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器官及发音机理
人体发声器官及其作用

甲状软骨:形状像两面扇形的盾甲,竖在喉头的前面,声带的前端就固定在这块软骨上。
声带是人类的发音主体,是整个发声器官最重要的部分。它由两片表面硬有粘膜、富于弹性的韧带组成。不发声时,两片韧带放松、分开,让气息毫无阻挡地通过,以保持自然呼吸。发声时,两片韧带拉紧、闭合,对气息产生一种阻力,气息冲开闭合的声带,迫使声带振动,产生声波,并通过气息传递到口、咽、喉、鼻等共鸣腔体进行扩大和美化,就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歌唱声音。
这就是人体发声器官及其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环状软骨:位置在甲状软骨的下面,形状呈环形,是喉头的基础软骨。前侧窄的部分是环状软骨弓,后边宽的部分是环状软骨板,它高而扁,是喉头的后壁。
构状软骨:又叫披裂软骨。位于环状软骨的后上方,左右各一块,形状像一对小三角锥形。声带的后端分别受这两块能够活动的软骨的牵制而或开或合。
会厌软骨:形状像一片上宽下窄的树叶,通过韧带附着在甲状软骨上。它是喉头的大门,它的活动起着开关喉管的作用。
各种披裂肌的作用是:歌唱发声时,通过各种披裂肌的收缩和放松,转动构状软骨,使两片声带拉紧、放松,闭合、分开。拉紧和闭合的声带,受到气息的冲击而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来。
歌唱活动是由人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吐字器官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协调一致运动的结果。这些器官在歌唱时各自运动的状态和相互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决定着歌唱声音音量的大小和音色的优劣。其中又以喉部发声器官的发声状态以及和其他器官的协调程度,对于歌唱发声起着最为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09章朗读与说话(1)发声技巧

泰山学院中文系 于亚楠
一、发音原理和发音器官
1、发音原理 发音,是言语形成过程中最复杂的阶段。发
音内容的构成是在大脑中完成的,然后人脑发出 信号,通过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很小,很微弱,又不优 美动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艺术语言 中,仅仅依靠“声带”本身的声音去讲话的情形,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由声带发出的声音, 还必须在“气息”这一动力的推动下,通过喉咽 腔、口咽腔、鼻咽腔、口腔、鼻腔等各共鸣腔体, 加以扩大音量,美化音色,最后传出体外,才能 完成全部发音动作。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调——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四个调类。
传统说唱理论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 分。当代语言学家从音节结构的角度出发, 经过科学分析,认为:
字头——指声母加韵头(声母常随介 音而改变口型)。
字腹——指韵腹。 字尾——指韵尾。
2、吐字归音要领
呼气:呼气时,先要保持住吸气终止时托住气 流的状态,不致于使气流很快泄掉。然后两肋 慢慢还原,小腹逐渐放松,使气息犹如一条长 线,在适当的控制中均匀、平稳地呼出。
3、换气
朗读时适时地补充气息,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 表情达意的需要。换气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朗读允许有停顿的地方,从容不迫地 吸足一口气,为下面的表达准备好足够的气息, 这叫大气口,比较容易掌握;
班门弄斧 排山倒海 妙手回春 风卷残云 独具匠心 突飞猛进 鸟语花香 龙飞凤舞 瓜熟蒂落 口若悬河 烘云托月 价值连城 气壮山河 心旷神怡 中流砥柱 乘风破浪 生龙活虎 人才辈出
朗读时三腔应做到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协调统 一,方能使声音悦耳动听。
发音训练知识点归纳总结

