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车传动装置设计
绞车的结构组成

绞车的结构组成绞车是一种用来举升和悬挂重物的机械装置,它由多个部分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绞车的结构组成。
首先是绞车的主体部分,由底座、支架和架体组成。
底座是绞车的基础,承受绞车的重量和压力,并提供稳定的支撑。
支架连接底座和架体,负责承受架体和重物的力量。
架体是绞车的主要承重部分,它采用坚固的材料制成,为绞车提供稳定的结构。
接下来是绞车的起重部分,包括齿轮和卷筒。
齿轮是绞车的动力源,通过传动装置将人力或机械力转化为输出力。
卷筒是用来卷绕起重钢丝绳或链条的部分,通过旋转卷筒来提升或放下重物。
卷筒通常有一个手柄或电动机来驱动。
绞车还包括传动装置和制动器。
传动装置用来将齿轮的动力传递到卷筒,以便起重作业。
传动装置通常包括传动轴、齿轮、链条和带轮等。
制动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绞车的运行和停止,增加安全性。
常见的制动器有摩擦制动器和液压制动器。
此外,绞车还包括辅助设备,如限位器、安全装置和控制手柄等。
限位器用来限制卷筒的行程,避免卷绳过紧或过松。
安全装置用来防止卷筒失控或意外滑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控制手柄用于控制起重速度和方向,使操作更加方便和精确。
绞车的结构组成多样化,根据使用环境和工作需求的不同,还可以具备其他功能和特点。
例如,有些绞车配备了电磁离合器、变速功能、重力降速装置等,以满足不同起重要求。
绞车的结构组成对其性能和安全性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选购和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安全要求进行选择。
同时,使用绞车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和安全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可靠地完成起重任务。
绞车二级减速器设计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二级斜齿轮减速器设计院系机械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姓名 ******学号 **********学习年限 2008. 9月至2011.7月指导教师 ******2011年 6 月 15 日一、毕业设计题目设计“绞车传动装置”(含展开式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二、设计要求1、减速器二维装配图1张(A1);2、主要零件工作图2张(如低速轴及大齿轮,A3);3、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约6000~8000字。
三、毕业设计目的机械毕业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这对学生即将从事的相关技术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开拓都具有一定意义。
其主要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宽和深化学生的知识。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构思和创新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等手册、图册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5、通过实习,是否发现了学校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什么问题?有何建议?四、毕业设计的内容及步骤1.设计准备2.机械传动装置总体设计3.各级传动零件的主体设计4.装配草图的设计绘制5.装配工作图的绘制和总成6.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和绘制7.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8.总结和答辩。
