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论文
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概述抗菌药物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但随着人们对细菌抵抗力的认识增加,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在没有抗菌药物的年代,普通感染可能会变成致命的疾病。
但现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所造成的后果比未使用它们更严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以及影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因素。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以帮助医护人员和公众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滥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消除病原体,预防或治疗疾病。
在某些情况下,包括手术后感染,化疗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和其他严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治疗细菌感染,还有可能预防细菌感染。
例如,在手术前预防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抗菌药物的优点抗菌药物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因为它们适用于治疗广泛的细菌感染。
抗菌药物治疗疾病的成功率往往很高。
这些药物可以:•缩短病程时间•减少疾病的症状•防止疾病的复发抗菌药物的缺点抗菌药物也有其缺点,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1.抗菌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包括腹泻、皮疹、荨麻疹、头痛和过敏反应等。
2.抗菌药物可能耗费大量资金。
3.抗菌药物,尤其是过度使用这些药物,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
滥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是一大问题。
滥用包括:1.不必要的处方2.超量使用3.用于非细菌性感染的治疗4.使用低剂量或不合适的抗菌药物5.治疗病毒性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来治疗病毒感染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效。
此外,如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时,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将不再对当前的抗生素起作用,这就需要使用更强的抗生素来对抗细菌。
这个过程可能不断重复,直至没有可用的抗菌药物可用。
滥用抗菌药物已经导致许多菌株产生抗药性。
这样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
基于这个问题,许多医护人员和公众都已经开始寻找另一种方式来预防疾病,而不使用抗菌药物。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但由于滥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是药学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抗菌药物的分类、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耐药性的机制和防控措施。
首先,抗菌药物可以分为抗菌素和抗生素两大类。
抗菌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而抗生素则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狭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同时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效果较好,但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狭谱抗生素则只对其中一种或几种细菌有效,选择性更强,但对多重感染可能无效。
了解抗菌药物的分类,对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应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菌的敏感性进行药物的选择。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免疫状态,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与用药途径。
此外,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药物疗效和患者的临床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突变、基因转移和获得性耐药基因等。
为了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医生和药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能力。
其次,加强药物使用监管,限制抗生素的滥用与过度使用。
此外,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大众的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药学毕业论文可以从抗菌药物的分类、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耐药性的机制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最后,希望通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能够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从而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不当的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抗菌药物疗效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首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因素、感染临床表现、耐药情况和药物特点等因素。
应选择对目标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尽量选择狭谱抗菌药物。
此外,应优先选择已有临床试验证明疗效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尚未经充分研究的新抗菌药物。
其次,考虑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的药敏结果等因素进行调整。
合理的剂量可以确保足够的药物浓度达到杀菌或抑菌的作用,避免低剂量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另外,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选择给药途径,注重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浓度。
再次,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抗菌治疗的时间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菌的清除情况来确定。
过长的使用时间不仅无法提高治疗效果,还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因此,应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此外,应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仅包括治疗过程中的使用,还包括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在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相关指南,选择对手术切口感染常见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并且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在医疗机构中,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卫生、设备消毒等方面的管理,减少感染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最后,加强监测和评估。
应建立监测系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耐药情况和感染疫情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并加强对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识和水平。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是保护抗菌药物疗效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考虑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控制使用时间、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监测和评估等是实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措施。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以下是整理推荐的一篇探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优化抗菌治疗”既能有效的治疗感染性疾病,又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抗菌药的滥用易导致细菌耐药,使医院难治性感染增多,导致皮肤黏膜和重要器官的损伤、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加二重感染机会等,要按原则选用抗菌药,避免滥用。
因此,做到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产生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药;副作用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1.所选药物的抗菌谱应对感染的微生物有效(最好是首选)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球菌致肺炎,草绿色链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它们对青霉素仍敏感,所以宜首选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但不宜用于严重感染,红霉素对G-菌无效,但对支原体肺炎有效。
