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下线EOL测试和电检诊断测试技术方案

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下线EOL测试和电检诊断测试技术方案

实施计划: a.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测试流程、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 b. 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以满足 EOL测试和电检诊断测试的需求 c. 采购和安装所需的测试设备,并进行调试和校准 d. 对生产线员工进行培训,确 保他们熟悉新的测试流程和设备操作
● a.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测试流程、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 ● b. 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以满足EOL测试和电检诊断测试的需求 ● c. 采购和安装所需的测试设备,并进行调试和校准 ● d. 对生产线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新的测试流程和设备操作
故障诊断:根 据分析结果, 对生产线EOL 测试中的故障 进行诊断和定

改进措施:针 对故障诊断结 果,提出相应 的改进措施和 建议,提高生 产线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持续改进:对 测试数据分析 和处理过程进 行持续改进和 优化,提高测 试效率和准确

测试目的:确保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电检诊断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并进行分析
测试内容:电 池、电机、电 控等关键部件
的检测
测试标准:根 据行业标准和 公司内部标准 进行测试,确 保产品质量和
安全性能
测试准备:检查设备、工具和测试软件 是否准备齐全
连接测试:将EOL测试设备与新能源汽 车连接,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启动测试:按照测试软件的操作步骤, 启动EOL测试
执行测试:按照测试软件的要求,执行 各项测试操作
添加标题
测试数据安全风险:测试数据涉及企业机密和客户隐私,应采取加密和备份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术更新风险: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测试技术方案可能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应保持与新技术同步,及 时跟进并更新技术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报告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报告

