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课程概述 PPT课件

幼儿园课程概述 PPT课件

五、幼儿园课程的流派:
从儿童发展理论看幼儿园课程,存在三 种不同的流派:
• 浪漫主义理念 • 文化传递理念 • 进步主义理念
浪漫主义理念:
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格赛尔、弗洛伊德。 主要思想:发展是成熟,教育是内在的美德和能力
的自然展开。幼儿园课程应反映“准备 状态”的概念,通过一种发展性的测验, 鉴定儿童的“准备状态”,当儿童尚未 成熟时,应耐心等待。
我国幼教先驱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张雪门的观点 张宗麟的观点 陈鹤琴的观点
张雪门在《幼儿园的课程》一书中指出:
课程是经验,是将人类经验用最经济 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利用各种方法 以引起孩子反应和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什么?
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 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张雪门采用经验活动的观点界定幼 儿园课程。
教师教学 决定内容
或儿童根 据较广专 题的学习 经验发起 活动
单元教学 整合概念
教师教学 决定内容 根据狭窄 的专题, 统一探索 几个方面 的内容
教师教学 决定内容 整合技能 和概念
单一概念
教师教学 决定内容 单一技能 或概念
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六、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指的对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 理念、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课程实施和课 程评价等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 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学科是心理学、哲学和社 会学,幼儿园课程与作为其基础的这些学科都存 在着复杂的关系。
成熟理论:
• 代表人物:格塞尔 • 理论思想:人类发展过程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人类的基因以系统的方式按一定的规 律发展,虽然环境会影响自然的发展, 但是不可能根本改变这些发展模式。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 1.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传授的东西; • 2. 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
3. 课程是教材内容; • 4. 课程是学习计划; • 5 课程是一系列的材料; • 6 课程是科目顺序; • 7 课程是一系列的行为目标; • 8 课程是学习进程;
• 9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 10 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在校内外所传授的东西;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urriculum Theory Network, Winter, 1970-1971,No.6,p.25)
• 奥利瓦:“对课程意味着达到什么目的的阐述,对于我们 精确地确定课程是什么的定义没有什么帮助。”(Peter F.
Oliva,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Little, Brown & Company (Canada) Limited, 1982,p.8.)
育科学出版社,1991.65
• 利威主编的《国际课程百科全书》对不同的课程定义进行 了总结,也列举了9种代表性的解释。

——Arieh Lewy,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 Pergamon Press, 1991,p.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奥利瓦对五花八门的课程定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列举了 13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解释:
• 据美国学者鲁尔统计,课程这一术语至少有119种定义。

——见乔治.A.比彻姆著:《课程理论》,人民教育
出版社,1989,P169
• 课程定义越多,使得“课程概念扑朔迷离,越来越难以把 握”。

——陈桂生:《“课程”辨》,《课程 教材 教法》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1.课程的经典界定: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e。

g。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e.g.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e.g。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e。

g。

以儿童为中心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e.g.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⑥hh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②分与合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③hh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①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图的教育影响。

幼儿园课程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本章学习目标1.描述课程的内涵和定义;2.理解课程的类型;3.解释幼儿园课程的内涵、特征与要素;4.能分析现实中幼儿园课程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具有初步地分析实际中幼儿园课程的意识与能力。

第一节课程概念与类型本节学习目标:1.描述课程的内涵和定义;描述课程的内涵和定义;2.理解课程的类型;2.理解课程的类型;3.能分析案例中课程的各种类型。

对知识、学习、幼儿发展秉承的观念不同,对课程的认识也不同。

一、课程的定义(一)课程是教学科目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西方: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辩证法(七艺)基本观点:是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或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课程是科目,是教材,是系列学习材料)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问题。

强调知识体系的严密性、逻辑性、完整性。

评价:1.关注系统知识学习,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

2.关注认知学习,不关注发展。

3.关注关注间接经验,不关注直接经验和体验。

4.关注教师的教,不关注学生的学。

(二)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基本观点:课程是教学计划20世纪50年代流行。

课程是教育的蓝图和方案。

表现形式有: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包含课程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解决问题:力图纠正经验说的过于宽泛。

