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生产实习报告解读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引言地质学实习是地质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详细记录我在地质学实习中所学到的内容和体会。
二、实习背景本次实习地点为广东省某县的一个矿山,该地区富含矿业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习机会。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矿山开采现场,并进行了实地勘探和样品采集。
三、地质背景1. 区域地质概况通过对该地区地质背景的了解,我们了解到该地为典型的构造复杂、岩系丰富的地区,主要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
2. 矿物资源分布我们在实习中了解到该地区矿物资源丰富,主要包括铁矿石、锰矿石、铜矿石等。
四、实习内容与成果1. 实地考察我们深入矿山开采现场,实地观察了矿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以及矿床的产状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地质学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 资料整理与分析在实习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样品的岩石薄片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我们获得了更深入的地质学数据,并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做出了初步的判断。
3. 实验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矿物资源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通过矿石的物理性质测试和化学成分分析,我们对矿石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有了更准确的评估。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地质学实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深刻理解了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实地考察使我对课本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其次,通过与同学的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实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我的专业素养。
六、结论通过本次地质学实习,我对地质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地质学实践操作的能力。
这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学习,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学专业人才。
地质生产实习报告2篇2

地质生产实习报告 (2)地质生产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报告人:XXX报告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一、实习目的地质生产实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地质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次实习旨在深入了解地质生产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技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地质生产实习地点为某地矿,实习时间为XX月XX日至XX月XX日,共计XX天。
三、实习任务和内容1. 野外地质勘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
通过实践,我了解并掌握了野外地质观测和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了使用地质仪器和设备,如地质罗盘、测距仪等。
我参与了地质剖面的测绘和岩石、矿石的采样工作,并学习了野外地质样品的分类和记录方法。
2. 实地地质勘探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一次实地地质勘探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实地地质钻探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了地层结构的划分和分析。
通过与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我掌握了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
3. 实验室地质分析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一些实验室地质分析工作。
通过学习并实践了解了地质样品的常规分析方法和设备操作,如岩石薄片的制备和显微镜观察、物性测试等。
我了解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鉴定方法,学会了使用相关地质分析仪器和设备,如X射线衍射仪、电子显微镜等。
四、实习心得和体会通过这次地质生产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野外勘查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准确观测和记录地质现象,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地质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实地地质勘探中,我了解了地层结构的划分和勘探技术,明白了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和难点。