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编号:01中国人民解放军FLUKE2009 年 4 月工程名称七一三五二部队测试时间仪表型号NetTool II23 日网络建设工程NTS2-Pro 施工单位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部位师部抽检长电缆屏蔽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度层连通性接线图衰减(DB)近端串扰1 1 号楼 3 服务器32 无屏蔽见下图8.6DB 无2 1 号楼 5 服务器24 无屏蔽见下图9.8DB 无3 1 号楼9 交换机49 无屏蔽见下图7.6DB 无4 1 号楼20 交换机55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5 2 号楼8 交换机67 无屏蔽见下图 2.6DB 无6 2 号楼12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6.8DB 无7 2 号楼20 交换机69 无屏蔽见下图 5.6DB 无8 2 号楼34 交换机72 无屏蔽见下图 5.7DB 无9 3 号楼20 交换机32 无屏蔽见下图 6.6DB 无10 3 号楼24 交换机28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11 3 号楼29 交换机35 无屏蔽见下图 5.2DB 无12 3 号楼41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8.9DB 无13 4 号楼21 交换机68 无屏蔽见下图 4.9DB 无14 4 号楼22 交换机23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15 4 号楼15 交换机75 无屏蔽见下图 4.6DB 无16 4 号楼18 交换机61 无屏蔽见下图 6.1DB 无17 5 号楼32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6.4DB 无18 5 号楼50 交换机27 无屏蔽见下图 3.7DB 无18 5 号楼33 交换机41 无屏蔽见下图 6.2DB 无20 5 号楼55 交换机48 无屏蔽见下图 3.8DB 无接线图测试线图测试结果经过用福禄克测试仪抽检全部合格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编号:02中国人民解放军FLUKE2009 年 4 月工程名称七一三五二部队测试时间仪表型号NetTool II23 日网络建设工程NTS2-Pro 施工单位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部位485 团抽检电缆屏蔽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长度层连通性接线图衰减(DB)近端串扰1 1 号楼2 交换机38 无屏蔽见下图9.6DB 无2 1 号楼3 交换机41 无屏蔽见下图9.8DB 无3 1 号楼19 交换机40 无屏蔽见下图7.2DB 无4 1 号楼20 交换机47 无屏蔽见下图 5.8DB 无5 2 号楼18 交换机67 无屏蔽见下图8.6DB 无6 2 号楼19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7 2 号楼31 交换机67 无屏蔽见下图 6.6DB 无8 2 号楼32 交换机78 无屏蔽见下图 5.9DB 无9 3 号楼58 交换机39 无屏蔽见下图 6.1DB 无10 3 号楼59 交换机46 无屏蔽见下图 4.2DB 无11 3 号楼77 交换机85 无屏蔽见下图 2.2DB 无12 3 号楼78 交换机81 无屏蔽见下图 4.9DB 无13 4 号楼 2 交换机61 无屏蔽见下图 4.2DB 无14 4 号楼 3 交换机62 无屏蔽见下图 3.8DB 无15 4 号楼41 交换机68 无屏蔽见下图 4.1DB 无16 4 号楼42 交换机66 无屏蔽见下图 6.1DB 无17 5 号楼22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7.4DB 无18 5 号楼23 交换机29 无屏蔽见下图7.7DB 无18 5 号楼 5 交换机52 无屏蔽见下图 6.8DB 无20 5 号楼 6 交换机51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接线图测试线图测试结果经过用福禄克测试仪抽检全部合格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编号:03中国人民解放军FLUKE2009 年 4 月工程名称七一三五二部队测试时间仪表型号NetTool II23 日网络建设工程NTS2-Pro 施工单位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部位484 团抽检电缆屏蔽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长度层连通性接线图衰减(DB)近端串扰1 1 号楼 1 交换机32 无屏蔽见下图8.6DB 无2 1 号楼 2 交换机24 无屏蔽见下图 5.8DB 无3 1 号楼25 交换机44 无屏蔽见下图8.6DB 无4 1 号楼26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5 2 号楼15 交换机23 无屏蔽见下图8.6DB 无6 2 号楼16 交换机28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7 2 号楼43 交换机63 无屏蔽见下图7.6DB 无8 2 号楼44 交换机71 无屏蔽见下图 5.9DB 无9 3 号楼17 交换机39 无屏蔽见下图 4.6DB 无10 3 号楼18 交换机45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11 3 号楼88 交换机71 无屏蔽见下图 2.2DB 无12 3 号楼89 交换机72 无屏蔽见下图 2.9DB 无13 4 号楼 4 交换机68 无屏蔽见下图 4.9DB 无14 4 号楼 5 交换机23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15 4 号楼66 交换机75 无屏蔽见下图 4.6DB 无16 4 号楼67 交换机61 无屏蔽见下图7.1DB 无17 5 号楼42 交换机38 无屏蔽见下图 6.9DB 无18 5 号楼43 交换机20 无屏蔽见下图 3.9DB 无18 5 号楼 4 交换机76 无屏蔽见下图 3.2DB 无20 5 号楼 5 交换机77 无屏蔽见下图 3.0DB 无接线图测试线图测试结果经专业工具福禄克测试仪抽查全部合格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编号:04中国人民解放军FLUKE2009 年 4 月工程名称七一三五二部队测试时间仪表型号NetTool II22 日网络建设工程NTS2-Pro 施工单位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部位486 团抽检电缆屏蔽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长度层连通性接线图衰减(DB)近端串扰1 1 号楼8 交换机32 无屏蔽见下图8.6DB 无2 1 号楼9 交换机24 无屏蔽见下图9.8DB 无3 1 号楼50 交换机49 无屏蔽见下图7.6DB 无4 1 号楼51 交换机55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5 2 号楼54 交换机65 无屏蔽见下图 6.6DB 无6 2 号楼67 交换机39 无屏蔽见下图 6.1DB 无7 2 号楼69 交换机79 无屏蔽见下图 5.0DB 无8 2 号楼80 交换机69 无屏蔽见下图 4.7DB 无9 3 号楼20 交换机32 无屏蔽见下图 6.7DB 无10 3 号楼21 交换机27 无屏蔽见下图8.8DB 无11 3 号楼55 交换机65 无屏蔽见下图 5.7DB 无12 3 号楼61 交换机54 无屏蔽见下图 4.9DB 无13 4 号楼20 