教材矢之过窄。

优点:强调了教育目的性、计划性,便于课程的组织与评价,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不足:忽视了课程的灵活性。

强调静态设计,忽视动态设计及实施。

(三)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获得的一系列经验。

由“学科”和“教师”转到“学习者”身上。

20世纪20年代受杜威影响。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课程是经验的改造”“做中学”“教育是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复杂发展过程。

”“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者知识各个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

00394《幼儿园课程》核心知识点

00394《幼儿园课程》核心知识点

00394《幼儿园课程》核心知识点《幼儿园课程》知识汇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一、课程的内涵1、课程的四大类定义①课程即知识:认为课程是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依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等编排的教与学的内容,课程简述教学科目或教学科目的总和②课程即计划: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或一种书面文献,是教学要达到的预期目标③课程即活动: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还包括学校活动及其进程和安排④课程即经验:认为课程简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二、课程的分类①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②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③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情意性课程④古德莱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习的课程、经验的课程⑤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影响,又称正规和形式课程)隐性课程(没有列入教育计划,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没有意识到但却实际存在的影响)第二节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通过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2、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幼儿获得的有益经验3、经验的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活动或做事,包括正规和非正规,也包括计划和非计划4、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要根据各地各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5、幼儿园课程强调整体结构简言之:幼儿园课程是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

