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海水的运动(课时训练)
浙江专用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2.2海水的运动课时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海水的运动(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14年8月11日,受“超级月亮”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江堤掀起巨浪,壮观程度堪比往年农历八月十八潮。
据此完成1、2题。
1。
钱塘江大潮属于()A.波浪B。
潮汐C.洋流D。
风暴潮2.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
盛行风B。
海底地震C。
海底火山喷发 D.天体引潮力【解析】1选B,2选D。
钱塘江大潮是因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形成的潮汐现象。
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发生7级以上强震并引发海啸,据官方统计数据,共有2 256人在灾难中丧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
09亿美元。
据此完成3、4题。
3.海啸来临前常出现的现象是()A.海水突然后退B.海水掀起巨浪C。
海上刮起狂风 D.海上突降暴雨4.我国发生海啸可能性小的原因有()①沿海大陆架宽广②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③东部海区无海沟④外围岛弧形成天然屏障A.①②B。
②③C。
①④D.③④【解析】3选A,4选C.第3题,海啸来临前常出现的现象是海水突然后退,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第4题,我国发生海啸可能性小的原因有沿海大陆架宽广,外围岛弧形成天然屏障。
读局部海域温度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示为北半球海域的是 ()A.①②B。
①③C.②③ D.③④6.四海域中位于中高纬度且可能有寒流流经的是 ()A.①B。
② C.③D。
④【解析】5选A,6选C。
第5题,①②两图越往北温度越低,故为北半球。
第6题, 中高纬度海水温度低,排除②④,根据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和数值可知①有暖流经过,③有寒流经过.读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完成7、8题。
7。
M区可能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雾B.云层C.降水D.渔场8.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A。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8:3.3海水的运动练习题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合格考——大显身手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冲浪爱好者利用了()A.潮汐的能量B.洋流的能量C.海啸的能量D.波浪的能量2.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解析』第1题,海面的浪潮涌动属于波浪,因此冲浪利用的是波浪的能量。
故选D。
第2题,风速越小,波浪越小;波浪越高,波峰越高;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
故选A。
『答案』 1.D 2.A(2020·辽宁阜新高一期末)公元116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从金门岛出发,到达澎湖列岛,进入台湾攻打赤嵌城,郑成功的大军舍弃港阔水深,进出方便,但上岸有重兵把守的大港道,而选择了鹿儿门水道,鹿儿门水道水浅礁多,航道不但狭窄且有荷军凿沉的破船堵塞,所以荷军在此设防薄弱,29日郑成功率领军队乘着涨潮航道变宽且深时,攻其不备,顺流迅速通过鹿儿门,一举登陆成功,成功收复台湾。
据此完成3~4题。
3.4月29日最可能是农历的()A.三月二十三B.四月初一C.四月初八D.四月二十三4.潮汐的成因()①月球的引力②地球的引力③太阳的引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第3题,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
根据材料中描述“29日郑成功率领军队乘着涨潮航道变宽且深时”,可判断四个选项中只有四月初一符合,故选B。
第4题,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①③正确,故选B。
『答案』 3.B 4.B(2018·湖南省学考·改编)下图为某海区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图中地理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甲为寒流B.乙为暖流C.丙为寒流D.丁为暖流6.有关图中甲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缩短了欧洲至北美洲的航行时间C.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渔场D.抑制了不同纬度海区的热量交换『解析』第5题,甲自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14海水的运动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14 海水的运动一、选择题[2022·山东德州高一期末]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
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储存的热能,受太阳辐射年周期变化等影响,我国海洋表层水温具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其中渤海表层水温年较差最大。
我国沿海的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南海波浪能资源非常丰富,其主要原因有( )①海面摩擦小②季风影响大③太阳辐射强④台风影响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渤海温差能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022·重庆南开中学高一期末]2020年9月29日是农历八月十七,台风“杜鹃”助力钱塘江大潮,钱塘江沿岸数十万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纷纷赶来争睹其“天下第一潮”的壮观景象。
读钱塘江入海口杭州湾的示意图(图1),完成3~5题。
3.图2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
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
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A.甲、乙位置 B.丙、丁位置C.甲、丙位置 D.乙、丁位置4.影响该次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形成的原因有( )①钱塘江口外宽内窄的喇叭口轮廓②台风“杜鹃”的助推作用③日月的天体引潮力大④钱塘江口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较快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5.杭州湾内的水体,盐度最大的季节和水温最高的季节,分别是( )A.夏季、夏季 B.春季、夏季C.冬季、夏季 D.夏季、秋季[2022·辽宁锦州高一期末]下图为某大洋海域多年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针对①②③④四处海水性质与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表层水密度最大B.②处表层水盐度最大C.③处底层水温度最高D.④处表层水风浪最大7.关于图中洋流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处为寒流 B.③④处为寒流C.②③处为暖流 D.①④处为暖流[2022·重庆八中高一期末]不同海域海水盐度不同,会导致海水密度不同,进而影响海水流动方向以及轮船的吃水深度。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10:3.3海水的运动练习题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海浪,也称为波浪,是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海浪及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风浪—风力大小B.海啸—海水运动C.风浪—火山爆发D.风暴潮—洋流2.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
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 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 000 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
