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羊技术
什么是克隆技术

什么是克隆技术克隆,是Clone 的译音,意为无性繁殖。
"Clone"一词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现在"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插枝繁殖的植物。
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
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
克隆羊多利(Dolly),就是首次利用这种技术克隆成功的,它在工程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多利羊的叫声响遍全球,这只不同凡响的小羊是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罗斯林学院(Edinburgh‘s Roslin Institute)的胚胎学家伊恩.威尔马特(Ian Wilmut)领导的科研小组从一只成年绵羊的乳腺细胞克隆出来的。
首先,威尔马特和他的同事们从一只不知姓名的Finn Dorset种白色妊娠绵羊的乳腺刮下若干个膜细胞。
通常,这类细胞在10%的绵羊胎儿血清中能保持活性;血清是血液的液体成分,它富含类似于食物的细胞营养物质。
但是,威尔马特意识到,利用使细胞处于休眠状态的标准技术,即将它们臵于浓度降低为0.5%血清之中,不仅可以使这些细胞"忘记"它们是乳房细胞,而且能使它们"记住"发育成整只绵羊的遗传指令。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以前,其他科学家不理解使细胞遗传物质和接受细胞遗传物质的卵细胞二者在发育上同步的重要性。
以往,在其它实验室,基因在由卵细胞激活的发育过程中行进得过于超前。
然而,威尔马特从Finn Dorset种母羊摘取的细胞并没有开始分裂DNA,并将之转译成绵羊特质(stuff of sheep)。
克隆技术的发展

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是Clone的译音,意为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
前不久报道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试验成功的克隆羊多利,是首次利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它在生物工程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克隆技术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菌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
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如DNA克隆。
第三个时期就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插枝繁殖的植物。
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
早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他们研究细胞发育分化的潜能问题,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互作用问题。
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把胚胎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动物。
我国的克隆技术也颇有成就,80年代末,我国克隆出一只兔,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发育研究所与江苏农学院克隆羊成功,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共同克隆出一批山羊,1995年华南师大和广西农大合作克隆出牛,接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于1996年克隆牛获得成功。
而美国最近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
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
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成功的小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突破了利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使克隆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
整个克隆过程如下:科学家选取了三只母羊,先将一只母羊的卵细胞中所有遗传物质吸出,然后将另一只6岁母羊的乳腺细胞与之融合,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并促使它分裂发育成胚胎,当这一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它植入第三只母羊的子宫中,由它孕育并产下克隆羊多利。
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克隆技术是一个既神秘又遥远的词汇,但是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原本,克隆技术就是利用细胞或基因进行一定的互换或复制以达到重生的效果,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关于克隆技术的研究报道,而近年来的克隆鳄鱼、克隆羊等显示出了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巨大应用前景。
一、克隆技术概述克隆技术主要是利用细胞核移植法来完成,即将某一个体的细胞核转移到受精卵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试管培养,让它生长成完整的个体,就成为了一种克隆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说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在人类有很多东西缺乏的时候发挥了奇妙的作用。
二、动物克隆繁殖技术的运用1.研究中的应用在动物基因学的研究中,动物克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基因突变等的研究。
比如说,取一个快乐的小老鼠,让它的基因突变,然后对这些不同的小老鼠进行一系列的观察。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基因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以及在哪些方面会产生变异。
2.保护动物和资种繁殖在国际上,很多濒危动物的数量是极少的,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克隆技术来将其繁殖,恢复其数量呢?同时许多优良的品质在繁殖上难以实现,比如在繁殖竞赛马、葡萄、商品鳄鱼等优质种类时,某些配对往往难以找到,但克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3.治疗疾病当疑难病例中患者需要一定的自身器官移植时,配对没有成功,而克隆技术提供了一个新方案,即使用个体本身的细胞,利用剪切、扩增和转导等技术,重新构建变异体的自身器官,就是一种自体移植。
在这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案。
三、克隆技术的局限性克隆技术的运用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技术,这使得它不可能被广泛应用。
