PVC透明塑袋培养。

PVC透明塑袋培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单细胞藻培养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1.7 敌害生物防控。

在单细胞藻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敌害生物的防控,如藻类寄生虫、藻类食草动物等。

1.8 防治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病菌的单细胞藻,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入抗生素等。

1.9 单细胞藻的浓缩和冷藏。

单细胞藻的浓缩和冷藏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方便后续使用。

2、轮虫培养实用技术要点2.1 轮虫个体的大小。

不同种类的轮虫个体大小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轮虫。

2.2 生态性。

轮虫的生态性对其培养有很大的影响,需要了解轮虫的生态性和生长规律。

2.3 繁殖特点。

轮虫的繁殖特点也需要了解,以便控制轮虫的数量和质量。

2.4 食性和食料。

轮虫的食性和食料也是轮虫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饵料。

湛江等鞭金藻的超微结构研究

湛江等鞭金藻的超微结构研究

第14卷第4期大连水产学院学报V ol.14N o.4 1999年12月JOURNA L OF DA LI AN FISHERIES UNI VERSITY Dec.1999文章编号:1000-9957(1999)04-0007-06湛江等鞭金藻的超微结构研究毛连菊, 张从尧, 由学策(大连水产学院养殖系,辽宁大连116023)摘要:用光学(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湛江等鞭金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湛江等鞭金藻有两条比藻体略长的鞭毛,两鞭毛几乎等长、光滑、无突起和纤毛。

藻体表面无鳞片包被。

细胞内有一整块杯形色素体,细胞核在杯形色素体中,白糖素1~2个位于细胞中前部。

细胞内有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还有由两个椭圆形小体组成的眼点都位于细胞的前端。

关键词:湛江等鞭金藻;超微结构;形态中图分类号:Q949126+2 文献标识码:A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 Hu1992)[1]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微小型海洋浮游单细胞藻类,属于金藻门Chrys ophyta,金藻纲Chrys ophyceae,等鞭金藻目Is ochrysidales,等鞭金藻科Is ochrysidaceae[2]。

等鞭金藻是海产经济双壳类动物幼虫良好的基础饵料。

由于其个体小,繁殖快,营养丰富,运动速度适中,又无含纤维素的细胞壁[2~4],易被贝类幼虫捕捉吞食和消化吸收。

因此,国内各双壳贝类育苗室都有培养。

此金藻最初称之为湛江叉鞭金藻,1992年由定种人更名为湛江等鞭金藻。

笔者对其超微结构的研究与Parke[5]、G reen[6]对球等鞭金藻和叉鞭金藻的描述有明显的不同,可望通过对湛江等鞭金藻超微结构的研究能为分类,为其归属提供可靠依据。

1 材料和方法湛江等鞭金藻由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研究所育苗室藻种间提供。

培养液为康威(C onway)方。

正常培养的藻液经离心浓缩取样。

透射电镜样品用体积分数为215%戊二醛固定后离心,用012mg/L的琼脂包埋,体积分数为1%锇酸固定,磷酸缓冲液冲洗,上升系列酒精脱水,S purrπs树脂包埋,Re2 ichert Jung E超薄切片机切片,经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在J E M-1200EX透射电镜下观察拍照。

085-饵料生物学试卷A答案

085-饵料生物学试卷A答案

《饵料生物培养》……………………………………………………………………………………………..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饵料生物:指成为饵料的生物的总称。

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

2.活饵料:是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人工培养后,以活体作为养殖对象食用的专门饵料,它们和养殖对象共同生活在一起,在水中正常生长、繁殖,是活的生物。

3.指数生长期:指细胞迅速增长,呈指数方式生长。

4.单胞藻:即单细胞藻类,个体微小,也可称作微藻。

5.单种培养:分离培养的藻种虽然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的生长。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1、单胞藻类培养按培养纯度分(纯培养)、(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三种方式。

2、单胞藻类培养按采收方式分(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三种方式3、光照对单细胞藻类的影响通过光源、光质(光的波长)、光量(光照强度)、光周期和供光途径来实现4、成功接种的关键是把握好藻种的(质量)、藻种的(数量)和接种的(时间)。

5、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过程可分为(消毒),(培养液制备),(接种)、(培养管理)及采收五个步骤6、轮虫生殖,主要是由雌体行(单性生殖)。

雌体的卵有两种,一种叫做非需精卵,一种叫做需精卵。

7、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有(单性生殖)和(两性生殖)两种,两种生殖方式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交替进行。