451——电动机2、4——联轴器3——减速器5——绞车卷筒321工作条件与技术要求:1、该传动装置用于矿山卷筒绞车的传动系统中。
2、绞车三班制间断工作,工作时间百分率为40﹪,机器使用年限为10年,3、工作中有中等冲击,允许速度误差为±5﹪原始数据:卷筒拉力(KN):4.8绳速(m/s):1.25卷筒直径(mm):500卷筒宽度(mm):600目录第1章传动方案的拟定 (4)1.1 方案的特点及应用 (4)1.2 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工作条件与技术要求 (4)第2章电动机的选择及动力参数的计算 (5)2.1 电动机类型 (5)2.2 选择电动机功率 (5)2.3 确定电动机转速 (5)第3章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7)3.1 总传动比 (7)3.2 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 (7)3.3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7)第4章传动零件的计算 (8)4.1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8)4.2 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2)第5章轴的设计与计算 (15)5.1 第一根轴的设计 (15)5.2 第二根轴的设计 (19)5.3 第三根轴设计计算 (22)第6章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23)6.1 第一根轴上的轴承的选择 (23)6.2 第二根轴上的轴承的选择 (24)第7章联轴器的选择 (25)7.1 电动机与第一根轴连接处联轴器的选择 (25)7.2 第三根轴与绞筒连接处联轴器的选择 (26)第8章键连接的选择和计算 (27)第9章减速器机体结构尺寸 (28)第10章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30)10.1 齿轮传动的润滑 (30)10.2 润滑油牌号及油量计算 (30)10.3 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31)10.4 减速器的密封 (31)设计小结 (32)参考书目 (33)第1章传动方案的拟定1.1 方案的特点及应用结构简单,但齿轮相对轴承的位置不对称,因此要求有较大的刚度。
JD-0.5型调度绞车设计说明书

目录1 概述 (1)1.1调度绞车的简介 (1)1.2用途及适用范围 (2)1.3 本文所做的基本工作 (2)2 调度绞车的总体设计 (3)2.1设计参数 (3)2.2结构特征 (3)2.3 选择电动机 (4)2.3.1电动机输出功率的计算 (4)2.3.2确定电动机的型号 (4)3 滚筒及其部件的设计 (5)3.1钢丝绳的选择 (5)3.2滚筒的设计计算 (6)3.2.1 滚筒直径D (6)3.2.2 滚筒宽度B (7)D (7)3.2.3滚筒外径14 行星齿轮传动概论 (8)4.1行星齿轮传动的定义 (8)4.2行星齿轮传动符号 (9)4.3行星齿轮传动的特点 (10)5 减速器设计 (11)5.1总传动比及传动比分配 (11)5.1.1总传动比 (11)5.1.2传动比分配 (12)5.2高速级计算 (13)5.2.1配齿计算 (13)5.2.2变位方式及变位系数的选择 (14)5.2.3 按接触强度初算A-C传动的中心距a和模数 (15)5.2.4几何尺寸计算 (16)5.2.5 验算A-C传动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19)5.2.6验算C-B传动大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25)5.3.1配齿计算 (26)5.3.2变位方式及变位系数的选择 (27)5.3.3 按接触强度初算A-C传动的中心距a和模数m (27)5.3.4 几何尺寸计算 (29)5.3.5验算A-C传动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32)5.3.6验算C-B传动大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38)5.4传动装置运动参数的计算 (39)5.4.1各轴转速计算 (39)5.4.2各轴功率计算 (39)5.4.3各轴扭矩计算 (39)5.4.4各轴转速、功率、扭矩列表(见表5.1) (40)6传动轴的设计计算 (40)6.1计算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40)6.2、初步估算轴的直径 (41)6.3轴的结构设计 (41)6.3.1确定轴的结构方案 (41)6.3.2确定各轴段直径和长度 (41)6.3.3确定轴承及齿轮作用力位置 (42)6.4绘制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42)6.5轴的计算简图 (44)6.6按弯矩合成强度校核轴的强度 (44)7滚动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 (45)7.1基本概念及术语 (45)7.2轴承类型选择 (46)7.3按额定动载荷选择轴承 (46)8键的选择与强度验算 (47)8.1电机轴与中心轮联接键的选择与验算 (48)8.1.1键的选择 (48)8.1.2键的验算 (48)8.2 主轴(滚筒轴)与行星架联接键的选择与验算 (49)8.2.1键的选择 (49)8.2.2 键的验算 (49)8.3 主轴与太阳轮联接键的选择与验算 (49)8.3.2 键的验算 (49)8.4 行星架与滚筒联接键的选择与验算 (50)8.4.1 键的选择 (50)8.4.2 键的验算 (50)9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51)9.1制动器的作用与要求 (51)9.1.1 制动器的作用: (51)9.1.2 制动器的要求: (51)9.2 制动器的类型比较与选择 (51)9.2.1制动器的类型有: (51)9.2.2 制动器的选择 (51)9.3 外抱带式制动器结构 (52)9.4 外抱带式制动器的几何参数计算 (52)10 结构设计 (62)10.1 行星齿轮传动的均载机构 (62)10.1.1 均载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62)10.1.2 行星轮间载荷分布不均匀性分析 (63)10.1.3 行星轮间载荷分布均匀的措施 (65)10.2 行星轮的结构及支承结构 (67)10.2.1 行星轮的结构 (67)10.2.2 行星轮的支承结构 (68)11 主要零件的技术要求 (71)11.1 对齿轮的要求 (71)11.1.1 齿轮精度 (71)11.1.2 对行星轮制造方面的几点要求 (71)11.1.3 齿轮材料和热处理要求 (71)12 绞车的安装及安装调试 (72)12.1 绞车的安装 (72)12.2 绞车安装调试 (72)13 使用与操作 (72)13.1 一般要求 (72)13.2 操作前注意事项 (72)13.3 操作要求和操作方法 (73)15 维护与保养 (74)16 可能发生的故障及消除方法 (76)17 绞车的润滑 (76)小结 (78)参考文献 (79)附录 (80)翻译部分英文原文 (82)中文译文 (89)致谢 (93)摘要调度绞车是矿山生产系统中最常用的机电设备,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和其他矿山在倾角度小于30度的巷道中拖运矿车及其它辅助搬运工作,也可用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装载站上调度编组矿车。
调度绞车结构及工作原理

调度绞车结构及⼯作原理调度绞车结构及⼯作原理调度绞车在结构上采⽤了两组内齿轮传动副和⼀级⾏星齿轮传动。
两组内齿轮副装在卷筒内,电动机轴端装有电机齿轮直接伸⼊卷筒内与⼩内齿啮合,经⼩连轴齿传递到另⼀⼩内齿轮,再传递到⼤连轴齿。
⼤连轴齿与⼤⾏星齿合,带动⾏星机构转动。
调度绞车结构及⼯作原理调度绞车⼯作原理:调度绞车通过电动机经由减速机系统提供给卷筒扭矩,利⽤钢丝绳与卷筒的缠绕,以及刹车装置控制卷筒运转和停⽌,满⾜调度和搬运物料之⽬的。
调度绞车电控系统采⽤QBZ-80/660N型矿⽤隔爆型可逆真空电磁起动器,实现对绞车正转,反转,停⽌的控制,同时也能实现对电动机的保护。
⼯作原理电机齿轮与轴齿轮相连,轴齿轮带动⼩齿轮架上的三个⼩⾏星轮旋转,⼩⾏星轮与⼩内齿轮啮合,三个⼩⾏星轮除了做⾃转外,还要围绕轴齿轮公转,即带动了⼩齿轮架旋转,⼩齿轮架与双联齿轮相联,从⽽使双联齿轮旋转,于是带动⼤⾏星轮转动,此时可有下列三种状态: 1. 如果左刹车闸刹住卷筒,右刹车闸松开,⼤内齿轮因与卷筒相联接,故不旋转,⼤⾏星轮除做⾃传外,还要公转,同时通过⼤齿轮架带动右刹车制动轮旋转,重物因卷筒静⽌,被停留在某⼀位置,此为停⽌状态。
2. 如果左刹车闸松开,右刹车闸刹住制动轮,⼤⾏星轮只有⾃转,通过⼤内齿轮带动卷筒旋转起来,即可进⾏牵引,此时称为⼯作状态。
