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幼儿园课程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3. 课程是教材内容; • 4. 课程是学习计划; • 5 课程是一系列的材料; • 6 课程是科目顺序; • 7 课程是一系列的行为目标; • 8 课程是学习进程;
• 9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 10 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在校内外所传授的东西;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urriculum Theory Network, Winter, 1970-1971,No.6,p.25)
• 奥利瓦:“对课程意味着达到什么目的的阐述,对于我们 精确地确定课程是什么的定义没有什么帮助。”(Peter F.
Oliva,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Little, Brown & Company (Canada) Limited, 1982,p.8.)
育科学出版社,1991.65
• 利威主编的《国际课程百科全书》对不同的课程定义进行 了总结,也列举了9种代表性的解释。
•
——Arieh Lewy,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 Pergamon Press, 1991,p.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奥利瓦对五花八门的课程定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列举了 13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解释:
• 据美国学者鲁尔统计,课程这一术语至少有119种定义。
•
——见乔治.A.比彻姆著:《课程理论》,人民教育
出版社,1989,P169
• 课程定义越多,使得“课程概念扑朔迷离,越来越难以把 握”。
•
——陈桂生:《“课程”辨》,《课程 教材 教法》
幼儿园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一)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二)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三、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一)对幼儿的研究(二)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一)普遍性目标取向——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
(二)行为目标取向——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的生成。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指每个幼儿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
五、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纲要》:第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第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一)目的性原则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
(二)适宜性原则一是适应需要,二是促进发展。
(三)生活化原则生活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最理想的场所、最便捷的方式。
(四)兴趣性原则(五)基础性原则(六)逻辑性原则六、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一)基本方法1、逻辑组织法是指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2、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应学习者需要的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
(二)常用方法1、纵向组织法以先后顺序排列内容,是螺旋递进式的。
2、横向组织法使课程内容和儿童已有的经验连为一体。
七、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一)忠实取向指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二)相互适应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和班级、小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3.10

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转换研究者注意的中心,使
教师从过去主要关注“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 “为什么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 “这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不足:
学习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带有
主观性、个人性和模糊性,这对于教师来说难以把握 实践上很难实行。
目标维度
基本观点: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解决的问题: 避免了课程经验说的无标准性,比较好地把握了主体 与客体、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由幼儿身心 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 性质决定的。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 点,有利于我们把握幼儿园课程的 大方向。
你认为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 程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第一章·第一节
幼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程的特点
基础性、启蒙性 全面性、生活性 整合性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潜在性
联系表现在: 在显性课程中常常伴随着隐性课程,特 别是当显性课程的实施过程能充分发挥师生的 自主性和创造性时。(课表、点名等) 隐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转化为显性 课程(入学教育等)
1.关于课程的定义可以从哪些维 度来界定? 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哪些区 别和联系?
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
什么是课程?
第一章·第一节
一、课程的定义
•(一)课程的词源 •我国“课程”的词源
在我国,“课程”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如“教
护课
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宋朝朱熹在论学时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
紧着课程”。 ——在此课程指的是功课及其进程
第一章·第一节
• 西方“课程”的词源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1.课程的经典界定: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e。
g。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e.g.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e.g。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e。
g。
以儿童为中心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e.g.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⑥hh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②分与合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③hh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①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图的教育影响。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ppt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念
• 什么是“课程”? 什么是“课程” • 谈一谈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谈一谈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一、课程概念
•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 “课程”在我国始见于唐代。宋代学者朱 课程”在我国始见于唐代。 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 论学》 熹在《朱子全书 论学 中多次提及课程, 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 大作工夫” 大作工夫”等。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
• 张宗麟:“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 张宗麟: 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 • 陈鹤琴: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来源有 陈鹤琴: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
二:一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应该把儿童能够学而且应 一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 该学的东西有选择地组织成系统,应该以儿童的两个环境——自然环 该学的东西有选择地组织成系统,应该以儿童的两个环境 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幼儿园的课程。 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幼儿园的课程。 稚园的课程。 提出: 全部的课程就是生活, 稚园的课程。”提出:“全部的课程就是生活,我们没有课外的生活 也没有生活外的课程。 也没有生活外的课程。”
•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经历的经验 •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获得的一系列经验 • 课程是学习进程 • 课程是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课程归类
• 内容 • 计划 • 经验 动态课程观 • 活动 静态课程观
思考
• 在幼儿园中看过的课程中,哪些是静态课 在幼儿园中看过的课程中, 程观的体现?哪些是动态课程观的体现? 程观的体现?哪些是动态课程观的体现? •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静态课程观和动态 结合自己的经验, 课程观的利与弊? 课程观的利与弊?
