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理与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理与自然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大国,其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中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地理与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西与中亚、南亚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是连接东西方的陆路桥梁。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地缘战略地位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
二、地貌特征中国地貌多样,可分为东部沿海平原、西部高山和高原、中部丘陵与低山地区。
东部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发达,适合农业和人口聚居。
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以及巍峨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地区则是丘陵和低山地貌,交错有致,风景秀丽。
三、气候条件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可以划分为北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西北干旱气候等几个主要类型。
北部地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南部地区气候湿润,温暖湿润的季风使得这里是米、茶等农作物的生长天堂。
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缺水问题严重。
中国气候条件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能源利用等都有重要影响。
四、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丰富,涵盖了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铁矿石、铅锌、稀土等矿产资源储备国之一。
水资源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包括湖泊、江河和地下水。
生物资源方面,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其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五、地理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从地理环境中获得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农作物、矿产资源等,这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同时,中国地域广袤,地理多样,这样的环境也塑造了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国内外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然而,中国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地质灾害频发,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高考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自然环境独特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 特的生态环境。
气候特点与影响
高原气候
青藏地区的气候属于高原 气候,气温低、日温差大 、降水少、日照时间长。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青 藏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很 大的限制,主要种植耐寒 、耐旱的作物。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原气候也影响了人类的 活动,如藏民的生活方式 、宗教信仰等都与高原气 候密切相关。
高考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汇报人: 202X-12-22
• 青藏地区 • 西北地区 • 南方地区 • 北方地区
01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01
02
03
位于中国西南部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 省、四川省西部、云南省 北部等地区。
高原为主
青藏地区以高原为主,平 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 中国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
气候特点与影响
气候特点
气温日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少,干燥 多风沙。
影响
气候干燥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 一定影响,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 护。
主要地形地貌与分布
主要地形地貌
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沙漠广布。
分布
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等山脉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盆地。
自然资源与利用
自然资源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
主要地形地貌与分布
高原、山地为主
青藏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其中喜 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 。
湖泊众多
河流稀少
由于降水少,青藏地区的河流也相对 稀少,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等。
青藏地区有许多湖泊,如青海湖、纳 木错等,其中一些湖泊是咸水湖。
第二章 中国主要地理环境及其特点

般公路组成。目前,公路运输正朝着 高速公路的方向发展。中国现有高速 公路通车里程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二。
3、中国水路交通
▪ 水路交通条件:经济、舒适,
“旅”“游”一体,但准确性、连续性、 灵活性较差。
▪ 目前全国水路客运以内河运输为主.重
要内河航运干线有:长江航运线、珠江 航运线、松花江航运线和京杭大运河航 运线等,这些航线沿途风光秀丽,景色 迷人。
三、中国三个经济区域
▪ 中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
明显的差异,大致分为东部、中部和 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 东部地区:农业基地、水产区。 ▪ 中西部地区:能源、矿产、天然林场、
天然牧场。
四、旅游交通条件
▪。
1、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重要铁路枢纽
▪ 铁路交通条件:客运量大、票价低、受天
气变化影响小、时间保证性较强。
4、中国航空交通
▪ 航空交通条件:快捷、舒适。
▪ 现已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
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 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连接国内 127个城市,连接38个国家80个城市 的航空运输网络。
▪ 海峡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已正式实施。
▪ 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
多、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 少;沿江临海公路铁路沿线多、交通不便地 区少。
▪ 2005年中国人口超过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
多的国家。
▪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汉
族和少数民族的百分比分别是91.6%、8. 4%, 民族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 小聚居、交错居住。
四、水 域
1
▪ 水系分布不均。
东南河流多,水系庞大;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经度和纬度,通过这两个坐标可以确定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
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我国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亚欧大陆。
中国总共有23个省级行政单位,地理位置各不相同,地理环境也各具特色。
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等方面,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和生存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等多种地形地貌类型。
这种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决定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非常广泛。
比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中国的天然屏障,也是水源的重要区域;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中国农业重要的种植基地。
2. 气候中国气候多样,毗邻赤道的热带到北纬50度的寒带都有。
我国从南到北可以划分为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不同气候带。
这种气候多样性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动植物分布、自然灾害等。
比如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的种植,而北方地区寒冷干旱,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3. 水资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淡水资源拥有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内陆湖泊、大江大河和地下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业灌溉和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相对贫乏。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和区域影响力。
中国地理位置独特,东临太平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优势。
同时,地理位置也决定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则直接影响了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
比如地形地貌决定了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气候环境决定了农业种植的方式和作物的适宜性,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貌、气候和生物资源。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濒临太平洋,东临日本海、东海和南海,陆地边界与14个国家相接,包括俄罗斯、蒙古、印度等。
中国东部与韩国、日本相对,西部与中亚、印度次大陆相连,南部与东南亚相望,北部与俄罗斯、蒙古相接。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在地理上具备了与多个国家交流合作的优势。
二、地貌特征中国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
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分布在西南地区。
丘陵地带主要位于长江和黄河流域,如川渝丘陵和华北丘陵。
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这些不同的地貌特征给中国带来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资源条件。
三、气候条件中国的气候条件因地理位置的广度而多样化。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冬季漫长且寒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相对较短,以亚热带和季风气候为主。
西南地区气候多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
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以海洋性气候为主。
这种气候条件为中国的农业、旅游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四、生物多样性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境内有大量的动植物物种,其中包括多种珍稀濒危物种。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竹子资源,以及丰富的草地、森林和湿地资源。
中国的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熊种——大熊猫、藏北岩羊、华南虎等。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之一,吸引着数百种候鸟在中国境内停留或迁徙。
总结: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特点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情况

我国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情况一、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二、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气候特点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东部地区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四、河流与湖泊我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00多条,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海河等。
我国湖泊众多,主要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五、自然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总体上资源紧缺。
六、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湖还田、重点污染源治理等,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七、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有地震、洪水、台风、干旱、沙尘暴等。
这些灾害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八、区域差异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影响,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等。
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哪些基本特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哪些基本特点中国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中国位于东亚大陆边缘,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广袤的疆域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国土面积达到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跨越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03′到53°33′之间,横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地理位置十分广袤。
二、丰富的地理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动植物等。
地理资源的多样性带来了中国自然环境的多元化。
从高山到平原,从河流到湖泊,从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热带雨林,中国的地理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
三、多样的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大致可分为高原、平原、山地和盆地四种类型。
高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地,平原则以东部沿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广阔。
山地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秦岭-淮河以及大别山、太行山等,而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四、多样的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纬度跨度大,海陆分布差异明显,导致气候类型的差异。