其次,当前的技术还存在着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如多胚胎的形成及体细胞的老化等,这些都会影响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而且,在一些动物繁殖以及治疗疾病上它也受到了很多的局限性。
克隆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1

克隆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目前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研究正突飞猛进向前发展,基因概念及其理论的建立,打开了人类了解生命并控制生命的窗口。
基因研究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中最有决定性的领域之一,成为推动生物、食品和制药产业发展的引擎。
众所周知,20世纪遗传学的发展举世瞩目,由于遗传学的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对科学的制约更受关注,从试管婴儿到克隆技术再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无不牵动着世人的心。
21世纪是生物技术革命的世纪,克隆技术的应用将促进遗传学,细胞发育生物学,产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科学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人类的生活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克隆、克隆技术以及克隆的基本过程“克隆”一词源于“Clone”的音译,指的是人工诱导动、植物的无性繁殖过程,这门生物技术就叫克隆技术。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
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
我们可将其研究或操作的对象分为基因克隆、细胞克隆和个体克隆三大类。
基因克隆是指在分子(DNA)水平上开展研究工作以获得大量的相同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细胞克隆则是在细胞水平上开展研究工作以获得大量相同的细胞。
个体克隆则是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产生一个或多个与亲代完全相同的个体,这种克隆所用的生物材料可能是一个细胞,也可能是一个组织。
可以看出,基因克隆、细胞克隆和个体克隆是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原有的基因或细胞或生物个体作为模板,复制出多个与原来模板完全相同的基因或细胞或生物个体来。
克隆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克隆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复制出与原生命个体基因完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新个体。
克隆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既包括植物、动物的克隆,还包括人类的克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克隆羊多莉。
今天,我们将探讨克隆技术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历史从古代开始,人类就一直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克隆。
例如,断枝繁殖、分株繁殖、蜂王的无性繁殖等方式都属于克隆的范畴。
但这些方法都只适用于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对于高等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而言,复制的难度则更大。
1962年,英国生殖学家约翰•格尔迪首先提出了克隆哺乳动物的理论,但当时并没有实现。
1984年,第一只从体细胞核移植而来的小鼠诞生了,随后,科学家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陆续成功地复制了羊、牛、猫、狗和猴等高等哺乳动物。
1996年,诺布尔和威尔莫特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羊——多莉。
多莉的克隆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并将克隆技术推向了巅峰。
克隆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涉足和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克隆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生产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和价值。
发展趋势克隆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但仍有许多限制。
首先,克隆技术的成功率比较低。
其次,克隆出的个体比较容易产生健康问题。
最后,克隆技术的费用和时间成本比较高。
然而,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克隆技术的前景仍然很广阔。
在现实应用中,科学家们利用克隆技术相继在动物繁殖、医学治疗、组织工程、人类干细胞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首先,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动物繁殖,比如牛和猪的精心剪辑、繁殖和培育,以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其次,克隆技术可以为医学界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疾病和药物,并为治疗低效的疾病提供新的选择。
此外,组织工程概念就是依据克隆技术,真实化产生合院器官,如皮肤、肝、心脏和肺等,以取代移植需要等待的捐献者或人工制造的器官,为生活和救命创造更多希望。
最后,克隆技术将为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门道,如克隆消失动物的研究、细胞复活等。
动物克隆技术用于研制生物反应器的例子

动物克隆技术用于研制生物反应器的例子3只克隆羊顶个制药厂乳腺生物反应器取得突破。
本报1月24日讯(记者李迅徐燕华)今天一早,崂山北宅转基因克隆奶山羊实验基地的刘身庆教授,像往常一样去查看自己的56个“宝贝”———转基因克隆奶山羊。
它们中的30只更是宝贝中的宝贝:分别携带包括乙肝表面抗原在内的3种药用蛋白基因。
这意味着一直被国内医药生物界所关注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在岛城取得突破。
“当初光为了找纯正的崂山奶山羊就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该基地董事长袁三平告诉记者,崂山羊体格大、产奶量高,应对天气、环境等适应能力强,2000年底,基地开始涉足这个项目并开始物色羊时,纯正的崂山羊却已濒临绝种,不少原先分配到农户家的崂山羊都和其他羊杂交了,历经一个月的“摸排”,“终于在崂山深山里的一家农户中找到了3只纯正的崂山羊”。
就这样,从2001年初到现在,4年时间里,利用受孕30天的孕儿体细胞,实验基地已孕育出56只转基因克隆羊,其中2004年就新增繁殖培育的转基因羊羔53只。
经DNA检测,共有30只分别携有β—干扰素、乙肝表面抗原、抗凝血酶素3种药用蛋白基因。
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通过产奶的方式源源不断地提供药用蛋白基因。
目前,已有部分羊能够产出这种奶。
今年3月起,该项目将全面进入蛋白提纯阶段。
