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检测试题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它们同在唐代到达了无可比较的顶峰。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开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延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

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假设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顶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高中必修一语文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必修一语文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必修一语文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必修一语文练习题及讲解#### 一、阅读理解题题目: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诗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分别象征着什么?3.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2. “明月光”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地上霜”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渴望。

3.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 二、文言文翻译题题目: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经常复习它,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三、作文题题目: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文示例: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我眼中,春天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当春风拂过,大地便披上了一层嫩绿的新装。

柳树抽出了嫩芽,小草探出了头,花儿也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春天的田野是忙碌的。

农民伯伯开始播种,希望的种子在泥土中沉睡,等待着发芽。

孩子们在田野里放风筝,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旷的田野上,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春天的河流是欢快的。

冰雪融化,河水潺潺,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弋。

河边的垂柳随风摇曳,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在我眼中,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它更是一种心情,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每当春天来临,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期待,仿佛所有的美好都在这个季节里悄然绽放。

#### 四、古诗词鉴赏题题目: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意象鲜明:诗中的“白日”、“黄河”等意象,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语文必修一考试试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语文必修一考试试卷含答题卡和答案

语文必修一考试试卷含答题卡和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说明:1. 本试卷共分为两个部分,共计六道大题。

请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按要求作答。

2.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

3. 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方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4. 注意书写规范和字数要求。

答案若超出规定字数或不符合要求,将不计分。

一、阅读理解(共三节,满分40分,每小题2分)第一节: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Text 1Do you find yourself feeling constantly distracted? Do you often need the presence of others to help you focus on your work or studies? While it can be helpful to have a supportive friend or coworker nearby, research hasshown that the presence of others can actually hinder our ability to complete tasks effectively.A study conducted at Stanford University explored the impact of social interaction on performanc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series of difficult puzzles, both alone and alongside someone else. Surprisingly, the study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consistently performed better when they were alone. The presence of others seemed to negatively influence their ability to stay focused and solve problems efficiently.Another study, conduc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kground noise and productivity.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who worked in a quiet environment performed tasks more accurately compared to those who worked in a noisy environment. The noise created a distraction that disrupted their concentration and led to decreased performance.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solitude and a quiet environment can be beneficial for focus and productivity. While it may be tempting to seek the company of others or work in a noisy environment,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 on our ability to perform tasks effectively.1. According to a study at Stanford University, why did participants perform better when they were alone?A. They were less distracted by others.B. They were better at solving puzzles.C. They were more focused in a quiet environment.D. They were in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2. What did the study conduc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xamine?A. The impact of social interaction on performance.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ise and productivity.C. The effect of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on problem-solving.D. The role of distraction in completing tasks.答案:1. A2. B第二节: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导语】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靠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渐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今天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期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篇一】1.字音辨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以为轮()②须臾()③吾尝跂而望矣()④假舆马者()⑤跬步()⑥驽马()⑦锲而舍之()⑧金石可镂()⑨蟹六跪而二螯()(2)给多音字注音:①木直中绳()中国()②其曲中规()歌曲()③槁暴()残暴()④日参省乎己()山东省()⑤君子生非异也()生命()⑥功在不舍()房舍()⑦下饮黄泉()饮马长城()2.词语释义①学不可以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④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而神明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圣心备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⑪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青出于蓝(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句填空①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谁与归(归依)B.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C.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D. 学而时习之(时常)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三遍还没有读完。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死靡它D. 之乎者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敢。

B.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C.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脆。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唱了,万物复苏了。

B.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深受同学喜爱。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D. 秋天的景色,金黄的麦田,丰收的喜悦,农民的笑容。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D.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苦。

B.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C. 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D. 他的愤怒如同火山爆发。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B. 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因为他勤奋努力。

C.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有一颗坚强的心。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苦,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高一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高一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高一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栩栩如生C. 旁证博引D. 一愁莫展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史记》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B. 他跑得飞快,像一阵风。

C. 她的声音甜美,如泉水叮咚。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 “静夜思”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品德一般。

C. 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品德却一般。

D. 他的学习成绩和品德都一般。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_,白露为霜。

”出自《诗经》中的《蒹葭》。

7.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8. “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9. “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10. “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12. 请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选段略)13. 请解释文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