交换机62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14 4 号楼21 交换机21 无屏蔽见下图7.0DB 无15 4 号楼45 交换机45 无屏蔽见下图 5.6DB 无16 4 号楼49 交换机71 无屏蔽见下图 6.3DB 无17 5 号楼32 交换机38 无屏蔽见下图8.4DB 无18 5 号楼50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 3.7DB 无18 5 号楼33 交换机49 无屏蔽见下图 6.8DB 无20 5 号楼55 交换机48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接线图测试线图测试结果经专业工具福禄克测试仪抽查全部合格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编号:05中国人民解放军FLUKE2009 年 4 月工程名称七一三五二部队测试时间仪表型号NetTool II21 日网络建设工程NTS2-Pro 施工单位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部位480 团抽检电缆屏蔽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长度层连通性接线图衰减(DB)近端串扰1 1 号楼 4 服务器47 无屏蔽见下图 6.6DB 无2 1 号楼7 服务器49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3 1 号楼43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7.6DB 无4 1 号楼44 交换机55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5 2 号楼23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 4.6DB 无6 2 号楼24 交换机60 无屏蔽见下图 3.7DB 无7 2 号楼20 交换机69 无屏蔽见下图 5.6DB 无8 2 号楼34 交换机72 无屏蔽见下图 5.7DB 无9 3 号楼77 交换机71 无屏蔽见下图 3.6DB 无10 3 号楼78 交换机78 无屏蔽见下图 2.8DB 无11 3 号楼 4 交换机35 无屏蔽见下图 5.2DB 无12 3 号楼 5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8.9DB 无13 4 号楼80 交换机68 无屏蔽见下图 4.9DB 无14 4 号楼89 交换机75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15 4 号楼40 交换机79 无屏蔽见下图 3.6DB 无16 4 号楼41 交换机61 无屏蔽见下图 6.1DB 无17 5 号楼 4 交换机46 无屏蔽见下图 6.4DB 无18 5 号楼 5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 6.7DB 无18 5 号楼67 交换机80 无屏蔽见下图 2.2DB 无20 5 号楼68 交换机78 无屏蔽见下图 3.8DB 无接线图测试线图测试结果经专业工具福禄克测试仪抽查全部合格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编号:06中国人民解放军FLUKE2009 年 4 月工程名称七一三五二部队测试时间仪表型号NetTool II22 日网络建设工程NTS2-Pro 施工单位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部位482 团抽检电缆屏蔽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长度层连通性接线图衰减(DB)近端串扰1 1 号楼13 服务器45 无屏蔽见下图 4.6DB 无2 1 号楼14 服务器46 无屏蔽见下图 5.8DB 无3 1 号楼39 交换机49 无屏蔽见下图 5.6DB 无4 1 号楼40 交换机55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5 2 号楼18 交换机67 无屏蔽见下图 2.1DB 无6 2 号楼19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7 2 号楼65 交换机69 无屏蔽见下图 5.6DB 无8 2 号楼60 交换机72 无屏蔽见下图 5.7DB 无9 3 号楼25 交换机32 无屏蔽见下图 6.2DB 无10 3 号楼39 交换机28 无屏蔽见下图 6.8DB 无11 3 号楼20 交换机35 无屏蔽见下图 5.2DB 无12 3 号楼40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 4.9DB 无13 4 号楼25 交换机68 无屏蔽见下图 4.2DB 无14 4 号楼26 交换机23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15 4 号楼66 交换机45 无屏蔽见下图 3.6DB 无16 4 号楼68 交换机49 无屏蔽见下图7.1DB 无17 5 号楼38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6.2DB 无18 5 号楼50 交换机27 无屏蔽见下图 6.7DB 无18 5 号楼55 交换机66 无屏蔽见下图 4.2DB 无20 5 号楼59 交换机71 无屏蔽见下图 3.2DB 无接线图测试线图测试结果经专业工具福禄克测试仪抽查全部合格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编号:07中国人民解放军FLUKE2009 年 4 月工程名称七一三五二部队测试时间仪表型号NetTool II20 日网络建设工程NTS2-Pro 施工单位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部位480 团抽检电缆屏蔽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长度层连通性接线图衰减(DB)近端串扰1 1 号楼26 服务器31 无屏蔽见下图8.6DB 无2 1 号楼66 服务器25 无屏蔽见下图9.8DB 无3 1 号楼68 交换机47 无屏蔽见下图7.6DB 无4 1 号楼38 交换机45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5 2 号楼50 交换机62 无屏蔽见下图 2.6DB 无6 2 号楼55 交换机37 无屏蔽见下图 6.8DB 无7 2 号楼26 交换机39 无屏蔽见下图 5.6DB 无8 2 号楼34 交换机72 无屏蔽见下图 5.7DB 无9 3 号楼20 交换机32 无屏蔽见下图 6.6DB 无10 3 号楼24 交换机28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11 3 号楼29 交换机35 无屏蔽见下图 5.2DB 无12 3 号楼41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8.9DB 无13 4 号楼21 交换机68 无屏蔽见下图 4.9DB 无14 4 号楼18 交换机23 无屏蔽见下图7.6DB 无15 4 号楼19 交换机75 无屏蔽见下图 4.3DB 无16 4 号楼65 交换机61 无屏蔽见下图 6.1DB 无17 5 号楼60 交换机61 无屏蔽见下图 6.6DB 无18 5 号楼25 交换机28 无屏蔽见下图 4.7DB 无18 5 号楼33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4.2DB 无20 5 号楼55 交换机48 无屏蔽见下图 5.8DB 无接线图测试线图测试结果经专业工具福禄克测试仪抽查全部合格建设单位(公章):中国人民解放军承建单位(公章):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七一三五二部队网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日期:日期:。