记者好奇地问:“需要准备多少只羊才能进行批量生产?”答案却令人吃惊:“三只羊就相当于一个相当有规模的制药厂的设计产量”,袁三平说,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例,一只崂山羊产奶量为2升/天,即可生产4克乙肝表面抗原的药用蛋白,按每支乙肝疫苗含20mcg药用蛋白计算,可生产20万支疫苗;按每只崂山奶山羊平均每年产奶300天计算,一只羊每天可生产6000万支疫苗;若药用蛋白的纯化得率为80%,可得4800万支疫苗,可供1600万人使用。
“一个偌大的工厂所需的庞大的设备、复杂的流程,只需要在一只羊身上就能完成”,袁三平说,以乙肝表面抗原为例,药用蛋白的成本甚至不到制药企业的10%,“由于羊的饲养成本极低,使能源消耗大大减少,同时绿色环保,最后实现的就是老百姓能用上更便宜的药”。
克隆动物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克隆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克隆动物的出现,不仅让人们惊叹于科学的神奇,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伦理、道德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有幸参观了我国克隆羊“羊羊”的诞生过程,此次经历让我对克隆动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生命的奇迹在参观克隆羊“羊羊”的诞生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生命的奇迹。
从无生命的细胞到孕育出新的生命,这中间的过程充满了神秘与神奇。
克隆技术使人们可以突破生命的界限,实现生命的复制。
这种技术的出现,无疑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伦理与道德的拷问克隆动物的出现,引发了伦理与道德的拷问。
有人认为,克隆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破坏,是对生命的亵渎。
也有人认为,克隆技术可以解决人类的某些问题,如器官移植、遗传疾病等。
在我看来,克隆技术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首先,克隆动物的出现引发了关于生命起源的思考。
在自然界中,生命是通过繁殖、进化、淘汰等过程不断演化的。
克隆技术打破了这一规律,使得生命可以脱离繁殖过程,直接复制。
这不禁让人思考:生命是否还有其固有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克隆动物的出现引发了关于个体差异的思考。
在自然界中,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克隆技术使得个体之间没有了差异,这不禁让人思考:个体差异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再次,克隆动物的出现引发了关于伦理与道德的思考。
在克隆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动物福利、克隆动物的社会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
三、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尽管克隆技术在伦理与道德方面存在争议,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具有广阔的前景。
1. 器官移植:克隆技术可以解决器官移植中的供体不足问题,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2. 遗传疾病:克隆技术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健康的基因,从而预防遗传疾病。
3. 生物研究:克隆技术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助于揭示生命奥秘。
4. 农业生产:克隆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
《动物克隆技术》课件

动物克隆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技术难题与挑战
虽然动物克隆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和挑 战,如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胚胎发育的异常等。
伦理道德问题
动物克隆技术也引发了许多伦理道德问题,如对动物的权益保护、 人类的道德责任等。
前景展望
尽管存在许多挑战,但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未来有望 在繁殖、医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动物克隆技术》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克隆技术简介 • 动物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 动物克隆技术的实践与案例 • 伦理和法律问题 • 结论
01
克隆技术简介
克隆技术的定义
克隆技术是一种通过无性繁殖产生与原个体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复制体的技术。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对动物克隆技术的监管和规范
01
02
03
制定技术标准
制定严格的动物克隆技术 标准,确保技术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减少对动物的 伤害。
建立审查机制
建立独立的审查机制,对 动物克隆项目进行审批和 监督,确保其符合伦理和 法律规定。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 动物克隆技术的国际法律 和监管框架,促进技术的 合理应用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用于保护濒危物种和珍稀动物,通 过克隆技术可以繁殖出更多的个体 ,增加种群数量,降低灭绝风险。
02
动物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动物克隆技术的定义
动物克隆技术的定义
核移植
动物克隆技术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胚胎发 育和生产克隆动物的过程,实现动物的无 性繁殖。
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核转移到另一 个去除了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通过电刺 激使两者融合,形成重构卵。指通过受精或人工受精获得胚胎 ,再经过移植获得新个体的方法;体细胞克隆则是通过核移植技术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 卵母细胞中,再经过胚胎发育和移植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胚胎移植
由于哺乳动物如牛、羊等,妊娠时间长,每胎产子数少,繁殖速度比较 慢。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采用了胚胎移植技术。以优良种牛的繁 殖为例:首先用激素促进良种母牛多排卵,然后把卵细胞从母牛体内取 出,在试管内与人工采集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培育成胚胎,再把胚胎 送入经过激素处理、可以接受胚胎植入的母牛子宫内,孕育成小牛产出。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小牛叫做试管牛,一头良种母牛一年可繁殖这样的试 管牛上百头。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克隆过程简述
