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毒物的分类
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

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一、工业毒物概述工业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有机气体等。
这些毒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等。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毒物的工作者需要有相应的防护意识和技术来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二、常见工业毒物及其特性1.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易燃性和毒性,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2.重金属:具有毒性和蓄积性,如铅、镉、汞等。
3.有机气体:易燃易爆、对呼吸道刺激和中毒作用明显,如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三、防毒技术培训内容1.毒物的识别和分类:通过外观、气味、特性等方式识别常见工业毒物。
2.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佩戴:包括呼吸器、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装备的选择和正确佩戴方法。
3.急救处理:应急情况下的毒物接触处理方法和急救措施。
4.工作环境监测:学习使用监测设备对工作环境中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5.个人卫生: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四、防毒技术的重要性工业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防护意识和技术是保障工作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防毒技术培训,工作者能够提高对工业毒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五、结语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的编写旨在提升工作者对工业毒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工作者们能够重视防毒技术培训,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以上是针对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工作顺利,安全第一!。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氧化缓慢,耐腐蚀。
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
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
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
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
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
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
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
2、有机溶剂(1)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
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的关系 工作环境:高温、高压、高湿,使毒性增加 劳动强度:强度越大,毒物越易入侵 如:汗 液多,吸入多;呼吸大,吸入多;耗氧增加, 毒物越敏感。 (5)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 在相同的条件下,毒物对每个人毒害不一样, 个体有区别。 了解上述关系,目的是助于控制不利因素,防 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4)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为蒸气冷凝 或液体喷射所形成。 5)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直径一般 大于1um,多为固体物料经机械粉碎、研磨时 形成或粉状物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产 生。 (2)按化学属性分类 1)无机毒物 2)有机毒物
• (3)按毒作用性质分类 • 1)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气、氯、氨等。 • 2)窒息性毒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 等。 • 3)麻醉性毒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苯胺、 硝基苯等均属此类毒物。 • 4)全身性毒物。以金属为多,如铅、汞等。
•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应用
• 1)该职业接触限值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 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影响,要求在 检测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同时,对浓度变化较大的 工作地点,进行检测评价(一般采集接触15min的空气 样品;接触时间短于15min时,以15min的时间加权平 均浓度计算)。 • 2)该职业接触限值是与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相配 套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必须符合制定的接触限值或 推算出的接触限值。当评价该限值时,即使当日的8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短时间 接触容许浓度。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及其应用
• 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防止职业中毒,关键是控制工作场所即劳动者进行职业 活动的全部地点的空气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指劳动者 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 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压力容器常用介质及特性

压力容器常用介质及特性1、工业毒物及对人体的毒害工业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毒物,这些毒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机体功或器质性病里变化叫毒物。
由这些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叫职业中毒。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常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的形式污染生产环境,对人体产生毒害,例如:苯蒸汽,汞蒸汽、喷漆时所形成的漆雾、煤和石油燃烧时升起并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固体微粒、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等这些都属于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三种分类:一)按毒物的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两种。
二)按毒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固体、雾状四种类型三)按毒物的致毒作用可分为: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致热源性、腐蚀性、致敏性六种类型。
工业毒物的毒性是指一般常使用致死计量作为衡量各类毒物毒性的指标。
致死剂量或浓度用下面符号表示:LD 100 或LC 100,表示绝对致死剂量,即能引起一组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和浓度。
LD 0 或LC 0,表示最大耐受量和浓度,即不能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MLD 或MLC,表示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能引起实验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和浓度。
LD 50 或LC 50,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组动物的50%死亡的剂量和浓度。
按着毒物LD 50的大小可将毒物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并可将毒物的毒性分成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和基本无毒六个等级。
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途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在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是经呼吸道进入,其次是皮肤,而经消化道进入的较少。
经呼吸道进入是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大多数职业中毒均由此而起。
如人体吸进了大量的氢化氰、一氧化碳或苯等工业毒物,在数分钟内就可以中毒昏倒。
这主要是由于呼吸道进入的毒物被肺泡吸收后,不经肝脏解毒就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造成的,所以它的危害性最大。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二、工业毒物的毒性 1、毒性及其评价指标 (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 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 浓度。是将动物实验所得的数据经统计处理而得的。 (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中有个别动物死亡的 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 浓度。 上述各种“剂量”通常是用毒物的毫克数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即 mg/kg)来表示。“浓度”常用每立方米(或升)空气中所含毒物的毫克或 克数(即mg/m3、g/m3、mg/L)来表示。 除了上述的毒性评价指标外,下面的指标也反映了物质毒性的某些特点。如: (1)慢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多次、小剂量染毒而导致慢性中毒的最小剂量 (或浓度)。 (2)急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一次染毒而导致急性中毒的最小剂量(或浓 度)。 (3)毒作用带:是指从生理反应阈剂量到致死剂量的剂量范围。
(3)毒物的联合作用 ①相加作用 ②相乘作用 ③撷抗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如高温条件可促进毒物的挥发,使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增加;环境中较高的湿度,也会增加 某些毒物的毒性 劳动强度大,则呼吸量也大,能促进皮肤充血,排汗量增多,吸
。 收毒物的速度加快 。
(5)个体因素
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不同 。未成年人由于各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弱,故不应参加 有毒作业;妇女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对某些毒物的敏感性增强。 按职业禁忌症的要求分配工作。
第二节 工业毒物的危害
三、职业中毒对人体系统及器官的损害 1、神经系统 (1)神经衰弱症候群 (2)神经症状 2、血液和造血系统 (1)血细胞减少 (2)血红蛋白变性 (3)溶血性贫血 3、呼吸系统 (1)窒息 (2)中毒性水肿(3)中毒性支气管炎、肺炎 (4)支气管 哮喘 (5)肺纤维化 4、消化系统 经消化系统进入人体的毒物可直接刺激、腐蚀胃粘膜产生绞 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5、肾脏 出现蛋白尿、血尿、浮肿等症状 6、皮肤 皮肤接触毒物后,由于刺激和变态反应可发生瘙痒、刺痛、 潮红、癍丘疹等各种皮炎和湿疹
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9449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正式版)工业毒物的形态和分类(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工业毒物的形态1.气体。
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氯、溴、氨、一氧化碳、甲烷等。
2.蒸气。
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苯蒸气等。
3.雾。
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
4.烟。
为直径小于O.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
5.气溶胶尘。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 μm~10 μm。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问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
生产性毒物无论以哪种形态存在,其产生来源则是多种多样的,进行调查时,应按生产工艺过程调查清楚。
(二)工业毒物的分类工业毒物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毒物来源分,有的按进入人体途径分,有的按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分类。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编号:SM-ZD-76549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1)铅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
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
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
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
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
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
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
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
第四章化工工业毒物