1.我国能进行培养的微藻有哪些,试举出6种。

答:绿藻:衣藻、小球藻、栅藻、扁藻、盐藻。

蓝藻:念珠藻、鱼腥藻、螺旋藻。

硅藻:菱形藻、小环藻、褐指藻、角毛藻。

隐藻:隐藻、红隐藻。

金藻:单鞭金藻、锥囊藻;海水种类的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

黄藻:异胶藻2.活体饵料具有什么样的优点?活饵料具有什么优点:1,、水质:一般不会影响水质,甚至克改善。

2、营养:营养丰富,适合需要,且可通过筛选获得养殖对象某发育阶段营养需要的饵料效果好的生物饵料种,如螺旋藻3、大小适口:几微米到十几微米的开口饵料、人工饵料难以达到4、方便摄食: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5、嗜食性和消化:喜吃且易消化。

几株海洋微藻固定化培养及在西施舌人工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几株海洋微藻固定化培养及在西施舌人工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几株海洋微藻固定化培养及在西施舌人工育苗中的应用研究在传统的海水育苗生产中, 由于高密度养殖, 水体中氨氮等有毒物质含量的不断增加, 极易引起养殖环境的水质恶化。

同时悬浮饵料微藻的供应方式也容易造成饵料的流失, 从而严重影响动物苗种的生长发育。

固定化细胞技术是构建生物反应器的一项重要生物工程技术, 对饵料微藻进行固定化培养, 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一个是改善水质, 另一个是为鱼虾蟹幼苗提供活饵料。

因此, 研究适于海水育苗水体的饵料微藻固定化的培养条件, 探索固定化微藻作为育苗环境水质改良调节剂的新方法, 对于固定化细胞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发展应用, 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研究对几株海洋微藻进行固定化培养, 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对8株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饵料微藻以及3株自然海域分离的野生海洋微藻进行固定化培养摸索, 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叉鞭金藻(Diorateria sp.)和云微藻(Chlorellasp.)两株藻种作为深入研究的材料。

通过测定藻珠内细胞生物量的变化, 研究固定化对藻生长的影响。

同时运用单因子实验方法和均匀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固定化条件优化。

优化的固定化条件包括氯化钙浓度、海藻酸钠浓度、藻珠大小、接种量等。

得到适于两种海洋微藻固定化的条件是: 3%海藻酸钠浓度、0.31mol/L氯化钙、1.2#针头(藻珠d=4.4mm±0.1mm)、10~6cell/mL接种量。

研究结果为海洋微藻的进一步规模固定化培养与应用提供实验参数与可资借鉴的方法。

2.以三种不同类型的藻种为实验材料进行固定化培养, 从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研究固定化对藻细胞的影响。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固定化微藻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借用荧光显微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对固定化藻细胞的生理活性进行研究, 结合测定藻细胞内代谢产物胞内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探讨固定化培养对藻细胞形态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为海洋微藻固定化培养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将六株固定化海洋微藻引入西施舌幼虫和幼贝人工育苗养殖环境, 通过测定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的变化, 测量幼虫和幼贝的生长量, 研究固定化藻珠对育苗水体水质的调控作用以及对幼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

贝类育苗中单胞藻饵料的稳定供应

贝类育苗中单胞藻饵料的稳定供应
瓶 颈 ,而 贝类 人 工育 苗 的关键 在 于单 细胞 藻类 的培 养 ,如 何提供优质稳定 的单细胞藻类决定着 贝类 人工 育苗 的成 败 。在西施舌和双线 紫蛤人工育苗生产过程 中,常因藻类供应不足 导致 育苗失败 。本文拟从 单胞 藻培养和 贝类 人工育苗 中藻类 的投 喂两方面来探讨单 胞藻培养技术在 贝类 人工育苗 中的应用 。
后停 止加 热 ,然后 加 入 1 5 0 微 克维 生素 B 、2 0 0 微 克
维生素 B 。 。 ,放置备用 。 ( 2 ) 一 级培养 。将砂 滤海 水经脱 脂棉 过滤后 ,直 接 倒 入 已清洗 干净 的 5 0 0 0 毫 升三 角烧 瓶 ,放在 光波 炉 中加热 ,煮沸 2 ~3 分 钟 ,用牛 皮纸 盖住 瓶 口,冷
却后 待用 。接种 时 间一般 选择 在上 午 8 —1 0 时进 行 。 按每 1 0 0 0 毫 升 消毒 海水 加 入 1 . 3 毫升 配制 好 的营 养 液 ,摇匀后 按 l: 2的比例接 入藻 种 ,将接 种好 的三
( 2 ) 壳顶 幼 虫期 。随 着 个 体 增 大 , 游 泳 能 力增 强,摄食量加大 ,开始投 喂湛 江又鞭金藻和牟 氏角毛
藻,按 2: l 比例混合投喂 。每天投 喂 3 次 ,每 次投 喂 量 以投饵后 5 小时水 色开始 变淡为佳 。
( 3 ) 稚 贝期 。幼 虫进 入稚 贝期 ,仍混合投 喂湛江
叉 鞭金藻和牟 氏角毛藻 。稚 贝期饵料需求量较大 , - 每 天 投喂 2 次 ,每次投 喂量 以投 喂 4 小 时后摄食完 为宜 。
1 8 0 万粒 ,壳长 0 . 4 厘米 以上双线紫蛤幼 贝 1 5 0 万粒 。
三 、讨 论 分 析
已扩 桶 一 次 的二级 培养 藻种 一 般不 再进 行 再扩 桶培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常见单细胞藻的生物学简介第一节绿藻一、扁藻扁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