3. 如果开启电机使电机反转,称为⼯作下放状态。
在起动和停⽌时,以及在重物下放中为调节卷筒转速,可利⽤两刹车装置交替刹紧和松开进⾏调节。
调度绞车在结构上采⽤了两组内齿轮传动副和⼀级⾏星齿轮传动。
两组内齿轮副装在卷筒内,电动机轴端装有电机齿轮直接伸⼊卷筒内与⼩内齿啮合,经⼩连轴齿传递到另⼀⼩内齿轮,再传递到⼤连轴齿。
⼤连轴齿与⼤⾏星齿合,带动⾏星机构转动。
此时有三种情况:1、如果左轮刹车闸松开,右刹车闸刹住⼤内齿轮,此时⼤⾏星齿轮除作⾃转外还要围绕中⼼齿轮公转,同时带动了⼤齿轮架旋转,由于卷筒是由键机及个螺栓和⼤齿轮架联结在⼀起的,因此滚筒也旋转起来,此时即可进⾏牵引,称为牵引⼯作状态。
钻机绞车

8
滚316 筒轴。绞车整个变速过程完全由主电机 7交8 流变频控制系统操作实现。绞车自动送 7钻8 由一台42.5kW(57hp)的交流变频电机 4驱164 动,经大传动比立式减速机和推盘离合 2器764 后,将动力传入右箱体输入轴端,再经 齿轮箱一级减速后带动滚筒轴完成自动送
• (2)班维护
• ① 停机检查油池油位,如油位太低应及时补充润滑油;
• ② 检查润滑油压力表读数是否正常,如超出许可范围应 及时查找原因或进行调整;
• ③ 检查润滑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润滑管线是否漏油,各喷 嘴有无堵塞,如有异常应及时排除;
• ④ 检查绞车与底座的联接螺栓、快绳绳卡U型螺栓、电机、 减速箱地脚螺栓、联轴器固紧螺栓、滚筒轴轴承座与绞车 架主墙板连接螺栓、盘刹装置固定螺栓等是否松动,如松 动,应及时紧固;
游动系统为5X6绳系时绞车钩载、钩速参数
绳系
钩载 连续工况下
最大钩载 短时工况
(1 min)
最大钩速
10绳系 0~2917kN 3750kN 1.53m/s
• (5)绞车结构
• JC70DB绞车按部件划分,主要包括绞车架、 滚筒轴、左右齿轮减速箱、电动机(2台)、 自动送钻装置、液压盘式刹车、电气控制 系统和润滑系统等。
• ⑥ 检查绞车冷却水系统各管线、接头的情况,如有损坏 及时更换;
• ⑦ 放掉油池内的润滑油,彻底清洗清理油池;
• ⑧ 检查输入轴联轴器的同轴度情况并及时调整;
• ⑨ 检查所有油封,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 ⑩ 检查气控系统全部管线、阀件、压力表执行机构的状 态,并及时更换;
液压绞车原理

液压绞车原理
液压绞车是一种利用液压原理来传递力量,实现起重和牵引作业的机械设备。
它主要由液压系统、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液压系统提供的液压能量来驱动绞车的工作机构,实现起重和牵引操作。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液压绞车的工作原理。
首先,液压绞车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等组件。
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通过液压缸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绞车的工作机构进行起重和牵引操作。
液压阀则起到控制液压系统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的作用,保证绞车的正常工作。
其次,传动系统是液压绞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传动装置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绞车的起重和牵引操作。
传动系统一般由液压缸、液压马达、液压管路等组件构成,液压缸将液压能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能,液压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旋转运动的机械能,通过液压管路将液压能传递到绞车的各个执行部件,实现起重和牵引操作。
最后,控制系统是液压绞车的智能部分,它通过控制阀、传感
器、执行器等组件来实现对绞车的控制和监测。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来控制绞车的起重和牵引操作,同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来监测绞车的工作状态,保证绞车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液压绞车是一种利用液压原理来传递力量,实现起重和牵引作业的机械设备。
