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概论试题A
电大行管本科《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期末考试资料

电大行管本科《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期末考试资料一、课程考核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本科全体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80%。
(三)、形成性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形成性考核由平时书面作业和平时上网学习两部分组成,各占10%。
形成性考核中的4次平时书面作业,由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布置;各教学点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课程责任教师按时收取并详批详改,公平公正地给出成绩,并及时将批改后的作业返还学生,同时要进行作业讲评,要求学生对做错的题目予以改正。
省电大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上网学习成绩由各教学点课程责任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网情况给出具体分数。
各教学点教务人员对课程责任教师所给学生成绩进行检查、汇总,经省电大教学指导中心责任教师审核后报教务处登记。
(四)、终结性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考核形式及答题时限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由省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2.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中原文化概论》(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0年)。
3.考试要求教材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有所认知。
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限于“地域文化•中原文化”的教学大纲、本考核说明和文字教材范围之内。
既考核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10%左右,理解占50%左右,掌握占40%左右。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中国文化概论绪论单选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3.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B生产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5.与英文Culture对议的汉语是()A文学B文章C文化D精神文化6“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A《说苑.指武》B《礼记。
中庸》C《论语.雍也》D《荀子.不苟》7狭义文化又称()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8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这些产品称为()A广义的文化产品B狭义的文化产品C文化产品D文化内涵9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项,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这种潮流称为()A文化内涵B文化思潮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10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人的人文特性称为()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11下列属于文化思潮的是()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多选1.下列关于“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有()A.“文”的本义是“错画”,即花纹B.“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C.“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D.“文”字还有“演化”和“分化”的含义E.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2中国文化的又称()A中国文化B华夏文化C炎黄文化D汉文化E国别文化名词解释1.狭义文化2.文化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4广义文化5文化产品6文化内涵7文化想象8文化事象9文化政策简答1.文化被划分为几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第一章1.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A.和睦B.统一C.和平D.友好2.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A.威胁与恐吓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并D.联合与融会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D.屈原文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5.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6.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A.水源C.水量D.水利7.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8.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A文化体系B文化内涵C文化结构D文化方向9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被毁灭了。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试卷代号:1 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概观 2012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在中国文化中,两种法则经常是错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士大夫从政时,每每以(思想的法则)代替(历史的法则),结果是给王朝政治带来灾难和混乱,加速王朝的灭亡。
2.论古代政治之宽平,当以西周制度为最。
在政治上,周王的本质不同于国家的本质,周王是(最高权力 )的掌握者,而不是(所有权力)的把持者。
3.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民众经由(户籍)和(什伍连坐)等制度,被严格地控制了起来。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以“四大害”来称胥吏的罪恶,这一点和(顾炎武)在《郡县论》中的指责和忧虑一致。
5.历史上变法成功者,商鞅而外是中唐(两税法)、张居正整理明朝财政及清代(摊丁人亩)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6.国人答案要点:简单地说,就是“城里人”,就是住在城郭里面的人。
这是西周分封建国的果。
这些人是封建国家国邑体系的基础,国家大事他们是应当参加的,如大的军事行动、大的典礼如“大蔸礼”之类。
春秋以前,国人大众是一个政治经济上颇能捍卫自己的社会群体;春秋以后,则变为一群被动的农民。
7.八股文 答案要点:八股文是一种“代圣人立吉”的文体,从《四书》出一个句子,考试者必须模仿圣人的口气,挖空心思没话找话地对其进行阐发。
其文章结构有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名八股文。
这种文体高度讲究形式,讲究声律、对偶等。
八股文题目范围过窄、思想束缚严重,但却是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
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字)8.简述“轻重”之术的文化史意义。