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1.工艺选用
2.加强密闭与隔离 3.加强通风 4.提高自动化与程序控制水
平 5. 消 除 “ 二 次 尘 毒 源6.除”尘
7.设置必要的事故应急处理设 施
三、做好个人防护 1.呼吸防护用品: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
•图4-1滤毒罐式防毒面具 •1-罩体;2-口鼻罩及吸气阀; 3-眼窗;4-吸气阀及通话器; 5-导气管;6-滤毒罐;7-面具
• 第五节 案例分析与讨论
• 一、某农药有限公司甲酯气中毒事故 • 二、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见下图)
• 朱令中毒事
件 • 朱令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曾为清华民
乐队队员,获得过1994年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北京市游泳 二级运动员。
• 但1994年12月11日晚, 朱令人生中的全部精彩随着她在北京音乐厅 舞台上的完美谢幕戛然而止,一曲广陵散,从此丝弦绝……因离奇的 “铊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 • 现在,这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女孩已变成一名臃肿残疾的33岁妇人, 体重达70多公斤,全身瘫痪,轻度脑萎缩,生活无法自理,整天坐在轮 椅上。大多数时间,朱令微眯着双眼, •安静地陷入冥想状态,每隔一段时间, •母亲就会细心地为朱令擦去嘴边的涎 •水。 • 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PPT文档演模板
第四章化工工业毒物
2.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及危险程度分级
(1)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LD50 / (mg/kg)
小鼠吸入染毒2h的LC50/ (mg/m3)
兔经皮的LD50/ (mg/kg)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毒物的分类
在一般条件下工业毒物,常以一定的物理形态(固体、液体或气体)存在。
但在生产环境中,随着反应或加工过程的不同,则有下列五种状态可造成环境污染。
(1)粉尘为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于0.1μm者,大都在固体物质机械粉碎、研磨时形成。
如制造铅丹颜料的铅尘、制造氰氨化钙的电石尘等。
根据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2)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固体微粒。
直径小于0.1μm的,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
如熔铜时放出的锌蒸气所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铬时产生的氧化铬烟尘等。
(3)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
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而成。
如铬电镀时的铬酸雾、喷漆中的含苯漆雾等。
烟尘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4)蒸气为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
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熔磷时的磷蒸气等。
(5)气体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
如常温常压下的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从预防生产中毒角度出发,按其性质的作用来区分工业毒物较为适宜。
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刺激性毒物酸的蒸气、氯、氨、二氧化硫等均属此类毒物。
刺激性气体和蒸气尽管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直接作用到组织上时都能引起组织发炎。
(2)窒息性毒物窒息性毒物可分为窒息及化学窒息性毒物两种。
前者如氮、氢、氦等,后者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
(3)麻醉性毒物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脂肪族硫化物、苯胺、硝基苯及其他化合物均属此类毒物。
该类毒物主要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4)无机化合物及金属有机化合物凡对人体有毒理作用而不能归于上述三类的气体和挥发性毒物均属此类。
如金属蒸气、砷与锑的有机化合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