在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而北方地区则寒冷干燥,冬夏温差大。
五、丰富的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泊以及珍贵的地下水资源。
长江、黄河、长白山等著名的江河湖泊分布在中国境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撑。
同时,中国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承载着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六、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中国自然环境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国内拥有大量的动植物物种,其中不乏世界珍稀濒危物种。
从大熊猫到金丝猴,从铁杉到沙漠植物,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自然遗产。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具有广袤的疆域、丰富的地理资源、多样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丰富的水资源以及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等基本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经度位置:中国东西跨经度较大,东临太平洋,西至帕米尔高原,西北达额尔齐斯河上游,西南至雅鲁藏布江以西。
二、地形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中国地形包括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中国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垂直气候等。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3.雨热同期:中国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4.降水空间差异大:中国降水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导致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5.干湿差异显著:中国分布着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干湿差异显著。
四、主要自然地理现象和问题1.自然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如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环境保护: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3.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需要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
4.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地理区域与地理界线1.地理区域: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地理界线:中国地理界线主要有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 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 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 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 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 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
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 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 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
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 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 又称之为南洋群岛。
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 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 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 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 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 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 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 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 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东南亚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共性是都处于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热带 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与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说明 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特别用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介绍了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变化 的情况。
使学生对此种气候的特点有较深的认识。
教法建议 建议本节用读图讲解法和学习指导法结合起来授课,由于本节出现的 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围绕着读图,问图,讲解图进 行授课。
对于东南亚的范围,国家和位置,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并指导学生 填图。
首先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明确在世界和亚洲的部位,并说明中南半 岛和印度尼西亚的由来。
然后,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十个国家,明确那些国家和中国相邻, 哪个是内陆国,说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
分析亚洲地形图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南纬 10°和北纬 25°, 与东亚 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明 确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东南亚重要地理位置的讲述 首先找出东南亚在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然后,说明从古到 今东南亚多时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
阅读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看清它是两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讲述中南半岛地形时,说明中南半岛和中国山水相连的密切关系。
然后,让学生指图,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中缅老泰柬越。
结合读图在地图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别位于哪条河流附近,是哪个国 家的首都,说一说为什么许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观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图、河口三角洲图和泰国水上市场彩 图,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及河流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讲述马来群岛地形时,可先阅读地形图,了解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 原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阅读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区,了解印尼火山国 名称的由来。
多火山的原因,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说明。
讲解东南亚的气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指 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地区;然后利用热带雨林的天气示 意图来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特点。
在分析热带季风气候时,应配合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来说 明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最后,在总结东南亚气候知识的基础上,知道学生填写下表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 半岛南部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全年高温,有雨旱两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教学设计示例 1【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教学 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教学工具】相关地 图和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板书第九章东南亚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东亚政区图上, 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 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内陆国老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 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 10°和北纬 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 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板书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读图提问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 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 2、马六甲海峡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 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这首诗说明了什么?我国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 北高南低。
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字形, 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 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
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
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总结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
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板书 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 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 多,人口稠密的情况。
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总结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第九章东南亚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马六甲海峡 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教学设计示例 2【教学 重点】 热带雨林气候 【教学难点】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教 学工具】相关地图及图片 导入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分析了东南亚的位置和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不仅地形不同, 由于它们的位置不同, 气候也有差异, 下面我们分析气候的差异。
板书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提问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有什么特点?这与什 么因素关系密切? 全年光照、热量、水分都很充足,即全年高温多雨 读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分组讨论图中所示的含义。
学生讨论活动 总结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下,随时可以播种,四季收获。
提问为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 引导学生在东南亚地形图中找出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 小结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 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
这些国家或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转折中南半岛与此不同 读图比较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 分配图 引导学生分析两图两个城市的气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明显的不 同点? 讲解中南半岛一年中风随季节变化季风,冬半年刮东北季风,夏半年刮西南季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受气候影响,在每年 6 月至 10 月,西南季风从海上吹往陆地,降水 丰沛,降水量可达 1000—1500 毫米,称雨季。
11 月 到第二年 5 月,东北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降水少,天气干燥,是旱 季。
展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景观照片 提问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提问东南亚的两种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分别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填写下表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 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总结 复习反馈【板书设计】 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教学设计示例 3【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 【教 学工具】东南亚教学课件 直接导入大家知道全世界那个地区华人、华裔最集中吗?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确定东南亚的范围在地图中确认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设问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什么含义?,为什么有的书上将马来群岛又称 为南洋群岛? 中南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南洋群岛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 岛。
课件展示东南亚十国 引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找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
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 谁是内陆国?老 继续引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找出位于马来群岛上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