在实验室地质分析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常见的地质分析仪器和设备,提高了对岩石和矿石的鉴定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对于一些复杂地质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但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和讨论,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在实习中取得了一些进步。
地质生产实习报告

地质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本次实习是地质系专业学生进行的生产实习。
实习地点位于某
煤矿,实习时间为两周。
通过实习,旨在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地
质学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掌握野外地质调查技能及一些基本操
作技能。
二、实习内容
1. 野外地质调查
在煤矿现场,学生们需要结合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煤层等方面的调查,同时利用现场采矿设备、地质仪
器进行测量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在
野外勘探方面的应用。
2. 采煤技术实践
学生们除了对煤层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还参与了一定
的采煤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采煤过程的基本流程,包括上下孔、防爆排风及煤层支护等各个方面。
学生们还掌握了
一些采煤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学生们对煤矿地质、采煤技术、设备操作以及
野外地质调查等方面有了相对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学生
们也更加明确了在未来发展中所具有的职业方向和定位。
四、实习收获
此次地质生产实习使学生们了解了地质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学
生们还通过实践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学生们对煤矿地质、采煤
技术、设备操作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等方面有了深刻认识和较为全
面的了解。
此次实习对于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
意义。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
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一)组织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
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
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钢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三、任务完成情况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2篇)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优秀2篇)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使我们了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个阶段的影响,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测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
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鲜活了。
一、本实习基本内容1.常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
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
用小刀可以区分硬度为6级上下的矿物,如方解石和石英。
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划即可识别。
矿物之间相互刻划可判断他们相对硬度大小。
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细小的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
用稀HCL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
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
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
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Fe2+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
含量愈高,颜色愈深。
岩浆岩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颜色逐渐变浅,就是暗色矿物含量渐少,而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含量渐高的缘故。
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
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__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绪言随着地质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普通地质学实习。
本次实习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进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升地质认知和野外工作技能。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一)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地质学基础知识,理解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基本概念。