它通过液压系统、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的协作,实现对绞车的控制和监测,从而保证绞车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液压绞车的工作原理对于我们了解和使用液压绞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工作原理

无极绳连续牵引绞车工作原理1)工作原理由电机提供动力,采用减速机或变速箱和一对渐开线圆柱正齿轮传动,通过无极绳绞车滚筒旋转,借助钢丝绳与滚筒之间的摩擦力而达到传送重物之目的。
系统示意图见图4-8。
2)列车编组形式该编组可在梭车前面或后面串列2~4节矿车或2节平板车,运输矸石、支护材料和配件等辅助材料。
3)工作条件(1)轨道质量要满足运送大型设备的要求。
(2)整体轨道平直,同时避免阴阳轨道出现,且轨枕间距应在500~600mm。
(3)坡度变化平缓,垂直曲线半径≥15m。
(4)水平弯道处曲线半径≥12m。
(5)无极绳绞车安装位置巷道,根据情况进行扩巷。
(6)对于采区上(下)山和集中轨道巷等道岔较多的巷道,为保证副绳顺利通过,在道岔处需使用木轨枕。
4)安全无极绳绞车,可实现长距离的连续运输,因而可避免小绞车接力运输中的摘挂钩时易发生的跑车事故,并且系统中有可靠的安全制动装置又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另外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也较传统方式有较大的提高。
为使系统调试快捷、使用灵活与方便,建议用户配置具有打点、通话、紧急停机等功能的漏泄移动通信装置。
3.系统主要构成及结构特征系统主机部分有绞车、涨紧装置、梭车、尾轮、轮组等构成;配套部分有电器、钢丝绳、通讯等构成。
1)绞车:绞车是整个系统的动力源,采用机械传动,主要组成为:(1)电机,为无极绳绞车提供动力。
(2)底座,由结构件焊接成整体。
通过地脚螺栓与基础固定。
(3)变速箱,采用硬齿面齿轮。
(4)滚筒部分,滚筒部分由小齿轮轴、大齿轮、主轴、卷绳筒及绳衬等组成。
(5)联轴器,联轴器用于联结电机和变速箱。
(6)制动装置,有电力液压推杆和手动带式二套制动装置。
(7)齿轮罩,铁皮制成固定于底座上,用以保护大小齿轮,以保证安全。
特别提醒:无极绳绞车必须打混凝土地基固定。
2)涨紧装置:无极绳运输系统为保证钢丝绳有一定的初张力必须配置涨紧装置。
本系统涨紧装置为重锤式,主要由框架、涨紧绳轮、动轮组、转向轮、配重和防护网等组成。
双绳牵引无极绳绞车工作原理

双绳牵引无极绳绞车工作原理双绳牵引无极绳绞车是一种常用的起重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绞车的传动机构和牵引绳的协同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绳牵引无极绳绞车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双绳牵引无极绳绞车的结构。
它主要由绞车机构、牵引绳、传动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等组成。
其中,绞车机构是核心部件,主要由齿轮、传动轴、制动器等组成。
牵引绳则是连接绞车机构和起重物体的重要部分,通常采用钢丝绳制作。
在工作时,双绳牵引无极绳绞车的牵引绳一端固定在绞车上,另一端则通过滑轮固定在起重物体上。
当绞车启动时,驱动装置会提供动力,使传动装置转动,进而带动绞车机构工作。
绞车机构通过齿轮的传动将驱动力转化为拉力,通过牵引绳作用于起重物体上,从而起到起重、牵引和输送货物的作用。
双绳牵引无极绳绞车之所以能够起到更大的牵引力和承载能力,是因为它采用了双绳牵引的工作原理。
具体来说,绞车机构内部的齿轮通过双绳的协同工作,使得绞车产生更大的牵引力。
双绳牵引使得每根牵引绳的拉力减小,从而减小了绞车机构的受力情况,提高了绞车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双绳牵引无极绳绞车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启动绞车。
当驱动装置启动后,传动装置开始工作,通过齿轮的传动作用于绞车机构。
第二步,绞车机构工作。
绞车机构根据传动装置提供的动力,使齿轮转动。
齿轮转动时,通过齿轮的啮合,将动力传递给绞车机构内部的传动轴。
第三步,牵引绳起作用。