动力电压测试实验报告

动力电压测试实验报告

动力电压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和掌握动力电压测试方法,了解电力系统中电源的供电情况,以及对电压波动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实验原理动力电压测试是指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源电压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在电力系统中,动力电压是供电给各个电器设备和设施的主要电源,对电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要求很高。

因此,动力电压测试是电力系统维护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电力系统中的电压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电压的稳定性、电压的波动性和电压的有效值。

电压的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在合理范围内维持稳定的情况;电压的波动性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电压产生的波动情况,可能是周期性变化或者突然的幅度变化;电压的有效值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的平均值。

为了测试电力系统中的动力电压,我们需要使用电压表进行测量。

电压表通常通过一个电压传感器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一些电路处理后显示在电压表上。

通过对电压表的读数,可以得到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情况。

实验步骤1. 查看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工作状态,确认其正常启动。

2. 将电压表的电压传感器与电源端连接,并确保连接牢固。

3. 打开电压表的电源开关,并调节电压表的量程,以便能够适应电力系统中的电压范围。

4. 使用电压表的选择功能选择“动力电压”进行测量。

5. 观察电压表显示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6. 停止测量后,关闭电压表的电源开关,并断开电压传感器与电源端的连接。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测试,测量得到的电力系统中的动力电压为220V,且稳定性良好,波动范围在±5V以内。

这表明电力系统的供电情况良好,电器设备和设施能够正常工作。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较高,供电可靠。

然而,我们也需要密切关注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波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和管理电力系统。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动力电压进行测量,得出了电力系统供电稳定、电压波动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电力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力供应方面不存在问题,能够满足电器设备和设施的需要。

有源类低频治疗仪效期验证报告(加速老化)

