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原文化概论最全考试资料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13套标准试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13套标准试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13套标准试题题库及答案(豪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13套标准试题题库及答案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60分钟第一套客观题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1.开放式结构倾向于使戏剧行动的时间、地点和角色人数极端集中化,以便保持行动的统一。

FX2.中国古典文学意境理论追求空灵的审美境界。

TV3.加拿大学者伊尼斯提出“传播的偏斜”的理论。

TV5.所谓审美,指的是特定符号所传达的感性画而蕴含丰富的理性意味的状况。

TV7.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

TV8.文学鉴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TV9.文学的原初含义不仅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今天一般不被看作文学的但有文采的一些语言作品,也可以称之为文学。

TV主观题作品分析题(共1题,共60分)作品分析题:请在下面所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三类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学概论课程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与观点,既可以选取文学的属性描述、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的形象性认知理论、文学体裁的特征表现、文学的阅读理论或者文学批评的相关模式等等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诗歌评析感谢汪国真答案:散文评析感谢遗憾王文答案:小说评析回家皮特潞米尔(美)答案:八A八A,①小说写文戈的回家之路,文戈是小说中的线索性人物,小说从动作、神情、语言等角度正面表现文戈形象。

②回家途中的文戈是小说情节展开的中心人物,小说中人物的活动都是围绕文戈回家展开。

③小说通过文戈在回家途中讲述自己辛酸的经历,表现人们对亲情对人间温暖渴望的主题。

“幸福的黄手帕”好。

小说幕后的文戈妻子是小说着力表现的主要人物,而黄手帕的有无与之有直接关系,文戈、几个年轻人只是引线。

挂黄手帕的文戈妻子是情节发展决定性人物,文戈的的命运前程决定于已离开了很长时间的妻子。

小说对亲情对人间温情渴望的主题主要是通过挂黄手帕的文戈妻子表现出来的。

电大行管本科《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期末考试资料

电大行管本科《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期末考试资料

电大行管本科《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期末考试资料一、课程考核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本科全体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80%。

(三)、形成性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形成性考核由平时书面作业和平时上网学习两部分组成,各占10%。

形成性考核中的4次平时书面作业,由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布置;各教学点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课程责任教师按时收取并详批详改,公平公正地给出成绩,并及时将批改后的作业返还学生,同时要进行作业讲评,要求学生对做错的题目予以改正。

省电大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上网学习成绩由各教学点课程责任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网情况给出具体分数。

各教学点教务人员对课程责任教师所给学生成绩进行检查、汇总,经省电大教学指导中心责任教师审核后报教务处登记。

(四)、终结性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考核形式及答题时限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由省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2.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中原文化概论》(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0年)。

3.考试要求教材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有所认知。

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限于“地域文化•中原文化”的教学大纲、本考核说明和文字教材范围之内。

既考核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10%左右,理解占50%左右,掌握占40%左右。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试卷代号:1 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概观 2012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在中国文化中,两种法则经常是错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士大夫从政时,每每以(思想的法则)代替(历史的法则),结果是给王朝政治带来灾难和混乱,加速王朝的灭亡。

2.论古代政治之宽平,当以西周制度为最。

在政治上,周王的本质不同于国家的本质,周王是(最高权力 )的掌握者,而不是(所有权力)的把持者。

3.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民众经由(户籍)和(什伍连坐)等制度,被严格地控制了起来。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以“四大害”来称胥吏的罪恶,这一点和(顾炎武)在《郡县论》中的指责和忧虑一致。

5.历史上变法成功者,商鞅而外是中唐(两税法)、张居正整理明朝财政及清代(摊丁人亩)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6.国人答案要点:简单地说,就是“城里人”,就是住在城郭里面的人。