2. 培养野外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培养热爱地质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实习任务1. 观察和描述实习区域的地层、构造、岩石和矿物特征。
2. 学习使用地质罗盘、采集手标本、记录地质现象。
3. 分析地质现象,尝试解释地质作用过程。
4. 编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三、实习过程(一)实习地点及交通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昆明、武定、元谋地区。
昆明作为实习起点,交通便利,便于前往其他实习地点。
武定和元谋地区地质条件丰富,具有典型的地质特征。
(二)实习内容1. 地层观察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实习区域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出露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并对其分布、岩性和化石进行了描述。
2. 构造观察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区域的构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发育褶皱和断裂,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
3. 岩石与矿物观察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岩石和矿物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发育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
4. 地质罗盘使用与手标本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手标本采集。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技巧,并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
5. 地质现象观察与记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地质生产实习报告参考2篇

地质生产实习报告参考地质生产实习报告参考精选2篇(一)地质生产实习报告-参考一、实习背景(公司/机构名称)是一家专注于地质勘探和矿产开发的公司/机构,在我所在的地质系安排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机会。
通过实习,我得以深入了解地质生产工作的实际操作和项目管理,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
二、实习目标1.了解地质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2.掌握地质生产相关的测量、解释和数据处理方法;3.参与实际的地质生产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成果1.了解地质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在实习的第一周,我跟随导师学习了地质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我了解到地质生产包括田野调查、地质勘探、矿床评价、矿产开发等环节,以及其中涉及的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2.掌握地质生产相关的测量、解释和数据处理方法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开始学习地质生产中的测量、解释和数据处理方法。
我学习了地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全站仪、测深仪、激光测距仪等。
我还学习了地质数据的解释和处理方法,了解了地质勘探和矿产开发中常用的地质数据处理软件和工具。
3.参与实际的地质生产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在实习的第三周到第六周,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实际的地质生产项目。
我协助导师进行田野调查和地质勘探工作,熟练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地形测量、地质勘探和矿产取样。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使用了一些地质数据处理软件,包括Geosoft和ArcGIS等,对勘探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为后续的矿产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实习感悟与反思通过这次地质生产实习,我对地质勘探和矿产开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生产工作的细致和艰巨,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生产工作者。
五、感谢与致谢感谢(公司/机构名称)为我提供了这次地质生产实习的机会,感谢导师在实习过程中的悉心指导和教导。
普通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普通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实习地点:云南省昆明市、武定县、元谋县实习时间:2021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10日三、实习内容1. 地层观测与分析(1)观察实习区域出露的地层,了解地层时代、分布特点及地层接触关系。
(2)分析地层岩性、厚度、化石等特征,掌握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3)观察地层中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等,了解其形成机制。
2. 岩石观测与分析(1)观察实习区域各类岩石,了解岩石的成因、分类及主要特征。