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课程目标:指幼儿园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及评价课程的主要依据2、课程内容:指可以达成课程目标的教育经验3、课程实施:是帮助幼儿获得经验、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4、课程评价:既要判断课程目标是否完成,同时也要监控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及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三、幼儿园课程的特质p33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理念的确立一、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含义1、课程理念:就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是课程的灵魂与支点2、幼儿园课程理念:指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时需要实施者付诸实践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信念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1、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2、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3、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①做中学、②玩中学、③生活中学)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一、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过程1、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来源①对幼儿的研究②对社会的研究③对学科知识的研究2、筛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个依据①教育哲学②学习心理学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①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②年龄阶段目标③单元目标④教育活动目标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p43-45①以内容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五大领域分别确定的目标②以身心发展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p45-461、整体性原则2、连续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1、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类型①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用来表明学习课程之后儿童所发生的诸多行为变化,因而其特点就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②表现性目标:指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化,而不是一致性2、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角度①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培养、鼓励、帮助)②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目标(如,增进、注意、能理解)3、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主要事项①对于总目标:不用表述太具体,原则性地指出目标涵盖的范围和方向②对于单元目标:1.与上层目标的关系要密切2.目标的涵盖面要广,应包括五大领域的目标以及认知、情感态度、动作技能方面的目标3.单元目标虽要兼顾全面,但可有重点4.目标要有代表性,每一条均是单独的内容,不要有交叉重复③对于具体教育活动目标:1.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不必面面俱到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类型1、课程内容的范围①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②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情感态度的内容③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行为方式的内容2、课程内容的类型(1)按学科结构分类: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健康、自然、社会、语言、艺术(3)按课题或问题领域划分: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4)按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自我意识、社会能力、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动作与感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感与创造意识(5)按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划分:游戏、工作、唱歌、律动、感觉训练、故事、实物观察、烹饪二、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p50-p531、目的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生活化原则、4、兴趣性原则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1、幼儿园课程内容有效组织的标准①连续性:指主要课程经验的直线式重复②顺序性:强调要将每一后续经验都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且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究所涉及的事物③整合性: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整合性强调课程应加强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幼儿逐渐获得统一观点,并逐渐增强经验对行为的指导作用④平衡性:考虑各领域课程内容的比重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和方法p54①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②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3、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①学科课程:强调按照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组织课程内容(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②经验课程:亦称活动课程,强调根据儿童已有经验、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组织课程内容最关注的是儿童自身③核心课程:强调围绕社会问题组织活动内容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的选择1、游戏活动(主导活动)2、日常生活活动3、教学活动4、环境创设5、家园合作第五节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类型1、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内涵是幼儿园教育由构想变成现实的条件保障,也是蕴含各种教育目标的园内外的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因素2、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类型(1)按课程资源的性质分类①自然课程资源:指自然世界中存在的各种事物及其构成的生态环境②社会课程资源:指人类创造出来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及所有社会活动资源(2)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分类①园内课程资源:指幼儿园范围内的人、物以及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和精神文化②园外课程资源:指存在于幼儿园之外的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3)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类①素材性课程资源:指作用于课程,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者来源的资源②条件性课程资源:指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的资源,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途径和组织方式二、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开发利用社会资源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3、开发利用家长资源三、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1、深度开发本园所拥有的优势课程资源2、定向开发本园欠缺的课程资源3、做好课程资源的整体规划第六节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一、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内涵1、幼儿园课程计划是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的必要手段;也是组织有效教育教学活动、加强课程监控的重要依据二、各类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1、总体计划(纲要)p612、年龄阶段计划:从幼儿年龄的角度出发,分别制订小、中、大班级教育活动计划3、学期计划①一般在开学之初幼儿来园之前制订②从方向上和整体上把握主要工作,内容不必过于详细③须基于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同一年龄段各班级年度计划可以有所不同4、单元计划①一般应在活动组织之前一周的周四或周五完成。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相比: 相同点:关注社会文化和知识性质; 不同点:更为注重儿童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2/2)
在儿童早期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 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1/3)
内容 目标
形式
方法 评价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2/3)
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其它要素组成的连续体:
课程理念:
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
儿童一般能力的获得 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对儿童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的强调 对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的强调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3/3)