链球菌感染不宜用庆大霉素,因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只对需氧G-杆菌作用较好,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志贺菌属等,其特点是对厌氧菌无效,对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较差。
哌拉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对青霉素耐药时,应首选苯唑西林。
院外呼吸道感染应选氨卞西林为宜,但氨卞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头孢曲松、头孢派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活性强,尤其是对肾脏基本无毒,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金葡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氯霉素是控制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对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有效。
万古霉素是治疗抗菌药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首选药,也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亚胺培南或头孢曲松是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首选方案。
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炎的细菌感染有独特的疗效。
2.注意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透过血脑屏障好的药物可用中枢感染,治疗各种脑膜炎时,可选易进入脑脊液的抗菌药如头孢噻肟,氯霉素、氨卞西林、磺胺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论文

浅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抗菌药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过去许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
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特别是滥用,也给治疗带来严重问题,如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
另外,抗菌药的滥用也造成资源浪费、医疗费用上升等社会问题。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其抗菌作用,降低毒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必须合理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的合理用药;生理病理情【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50-021 明确病因,针对性选药确定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度为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前提。
对患者患细菌性感染,在临床症断的基础上预测最有可能地致病菌,根据其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度与耐药的变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经验治疗。
病情严重者,应对各种条件标本进行图片染色检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度试验,在需要时做联合药敏与血清杀菌实验。
故经验治疗不佳者,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适当调整用药。
然而,任何实验室检查方法都有其固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微生物检查更是如此,我们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完全拒绝,必须结合临床实际。
2 依据药动学/药效学原理指导临床用药2.1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即药物的杀菌活性与与药物浓度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上时间的长短有关,而药物浓度继续增高时,其杀菌活性和速率并无明显改变,血液或组织内药物浓度低于mic值时,细菌可重新生长繁殖,此类抗菌药物抗菌后效应较弱,如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部分大环内酯类。
该类抗菌药采用小剂量多次给药,甚至持续给药(静脉滴注),是延长其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重要办法,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2 浓度依赖性药物即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即药物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此类药一般具有首剂效应。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一内酰胺酶更稳定(易 被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水解)、抗菌谱更广, 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部分厌氧菌 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差,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注 射用药后血浓度高,在脑脊液中(特别是有炎 症情况下)能达有效血浓度,肝肾毒性低。适 用于严重革兰阴性及敏感阳性菌感染,病原 未明感染的经验治疗、医院内感染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24/2/9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物,在治 愈并挽救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 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细菌耐药 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问 题,2011年世界卫生主题被确定为“抗击耐药—— 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再次提醒全 球各国必须重视细菌耐药问题。本文就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基本问题作简要介绍。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划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 葡萄球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伤 寒沙门菌、志贺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较强 抗苗恬眭。注射剂用药后血药浓度较高,用 于敏感菌所致的较严重感染.主要品种有头 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胺苄、 头孢托啶等口服品种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为 差,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产酶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各种 感染。氢基青霉素以氨苄阿林与阿莫西林为 代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作 用逊于青霉素,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 及部分肠道杆菌有抗菌作用,近年细菌对其 耐药率较高,主要用于肠球菌、敏感革兰阴 性菌所至各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本品耐药率较高。抗假单 胞菌青霉素有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 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案论文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案【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00-02【摘要】本文论述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阐述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结合我国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提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案,以期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方案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目前,抗菌药物滥用在我国非常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抗菌药在国外的临床使用率不超过30%,而在国内三级医院保守估计要达到60%-70%,二级医院甚至超过80%。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也显示,我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2公众安全用药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四成居民表示家中常备抗生素类药品,23.9%的居民感冒后选择使用抗生素,仅40.1%的居民会在服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以抗生素为主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依然非常严重[1]。
抗菌药物使用混乱导致细菌耐药性强势崛起,而抗菌药物研发速度滞后,耐药菌感染可能面临无有效药物可用的境况,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细菌耐药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扭转滥用抗菌素的现状,世卫组织今年推出了6项政策一揽子计划,包括与社会多方合作并制定国家计划、加强监测和实验室能力、确保有质量保证的基本药物的连续可及、减少抗菌素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强化感染预防与控制、支持创新和研发新工具等。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我国政府和各级卫生机构管理措施逐年升级,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随后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但抗菌药物滥用与细菌耐药性泛滥防不胜防,日趋恶化。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范文