发音训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发音原理1. 发音器官发音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喉咙、鼻腔和声带。
这些器官通过协调运动,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
2. 发音方式发音方式主要包括清音和浊音两种。
在发音时,声带处于震动状态就是浊音,声带不震动则是清音。
3. 发音元音元音是最基本的音素,由于喉咙不收到任何阻碍,空气可以自由通过声带与口腔鼻腔,并且不产生摩擦,所以声带可以振动。
在发音的时候,常使用两个元音之间的滑移或者辅音的补充,此时被叫做二元音或三元音。
二、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一种标准化的音标系统,用来表示所有语言的所有音素,是世界语言学研究的基础工具。
1. 元音国际音标元音国际音标用来表示元音的音素,通过不同的发音部位和语音与手势,来确定元音的音素。
2. 辅音国际音标辅音国际音标用来表示辅音的音素,通过摩擦部位、按压部位和语音与手势,来确定辅音的音素。
三、普通话发音1. 普通话声母普通话有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这些声母是普通话的基本发音元素。
2. 普通话韵母普通话有36个韵母,包括a, o, e, i, u, ü, ai, ei, ao, ou, ia, ie, iao, iu, ua, uo, uai, ui, üe,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iang, uang, uan, ian, üan, iong。
韵母与声母搭配为音节,是普通话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普通话声调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声调是普通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音特征,对于普通话的发音和理解至关重要。
四、英语发音1. 英语元音英语有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
单元音包括/i:/, /I/, /e/, /æ/, /ɑ:/, /ʌ/, /ɒ/, /ɔ:/, /ʊ/, /u:/, /ɜ:/, /ə/。
教师口语第三章(2)

音节
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 的语音单位,也是最自然 的语音单位。一般来说,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音素
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 最小语音片段。它是从音 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发音器官与发音原理
发音器官
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个部分。其中,口腔部分包括唇、 齿、舌、腭等构音器官。
发音原理
发音时,气流从肺部呼出,经过气管、喉头、声带、口腔或鼻腔等发音器官调 节后形成语音。其中,声带的松紧程度决定音调的高低,口腔和鼻腔的形状决 定音色。
语调的变化
语调是口语表达中的音高变化,通过 语调的变化可以表达出疑问、肯定、 否定等不同的语气。
03
CATALOGUE
教学口语技能
导入语设计
情境导入
通过描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
后续的讲授打下基础。
问题导入
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 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 入学习状态。
VS
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第一声 )、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和 去声(第四声)。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 用,例如“妈”、“麻”、“马”、“骂 ”四个字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但声调不 同,意义也不同。
02
CATALOGUE
口语表达技巧
停顿与重音
停顿的作用
停顿是口语表达中的重 要技巧,可以起到换气 、强调、区分语意等作
专业术语
在特定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教师应使用准确的专业术语,以确保信 息的准确传递。
师生沟通用语规范
平等尊重
01
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应保持平等、尊重的态度,避免使用命令式
或贬低性的语言。
清晰表达
语音的生理性质(发音器官)

语音的生理性质(发音器官)要学习普通话,应当简单了解一下语音的生理性质。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语音则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一)动力部分:即呼吸器官,包括气管和肺。
发音体要振动,必须有力的作用。
那么人要发音,也首先必须有“动力”,这个动力则来自肺和气管。
肺部呼出气流,通过气管到达喉头,冲击声带,从而发出声音。
练习艺术发声的人常要练习“运气”,其道理就在这里。
(二)发音体:即声带。
声带在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
声带拉紧或放松,在气流的作用下,就发出了高低不同的声音。
(三)共鸣腔:即口腔和鼻腔,是学习普通话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其具体情况可见下面的“发音器官示意图”:
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必须在口腔或鼻腔中“共鸣”后才可以传出来被人听到。
“共鸣腔”构造、形状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声音。
因为人可以通过口腔和鼻腔的发音器官改变口腔的形状(鼻腔的形状几乎不会改变),所以人就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如口腔张大和缩小、舌头前伸或后缩、舌尖靠前或靠后等等,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学习普通话,必须对这些发音器官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关于这些发音器官的具体知识,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详细讲解。
人是怎样发声的