答案要点: 文化史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的国家群族的历史道路和历史命运。
春秋战国东西两大区域的文化分野,其间的胜负,关涉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
假如不是商鞅那一套富国强兵论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是在治国理念上走《管子》“轻重”之术的路线,中国的历史文化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试卷A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 B.生活器具 C.运输工具D.典籍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A.文化现象 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 C.西狄D.西羌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
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 B.与气候条件有关C.与社会条件有关 D.与生活条件有关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孟浩然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A.三代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唐宋文化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A.铁器制造 B.铜器制造 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中国文化属于()A.民族文化 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17.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E.土地沙化18.庄子哲学思想的宗旨在于个体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现是()A.逍遥 B.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C.否认客观现实,强调超越的生活D.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限制E.兼爱非攻19.下列各项中,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载与医学有关的“方技”有()A.医经 B.经方 C.神仙 D.四诊 E.卜算20.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抽象思维 D.辩证思维 E.形象思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中国传统文化:22.阴阳家:23.重农主义:24.庙会:25.鬼魂崇拜: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完整word版)中原工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英语测试题答案

1.中国文化的核心是__A__A 礼B 儒学C佛教D义2.道教大约成型于公元二世纪,以__A__哲学为基础A 老子B 庄子C 荀子D 孔子3.__D__是孔子思想的核心A.己不所欲,勿施于人B.忠恕C.孝悌D.礼与仁4.保存中国神话最多的古籍是__A__。
A.山海经B.论语C.尚书D.国语5.《漱玉词》是_C___的词作集。
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岳飞6.历史剧《屈原》是__C__的代表作。
A 曹禺 B.田汉 C.郭沫若 D.杨翰笙7.唐代诗人王昌龄最擅长__B__这一诗体。
A.五言绝句B.七言绝句C.五言律诗D.七言律诗8.曹操散文的特点是__A__。
A.清俊通脱B.豪放不羁C.雄浑恣肆D.犀利深刻9.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__C__。
A.乐府诗B.陌上桑C.古诗十九首 D 汉宫秋10.《四书五经》的四书是__B__。
A.《论语》、《孟子》、《尔雅》、《中庸》B.《论语》、《孟子》、《大学》、《中庸》C.《论语》、《中庸》、《大学》、《礼记》D.《孟子》、《中庸》、《大学》、《礼记》11. 我国最早一部家庭教育专著是__A__的《颜氏家训》。
A.颜之推B.颜渊C.颜真卿D.颜师古12.流芳百世的《兰亭序》是著名书法家__D__的作品。
A.王献之B.柳公权C.颜真卿D.王羲之13. 中晚唐之际,经常以《无题》为题写作爱情的诗人是__C__。
A.杜牧B.柳宗元C.李商隐D.聂夷中14. 文化结构,基本可以用四个层面来概括,即:__A__。
A.物质文化层面、心态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B.风俗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C.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风俗文化层面、思想与价值层面D.物质文化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艺术语言符号层面15.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意思是_C___。
A.教育不分种类B.受教育不分种类C.受教育不分对象D. 施教不分人品16.文化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应包括_C___。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一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一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一单选题:*文化变异、发展的特点说明了它们的功能是具有(A)。
A、时代性B、不稳定性C、突变型D、延续性* 以下不属于中国文化的别称的是( D )。
A、华夏文化B、中华文化C、炎黄文化D、殷墟文化*中国文化概论是中国传统(D)的入门课程。
A、文学B、地质学C、习俗学D、文化学*华北平原有黄河和海河水系,东部还有泰沂山地,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
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农业,是(A )族的聚集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A、汉B、回C、苗D、白*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也是(A)流域,但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是其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支流河汊所形成河曲的湿润地区。
A、黄河C、嫩江D、雅鲁藏布江*区域文化形成过程中,( A)是一个地区的“民智资源”。
A、典范人物B、方志记录C、区域意识D、乡土意识*北宋的运河以()为中心,仍然以汴河(即通济渠)为重要的经济补给线。
A、郑州B、洛阳C、开封D、长安*距今大约1万年,人类开始进入(B)。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中国开始“家天下”是从(A)开始的。
A、夏代B、商代C、周朝D、秦代*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D)。
A、“仁”B、“无为”C、“道法自然”D、“尚公义”*秦朝“三公”中主管军事的是(B)。
B、太尉C、御史大夫D、给事中*汉代(A)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
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少康中兴D、贞观之治*儒家思想在( B)时期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九品中正制”是(B)实行的。
A、曹操B、曹丕C、曹植D、刘备*江南地区开发的加快,是从(D)开始的。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三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内迁民族中,以(A)一支为最晚,入主中原以前汉化最浅。
A、拓跋氏B、慕容氏C、司马氏D、司徒氏*科举制度兴盛于(D)。
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的全部试题(有答案)