步骤一: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A)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 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 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 步骤二:从一只6岁芬兰多塞特白面母绵羊(姑且称为B)的 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营养培养液中,细胞 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 步骤三: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 形成“融合细胞” ,由于电脉冲还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 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象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 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 步骤四: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C)的 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小绵羊--多莉。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克隆人的讨论
1.违反生物进化的发展规律
克隆人是人工无性繁殖,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单一个体,既背离了遗传 因子分离定律,也谈不上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多样性,因此不存在任 何进化意义。
2.扰乱正常的伦理定位
克隆人意味着只要有女性存在,能提供体细胞、成熟卵细胞和子宫, 人类的繁衍即可进行。男性不再是繁衍的必要因素,这就冲击了传统 的性伦理观念,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社会规范便会解体。
3.在个体水平,克隆是指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或更多的个 体组成的一个群体。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 术叫克隆技术。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无性繁殖
概念: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 后代的生殖方式。 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 分类: 分裂生殖
争牛大战
周伯
阿开伯
一、运用了牛的生长规律 二、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来最终解决问题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克隆羊多莉
伊恩· 维尔莫特与克隆羊多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3.技术上的安全性值得怀疑
在技术上,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试验了二百多次才成功培育出一 个多莉。科学家认为,这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当前克隆技术的缺陷。同 时也陆续有科学家发现一些克隆动物表现出“早衰”迹象 。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进行克隆人的试验,对克隆 人问题中国的态度是“不赞成、不支持、不允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许、不接受”。 育网 -
克隆羊多莉前世今生
1996年7月5日一只妊娠了148天,体重为6.6千克,编号为 6LL3的小绵羊“多莉”来到这个世界,它是科学家们用克隆 技术“复制”出来的。 1997年2月23日被介绍给公众。“多莉”出生后生长正常。 1997年底与一头威尔士高山羊自然交配怀孕。
1998年4月13日凌晨4时生下了一只雌性的体重为2.7千克的 小羊羔,取名为“邦妮(Bonnie)”。这说明生世不凡的 “多莉”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 1999年,“多莉”一家又迎来了3个可爱的羊宝宝。那时, 已经是4个孩子母亲的“多莉”显得富态而慈祥。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克隆是什么
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 繁殖方式。但克隆与 无性繁殖 是不同的。在生物学领域 有3个不同层次的含义。
1.在分子水平,克隆一般指DNA克隆(也叫分子克隆)。含 义是将某一特定DNA片断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一个载 体(如质粒和病毒等)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所 得到的大量完全相同的该DNA片断的“群体”。 2.在细胞水平,克隆实质由一个单一的共同祖先细胞分裂所 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体。其中每个细胞的基因都相同。
2003年2月14日,经兽医诊断,多莉患有严重的进行性肺病。 研究所决定为多莉实施“安乐死”。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母羊(A) 母羊(B) 去核卵细胞 乳腺细胞核
重组细胞
电脉冲刺激
早期胚胎
另一头母绵羊(C)子宫
妊 娠 、出生
克隆绵羊“多莉”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营 养 生 殖
优点: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 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多利羊的诞生过程中的生物技术
1.核移植
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用核移植技术成功地培育出将鲤鱼和鲫鱼优 点集于一身的、可正常繁殖的鲤鲫。具体方法是:他们用极细的玻璃管, 从鲫鱼未受精的卵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再用同样的方法,从鲤鱼的囊胚 细胞中吸出细胞核,然后把鲤鱼囊胚细胞的核移植入去核的鲫鱼未受精 卵中,形成一个组装细胞,经过精心培育长成鲤鲫,并具有正常的生殖 能力。
育网 -
多莉诞生的意义
在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维尔穆特博士科研组公布体 细胞克隆羊“多莉”培育成功之前,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已 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实际上,“多莉”的克隆在核移植技术 上沿袭了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全部过程,但这并不能减低“多 莉”的重大意义,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例经体细胞核移植出 生的动物,是克隆技术领域研究的巨大突破。这一巨大进展 意味着:在理论上证明了,同植物细胞一样,分化了的动物 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在分化过程中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没 有不可逆变化;在实践上证明了,利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 的技术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