课程目标: 过程取向←—→结果取向 课程内容:儿童经验←—→知识逻辑 教育方法:启发、诱导←—→传递、灌输 教育形式:个别、小组←—→小组、集体 课程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一)课程的词源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一)课程的词源
中文:始见于唐代,宋代朱熹《朱子全书·论学》 中课程一词含义已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 课程)。
英文:课程(curriculum)
名词:“跑道”,即 “学程”,为儿童设计 的学习轨道。
动词:“奔跑”,即“学 习的过程”,儿童对自己 学习经验的认识。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在探讨课程本质内涵时,学者们所持的哲学观、 社会学观等各不相同,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自然各异, 从而导致对课程本质内涵的限定出现诸多歧义的现 象。
(三)课程定义的维度
学科(领域) 维度
经验维度
课程 定义
经验维度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版)第1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四版)第1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四版)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1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2
幼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性质
3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4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一、幼儿园课程的由来
“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七十年前就已经为我国幼教界 所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界就曾经出现了一些对 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解释
对幼儿的研究(理想发展要求与现实发展状况) 对社会的研究 (期望和要求)
对人类知识的研究(知识本身的教育价值)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要立足于培养“完整人格” (二)是一种动态的、具有教育性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
1.幼儿园课程是有教育意识的活动 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动态的,但其中有相对静态的形式 3.幼儿园课程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4.幼儿园课程是实际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 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一)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三)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例如:知道 简单的安全和保健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 动,在活动中快乐、自信;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和问题;注意倾听对 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生活用语。
目前,多数人主张从幼儿的角度表述,以促使教师的注意力向幼儿转移, 克服以往教育中教师过多注意自己“教”的行为,而忽略幼儿的“学”和“学 的效果”的倾向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在一个幼儿园课程文本中,理念常常体现在课程文本的编写说明,或隐含在课程文 本的各个方面中。课程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就有可能在 课程理念的统合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
三、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所提供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具有 不同于其他学段课程的特质。总的来说,幼儿园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质: 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b.数学;c.科学;d.历史;e.外语。 ⑨ 课程是思维水平(基于人的经验)的各种可能的发展。这种思维水平并不显示为结论,
而是对结论所依赖产生的过程,它必须保证这些结论(作为真理)是有依据或有效的。
对以上的课程概念作进一步分析,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四类: a) 课程即知识:认为课程是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水平,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等编排的教与学
属于此类)
二、课程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关于课程类型的划分方式有以 下几种: 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 育课程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 心课程、活动课程等。 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将课程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 性课程。 4)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 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当前幼儿园课程开发中存在教师因缺少正确的儿童观、儿童学习观及课程观,缺少明确 的课程信念,致使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出现形式主义、拿来主义、盲目跟风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游戏 下午 班级小组或活动区、园所 特色活动 班级区域 班级区域
快乐带回家 离园三分钟安全教育活动。
离园
幼儿自主性区域活动
家长配 在家可以让幼儿学习与风相关的其他儿歌。星期天带幼儿去外面走走看看,感受冬天的氛围。请家长在有风的日子里,让幼儿到户外去感受顺 合工作 风跑易,逆风跑难的现象。
学科中心课程(分科课程):从知识的逻辑关系出发,强
1、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指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所组成的课程,它强
调一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优点:强化一门学科的逻辑组织,有利于教学的专业性
和学术性
缺点:较少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加重学生学习负
担。
2.综合课程 ——是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 而组成的课程。 地理 化学
物理
科学
生物
2016/4/24
35
正确认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两者并非根
本对立。
高层次的综合课程并不意味着对分科课程的抛弃,而是
建立在传统分科课程的基础之上的。
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年级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
必修课能保证教育的基本质量。
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
(/fortune/2011-09/13/c_122023061.htm)
【问题探讨】
幼儿园课程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2016/4/24
6
什么是课程?
课程(curriculm)一词,来源拉丁语的“跑道”。 Curriculum最初的含义是指学生的“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 19世纪60年代,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首先使用这个词语。 在我国,从教育的视角运用“课程”一词的,首推宋代 的大学者朱熹,他在《论学》中多次运用“课程”一词,如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等,这 里所谓的“课程”,指的是功课及其进程。
(二)将课程视为经验
课程就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体验。
把课程的本质和儿童的经验联系在一起的思想 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主张:“把各门学科的
教材中各个部分的知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它必须
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它必须心理化”
(二)将课程视为经验
评析:学习经验是学生在课程实施后形成的体验,这才是课
美术:制作纸风车 社会:认识台风
自主游戏 生活活动
户外活动:体能游戏 户外活动:建构创意 户外活动:角色游戏 户外活动:自制玩具 户外活动:体能游戏 游戏
如厕,盥洗,喝水,午睡
规则游戏 内容:美工目标:制 区域活动: 综合区 内容:体育目标:开 内容:音游目标:云 区域活动: 综合区域 作风动轮 域 飞机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 *
【知识目标】
1.了解关于课程概念的几种主要观点,了解课程不同的类型。 2.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演变的简要历程。 3.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并理解其内涵。 4.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其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
能运用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性质、特点 等相关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现象作出 正确判断和分析。
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
从而标明了这种课程最关注哪些方面。 —— 施良方.课程理论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
(一)学科课程(Subject curriculum)
自主绘画
自主阅读
目标要求:鼓励幼儿8点前到达幼儿园,和老师一起参与晨间活动的锻炼。 户外活动 晴:赶球雨: 晴:大型玩具雨: (晨间锻炼) 年级组早操:让幼儿能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 上午 活动一(学 习活动)
晴:开火车雨:
晴:跳脚印雨:
பைடு நூலகம்
晴:骑木马雨:
语言:冬爷爷的风
数学:我也来造造 风
科学:今天有风吗