这是西周分封建国的果。

这些人是封建国家国邑体系的基础,国家大事他们是应当参加的,如大的军事行动、大的典礼如“大蔸礼”之类。

春秋以前,国人大众是一个政治经济上颇能捍卫自己的社会群体;春秋以后,则变为一群被动的农民。

7.八股文 答案要点:八股文是一种“代圣人立吉”的文体,从《四书》出一个句子,考试者必须模仿圣人的口气,挖空心思没话找话地对其进行阐发。

其文章结构有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名八股文。

这种文体高度讲究形式,讲究声律、对偶等。

八股文题目范围过窄、思想束缚严重,但却是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

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字)8.简述“轻重”之术的文化史意义。

答案要点: 文化史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的国家群族的历史道路和历史命运。

春秋战国东西两大区域的文化分野,其间的胜负,关涉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

假如不是商鞅那一套富国强兵论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是在治国理念上走《管子》“轻重”之术的路线,中国的历史文化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电大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资料

电大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资料

文学概论单选题D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象征)、阅读期待、开放。

D( B 消遣娱乐型)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D 当代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 D 文化批评)模式。

G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 A劳动)S( C悲剧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S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 D蒙田 )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T唐代出现了( A传奇 )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T提出“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典型化方法的作家是(B鲁迅W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 D语境依托性 )。

W文学" 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 四要素" 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D 情感)。

W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A 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W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 C 文学作品)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W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朦胧性)。

W( B 评传式)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W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D媒体宣传)W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D 文化论)。

W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 A中介性 )、语境依托性。

W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

语境包括个体语境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读者阅读时的( D 社会生活关联域)。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2017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

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叙事诗主要包括:。

(0.8
7. 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
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0.6分)
文学概论-2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2. 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
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
6. 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

(0.6分)
文学概论-3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4. 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
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
6. 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0.6分)。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文化概观》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0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文化概观》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0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文化概观》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05)一、填空题1.中国的王朝政治发轫于秦,完备于汉,在唐宋达到高峰,至明清则趋于衰落。

2.在中国古代,完善的重农主义包含两方面的要义:一是迫使农民唯农是务,一是对工商业实施禁榷制度。

3.早期的法家思想,以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子的“势”最为重要。

4.中国古代的文章从语言分类,主要分为散文和骈文两大类。

5.近代翻译介绍西方思想成绩最大的要推严复,梁启超也做了大量工作。

1.农业、石器的磨制及钻孔和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2.说到国人在邦国中的权力,有向来被史家称道的“三询”之权,即“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 3.中国古代小农贫困的原因其端不一,主要来自于赋税的压力和逐渐形成的人口的压力。

4.除了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外,隋朝还有一项新制确立,关乎文化发展,那就是在人才选拔的问题上推行科举制。

5.清代最著名的传奇是洪畀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1.远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战争,另一方面是宗教,后者作用更为深远。

2.中国两千多年的选拔贤才经历了汉代的察举制度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

3.大同、天下、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多家共有的观念和倾向,可以称为“普遍性观念”。

4.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文章”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5.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前期在中央是奕诉,在地方是李鸿章,后期则是以张之洞为首。

1.农业、石器的磨制及钻孔和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2.说到国人在邦国中的权力,有向来被史家称道的“三询”之权,即“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

3.中国古代小农贫困的原因其端不一,主要来自于赋税的压力和逐渐形成的人口的压力。

4.中国古代文学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士大夫文学和市民文学两大类。

5.清代最著名的传奇是洪畀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中原文化概论最全考试资料-推荐下载

中原文化概论最全考试资料-推荐下载

三、名词解释(12 分) 1.中原物态文化:中原物态是指中原地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及其产 品的总和,是可观看和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文化区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 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 域形态。 3.饮食文化: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物原材 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为基 础的思想,哲学,习俗,礼仪等都在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 四、简答题(20 分) 1.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 (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 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 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 2.中原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P164) 3.中原书院教育有着怎样的特点? 教育特点:(1)“兼容并蓄”“门 户开放”(2)注重自学(3)质疑问难(4)因材施教(5)纪念先贤, 传承学派(6)刻印书籍,鼓励学术(7)尊师爱生 五、论述题( 24 分) 1.试述宋代中原儒家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P135) 2.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动权? 以新的文化直觉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 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1)在“先进文 化”引领方面更加主动。(2)深化改革,在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上更加 主动。(3)在加快培养,形成新的“人才方政”方面更加主动(4) 在文化投入方面更加主动(5)在文化政策创新方面更加主动
6.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D )A.张遂
B.李诫
C.玄奘
D.张衡
7.“医圣”张仲景为( A )
A.东汉时期人 B.西晋时期人 C.隋代时期人 D.唐代时期人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试题及补充资料答案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试题及补充资料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期末复习指导考试方式开卷,课堂笔试,90分钟。