2011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A.出入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A.查B.验C.测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C)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l2世纪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类⽂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化产品B.⽂化内涵C.⽂化现象D.⽂化事象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3.“书楚语,作楚声”⼀语说的是( )A.中原⽂化B.齐鲁⽂化C.巴蜀⽂化D.屈原⽂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明时,⾸先⾯临的特点是( )A.⼤地域上⾃然环境优越B.⼤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地域上⼈⼝构成多族群D.⼤地域上⼈⼝构成较松散5.红⼭⽂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地区⼈群的( )A.社会⽣活B.精神⽣活C.物质⽣活D.家庭⽣活6.夏作为我国第⼀代王朝,历时近( )A.七百年B.六百五⼗年C.六百年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农⽽打击⼯商业的⼀种( )A.政治观念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D.⽂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货币是在( )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6A.⼀次同余式组解法B.⼆次同余式组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D.⾼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素问》D.《本草纲⽬》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什伍⾥甲D.个⼈13.科举制建⽴与全⾯推⾏的时代是( )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14.《诗·⼩雅·北⼭》云:“溥天之下,莫⾮王⼟,率⼟之滨,莫⾮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7877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原文化概论 试题(A )(开卷)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共24分)
1.中原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 人为性 、
散播性等一系列特点。
2.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 汉淮文化区 、河内文化区。
3.豫中文化区的中心城市为新郑、 平顶山 、郑州和许昌。
4.南北朝时期,就诗人来说,有著名的“三大家族”,即谢氏家族、 江氏家族 和庾氏家族。
5.在中国书坛上,被称为“北方书圣”的是北魏时期的 郑道昭 。
6.在先秦时期,中原的道家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 庄子 、关尹和列子。
7.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 北宋 。
8.被孔子赞为“古之遗爱”的人物是 春秋 时期的郑国子产。
9.佛教在中原的繁荣阶段是在我国的 唐朝 时期。
10.墨家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兼爱、 非攻 、尚贤、尚同方面。
11.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许行 。
12.中原有两处著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一是安阳殷墟,一是洛阳 龙门石窟 。
得分 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20分)
1.郑韩文化属于( B )
A.豫东文化区 B.豫中文化区
C.豫西文化区 D.豫北文化区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2.被书坛誉为“行书鼻祖”的是( B )
A.钟繇B.刘德昇
C.蔡邕D.褚遂良
3.“画圣”吴道子为( A )
A.唐阳翟人B.晋涅阳人
C.隋汝南人D.宋白波人
4.下列剧目属于清官公案之类的是( B )
A.《秦香莲》B.《抱烙柱》
C.《蝴蝶杯》D.《反五关》
5.有“我以不贪为宝”之美誉的人物是( B )
A.商鞅B.子罕
C.许衡D.程颢
6.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 D )
A.张遂B.李诫
C.玄奘D.张衡
7.“医圣”张仲景为( A )
A.东汉时期人B.西晋时期人
C.隋代时期人D.唐代时期人8.下列礼节不属于婚日礼的是( D )
A.添箱B.暖房
C.送贺D.合婚9.名剎“少林寺”始建于( C )
A.西晋时期B.唐代时期
C.北魏时期D.五代时期10.下列书院不属于中原的是( B )
A.应天府书院B.白鹿洞书院
C.伊皋书院D.紫阳书院
得分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12分)
1.中原物态文化
中原物态是指中原地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观看和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文化区域
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3.饮食文化
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物原材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思想,哲学,习俗,礼仪等都在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题(20分)
1.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
(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
2.中原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
从佛教传入中原的历史以及发展轨迹来看,中原佛教文化应有如下几个基本精神,即理论创新、众生平等、和谐理念、因果报应等基
本精神。
3.中原书院教育有着怎样的特点?
教育特点:(1)“兼容并蓄”“门户开放”(2)注重自学(3)质疑问难(4)因材施教(5)纪念先贤,承学派(6)刻印书籍,鼓励学术(7)尊师爱生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 24分)
1.试述宋代中原儒家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
答:宋代中原儒家以河北移居中原的邵雍,嵩县人程颢、程颐,河内人许衡等,尤为著名。
邵雍与二程、周敦颐、张载,合称为“北宋五子”。
邵雍对《易经》极有研究,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
程颢、程颐合称“二程”,其学说程“洛学”,两人就学于周敦颐,提出“以仁为本”,“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的命题。
认为“理”是万物之原,“穷理”即是探明人类社会之理,指出“格物”、“致知”,要求人们致和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
二程言论与著述由后人编成《二程全书》传
世。
有学者认为,程颢的思想是后来陆九渊“心学”的源头,程颐的思想则为朱熹“理学”的源头。
许衡对宋儒的理学传播影响甚大,死后获得了从祀孔庙的殊荣。
许衡的学术宗旨大体上是以朱熹之学为依归,强调进学的次序和践履力行。
在为学方法上,他强调“慎思”,以为视之所见,听之所闻,一切都可归为依归
“思”字,要“思无邪”。
在理欲问题上,他以为天理就在人的心中,以为直求本心即可得天理。
2.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动权?
以新的文化直觉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
(1)在“先进文化”引领方面更加主动。
(2)深化改革,在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上更加主动。
(3)在加快培养,形成新的“人才方政”方面更加主动(4)在文化投入方面更加主动(5)在文化政策创新方面更加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