传动轴转动时,通过绞车机构内部的齿轮传动,将动力转化为拉力,并通过牵引绳传递给起重物体。
第四步,协同工作。
由于采用了双绳牵引的方式,绞车机构内的两根牵引绳会协同工作,使得拉力分散到两根牵引绳上,减小了每根牵引绳的受力情况。
通过以上工作步骤,双绳牵引无极绳绞车能够实现起重物体的牵引和升降。
同时,双绳的协同工作也使得绞车机构的受力情况更加均衡,提高了绞车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双绳牵引无极绳绞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工地、港口、矿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齿宽系数小齿轮齿数z1取25,则大齿轮齿数z2=100因开式传动为对称布置,而齿轮齿面又为软齿面,同时还要注意开式齿轮的支承刚度小其宽度系数取小一些由《机械设计》表6.5选取齿宽系数d=1Ⅴ.计算应力循环次数由公式得出N1=5.49×108由公式得出N2=1.37×108Ⅷ.由《机械设计》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分别为1.05和1.1Ⅸ.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安全系数S H=1代入数据得出结论为588MPa代入数据得出结论为583MPa2>.计算Ⅰ. 试算齿轮模数由计算可得m,但按标准取模数m=4Ⅱ.计算主要尺寸。
1,分度圆= 9 . 6 8 P Ⅲ= 8 . 6 5 T Ⅰ= 9 9 . 2 4 T Ⅱt d 1=mz 1=4×25=100mmt 2d =mz 2=4×100=400mm2,齿宽b 2=b=1×100=100 mm b 1=b 2+5=105 mm 3,标准中心距a a=1/2×m(z 1+z 2)=250mm 4, 齿顶圆直径d a 根据国标有关数据 齿顶高h a = h a ×m=4mm d a1=t d 1+2 h a =100+2×4=108mm d a 2=t 2d +2 h a =400+2×4=408mm Ⅲ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满足上述公式则合格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查《标准外齿轮的齿形系数Y fa 》得出Y fa1=2.65 Y fa 2=2.18查表《标准外齿轮的应力修正系数Y sa 》得出Y sa 1=1.59 Y sa 2=1.80 许用弯曲应力查表得为210Mpa ; 为190Mpa查表取安全系数S=1.3=420.3 T Ⅲ=1502.23z 1=25 z由图《弯曲疲劳寿命系数》与都为1由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论1为162 Mpa;2为146 Mpa比较得出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合格(5).结构设计及绘制齿轮零件图其次考虑大齿轮,因齿轮齿顶圆直径大于400mm,而又小于1000mm,故以选用轮辐式结构为宜。
其他有关尺寸按《机械设计》图6.29荐用的结构尺寸设计。
首先其次考虑小齿轮,由于小齿轮齿顶圆直径小于等于160mm,所以选用实心齿轮。
(注直齿轮为1)材料选择:小齿轮20CrMnTi渗碳淬火,硬度56~62HRCs大齿轮40Cr表面淬火,硬度50~55HRC;精度选择:查表《常见机器中齿轮精度等级》的开式齿轮应该选8级精度(GB10095-88)2,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1按斜齿轮传动的设计公式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Ⅰ.试选载荷系K=1.4。
Ⅱ.计算齿轮传递的转矩T1=99.24N.m小齿轮齿数z1=20,则大齿轮齿数z2=i z1=4.41×20=88.2,取z2为89。
