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7《我们的大丰收》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7《我们的大丰收》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7《我们的大丰收》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大丰收》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以及丰收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农业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农作物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具体过程以及丰收的意义,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体验丰收的喜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丰收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丰收的意义。

2.难点:农作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如何提高产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深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体验丰收的喜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农作物图片、视频、实物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引导学生回顾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引出丰收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作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过程,以及丰收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才能使农作物产量提高。

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并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建议,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劳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农作物,我们还可以种植哪些植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丰收的意义,以及热爱劳动的重要性。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体验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和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物体的性质和作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材的整体结构1、主线。

教材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统整规定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三个方面下关的科学教学内容。

2、单元结构。

内容设计力求从儿童的视野中组织学生活动。

学习的重点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探究科学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单元构成及目标设定1、常见材料单元是全册书的基础单元,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培养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

2、声单元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单元让学生认识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有些物体是透明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路线是可以改变的,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

4、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学态度。

磁单元通过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5.途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到讨论、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

6、息与通信是全书的综合单元,通过分析人类传播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四、授课安排1、身边的材料————一课时2、塑料————一课时3、倾听声音————一课时4、物体传声————两课时5、自制小乐器————两课时6、声音与生活————一课时7、光的传播————一课时8、透明与不透明————一课时9、镜子————两课时10、七色光————一课时11、电在我家中————两课时————一课时、让灯亮起来12.13、导体和绝缘体————两课时14、磁铁的力量————两课时15、制作小磁针————一课时16、磁的应用————一课时17、传递信息————一课时————一课时18、通信的发展————一课时、畅想通信19————两课时评价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研究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活动,相识磁铁的使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首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举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册教学还要联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干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干系等。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科学实验报告单(2021年春修订)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科学实验报告单(2021年春修订)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3)1.运动和位置 (13)2.各种各样的运动 (16)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8)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20)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22)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24)7.我们的“过山车” (26)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29)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29)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31)3.蚕长大了 (33)4.蚕变了模样 (36)5.茧中钻出了蚕蛾 (38)6.蚕的一生 (41)7.动物的繁殖 (43)8.动物的一生 (45)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47)1.仰望天空 (47)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49)3.影子的秘密 (51)4.月相变化的规律 (53)5.月球—地球的卫星 (56)6.地球的形状 (58)7.地球—水的星球 (61)8.太阳、月球和地球 (63)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66)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1.整体情况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玉门市第二小学王风琴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一、科学概念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二、科学探究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 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教材、学生情况分析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二、教学要求科学概念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1.种植和培育植物.2.使用放大镜.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7.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8.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9.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10.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3.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法教学重点:1.学生们能种植和培育植物.2.通过种植和培养凤仙花.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了解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3、知道植物器官的独特结构与生长过程中的功能相适应.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生长环境.教学难点:1.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2.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3.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4.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教学方法:指导种植、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一、教材、学生情况分析动物具有生命周期.不论是我们身边常见的蚂蚁、蝴蝶、金鱼.还是南极的企鹅、北极的熊;不论是凶猛的野兽.还是温顺的家禽.包括人类自己.都具有生命周期.尽管生命周期的长短不一样.但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过程.生物的个体虽然死亡了.但其物种不会灭亡.通过繁殖.它们能一代代地延续下去.本单元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日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二、教学要求科学概念1.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2、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2.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4、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5、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3.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过程与方法1.养蚕并对蚕的一生形态变化进行观察.2.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并进行记录和描述.3.对蚕的生长发育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4.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蚕及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规律.5.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归纳和比较它们生命周期的相同和不同.6.从自己的生长经历和对周围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观察比较中.了解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必要.2.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3.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背的.4.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5.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法教学重点:1.知道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2.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3.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4、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教学难点:1.知道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2.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并进行记录和描述.3.对蚕的生长发育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4.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蚕及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一、教材、学生情况分析自然界的物质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存在状态.随着温度或外界压强的变化.物质可能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本单元共7课.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第1课和第2课).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第二部分:逐步观察研究物质(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第3课一第7课).二、教学要求科学概念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3.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4.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过程与方法1.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等物体的温度.2.观察水在结冰和融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3.观察水在蒸发、凝结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4.以“玻璃杯壁上的水珠”为探究内容.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一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5.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进行验证.6.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测、记录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2.初步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3.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4.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法教学重点: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3.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4.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教学难点:1.以“玻璃杯壁上的水珠”为探究内容.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一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2.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进行验证.3.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教学方法:指导实验设计、讲解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第四单元磁铁一、教材、学生情况分析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很多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磁铁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这是进行本单元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本单元将从学生交流知道的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课“我们知道的磁铁”.引导学生交流、整理已经知道的关于磁铁的知识.激发学生研究磁铁的兴趣.第二部分(第2课一6课).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第三部分.第7课“做一个指南针”.学习用摩擦的方法制作磁针.有一定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加深和扩展对磁现象的认识.二、单元教学要求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3.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y”表示.4.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5.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6.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7.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可以变成磁铁.8.磁铁的用途和它的性质是相联系的.过程与方法1.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想法.2.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3.用记录表记录磁铁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进行思维加工.得出结论.4.想办法解决简单问题:辨认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辨别磁铁的南北极.解决实验中和做指南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6.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制作磁针.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2.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科学态度.3.体会在探究学习中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5.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法教学重点: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2.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y”表示.3.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4.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教学难点:1.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2.想办法解决简单问题:辨认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辨别磁铁的南北极.解决实验中和做指南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4.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制作磁针.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2023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2023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2023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
分析
教材名称:2023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教材内容概述:
- 本教材是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全册教材。

- 教材内容涵盖了三年级下学期的科学知识。

- 教材采用了科版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材特点:
1. 体系化: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组织方式进行呈现,形成了具有一定体系的知识结构。

2. 渐进性: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研究科学知识。

3. 贴近生活: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4. 多元化:教材内容涉及了多个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面。

5. 综合性: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研究,还包括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的培养。

教材价值:
-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可以系统地研究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能够培养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结:
《2023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是一本体系化、渐进性、贴近生活、多元化、综合性的教材。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可以全面培养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这份教材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天空》这一单元,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是,对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建立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

2.实验材料:地球仪、月球仪、手电筒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

2.呈现(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征。

实验一: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二:用手电筒照射月球仪,观察月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7 我们的“过山车”》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7 我们的“过山车”》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7 我们的“过山车”》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1.7 我们的“过山车”》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过山车的工作原理,以及动能、势能的转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理解动能、势能的转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过山车的工作原理,了解动能、势能的转化。

2.能够观察和分析过山车运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过山车的工作原理。

2.动能、势能的转化。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过山车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过山车模型,观察和分析过山车运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过山车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过山车的图片和视频。

2.过山车模型制作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等。

3.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过山车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过山车是如何运行的。

2.呈现(5分钟)展示过山车模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过山车运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过山车模型,观察和分析模型运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过山车模型,讨论过山车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教师总结并强调关键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过山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游乐场、运输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新的过山车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
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活动,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

例如
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求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

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二、教学建议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的教学交叉进行。

这样做除解决周期长的问题之外,还可以同时进行植物和动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植物和动物的相同之处,完成对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