(2)分析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等,掌握岩石的鉴定方法。
(3)观察岩石中的构造现象,如节理、裂隙等,了解其形成原因。
3. 构造观测与分析(1)观察实习区域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等,了解其形成机制。
(2)分析构造对地层、岩石分布的影响,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
(3)观察构造与矿产的关系,了解矿产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4. 地质罗盘的使用(1)学习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掌握罗盘的读数和方向判断。
(2)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构造要素等。
5. 手标本采集与制作(1)学习手标本的采集方法,掌握标本的保存和制作。
(2)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化石等标本。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思考。
2. 撰写实习日志,记录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3. 采集到一定数量的手标本,进行分类整理。
4. 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工作能力。
五、实习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普通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实习使我更加热爱地质学,坚定了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地质学》生产实习报告学号: xxxxxxxx 班级序号: xxxxxx 姓名: xxx 指导老师: xxxxxxxx 成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2015年8月目录前言 (3)秭归简介 (3)路线一 (3)路线二 (6)路线三 (8)路线四 (9)路线五 (10)基地实习 (11)路线六 (11)路线七 (12)总结 (13)前言2015年8月18日上午,我们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从学校出发,去往位于秭归的实习基地,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地质地貌学实习。
在这十天中,我们在孙斌、杨超等老师的带领下,去了高家溪、兰陵溪、泗溪公园等地方进行学习。
在领略到了祖国的山河壮丽的景色的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新的地质学知识,也见到了书本上所记载的岩石,这让我感觉不虚此行。
一、秭归简介秭归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段为黄陵背斜,西段为秭归向斜,属长江三峡山地地貌。
长江由西向东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江北北高南低,江南南高北低,呈盆地地形。
境内山脉为巫山余脉,最高点云台荒海拔2057米,最低点茅坪河口海拔40米,海拔800米以上高山128座,2000米以上高山2座。
县境内群山相峙,多为南北走向,形成秭归县广大起伏的山岗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带。
由于长江水系,地面切割较深,大片平地少,多为分散河谷阶地,槽冲小坝,梯田坡地。
二、实习路线一:基地---高家溪---基地教学点:高家溪新桥(1)点义:观察角度不整合(2)点位:高家溪新桥坡上20-30米处(3)任务:a)描述连沱组与岩体的角度不整合b)观察描述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的形态,颜色,特征c)观察描述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上覆地层,下伏地层岩体的组成,结构特征(4)描述:该点可见下伏三斗坪单元与上覆连沱组清晰可见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不整合接触界面之上为连沱组紫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砾岩大小比较均一,成分单一,主要成分为石英,燧岩页岩石矿物,由接触面向上连沱组砾岩,含砾粗砂岩粒度逐渐变细,反映沉积水体深度逐渐加深的演化过程。
教学点:和尚洞任务:(1)观察和尚洞的发育特征(2)调查和尚洞的发育条件(3)绘制和尚洞剖面示意图及形成条件背景资料:(1)发育特征:洞口宽大,呈三角形,高40m,宽21.3m,宽高往内加深,往内大约距洞口8m处,测得洞宽23m,高50m,深度52m,洞壁发育有岩溶裂隙贯穿洞顶底,洞顶发育有石钟乳,洞内可见厚约数米的堆积物及溶洞形成过程中崩塌的堆积物。
2、发育条件:灯影组白云岩节理断裂发育,南东向的小断层与局域的北西向断裂在此连通交汇,大的断裂带给地下水发育提供条件,地下水的循环交替发育了和尚洞。
教学点:三号洼地外貌特征:不规则椭圆形,大约200m,宽约100m,洼地中央有落水洞,已被掩盖,岩性有灰岩、白云岩,倾向135度,倾角9度。
条件成因:三号洼地地处分水岭,降水频繁,断裂比较发育,有利于岩溶发育,第一层为震旦系灯影组(Z2Dy),灰白色中厚状白云岩,第二层为白云质灰岩,含硅质的白云质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及陡山沱组,岩性为薄层碳质页煤。
教学点:棺材山危岩体任务:(1)观察棺材山危岩体发育特征(2)调查棺材山危岩体发育条件(3)绘制棺材山危岩体剖面示意图(4)了解棺材山危岩体防治工程背景资料:位于宜昌市宜陵区三斗坪镇棺材山,高层为827.3m,山脚公路处高层约670m,高约150m的陡岩,危岩体三面凌空,陡峭壁立,坡度为80-90度,危岩体高耸,局部反倾,陡岩坡面危石密布,岩顶活石倒挂,体积为14x10^4立方米,直接威胁山路坡下369户1470人生命财产安全。
成因:(1)岩体软硬相间,坡脚处抗风化能力较弱。
(2)岩体下部被当做煤层开采,形成采空区,迅速改变斜坡底部岩体结构,发育了多条平行坡面大裂隙。
(3)三面凌空提供空间条件。
路线二:基地---泗溪外---基地教学任务:(1)观察描述张家冲水土保持实验区(2)傅家老屋南200米处鸣报站观察描述第四纪沉积物河谷地貌(3)日月坪的电线杆130m处观察描述地层坡面(4)泗溪桥观察河流形态点位:张家冲水土保持试验区点义:观察水土保持实验模型个人描述:张家冲水土保持试验区设置有不同梯度坡地,不同坡度对贮存的水量及水带走的泥沙量有关,通过坡度大小计算可得水量和带走泥沙量,对应种植相应植物。