人是怎样发声的人的发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发音器官和声带来完成。
科学家不断研究人们是如何发声,那么怎样发声呢?以下是详细介绍:1. 发音器官:发音器官包括齿颚、舌、唇、口腔、发声腔,及其他相关器官,这些器官一起参与发声,靠复杂精细的合作发出声音。
在发声过程中,齿颚和舌结合形成发声管道,当人发出声音时,空气在发声管道中产生振动,随后会受到唇的增强、衰减或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的语音。
此外,口腔内的空气会形成一个发声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量和音调,使言语表达更加准确。
2. 声带:声带又称为肺钢,是支撑口腔空气振动的装置,是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带由两个肌腱组成,它的中心线连接着两簇拉紧的滑膜,当呼吸气流从口腔穿过声带时,拉紧的这两簇滑膜就会张开,张开的滑膜发出模拟声,这种模拟声就是发声的本源,经发音器官的增强、衰减装置,模拟声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发声的目的。
3. 语气和语调:语调和语气是表达语言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
语调是发音中重音、强弱、声调的变化,它是用元音发出来的抑扬顿挫,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发音时要掌握一定的语调,来强调可读性。
语气是指谒语的含义,它把言语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有肯定、发问、驳言示意、祈祷、命令、感叹等,一门正确的语气能够增强说话人之间的契合度,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发音器官和声带是发声过程中两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气和语调更是发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技巧。
总之,要想发出更加准确的声音,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需要掌握两大准则:“语音”和“语汇”。
只有在它们的主导下,人们才能发出准确无误的言语,增强人际沟通效果。
发音发音器官

一、元音和辅音
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腔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叫元音; 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腔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气流有无阻碍 发音器官紧张情况 气流的强弱 响度大小
元音 无 均衡紧张 弱 大
辅音 有 阻碍部位紧张 强 小
二、元音的分类
分类要有依据,元音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发音时声带颤动与否:
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震动,透出的气流不带音。[f]
[s] [k] [p]
浊音 :发音时声带震动,透出的气流带音。
[v] [z] [g] [b]
3.根据气流的强弱:
送气音:塞音、塞擦音除阻时外出气流较强。[p‘] [t‘] [k‘] [ ‘] [ts‘] [ ‘]
不送气音:塞音、塞擦音除阻时外出气流较弱。
[p] [t] [k] [ ] [ts] [ ]
辅音表
1. 清和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为浊辅音。 pig,pick
2.送气和不送气:发送气音时通过喉部气流 较强,喉头带一种轻微的像英语h那样的磨擦。 爸、大、贵(不送气)[p][t][k];怕、踏、愧 (送气)[ph][p‘][th][t‘][kh][k‘]
3. 鼻音和口音:软腭(及小舌)的上升和低 垂。Ba,ma
1.根据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1)阻塞音
塞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发音器官两个
部位闭合,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冲出,发出声音。 [p] [t] [g]
擦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发音器官两个
部位靠近,留下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摩擦成声。 [f] [v] [s] [z]
第三节 发音 一、发音器官
人体发音原理