常用种类有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

形态特征:亚心形扁藻的藻体一般扁压,细胞前面观广卵形,前端较宽阔,顶端前部凹陷。

鞭毛4条由凹陷处生出。

细胞内有一个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后端有一个呈内上开口的杯状蛋白核,有一个到数个红色眼点比较稳定地位于蛋白核附近、细胞中间略前。

原生质体里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外有一层薄薄的纤维质细胞壁。

细胞长11~16微米,宽7~9微米,厚3.5~5微米。

能快速活泼游动。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少数情况下4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孢子。

生态条件:1、盐度亚心形扁藻为广盐性,在8‰~80‰盐度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盐度在30‰~40‰之间。

2、温度亚心形扁藻为广温性,在7~3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在20~28℃之间。

3、光照亚心形扁藻在光照强度为1000~20000勒克斯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勒克斯之间。

4、酸碱度一般在pH6~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绿藻门的藻类在含有机质丰富的水中生长良好。

二、盐藻盐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

主要培养种类是盐藻,又称杜氏藻。

形态特征:盐藻没有细胞壁,细胞外只有一层弹性膜,所以体形变化很大,有梨形、椭圆形、长颈形和纺锤形等。

细胞内有一个杯状的色素体,色素体内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生活条件不良时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红色。

在色素体内靠近基部有一个大的蛋白核,有一个红色眼点位于细胞上部。

原生质体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前端生出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比细胞长约1/3。

细胞长16~24微米,宽10~13微米。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行有性生殖。

不同光周期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岩藻黄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不同光周期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岩藻黄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核农学报2024,38(3):0532~0539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不同光周期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岩藻黄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宋奕珩1龚一富1, *刘博悦1郦露群1王何瑜2(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宁波315832;2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宁波315832)摘要:为研究不同光周期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细胞生长和岩藻黄素含量的影响,及其光合作用和基因表达调控机理,本研究测定了5种光周期条件下湛江等鞭金藻岩藻黄素、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研究光合作用和岩藻黄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表明,18L∶6D光周期条件下,湛江等鞭金藻细胞生长最快。

当光周期为12L∶12D时,湛江等鞭金藻岩藻黄素产量最高,为4.35 mg·L-1。

当光周期为6L∶18D时,湛江等鞭金藻单位细胞岩藻黄素含量最高,为0.33 mg·105 cells-1,与光周期12L∶12D、18L∶6D和24L∶0D相比分别提高了5.3%、39.1%和63.5%(P<0.01)。

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光周期时间的增加,湛江等鞭金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中PSⅡ实际光合量子产率Y(Ⅱ)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下降趋势,与岩藻黄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RTq-PCR结果表明,随着光周期时间的增加,湛江等鞭金藻Rubisco酶大亚基基因(rbcL)、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lcyb)和玉米黄素环氧酶基因3(zep3)表达呈下降趋势,与岩藻黄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光周期可能通过rbcL、pds、lcyb和zep3调控岩藻黄素合成。

光周期通过调控光合作用和岩藻黄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湛江等鞭金藻中岩藻黄素的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叉鞭金藻藻种培养:
1.藻种培养设施:藻种的培养要在保种室中进行,保种室要求通风条件好,光线条件好,温度可控性好,保种室要配有空调、冰箱、具有人工光源的培养架等。

培养中常用培养仪器有显微镜、解剖镜等,容器有三角烧瓶、广口玻璃瓶等。

保种室要严格消毒,防止病菌的侵入。

2.容器、工具的消毒:进行单细胞藻类的纯培养,容器、工具、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灭菌,但一般生产性的单种培养,则只须达到消毒目的就可以了。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温消毒法和化学药品消毒法。

高温消毒法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不耐高温的容器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等不能利用高温法消毒。

a、直接灼烧消毒接种环、镊子等金属小工具,试管口、瓶口等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短暂灼烧消毒。