有源类低频治疗仪效期验证报告(加速老化)
5
度的工作时间,医院工作 8 小时内,产品会除去停止时间,连续工作 6 小时,故一年治疗仪总的 工作时间为 365*6=2190 小时,故仪器的理论使用寿命为 15540/2190=7 年。考虑在试验过程中的 偏差以及实际使用过中出现的一些非预期的因素,确保本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故确 定整机产品有效为 5 年(产品每天总的工作时间不大于 6 小时)。
3 应力与强度模型 该模型研究实际环境应力与产品所能承受的强度的关系。应力与强度均为随机变量,因此,
产品的失效与否将决定于应力分布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的强度分布将逐渐发生变 化,如果应力分布与强度分布一旦发生了干预,产品就会出现失效。因此,研究应力与强度模型 对了解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是很重要的。 4 最弱链条模型
器件常见的失效反应的活化能。
表 1 电子元器件常见失效类型的活化能
设备名称
失效类型
失效机理
活化能( eV
IC
断开
Au-Al 金属间产生化合物
1.0
IC
断开
Al 的电迁移
0.6
IC(塑料)
断开
Al 腐蚀
0.56
MOS IC(存贮器)
短路
氧化膜破坏
0.3~0.35
二极管
短路
PN 结破坏(Au-Si 固相反应)
产品使用寿命试验是基本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通常采用寿命试验方法去 评估产品的各种可靠性特征。但是这种方法对寿命特别长的产品来说,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因 产品验证周期过长,无法做到实时验证。因此,在寿命试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加大应力、缩短时间 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逐渐取代了常规的寿命试验方法。加速寿命试验是用加大试验应力(诸如热应 力、电应力、机械应力等)的方法,激发产品在短时间内产生跟正常应力水平下相同的失效,缩短 试验周期。然后运用加速寿命模型,评估产品在正常工作应力下的可靠性特征。加速环境试验是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可靠性试验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传统可靠性试验的技术思路, 将激发的试 验机制引入到可靠性试验, 可以大大缩短试验时间,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耗损。 六、常见的物理模型

网络测试报告方案

网络测试报告方案

网络测试方案XX项目测试方案XX工程有限公司2020年11月目录第1章测试设备清单 (2)第2章网络以及安全设备单机测试 (3)2.1H3C LS-7506(2台) (3)2.2H3C LS-5130S-28S-HI(5台) (4)2.3H3C LS-5130S-28S-EI(1台) (6)2.4D PTECH FW1000-GC-N(1台) (8)2.5D ELL P OWER E DGE R730(1台) (8)2.6ATEN CL5708M(1台) (9)第3章网络设备连通性测试 (10)3.1H3C LS-7506(2台) (10)3.2H3C LS-5130S-28S-HI(5台) (10)3.3H3C LS-5130S-28S-EI(1台) (11)3.4D PTECH FW1000-GC-N(1台) (12)3.5D ELL P OWER E DGE R730(1台) (13)第4章冗余测试 (14)4.1设备冗余测试 (14)4.1.1H3C LS-7506(2台) (14)4.1.2Dptech FW1000-GC-N(2台) (15)4.1.3Dell PowerEdge R730(1台) (16)4.2线路冗余测试 (16)第1章测试设备清单第2章网络以及安全设备单机测试2.1H3C LS-7506(2台)1.模块状态指示灯检测2.设备电源工作状态及工作模式检测3.软件版本检测4.设备模块工作状态检测2.2H3C LS-5130S-28S-HI(5台)1.模块状态指示灯检测2.设备电源工作状态及工作模式检测3.软件版本检测4.设备模块工作状态检测2.3H3C LS-5130S-28S-EI(1台)1.模块状态指示灯检测2.设备电源工作状态及工作模式检测3.软件版本检测4.设备模块工作状态检测2.4Dptech FW1000-GC-N(1台)1.指示灯2.系统登录3.首页功能2.5Dell PowerEdge R730(1台)1.指示灯状态2.预操作系统2.6ATEN CL5708M(1台)1.指示灯状态2.连接显示第3章网络设备连通性测试3.1H3C LS-7506(2台)1.接口状态及接口配置检测3.2H3C LS-5130S-28S-HI(5台)1.接口状态及接口配置检测3.3H3C LS-5130S-28S-EI(1台)1.接口状态及接口配置检测3.4Dptech FW1000-GC-N(1台)1.接口状态及接口配置检测3.5Dell PowerEdge R730(1台)1.接口状态及接口配置检测第4章冗余测试4.1设备冗余测试4.1.1H3C LS-7506(2台)1,双电源冗余测试2,堆叠冗余测试4.1.2Dptech FW1000-GC-N(2台)双电源冗余测试4.1.3Dell PowerEdge R730(1台)1,双电源冗余测试4.2线路冗余测试长ping测试,然后进行断线测试,记录丢包数量。