2=1m=4td1=1mmt2d=4mm初选螺旋角=14°Ⅲ.当量齿数由下公式经计算Z1V≈22; Z2V≈97查《标准外齿轮的齿形系数Yfa 》得出Yfa1=2.75 Yfa2=2.1905查表《标准外齿轮的应力修正系数Ysa 》得出Ysa1=1.58 Ysa2=1.7985由表《齿宽系数》取齿宽d=0.8Ⅳ许用接触应力查阅资料可得,小齿轮,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为880PMa为740Mpa查表《安全系数SH 和SF》安全系数SF=1.4由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论N1=2.42×109由公式i代入数据得出结论N2=5.49×108Ⅷ.由《机械设计》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1代入数据得出结论为629MPa代入数据得出结论为529Mpa b 2 = 1 0 0m m b 1 = 1 0 5m m a = 2 5由代入数据得出结论为0.0069 Mpa为0.0074 Mpa由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论mn=1.69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m n大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m n=2.5Ⅴ计算中心矩a由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论a=140mm确定螺旋角β由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论;β=13.8°根据GB取β=14°3,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计算相关参数与系数分度圆直径d代入数据得出结论d1等于51mm代入数据得出结论d2等于229mmmmha=4mmda1=18mmda2=4齿宽b代入数据得出结论b 等于40.8取b 2=40mm ,b 1=45mm 3, 齿数比ū ū=i=4.41 4, 许用应力由图《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查得 Hlim1=1500Mpa Hlim2=1220Mpa 查表《安全系数S H 和S F 》查得S H =1.2, 查表《接触疲劳寿命系数》查得=1=1.03由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论=1250Mpa;8m m z1=20 z2=89 Z1V =22Z2V =9=1047Mpa由公式代入数据得出结论为946Mpa满足,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合格。
四,几何尺寸计算分度圆直径7 m n =2 . 5 a = 1 4 0 m m β= 1 4°d 1 =由公式经计算得出d1为51mm d2为229mm齿顶圆直径齿顶高ha=m=2.5mm由公式da=d+2ha分别得出da1=56mm da2=234mm3,齿根圆直径齿根高hf=1.25m=1.25×2.5=3.125mmdf =d-2hf得出df1=44.75mm df2=222.75mm齿全高h=ha+hf=2.5+3.125=5.625mm 4,标准中心距aa=140mm5,齿宽bb1=45mm b2=40mm五,齿轮的结构设计1,斜齿圆柱齿轮结构设计当圆柱齿轮的齿轮直径da=200~500mm时,采用腹板式结构,故斜齿轮的大齿轮应该采用腹板式齿轮。
d1=1.6ds=1.6×50mm=80mmD1= da-(10~12)m=207.82~212.82mm,取D1=210mmD0=1/2 (D1+ d1)=145mmd0=0.25 (D1—d1)=32.5mm51mmd2=229mmb1=45mmb2=3. 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吸振性和耐磨性好,对应力集中敏感低,价格低廉,使用铸造制成外形复杂的轴。
例如:内燃机中的曲轴。
5.3 轴的结构设计如图所示为一齿轮减速器中的的高速轴。
轴上与轴承配合的部份称为轴颈,与传动零件配合的部份称为轴头,连接轴颈与轴头的非配合部份称为轴身,起定位作用的阶梯轴上截面变化的部分称为轴肩。
轴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有:(1)、便于轴上零件的装配轴的结构外形主要取决于轴在箱体上的安装位置及形式,轴上零件的布置和固定方式,受力情况和加工工艺等。
为了便于轴上零件的装拆,将轴制成阶梯轴,中间直径最大,向两端逐渐直径减小。
近似为等强度轴。
(2)、保证轴上零件的准确定位和可靠固定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方法主要有:轴肩定位、套筒定位、圆螺母定位、轴端挡圈定位和轴承端盖定位。
5.4 轴的设计计算这种方法是只按轴所受的扭矩来计算轴的强度。