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海水运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巨大的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
据此回答3~4题。
3.夏威夷是冲浪爱好者的天堂,冲浪时人们利用了( )A.潮汐的能量B.洋流的能量C.海啸的能量D.波浪的能量4.在海水运动的表现形式中,对人类的破坏性最大的是( )A.风浪B.海啸C.潮汐D.洋流潮汐现象是地球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下产生的,一般具有周期性变化。
以月球为参照对象,地球的自转周期平均是24小时50分,月球阴晴圆缺的周期约为29.6天。
下图为地球表面某地潮汐的变化周期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如果图示潮汐变化为潮汐的日变化(只考虑月球的影响),可以推测( )A.A至B的时间间隔为6小时B.B至C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C.C至D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D.A至D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50分6.如果图示潮汐变化是受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影响,可以推测( )A.产生B、D现象时,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B.产生A、C现象时,月球的引潮力被太阳削弱C.产生A、C现象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D.产生B、D现象时,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下图示意我国港珠澳大桥位置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读图,完成7~8题。
7.东、西人工岛建成后,涨潮时海水自南向北涌入东、西人工岛之间水域会使主航道( )A.流速减缓B.宽度变窄C.淤塞加剧D.水深增加8.轮船进出港时,宜选择( )①进港时,选择涨潮时②进港时,选择落潮时③出港时,选择涨潮时④出港时,选择落潮时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3节 海水的运动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同步练习2019年10月16日19时37分(北京时间),菲律宾棉兰老岛海域(北纬6.83度,东经125.14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5.0千米。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但不会对中国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
完成下列问题。
1.海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风力造成的B.特大风暴潮引起的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A.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B.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C.砍伐海岸带红树林以保护海岸D.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答案】D B【解析】1.海啸有可能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具体到本次海啸,则是由板块动力引发的洋底地震造成的,故选D2.海啸灾害防灾减灾措施,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减轻损失,故选B读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3.根据左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A.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B.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C.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D.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4.A处洋流可能出现在右图中的( )A.丁处 B.丙处C.乙处 D.甲处【答案】C A【解析】3.等温线由北向南递减,判断为南半球,等温线向南凸出,表示洋流向南流,为高温向低温流,为暖流。
故选A4.A处洋流是位于南半球大陆东岸的暖流,可能出现在右图中的丁处。
5.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B.非洲以南→南海C.南海→台湾海峡D.台湾海峡→青岛【答案】A【解析】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帆船一直顺西风和西风漂流,说明此段航程充分利用了盛行风和洋流。
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
读图回答问题。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13海水的运动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海水的运动[合格·过关练]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内容引起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A.风浪B.潮汐C.洋流D.波浪2.海水运动的最基本形式是( )①波浪②潮汐③洋流④风暴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1.B 2.A 第1题,天体运动引起的海水运动形式是潮汐。
第2题,波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最基本的形式。
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
2024年6月20日,某海洋运输船来到中国辽宁省锦州港,该船是符合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
下图表示锦州港当日的潮汐时刻表。
据此完成3~4题。
3.此日,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最合理的进港时间是( )A.6时B.11时C.16时D.21时4.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B.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C.潮汐是深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D.钱塘江大潮与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形态有关解析:3.C 4.D 第3题,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需精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结合上表推断,16时高潮的水位较高,最有利于这艘船舶进港卸货,故C正确,A、B、D错误。
第4题,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合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时涨落一次,发生在海水的表层,A、B、C错误。
钱塘江大潮与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D正确。
风暴潮指由于剧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样上升,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改变。
据此完成5~6题。
5.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是( )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6.引起该省超警戒风暴潮的灾难天气主要是( )A.寒潮B.台风C.洪涝D.海底地震解析:5.B 6.B 第5题,读图可知,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较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7~11月,夏、秋季节。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第3节海水的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第三节[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等优点,它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我国有广阔的海洋资源,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 000万千瓦左右。
据此完成1~2题。