10:50,语言艺术活动,如编写剧本、表演、学校新闻
编辑等,发展儿童口头表达,书面写作能力。
12:00,午餐,休息 1:00,业余活动:合唱、口琴、音乐欣赏、节奏练习、
乐队等
1:50,娱乐和休息
2:00,小组阅读,图书馆活动
2:50,娱乐与休息
3:00 社会研究活动

第一,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
幼儿园显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和教学计划之内的学习活动或教育
活动。这种课程往往通过教师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来影响幼儿。通
常表现为那些被安排在幼儿园的周计划、日计划中的各项活动。
幼儿园隐性课程是广义的幼儿园课程的重要部分。隐性课程不通
过正式的教学进行,而通过幼儿园情境有意或无意地对幼儿的知 识、情感、行为和价值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教育目标
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和发展个
性。
早晨9:00,非正式问候,报告、诗歌、音乐、实事,以
创造心境获得愉快的一天的非正式活动。
9:15,小商店、银行活动,学校用品处理等,通过团体
与个别活动,培养儿童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10:00,健康活动;体育,自由游戏、营养教学,适当放
是指从不同学科领域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
发展水平的知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
组成为学科课程。
第一,有利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 化知识; 第二,有利于帮助儿童掌握各学科的关键概念; 第三,以传授知识为基础,易于组织教学,也易于进行教学 评价。
实施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目标要求:鼓励幼儿8点前到达幼儿园,和老师一起参与晨间活动的锻炼。 户外活动 晴:赶球雨: 晴:大型玩具雨: (晨间锻炼) 年级组早操:让幼儿能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 上午 活动一(学 习活动)
晴:开火车雨:
晴:跳脚印雨:
晴:骑木马雨:
语言:冬爷爷的风
数学:我也来造造 风
科学:今天有风吗
美术:制作纸风 社会:认识台风 车
选修课体现了现代课程对个体学习兴趣和需要的尊重。
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
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 教育计划、教学大纲编制的,是“正式课程”或“官方 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
境和文化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 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一种非正式的、 潜在的课程。
活动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中主要的课程类型。 例如: 领域活动课程
主题活动课程
综合活动课程
某幼儿园大班一周活动安排表
第 19周 保教重点
星期时间
2015
年1月 5日— 2015年 1 月9日
主题活动:冬天里——风来了
一 二 三 四 五
入园活动 桌面游戏
自主阅读
桌面游戏
自主绘画
自主阅读
第二,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把书本知识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起来;
第三,有利于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创新和合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
第一,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略系统
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的知识体系不系统,不完整。
第二,不利于高效率地传授人类的文化遗产。
快乐带回家 离园三分钟安全教育活动。
离园
幼儿自主性区域活动
家长配 在家可以让幼儿学习与风相关的其他儿歌。星期天带幼儿去外面走走看看,感受冬天的氛围。请家长在有风的日子里,让幼儿到户外去感受顺 合工作 风跑易,逆风跑难的现象。
是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各具优势和不足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自主游戏 生活活动
户外活动:体能游戏 户外活动:建构创意 户外活动:角色游戏 游戏
如厕,盥洗,喝水,午睡
户外活动:自制玩 户外活动:体能游戏 具
规则游戏 内容:美工目标:制 区域活动: 综合区 内容:体育目标:开 内容:音游目标:云 区域活动: 综合区域 作风动轮 域 飞机
自由游戏 下午 班级小组或活动区、园所 特色活动 班级区域 班级区域
课程是在教育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活动。课程不仅仅是需要 贯彻的课程计划,包含了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
辨析:
强调课程的实施过程。课程不仅仅是制定的计划方案,也包括
计划方案实施的过程,包括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这种课程观强调课程的生成性。强调教学过程也是课程意义不
断生成的过程。
2016/4/24
17
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
定义:课程是学校教育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开设的教学科目。 如:我国古代六艺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中世纪欧洲七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 何、天文、音乐
(一)将课程视为学科(领域)
评价:把课程理解为一门门学科以及学科包含的知识
体系,强调学校中学科知识的传递。
忽略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能力、情感、创造性
的实现。

幼儿园隐性课程虽然并未明确在教学计划之内,但是 它客观存在于教育中,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不 可低估的作用。
某幼儿园大班一周活动安排表
第 19周 保教重点
星期时间
2015
年1月 5日— 2015年 1 月9日
主题活动:冬天里——风来了
一 二 三 四 五
入园活动 桌面游戏
自主阅读
桌面游戏
《中国大百科全书》1985提出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指所有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活 动的总和。
狭义:一门学科

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中的定义:“课程指在学校的教 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