发音部位
• 双唇 唇齿 •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 1.塞音【瞬间完成】:发音部位先形成闭 塞,然后保持对气流的阻塞,最后让气 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如:b、p、d、 t、g、k。
• 2.擦音【可以持续】:两个发音部位靠近, 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 磨擦成声。如:f、s、sh、r、x、h。
发音原理
一、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 构成:
1. 肺(动力) 2. 声带(发音体) 3. 口 腔 、 鼻 腔 、 咽 腔 ( 共 鸣 腔 )
发音器官图
1唇 2齿 3齿龈 4硬腭 5软腭 6小舌 7舌尖 8舌面 9舌根 10咽腔 11会厌软骨 12声带 13喉头 14气管 15食道 16口腔 17鼻腔
• 5. 鼻腔胸腔共鸣训练
• 方法:先将歌词轻声朗读, 而后用“哼哼”音哼出歌调。
• 如:《青花瓷》
三、元音与辅音发音
(一)元音:
舌位的前后, 舌位的高低, 嘴唇的圆展。
普通话单元音
ɑoe iuü
本课程考核方式:
• 30% 课堂表现、平时练习 • 30% 期中考试(配乐朗读音频) • 朗读文章长度需超过400个音节,
塞 不送气 b
d
音 送气 p
t
塞 不送气
擦音 送气
鼻音 浊
m
n
边音 浊
l
擦清
f
音浊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塞 不送气 b
d
g
音 送气 p
t
k
塞 不送气
擦音 送气
鼻音 浊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便于指认发音器官,首先将右图中各发音器官及其部位的名称说明如下:
1 上唇;
2 上齿;
3 上齿背;
4 上
齿龈;5 硬腭;6 软腭;7 悬雍
垂;8 鼻腔;9 咽部;10 声带;
11 下唇;12 舌尖;13 舌前;14
口腔;15 舌中;16 舌后。
(此图参照了David Crystal,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p157,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北京,2002)
还有一个器官图中未能画下,这就
是肺,它位于声带(10)的下方。
发音器官的分布大致可以分为里外
两部分,我们从最里面的肺说起。
肺是人的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通
过气体交换维持血液中的氧气供
应,次要功能是发声时产生气流引
起声带振动。
声带(10)位于喉结(男人的喉结比女人明显)部位气管内。
声带分为二爿,不发声时分开,气流畅通,不引起声带振动。
发声时二爿声带相互靠拢,气流便能引起它振动,从而成为一个产生声音的振动源,就好似中国乐器唢呐(又名喇叭)的双簧苇哨、芦笙中的铜制簧片。
悬雍垂(7)俗称小舌头,通常人们因感觉不到它的动作而不注意它的作用。
当软腭带着它上升时,气流流向鼻腔的通道就被堵死,气流只能经口腔流出。
如果软腭带着下降,气流就会流经鼻腔。
(悬雍垂的实际功能现在并不是完全清楚,在最近一些耳鼻咽喉科专业杂志上被称为“神秘的悬雍垂”。
某些语言(如法语)需要它发出某种特别的声音,英语、汉语都不是这种语言)
在大脑控制下,悬雍垂、声带和肺这三个器官会根据人的意念产生相应的发音动作。
这些动作虽然看不见也不太容易感觉到,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检验它们的动作效果。
例如,为了检测声带是否振动,可先把手掌紧紧地贴在耳朵上,然后大声说“啊…”,就会感到这种声音像是一种振动,一种附带的嗡嗡的声音(此试验引自袁家骅等译,龙布菲尔德,语言论,111页,商务印书馆,1985)。
为了检验软腭及悬雍垂的升降效果,可先将手掌放在口鼻前面,然后让脑子下命令说“哈…”,手掌就会感到有股气流从口里出来直冲手掌;如果把嘴闭住,脑子下命令说“哼…”,手掌就感到气流从鼻孔出来。
稍加练习,还可以做到张着嘴,气流也只从鼻子出来。
乐器除了振动体外,还需要有共鸣腔,有的共鸣腔还是可控可调的,例如唢呐的带孔锥形木管及下部铜喇叭口,可通过手按不同的孔来控制音的变化。
共鸣腔不仅能使声音因共鸣而增强,而且还控制声音的音色和频率的高低。
人发声器官的共鸣腔有两个,以口腔为主,鼻腔为辅,使用哪个,依靠软腭及悬雍垂(7)来选择。
口腔在发声过程中的作相当于一个
形状和体积都可控制的共鸣腔。
在舌的动作、口的开合与唇形的变化共同作用下,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例如口技演员能将自然界的许多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语言所利用的声音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鼻腔仅用来产生鼻音。
因为除了悬雍垂,鼻腔没有其它可控的部件。
人类的发音器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
1.呼吸器官:由肺和有关呼吸肌群组成,为发音的动力器官。
2.振动器官:即喉。
通过喉内的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喉在发音运动中占有主导地位。
3.共鸣器官:主要由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连成一个形似嗽叭的声道,产生共鸣。
此外,胸腔、鼻腔也参与共鸣。
通过共鸣作用能够加强和放大声波,美化嗓音,使其富有色.彩。
4.吐字器官:由口腔、舌头、软腭、嘴唇、下腭等组成,其功能可使言语清晰。
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由肺和气管组成的呼吸器官,供给发音所需要的气流.
2.喉头和声带.声带可以随呼出气流振动而发出声音.
3.咽,口,鼻三个共鸣腔,口腔是重要的共鸣器,其中舌头又是最积极最灵活的发音器官,所有的元音及大部分辅音都是靠舌头"调制,加工"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