如果还受不大的h f = 3 . 1 2 5 m md f1= 4 4 . 7 5 m m df2= 2 2 2 . 7 5 m m弯矩时,则采用降低许用扭转切应力的办法予以考虑。
并且应根据轴的具体受载及应力情况,采取相应的计算方法,并恰当地选取其许用应力。
在进行轴的结构设计时,通常用这种方法初步估算轴径。
对于不大重要的轴,也可作为最后计算结果。
轴的扭转强度条件为:强度条件:设计公式:轴上有键槽:放大:3~5%一个键槽;7~10%二个键槽。
并且取标准植式中:[τ]——许用扭转剪应力(N/mm2),C为由轴的材料和承载情况确定的常数。
5.4.2 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通过轴的结构设计,轴的主要结构尺寸、轴上零件的位置以及外载荷和支反力的作用位置均已确定,轴上的载荷(弯矩和扭矩)已可以求得,因而可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对轴进行强度校核计算。
对于钢制的轴,按第三强度理论,强度条件为:设计公式:式中、:бe为当量应力,Mpa。
d为轴的直径,mm; a = 1 4 0 m mb 1 = 4 5 m m b 2 = 4 0 m m d 1 = 8为当量弯矩;M为危险截面的合成弯矩;;M H为水平面上的弯矩;M V为垂直面上的弯矩;W为轴危险截面抗弯截面系数;——为将扭矩折算为等效弯矩的折算系数∵弯矩引起的弯曲应力为对称循环的变应力,而扭矩所产生的扭转剪应力往往为非对称循环变应力分别为对称循环、脉动循环及静应力状态下的许用弯曲应力。
对于重要的轴,还要考虑影响疲劳强度的一些因素而作精确验算。
内0 m m D 1 = 2 1 0 m m D 0 = 1 4 5 m m d 0 =1、选择的材料,确定许用应力由已知条件知减速器的功率属于中小功率,对材料无特殊要求,故选用45钢并经调质处理。
由表《轴的常及部分机械性能》查得极限强度σb=650MPa,再由P265表14.1《轴的许用弯曲应力》查得许用弯曲应力[σ-1b]=60Mpa。
表14.1 常用材料的[t]值和C值轴的材料Q235A,20 35 45 40Cr,35SiMn[t]/MPa 12~20 20~30 30~40 40~52C 135~160 118~135 107~118 98~107查得C=107~118根据公式查表的dmin=(37.80~41.69)mm考虑要开槽,故将直径加大百分之三到百分比五,由设计手册取直径d=40mm2、设计输出轴的结构由于设计的是单级减速器,课将齿轮布置在箱体内部中央,将轴承对称安装在齿轮两侧,轴的外伸端安装开式齿轮。
将齿轮布置在单级减速器箱体中央,轴承对称安装在齿轮两侧,轴的外伸端安装半联轴器。
左轴承从轴的左端装入,其余零件从轴的右端装入。
齿轮左端用轴肩定位,右端用套筒固定,周向用普通平键固定。
轴承采用过渡配合固定,左轴承右侧用轴肩轴向固定,右轴承左侧借用套筒周向固定,两轴承外侧均用左轴承端盖固定。
半联轴器左侧由= 8 0 m m D 1 = 3 4 4 m m D 0 = 2 1 2 m m d键槽2的键宽b为12mm,键高h为8mm,键长L为90mm。
4,选定轴的结构细节,如倒角,圆角,退刀槽的尺寸。
按设计结果画出轴的结构草图5 、按弯曲-扭转组合强度校核(1)、画出受力图(2),齿轮的圆周力Ft=2T2/d2=2×420300/184.5=4556N齿轮的径向力Fr=Fr×tanα=4556 tan20°=1658N(3)、计算作用于轴上的支反力垂直平面内Fva=(Fr- Ft )d/2=1658/2=-354N水平方向内Fvb= Fr- Fva=2012NⅠ-Ⅰ截面处的弯矩为:M1H=2278×98/2=111622N.mⅠ截面左弯矩代入数据得出结论为-17346N.mⅠ截面右弯矩代入数据得出结论为98588N.mⅡ截面弯矩m d 1 = 4 0 m m d 2 = 4 5 m m d 3 = 5 0 m mMv2=Fvb*1/2=2012×29=58348N.mm4,合作弯矩图Ⅰ截面:M1左=112960N.mmM1右=148920 N.mmⅡ截面:M2=88139 N.mm5,作转矩图T=420295N.mm6,求当量转矩因为减速器双向运转,故可以认为转矩为脉动循环变化,修正系数为0.6Ⅰ截面:代入数据得出结论292865 N.mmⅡ截面:代入数据得出结论267125 N.mm7,轴的校核经过公式代入计算的出轴的强度足够二,主动轴的设计1、选择的材料,确定许用应力由已知条件知减速器的功率属于中小功率,对材料无特殊要求,故d 4 = 6 0 m m d 5 = 5 2 m m d 6 = 4 5 m m l选用45钢并经调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