浙江考幼儿编制教师学前教育第一章名词解释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1.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基础性、非义务性、适宜发展性。
2.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启蒙性、生活性、游戏性、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3. 幼儿园课程的类型:4. 1)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客体为核心还是主题为核心,或者说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还是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来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2)课程内容的属性划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课程的表现形式,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4)从国家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
4.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5. 教育目标从近到远的顺序:具体教学活动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6.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1)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2)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3)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7. 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8. 对当代社会的研究三个原则:民主性原则、民族性和国际性统一原则、教育先行原则。
9.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取向:普通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目标取向、表现目标取向。
10.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认知、情感、动作。
11. 1)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2)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12.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缺失优先性原则、辩证性原则。
13. 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1)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与要求2)课程内容是目标的体现于依托14.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1)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2)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4)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内容15.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课程概论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幼儿园课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怎样划分课程类型?4、隐性课程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参考答案1、(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2、(1)幼儿园课程目标(2)幼儿园课程内容(3)幼儿园课程实施(4)幼儿园课程评价3、(1)观念层次的课程2)社会层次的课程(3)学校层次的课程(4)教学层次的课程(5)体验层次的课程4、第一是物质空间方面。
第二是组织制度方面。
第三是文化心理方面。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1、目标模式的基本问题有哪些?2、你是如何评价目标模式的?3、你是如何评价过程模式的?4、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取向有哪些?并简要解释。
参考答案1、(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2、(1)确定对偶然(简要分析)(2)分解对整合(简要分析)(3)外显对内隐(简要分析)3、(1)儿童观(学习者主动参与、探究和建构)(2)教师观(引导者、解释者、咨询者、参考资料提供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3)教育观(主张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目标和内容不须预定)(4)知识观(关注知识内在价值,学习知识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是用来进行思维)(5)实用性(对教师素质提出来太高的要求)4、(1)学科中心取向(科目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广域设计)(2)学习者中心取向(经验主义设计、人本主义设计、开放教室设计)(3)问题中心取向(生活情境设计、核心设计)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是什么?2、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普遍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3、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行为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4、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生成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5、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表现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6、制定幼儿围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什么?7、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是什么?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是什么?9、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是什么?1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是什么?参考答案:1、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见解,我们把课程目标取向分为四种类型,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版)第1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1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2
幼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性质
3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4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一、幼儿园课程的由来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七十年前就已经为我国幼教界 所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就曾经出现了一些对 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解释
对幼儿的研究(理想发展要求与现实发展状况) 对社会的研究 (期望和要求)
对人类知识的研究(知识本身的教育价值)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要立足于培养“完整人格” (二)是一种动态的、具有教育性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
1.幼儿园课程是有教育意识的活动 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动态的,但其中有相对静态的形式 3.幼儿园课程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4.幼儿园课程是实际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 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一)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三)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知道 简单的安全和保健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 动,在活动中快乐、自信;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和问题;注意倾听对 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生活用语。
目前,多数人主张从幼儿的角度表述,以促使教师的注意力向幼儿转移, 克服以往教育中教师过多注意自己“教”的行为,而忽略幼儿的“学”和“学 的效果”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
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结性指导的课程目标是()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2.()是最能让幼儿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对幼儿发展来说,这是最有价值的与环境互动的媒体。
A 实物
B 挂图C幻灯片D图书
3.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行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4.除了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外,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都包含在()之中,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A课堂B游戏C日常活动和生活D学习5.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
A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
B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
C确保其正确的方向
D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
6.幼儿到目前为止的实际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表现来分析得出。
这种发展是指幼
儿的()
A普遍目标B目前发展C理想发展D现实发展7.幼儿园课程只需要向儿童传递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最浅显的知识。
这说明幼儿园课程具有()
A启蒙性B全面性C生活性D整合性
8.对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孤立的感官教育B忽视创造力
C重视生活经验D缺乏社会互动
9.既是课程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的是()
A园长B专家C家长D教师和幼儿二、填空题
1.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主要以___的方式展开。
2.研究幼儿的发展需要必须认识到幼儿的“理想发展”与“____”的水平及其之间的差距。
3.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叫做__。
4.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是指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也称__。
5.幼儿园课程设计大致包括制定课程目标、___、___进行课程评价。
6.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此,___就成了该方案的核心。
三、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2.简述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3.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谈谈你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
参考答案及名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题干是课程普遍性目标的释义。
2.A【解析】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环境中的事物,他们用
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嗅。
用舌头尝、用皮肤来感觉物质的冷热、软硬、光滑与粗糙等,从而获得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所以,实物是最能让幼儿有真实感受的教具。
3.A【解析】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评价,它是在课程系统运作、
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和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行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
4.C【解析】在幼儿园内,有幼儿自发自悦的游戏活动,如积木
建筑、娃娃家等,有幼儿一日的常规生活,如进餐、盥洗、午睡等,这些活动所占幼儿在园时间的比例,远远高于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5.D【解析】对教育教学进行评价,最主要是要推进教育教学的
发展,提高其质量。
通过课程评价,评价者会发现许多不足和问题,这可以季世德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从而促进保教工作烦人改进,提高教育质量。
6.D【解析】所为幼儿的现实发展是指幼儿到目前为止的实际发
展水平,这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表现来分析得出。
7.A【解析】幼儿园课程是向儿童传递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最
浅显的知识,这说明了幼儿园课程具有启蒙性质。
8.C【解析】重视孤立的感官训练、忽视创造力、缺乏社会互动,
是正确的蒙台梭利教育方案。
9.D【解析】教师和幼儿既是课程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
二、填空题
1.项目活动
2.现实发展
3.整合课程
4.显性课程
5.选择题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组织
6.社会学习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普遍性目标取向
(2)行为目标取向
(3)生成性目标取向
(4)表现性目标取向
2.(1)对幼儿的研究是基础和前提;
(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是参考和依据;
(3) 对学科知识的研究是保障。
3.(1)目的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生活化原则
(4)兴趣性原则
(5)基础性原则
(6)逻辑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在世界教育史上,蒙台梭利是真正以优秀教师儿闻名罕见的教育家之一。
(2)蒙台梭利的长处可以粗略的归纳为对儿童的爱、信任和尊重,细致而耐心地观察,及时地给予指导。
(3)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影响,说明该课程有其吸引人之处,
(4)蒙台梭利主要还是一个偏重实践的教育家。
从严格意义上讲,对蒙台梭利而言,还谈不上完整的教育思想,因此,“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提法似乎更为妥当。
(5)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决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带有相当程度的机械的和形式化的色彩,该课程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比较被动的和消极的,这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还有人批评该课程模式偏重智力训练而忽略情感陶冶和社会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