1.利用波浪发电,其能量来源是( C )A.天体引潮力B.地球内部C.太阳辐射D.海洋生物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波浪对海岸地貌的塑造影响不大B.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C.我国的山东、福建、江苏和台湾沿海为波浪能丰富的地区D.海啸也是一种风浪[解析]第1题,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水体而产生的,它实质上是吸收了风能形成的,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第2题,海(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我国的浙江、福建、广东和台湾沿海为波浪能丰富的地区,山东和江苏的波浪能不是很丰富;海啸是海底地震引起的海水波动。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
读“杭州湾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D )A.河口形状B.夏季风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D.地转偏向力4.下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
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
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C )A.甲、乙位置B.丙、丁位置C.甲、丙位置D.乙、丁位置[解析]第3题,地转偏向力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
第4题,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
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就小,形成小潮。
风暴潮灾害是我国海洋灾害之首,严重威胁着我国沿海经济发展。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
据此完成5~6题。
5.北方海域中冬季最易发生风暴潮灾害的是( B )A.①B.②C.③D.④6.图中⑤地为世界著名的观潮胜地,去年来我国工作的俄罗斯姑娘达尼娅想一览此盛景,请你为她选择合适的时间( C )A.端午节B.国庆节C.中秋节D.重阳节[解析]第5题,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②海域受迎岸风作用,最易发生风暴潮,B正确;①③④冬季受离岸风,相对不易发生风暴潮,A、C、D错误,故选B。
(2019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海水的运动和性质 课时练习

4.2海水的运动和性质1.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B.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都相同C.不同纬度的海区,相同深度的水温相同D.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相同【解析】选A。
同一海区夏季太阳辐射强,所以水温高于冬季;同一暖流流经的海区由于纬度不同,其水温不尽相同;不同纬度由于表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同,表层水温不同,所以相同深度不同纬度的海区水温不同;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由于受暖寒流不同影响,水温可能不同。
下图为世界海洋的四个不同海域,完成2~4题。
2.对以上四个海域的盐度高低基本上没有影响的因素是( )A.蒸发量B.降水量C.陆地径流D.洋流3.同一季节,造成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纬度B.海陆位置C.径流D.降水4.关于图中四个海域的盐度叙述,正确的是( )A.①海域盐度较③海域低B.②海域盐度较④海域高C.②海域盐度南低北高D.③海域盐度南北相同【解析】2选D,3选A,4选B。
第2题,图中①为红海,②为黑海,③为波斯湾,④为波罗的海。
四个海域都比较封闭,面积窄小,基本不受洋流影响。
第3题,①②两海域纬度有明显差异,纬度差异是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因素。
第4题,根据四海域的纬度和海域的轮廓判断,①海域盐度最高,④海域盐度最低。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5、6题。
5.海水的密度(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6.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A.南极海域B.红海C.赤道海区D.副热带海区【解析】5选C,6选C。
第5题,注意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
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
即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第6题,在四个海域中,赤道地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海水密度相对最小。
7.读南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合格考——大显身手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冲浪爱好者利用了()A.潮汐的能量B.洋流的能量C.海啸的能量D.波浪的能量2.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解析第1题,海面的浪潮涌动属于波浪,因此冲浪利用的是波浪的能量。
故选D。
第2题,风速越小,波浪越小;波浪越高,波峰越高;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
故选A。
答案 1.D 2.A(2020·辽宁阜新高一期末)公元116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从金门岛出发,到达澎湖列岛,进入台湾攻打赤嵌城,郑成功的大军舍弃港阔水深,进出方便,但上岸有重兵把守的大港道,而选择了鹿儿门水道,鹿儿门水道水浅礁多,航道不但狭窄且有荷军凿沉的破船堵塞,所以荷军在此设防薄弱,29日郑成功率领军队乘着涨潮航道变宽且深时,攻其不备,顺流迅速通过鹿儿门,一举登陆成功,成功收复台湾。
据此完成3~4题。
3.4月29日最可能是农历的()A.三月二十三B.四月初一C.四月初八D.四月二十三4.潮汐的成因()①月球的引力②地球的引力③太阳的引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第3题,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
根据材料中描述“29日郑成功率领军队乘着涨潮航道变宽且深时”,可判断四个选项中只有四月初一符合,故选B。
第4题,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①③正确,故选B。
答案 3.B 4.B(2018·湖南省学考·改编)下图为某海区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图中地理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甲为寒流B.乙为暖流C.丙为寒流D.丁为暖流6.有关图中甲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缩短了欧洲至北美洲的航行时间C.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渔场D.抑制了不同纬度海区的热量交换解析第5题,甲自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乙、丙均自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丁在南极大陆外围,为寒流。
故C正确。
第6题,甲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错误。
甲暖流由北美洲流向欧洲,增加了欧洲至北美洲的航行时间,B错误。
甲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北海渔场,C正确。
洋流有利于不同纬度海区的热量交换,D错误。
答案 5.C 6.C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区域()A.位于我国渤海和黄海沿岸B.波浪能密度北部小于南部C.海域的水深北部大于南部D.海岸线平直处波浪能集中8.关于波浪能()A.波浪能不可再生,是新兴清洁能源B.波浪能较稳定,已被广泛开发利用C.北半球比南半球洋面广,能量更大D.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波浪能较大解析第7题,从图中等值线的特点可知,北部波浪能密度小于南部。
第8题,波浪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但是很不稳定。
南半球比北半球能量更大。
答案7.B8.D(2020·山东济宁高一上学期期末)潮汐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
麦克是一名水手,2019年8月随船来到中国某港口,该船是符合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
下图表示该港口某日期的潮汐时刻表。
据此完成9~10题。