载玻片、小刀等则最好先蘸酒精,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等器具上的酒精烧完,也就完成了灭菌操作。

b、煮沸消毒把容器、工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消毒,一般煮沸10-20分钟。

大型锥形瓶消毒,可在瓶口上放一普通的玻璃漏斗,再在漏斗上放一称量瓶盖,在锥形瓶内加少量淡水,置电炉上加热煮沸5-10分钟,可使整个瓶壁消毒。

消毒完毕即用消毒的纸或消毒的纱布包扎瓶口。

此法适合消毒小型的容器工具。

c、烘箱干燥消毒将玻璃容器、金属工具用清水洗干净后,放入烘箱。

关闭烘箱门,打开通气孔,接通电源加热。

当温度上升到120℃时,关闭通气孔,停止加热。

如果进行纯培养,容器必须灭菌,当温度上升到105℃时,关闭通气孔,继续加热至160℃,保持温度,恒温2小时,然后停止加热。

必须要等到温度下降到60℃以下,才能打开烘箱门。

有棉塞和纸包扎的容器、工具灭菌,不能超过180℃,以免烘焦。

化学药品消毒主要用于生产性大量培养中,大型容器、工具、水泥池等常用化学药剂消毒。

a、漂白粉消毒工业用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25%~35%,消毒时按万分之1-3的含量配成水溶液,把容器、工具在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3~4次即可。

b、酒精消毒酒精消毒常用于中小形容器和工具,方法是用纱布蘸70%酒精在容器、工具的表面涂抹即可。

c、高锰酸钾消毒以百分之五的比例配成溶液把要消毒的容器、工具浸泡5分钟,然后取出用消毒水冲洗2~3次,便可达到消毒目的。

如果是对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等消毒,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拨在池壁上,拨洒几遍后刷洗池底,10分钟后再用消毒水冲洗干净。

d 石炭酸石炭酸消毒按3%~5%的比例配成消毒液,把要消毒的容器和工具放在其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2~3次。

3. 湛江叉鞭金藻常用培养液配方:
配方:硝酸钠 0.05克;
磷酸氢二钾 0.005克;
硫酸铁(1%)5滴;
柠檬酸钠 0.01克
尿液 1.5毫升
海水1000毫升
微藻的培养液是在消毒的海水或淡水中加入各种营养盐配制而成。

培养液的配制,首先按配方先后称量各种营养物质,可逐一溶解,也可以同时溶解。

遇到难溶的含金属的物质可以加热或与NaEDTA一起溶解,配方中的维生素一般等水温降至60℃后再加。

生产上为了方便可以将营养盐配方浓缩1000-2000倍配成母液,使用时可以根据培养水体多少量取母液的体积即可。

4.培养液的制备和消毒:保种培养液的消毒一般采用加热消毒法,经沉淀、过滤的海水,一般加温至90℃左右维持5分钟或达到沸腾即可。

由于海水中的一些对藻类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在高温时易遭破坏,所以加温时间不宜太长。

5.接种:接种就是把作为藻种的藻液接入新配好的培养液中,进行丰富培养。

选择无污染、生长旺盛、颜色正常、藻液中无沉淀、细胞无附壁的藻种进行接种。

一般来说藻种液和新培养液的比例为1:2。

接种的时间最好在上午的8~10时,这个时间是藻类细胞代谢最旺盛的时候。

培养条件:保种的条件最好保证在藻种的最适生长条件,要保证藻种不受污染。

6.藻种培养:
湛江叉鞭金藻最适温度为25~32℃,超过32℃则生长缓慢甚至死亡,适盐范围20~30 ,最适光照强度为7000~9000 lx。

一级培养的金藻密度可达150 万个/ ml 。

7.日常培养管理:1)注意保种室的卫生,定时打扫,谢绝无关人员的进入等;2)外观检查。

检查藻液颜色是否不再浅变浓,或是出现浑浊或沉降等反映藻体生长不正常,处于老化时期受到病虫侵染的现象。

3)镜检检查是否发生污染,是否老化,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4)控制温度。

通过暖气控温装置控制温度,使试验藻细胞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

5)摇瓶。

在培养过程中每天摇瓶1-3次,使藻均匀分布。

6) 调节光强。

保持合适的光强,白天避免阳光直射。

8.藻种保藏方法:存藻种时可以根据保种目的和保种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保种方法。

1)固体培养基保存法。

保种用的固体培养基的营养浓度应比正常的液体培养液的高,一般
增加一倍。

琼脂量为1-1.5%。

固体培养基分装灭菌后,冷却待用。

将无污染的藻种用喷雾法或划线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

常用固体培养基保种方法有两种,一种通常把藻种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弱光低温条件下慢慢培养保存,接种一次可以保存半年到一年。

另一种方法,接种后首先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防止直射光照射),使藻类细胞较快速地繁殖起来,直到培养基上出现颜色,即可放入冰箱或冷库中,一般在5℃左右的低温下保存。

每天给藻种几个小时的弱光照。

此法保存的时间可长达2至3年。

2)液体培养基保存法。

低温、弱光下培养。

一般两个月更换一次培养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