上下电测试报告范文

上下电测试报告范文

上下电测试报告范文一、测试目的上下电测试是对电子设备进行上电、下电操作的测试。

上电是指将设备连接到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下电是指将设备与电源断开并关闭电源开关。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设备能够正常进行上下电操作,检查设备在上电和下电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

二、测试装备1.电子设备:本次测试的电子设备为一台互联网路由器。

2.电源:使用标准交流电源供电,输出电压为220V。

3.电压表:用于测量设备的电压稳定性。

4.多用途表:用于测量设备的各项参数。

三、测试步骤1.上电测试:a)将电源线正确连接到电子设备并插入电源插座。

b)打开电子设备的电源开关,使设备处于上电状态。

c)使用电压表测量设备的电压稳定性,记录测量结果。

d)使用多用途表测量设备的各项参数,如电流、功率等,记录测量结果。

e)观察设备的工作状态,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2.下电测试:a)关闭电子设备的电源开关。

b)将电源线从电子设备拔下,并断开电源插座。

c)观察设备在下电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发生闪烁、噪音等。

四、测试结果及分析1.上电测试结果:a)设备的电压稳定性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异常。

b)设备的电流、功率等参数符合标准要求。

c)设备工作状态正常,无异常情况发生。

2.下电测试结果:a)在下电过程中,设备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未有闪烁、噪音等现象。

b)设备成功断开与电源的连接,处于下电状态。

五、结论通过上下电测试,证实了本次测试的电子设备在上电和下电过程中均未发生异常情况,工作状态良好。

因此,可以确认该设备的电源设计和电路连接正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建议1.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设备进行上下电测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注意定期清洁设备的散热孔和通风口,避免灰尘积累影响散热效果。

01 SF-8100凝血测试仪校准报告模版

01 SF-8100凝血测试仪校准报告模版

医院临床检验中心SF- 全自动血凝仪检定报告检定日期:有效期:检定单位: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关于仪器检测/校准的说明1. 仪器检测/校准之目的在于配合实验室质量管理,检测并校准仪器从使用之日起到本次检测之日止或从上次检测起到本次检测之日止的各项性能参数水平,评估各项性能参数是否满足或基本满足仪器出场时的要求。

不同于仪器的保修或维修。

2. 仪器检测/校准必须由本公司工程师和应用技术人员执行,否则将不予认可。

检测/校准的全过程委托单位至少一名负责人在场。

3. 仪器检测/校准必须依照本公司正确、完整的流程进行,违反流程操作将不予认可。

4. 仪器检测/校准必须由执行人员、公司负责人、委托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印章方可生效。

5. 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委托单位需提前两个星期向公司相关负责人提出仪器检测/校准的书面申请材料,并作好相应的准备。

6. 仪器检测/校准结束后,本公司将出具具有公司效力的仪器检测/校准报告。

7. 未尽事宜,请与本公司相关负责人联系。

Tel:************/800-810-8185Fax:************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创新路27号1A座(102200)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F-系列血凝仪校准检定报告仪器名称:客户名称:联系人:客户地址:联系方式:仪器型号:仪器编号:制造厂商: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校准日期:年月日校验项目:1.检测环境:环境温度要求:15-30℃实测温度:℃电源要求:220V±10% 实测电压:V2.仪器检测:2.1软件版本:2.2部件状态检测:2.2.1电路检测:本仪器电路功能正常,各传感器功能正常。