14. 请分析文中作者对于“仁”与“义”的看法。

五、作文题(30分)15.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A5. A二、填空题6. 蒹葭苍苍7. 范仲淹8. 床前明月光9. 竹外桃花三两枝10. 生当作人杰三、简答题11. 略12. 略四、阅读理解题13. 略14. 略五、作文题15. 略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具体题目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考试内容进行调整。

必修一语文第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一语文第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一语文第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绯红(fēi hóng)B. 蜷缩(quán suō)C. 缄默(jiān mò)D. 蹉跎(cuō tuó)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空: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保持着一颗____的心。

A. 童稚B. 童真C. 童趣D. 童颜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

B. 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讲述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

C. 《西游记》是清代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D. 《三国演义》是元代罗贯中所著,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请填写《静夜思》中的名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_。

”7.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

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___》。

9.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_______。

1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哪一篇?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11. 文章中提到的“他”具有哪些特点?12.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13.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4. 请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

四、作文题(40分)15.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一、语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寥廓.(kuò)彷.徨(páng)长篙.(hāo)共.其乏困(gòng)B.瓦菲.(fēi)督亢.(háng)间.道(jiān)挥斥方遒.(qiú)C.青荇.(xìng)寡.人(guǎ)创.伤(chuāng)人为刀俎.(zǔ)D.峥.嵘(zhēng)彳.亍(chì)箕.踞(jī)夜缒.而出(z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百舸挣流颓圮摇曳瑕不掩瑜B.浪遏飞舟勠没笙箫杞人忧天C. 一去不返苍芒斑澜意气风发D. 劳苦功高火钵戍守天伦叙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七音。

变徽是徽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C.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轲B. 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C.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夫晋,何厌之.有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7.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是寡人之过也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群臣侍殿上者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8.(1)她是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题选择题(20分)一、(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孝悌.dì屯.积tún 内疚.jiù倔强.jiàngB.发酵.jiào 青荇.xìng横亘.gèn 愤懑.mènC.安分.fèn 颓圮.pǐ执拗.niù骠.勇biāoD.垂涎.xián睚眦.cì宁谧.mì作揖.yī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

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4. 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阴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森,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②④①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⑤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

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

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

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

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

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

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

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5.对“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解说,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个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旨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这个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活动。

C.中国,作为该计划的理事国之一,自从加入起就热衷于此计划的实施。

1978年成立了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D.这个计划已经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和为生物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方面依据的窗口。

6.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三、(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0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B.项王按剑而跽.跽:跪直身子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乘:四匹马拉的车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9. 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素善.留侯张良C.项伯杀人,臣活.之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10.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

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非选择题(共80分)四、(15分)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秋夜曲①张仲素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此诗写闺中妇人夜思远方的丈夫的情形。

②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1).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秋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一题,每空一分,共5分)(1)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鸿门宴》)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真的猛士,,。

(鲁迅《记年刘和珍君》)(2)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五、(15分)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14——17题。

母亲不是圣人张萍前年,母亲生日那天,我买了一件衣服,又封了一个50元的红包,骑自行车回去送给母亲。

她连看都不看,就把红包放进口袋,把衣服放在桌上,不冷不热地说:“坐吧。

”我蹬自行车出了一身汗,又累又渴,还得自己倒茶喝。

正在这时,外面有小轿车的声音,那是大姐回来了。

母亲好像听到命令一样,立刻迎出门。

大姐一下车,母亲满脸笑容地请她进屋,问累不累。

大姐说:“妈,我不累。

”大姐坐小车回来,怎么会累呢?真正累的是我,母亲却没问我。

大姐也给母亲买了一件衣服,又漂亮,又贵重。

我在商场见过,最少要1000元,比我送给母亲的那件贵10倍。

大姐也给了母亲一个红包,比我的大得多。

母亲双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最显眼的位置,再把那个大红包放在衣服上,让众人欣赏,又亲手给大姐倒了一杯茶。

母亲对大姐的亲热举动,刺痛了我的心。

我一头扎进厨房里,拼命地干活,油烟呛得我流下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