增加医疗费用:耐药性导致治疗费 03 用增加,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影响公共卫生:耐药性可能导致抗 04 菌药物滥用,影响公共卫生安全
耐药性的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01 遵循用药原则,避免
滥用和过度使用
03 提高免疫力:加强锻
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血液系统反应:如白细 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其他:如耳鸣、视力 模糊等
严重不良反应
01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皮肤红 肿、瘙痒、呼吸困难等
03
肝肾功能损害:可能导致肝 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
05
血液系统反应:可能导致血 小板减少、贫血等
02
胃肠道反应:可能导致恶心、 呕吐、腹泻等
04
神经系统反应:可能导致头 晕、头痛、失眠等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演讲人
目录
01.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02.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03.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04.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的基本 概念
抗菌药物的定义
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死 细菌的药物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 染性疾病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抗菌素、 抗菌剂等
抗菌药物的使用需遵循合理用药 原则,避免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加强卫生管理:保持
02 良好的卫生习惯,减
少感染风险
监测耐药性:定期进
04 行耐药性监测,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
抗菌药物的不良 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01
02
03
过敏反应:如皮疹、 瘙痒、呼吸困难等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 呕吐、腹泻等
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 头晕、失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摘要】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既要利用其有效的一面,也要注意这些药物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危害,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力求减少和防止其发生。
【关键词】抗菌药;合理应用;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 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49- 02
为了治疗细菌感染的需要,目前抗菌药广泛用于临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例如毒性反应,耐药性,过敏反应,交叉感染等。
为了获得抗菌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各种副作用。
广大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抗菌素的使用。
1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1.1 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病毒无效。
1.2 不作退热用。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轻易采用抗菌素。
以抗菌药物作为确立诊断的捷径的依据并不可靠。
1.3 抗菌药物尽量不供皮肤、粘膜等疾患局部应用。
特别是青霉素的局部应用要避免。
2 选用抗菌素要考虑临床疗效及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明确药理作用,严格掌握适应证,临床用药要全面考虑,掌握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是:
2.1 抗菌疗效高;
2.2 抗菌
副作用小;
2.3 使用方便;
2.4 价廉易得。
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时,绝大多数感染用一种抗菌药治疗有效时,不需要采用二种抗菌药。
发热待查者不宜使用抗菌药。
预防性、治疗性和联合使用抗菌药品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3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3.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发挥抗菌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扩大抗菌谱,有利于混合感染的治疗。
防止或延迟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2 联合用药的指征
3.2.1 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难于控制病情者,如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2.2 用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如慢性尿路感染等。
3.2.3 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为了减少或不发生耐药性,要联合用药。
3.2.4 有些抗菌药物不易渗入感染病灶所在部位时,所以在治疗流性脑脊膜炎时常和氯霉素联用。
3.2.5 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的同时常加抗毒菌药物治疗,以减少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
3.2.6 单用某一种抗菌药物作用较弱,联合应用就能显示强大抗菌作用。
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肠球菌感染时。
4 联合用药的规律
4.1 两种杀菌作用联用,可获得协同作用。
如:先锋霉素类,青霉素,链霉素。
4.2 两种抑菌作用的药物联用可收到累加作用。
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红霉素。
4.3 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药物联用,可能出现拮抗作用。
4.4 有相同毒性作用的药物多不联用,以免增加毒性。
5 了解抗菌药的副作用
为了有效地治疗疾病,不但要了解抗菌药的性能,使用方法和剂量,还要详细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1 毒性反应:包括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肾、胃肠道及局部损害等。
5.2 过敏反应:用药后有皮疹,血清病样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用青霉素前一定要做皮试。
5.3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损害。
因此,对肾功能差者和新生儿要慎用。
5.4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氯霉素能致急性再障,治疗时要定期检查血象。
5.5 对肝的损害: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联合用药时,对肝功能损害大,可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5.6 对胃肠道反应:红霉素、甲硝唑等可引起恶心、广谱抗菌素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难辨芽胞杆菌性肠炎。
6 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要严加控制
其预防性应用仅适于下列情况:
6.1 风湿病患者可采用青霉素以消灭咽部的溶血性链球菌,从而防止和减少复发。
6.2 感染病灶的切除术,使用适当的抗菌药防止感染扩散。
6.3 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适应用青霉素,可以防止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6.4 容易患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当感染流行时,可用磺胺类或青霉素。
6.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用磺胺嘧啶预防。
6.6 肺部化脓性病变作肺切除术时,可按药敏情况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6.7 大面积烧伤,可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或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一些新青霉素等,以防治绿脓杆菌及其它细菌感染。
6.8 昏迷患者,宜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6.9 长期大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预防继发感染,可并用抗菌药物。
6.10 结肠手术前口服氨基甙类或难以吸收的磺胺类,杀灭肠道细菌,防止术后感染。
6.11 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7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7.1 联合用药一般宜限于两种抗菌药联合使用,最多不超过三种
抗菌素菌药的联合应用。
7.2 对于一般性感染的常规治疗是不需要联合用药的。
7.3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6版.
[2] 李俭春,施毅,赵蓓蕾,潘涛.主编《临床合理用药指南》.
[3] 宋澄清,石焕阶,徐文祥,张进.主编《临床合理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