9.此日,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最合理的进港时间是()A.2时B.6时C.10时D.16时10.此日,麦克来到附近的海滨游玩,在不同时刻拍摄远处同一岛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刻,游客入岛更加便利B.①时刻,是上午10时前后C.②时刻,岛屿面积较大D.①到②时段,出现涨潮现象解析第9题,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快速接卸减少船舶吃水;一般情况,将会选择大潮时,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
并结合上表判断,2:00时,高潮的水位较高,2:00~4:00时潮高升高最有利于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
故选A。
第10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①时刻潮水的水位较高,应出现在16:00~18:00时之间,岛屿被淹没的面积大,由于水深,游客进入岛屿较困难;②时刻潮水的水位较低,岛屿被淹没的面积较小,岛屿的面积较大。
由①到②时段,出现落潮的现象。
综上分析,C正确。
答案9.A10.C二、综合题11.读潮汐发电示意图和我国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分析潮汐发电的原理。
(2)联系材料分析我国的钱塘江口是否适合建潮汐发电站,并说出理由。
解析第(1)题,读懂涨潮、落潮的两幅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图可知潮汐发电是利用潮差的势能推动水轮机转动而完成的。
第(2)题,钱塘江口虽呈喇叭状,但外宽内窄不利于蓄水;该地筑坝成本较高,目前潮汐发电成本较高。
钱塘潮作为世界奇观,旅游开发价值高,建潮汐发电站收益低,还破坏旅游景观。
答案(1)利用海水涨落潮差的势能,推动水轮机来驱动发电机发电。
(2)不适合。
理由:钱塘江口口大肚小,不利于蓄水。
12.(2020·山东任城高一上学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鳗鲡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10 多年之后,它们将横渡大西洋,长途跋涉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
长久以来,鳗鲡的洄游路径一直是个谜。
2017 年年初,科研人员揭晓了部分谜底。
(1)科研人员发现,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并非自东向西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而是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
结合所学知识,试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2)你认为科研人员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合理吗?为什么?解析第(1)题,欧洲鳗鲡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可以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游动到达马尾藻海域,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若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要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耗时耗力,洄游速度慢。
第(2)题,科研人员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合理。
欧洲鳗鲡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可以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游动到达马尾藻海域,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欧洲鳗鲡在马尾藻海域产卵,它们将横渡大西洋,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鳗游泳能力弱,若不借助北大西洋暖流,难以到达目的地。
只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
答案(1)欧洲鳗鲡取道南方,是顺着洋流游动,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或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要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耗时耗力,洄游速度慢)。
(2)合理。
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鳗游泳能力弱,只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
等级考——小试牛刀(2019·黑龙江双鸭山测试)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尼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
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A.甲→乙→丙→丁B.丙→丁→乙→甲C.乙→丙→丁→甲D.丙→甲→乙→丁2.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对海岸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B.产生大规模的堆积作用C.可能诱发新的地震D.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解析第1题,根据海啸形成原理:丙图表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甲图表示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乙图表示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丁图表示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所以正确表示海啸形成过程的是D项。
第2题,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内力作用已转化为海浪外力作用,因海啸移动速度快、潮差大、能量巨大,对海岸岩石、堤坝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弱;所以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项。
诱发新的地震及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需要内力作用,海啸诱发的可能性较小,所以B、C、D项错误。
答案 1.D 2.A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
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
据此完成3~4题。
3.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A.海水深度较浅B.渔业资源丰富C.海面风浪较小D.海水周期涨落4.推测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与实际最符合的是()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石沪靠潮差来捕鱼。
因此,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可以利用潮间带海水周期性涨落捕鱼。
第4题,沪房内侧的石墙较陡,沪房外侧的石墙较缓,鱼进入沪房后难以逃脱;石墙高度高于高潮位,不会使鱼逃脱。
答案 3.D 4.B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海域西部为寒流,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
(1)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2)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解析第(1)题,原因主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
由于沿海和内陆纬度相同,所以气温差异主要是受洋流和地形影响导致的,该地海域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
并且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偏低。
第(2)题,轮船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而航行方向与沿岸洋流流向相反,所以影响航行速度,能耗增加,同时,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能见度低,影响船只航行安全。
答案(1)沿海地区常年受寒流的影响,导致沿海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
(2)海域西部的寒流自南往北流,轮船向南航行,速度较慢,能耗增加;受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海雾,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