2.2.2各模块系统检测3. 用质控品或样本进行PT,Fib ,D-Dimer 重复性试验,用质控物(两个水平值)做PT,Aptt,Fib 准确性试验,确定校准后的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检测内容及要求检测结果1管路检查进液泵连接管气密性严密无气泡 严密无气泡 排液泵连接管气密性严密无气泡严密无气泡 样品针加样泵管气密性严密无气泡 严密无气泡 试剂针加样泵管气密性严密无气泡 严密无气泡 样品针进液管气密性严密无气泡 严密无气泡 试剂针进液管气密性严密无气泡 严密无气泡 电磁阀进、排水接口气密性严密无气泡 严密无气泡 2机械运动部分加样臂走位回测16工作点坐标位置准确准确抓杯机构取杯、放杯、弃杯坐标位置准确准确 杯盘进杯、分杯及收带机构状态正常 加样泵复位、推进状态 正常 进液泵进液状态 正常 电磁阀打开、闭合状态 正常 试剂位搅拌功能 正常 加样针搅拌功能正常 样品条识别、锁定、解锁状态 正常 测试通道磁珠振荡磁珠状态 正常 光学测试通道电机复位动作状态 正常3控温系统检查育温区温度 37±0.5℃36.7 ℃ 测试区温度 37±0.5℃ 37.2 ℃ 试剂制冷位温度 16±0.5℃16.3 ℃试剂针温度 37±0.5℃ 36.6 ℃4光学系统检查 进入调试界面,进行光学法测试,按标准步骤读取遮光值<0.025和透光值2.5<x<4.5遮光值满足要求 透光值满足要求项 目 序号4. 检测试验结果4.1 重复性:(病人血浆或质控品)项目 测试1 测试2 测试3 均值SDCVPT APTT TT FibD-Dimer质控品 批号 PT APTTFibD-DIMERLevel 1结果靶值范围Level 2结果靶值范围5.定标曲线:Fib 定标曲线 D-dimer 定标曲线结论:经评定该设备各项指标合格。

PRS-785A1-V1.01-01系统测试报告

PRS-785A1-V1.01-01系统测试报告

PRS-785A1-V101-01系统测试报告编写:林浩1. 概述本次测试对象为PRS-7785A1装置,为第1次在测试组进行测试。

测试用装置的软件版本为V101,日期为2006年11月,所用技术说明书版本为V101,其发布日期为2006年1月。

2. 参考资料清单3. 测试总结本次测试的时间从2006/11/22起至2007/3/2结束,由测试组林浩完成。

测试工具采用静模台(配合深圳南瑞专用昂立,ISA-342G,301B)配合手动测试;监控主站采用300+系统。

整个试验过程中接通GPS校时,以双以太网,485口方式与后台连接。

本次测试为第一次测试,对PRS-785A1装置的所有功能均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测试所发现问题都在下节列出。

4. 问题记录以下记录试验过程中发现的所有问题:4.1. Defect ID (2659) - 加入稳态电流,改变电压量,突变量段动作严重等级: 4-很高描述:做单元件横差突变量段保护时,先给入恒定的横差电流,然后改变机端电压(B相),使负序突变量启动,此时Ignn无突变量,保护动作出口。

经查为改变电压时影响测试,致使产生突变量。

4.2. Defect ID (2682) - 机组全停2不动作严重等级: 4-很高描述:投入机组全停2时,若满足异步条件,且不满足低电压条件,此时保护应经延时t6+t7后动作,而实测装置不动作。

(t6计数器累积后没存,导致计数器中值一直为0)。

4.3. Defect ID (2705) - 反时限过激磁当倍数大于上限时不经延时直接出口严重等级: 4-很高描述:反时限过激磁保护,当倍数大于上限值时,保护未按整定延时出口,而是不经延时直接动作。

4.4. Defect ID (2649) - TV断线未瞬时闭锁严重等级: 3-高描述:先满足机端TV断线条件,3s后改变电流电压量,使满足并网后负序突变量动作条件,保护可动作;若满足机端TV断线后5s在改变电流电压量,使符合并网后负序突变量动作条件,则保护不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设备加电测试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