点位:茅坪溪,傅家老屋200m处干溪沟鸣报站点义:观察洪积物的地貌特征任务:观察洪积物的地貌特征,观察洪积物的形成条件及特点点位:泗溪日月坪村130m电线杆处点义:观察描述连沱组的岩性任务:观察描述南华系莲沱组的地层岩性特征描述:莲沱组由老层向新层(1)灰紫色中厚层砾岩(2)中厚层含砾石英粗砂岩(3)紫红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粗砂岩(4)褐黄色砂岩及紫红色泥岩(5)紫红色中厚层砂岩(6)中厚层砂岩,粉砂岩石层,夹带绿色薄层的凝灰质泥岩(7)中厚层粉砂岩互层夹带灰绿色薄层凝灰质泥岩(8)青灰色砂岩点位:泗溪桥下点义:观察河流地形地貌任务:观察河流地形地貌,河流特点描述:河流分选性好,磨圆度好,层现性清楚路线三:基地---兰陵溪---基地教学任务:(1)观察描述变质岩特征(2)观察描述变质岩的断层(3)观察崆岭群变质岩与震旦连沱组的分界(4)观察古风化壳及不整合接触关系(5)观察沉积岩中的座椅褶皱点位:木材检查站以西200m点义:观察变质岩变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高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及区域变质作用等。
变质作用方式:重结晶,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逸作用及变形碎裂作用。
分类:1、正变质岩(由岩浆岩组成)2、负变质岩(由沉积岩组成)点位:杉木溪大桥80km以西点义:崆岭组小以村组变质岩中。
任务:对岩性观察描述,对断层素描点位:九曲脑中桥小加水站对面山坡上点义:莲沱组与南沱组分界任务:(1)观察描述莲沱组与南沱组岩性(2)观察描述南沱组与陡山沱组不整合接触(3)观察描述陡山沱组内部褶皱构造及地层岩性古风化壳上部第一层:中厚层状泥灰岩(夹带薄层白云紫灰岩)第二次:钙质页岩第三层:中厚层状泥灰岩第四层:薄层泥质灰岩第五层:带状泥灰岩与灰质泥岩(夹带薄层状白云紫灰岩)第六层:含碳紫灰岩夹带条带状紫灰岩第七层:条带状泥灰岩、灰泥岩路线四:基地---九畹溪---基地教学任务:(1)沉积岩的综合描述(2)观察描述岩浆河组跟水井沱组地堑(3)观察描述石龙洞组平卧褶皱点位:风茅公路334km的84km处点义:观察描述陡山沱组与灯影组地层界限任务:(1)观察描述陡山沱组与灯影组岩性(2)观察描述钙华陡山沱组岩性:黑色碳质粉砂子页岩加透镜形状的白云岩和燧石结合,下部以碳质页岩为主,向上燧石层增多,顶部碳质页岩风化后呈粉红色叶片状,含银较多灯影组岩性:深灰色厚层至块状沙屑细晶白云岩,局部加含磷沙屑细晶白云岩,鸟眼构造,与下伏的陡山沱组是整合接触,往下灰白色块状,微晶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可见灰紫色磷质砂屑和砾屑白云岩,富含小壳动物化石水井沱组:黑色碳质页岩,带有藻类化石点位:334省道86km任务:观察岩浆河组和水井沱组地堑和地垒点位:九畹溪沟口任务:观察描述石龙洞组平卧褶皱路线五:基地---滚装码头---翻坝物流园---三峡截流公园---基地教学任务:(1)观察黑云母闪长岩球形风化(2)观察岩脉穿插(3)观察三峡大坝点义:观察黑云母闪长岩中的球形风化点位:滚装码头前300米球形风化应具备的几个条件:石头应有特别的节理,必须有均匀的质地。
点位:翻坝物流园点义:观察岩脉穿插岩份:花岗岩倾向177度,倾角47度黑云母闪长岩::属非金属矿石,灰白色花岗结构,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点位:三峡大坝下游截流公园点义:(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2) 了解三峡工程的主要建筑及功能(3) 了解三峡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8月25日基地实习教学点:秭归基地点位:三峡中心点义:观察吊车、冷却塔等地质仪器,了解使用流程。
(1)吊车:首先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吊运棱角物件,先加衬垫,不能用吊车吊人。
(2)冷却塔:打开出水阀,拨下水源及冷却风扇开关。
描述:在基地中见到了模拟沙盘,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时代的岩石,表现了秭归地区的地质形态。
点位:岩石园点义:考察不同年代的岩石,了解沉积岩与岩浆岩的特点。
路线六:基地---链子崖---基地教学任务:(1)远观新滩滑坡(2)链子崖危岩体调查点位:链子崖景区大门口木楼上点义:远观新滩任务:(1)了解新滩滑坡的发育特征条件(2)了解新滩滑坡的防治措施背景:位于长江左岸(面向下游)原新滩古镇所在地,链子崖危岩体对面,由崩塌加载推移,滑坡呈长条形,纵长2km,呈上窄下宽构造,上约200m,下约720m,总体积约3千万立方米,分布面积0.75平方公里,坡度20-25度,土石比例6:4-5:5之间,平均厚度30-40m,最厚处86m,下面是裸质的砂页岩,滑坡区位于黄岭西翼,东距九畹溪2km,西距仙女山断裂5km,区内底层由老到新为志留纪砂页岩,二叠纪的页岩+煤层。
点位:链子崖景区内点义:链子崖危岩体调查任务:(1)观察危岩体发育特征条件(2)了解危岩体防治措施(3)画链子崖素描背景:位于兵书宝剑峡与牛肝马肺峡之间,西陵峡新滩镇南岸,与新滩滑坡隔江对峙,因链子锁崖而得名。
发育特征:位于黄岭背斜长江南岸,西面临言崖80-100km,坡角20-30度,北壁为北西方向几乎与长江平行,其西部与南端与山体部分相连,大部分与被裂体切割,走向为北东,倾角为26-35度,地势南高北低,顶面高度495m,北端高170m,岩体有30多条宽大裂隙,地层从老到新是志留纪中统砂岩、泥岩,泥盆纪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与页岩互成,石炭纪上统灰岩与白云质灰岩,二叠纪下统栖露组的灰岩与梁山组煤层,第四季的粉砂子粘土夹带砂石块。
路线七:基地---泗溪公园内---基地教学任务:(1)V字型河谷地貌与中游地貌观察比较(2)V字型河谷与河流中游冲击物的差别(3)瀑布的形成1)V字形河谷谷坡陡峻,坡面呈直线或曲线形,两岸和河心常有坚石突出,谷底保留着原始地面的宽谷状态,有明显的河谷底部,两侧谷坡较缓,河流中游在河口以上一段,中游一段比较平缓,泥沙沉积作用显著,往往多浅滩以及沙洲。
2)V字形河谷沉积物多为沼泽沉积物的淤泥、泥炭,也有粗粒碎屑物,比如砾石和粗砂,河流中游沉积物比河谷沉积物略细,一般为粉土质砂或砂质粉土,也有长条形砾石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不稳定矿物含量较少。
3)因为地壳运动,地壳就会发生断裂错动,而且断裂两侧的岩层又会发生相对的升降,造成很陡的岩壁,当河流经过,就会形成瀑布。
总结很快,我们的实习结束了。
在这次实习中,我领略到了祖国的壮丽风光,看到了书本上所写的各种岩石。
这次实习也使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学习的东西再多,不去实践,不去融会贯通,也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