考试成绩卷面100分,占最终考核成绩80%。

考试题型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3、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4、评述题(一题共40分)考核范围一、填空题、单项选择题考核范围为:教材全部章节。

答题要求:填空题不得有错别字,若一个空中有一个错别字,则整空不得分;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二、问答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问答题重点复习内容”。

答题要求:要点归纳完整,陈述清晰,分析合理,错别字酌情扣分,每题不超过2分。

三、评述题考核范围与答题要求:范围见下“评述题重点复习内容”。

答题要求:在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700字左右的评述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个人见解。

本题为主观题,无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如下:1、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准确、全面,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有个人观点,逻辑自洽,举例生动恰当,表达准确,语言流畅。

35-40分。

2、对所评的文化现象描述基本准确、涉及重要的几个方面,针对题目要求评述分析,有部分个人观点,举例恰当,表达基本准确,语言流畅。

28-34分。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一、填空题:(括号中是答案)1、著名学者(苏秉琦)________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_____区系。

2、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__________的混合物。

3、殷商时期,整个社会还处于神的威力之下,(巫史)_____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

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_____两家。

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_____六家。

6、道家以“(无为)_____”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文化概论(开卷)一、填空题(共24分)1.中原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人为性、散播性等一系列特点。

2.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3.豫中文化区的中心城市为新郑、平顶山、郑州和许昌。

4.南北朝时期,就诗人来说,有著名的“三大家族”,即谢氏家族、江氏家族和庾氏家族。

5.在中国书坛上,被称为“北方书圣”的是北魏时期的郑道昭。

6.在先秦时期,中原的道家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庄子、关尹和列子。

7.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北宋。

8.被孔子赞为“古之遗爱”的人物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子产。

9.佛教在中原的繁荣阶段是在我国的唐朝时期。

10.墨家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方面。

11.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许行。

12.中原有两处著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一是安阳殷墟,一是洛阳龙门石窟。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20分)1.郑韩文化属于(B)A.豫东文化区B.豫中文化区C.豫西文化区D.豫北文化区2.被书坛誉为“行书鼻祖”的是( B )A.钟繇B.刘德昇C.蔡邕D.褚遂良3.“画圣”吴道子为( A )A.唐阳翟人B.晋涅阳人C.隋汝南人D.宋白波人4.下列剧目属于清官公案之类的是( B )A.《秦香莲》B.《抱烙柱》C.《蝴蝶杯》D.《反五关》5.有“我以不贪为宝”之美誉的人物是( B )A.商鞅B.子罕C.许衡D.程颢6.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D )A.张遂B.李诫C.玄奘D.张衡7.“医圣”张仲景为( A )A.东汉时期人B.西晋时期人C.隋代时期人D.唐代时期人8.下列礼节不属于婚日礼的是( D )A.添箱B.暖房C.送贺D.合婚9.名剎“少林寺”始建于( C )A.西晋时期B.唐代时期C.北魏时期D.五代时期10.下列书院不属于中原的是( B )A.应天府书院B.白鹿洞书院C.伊皋书院D.紫阳书院三、名词解释(12分)1.中原物态文化:中原物态是指中原地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观看和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文化区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3.饮食文化: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物原材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思想,哲学,习俗,礼仪等都在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

四、简答题(20分)1.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2.中原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P164)3.中原书院教育有着怎样的特点?教育特点:(1)“兼容并蓄”“门户开放”(2)注重自学(3)质疑问难(4)因材施教(5)纪念先贤,传承学派(6)刻印书籍,鼓励学术(7)尊师爱生五、论述题( 24分)1.试述宋代中原儒家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

(P135)2.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动权?以新的文化直觉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

(1)在“先进文化”引领方面更加主动。

(2)深化改革,在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上更加主动。

(3)在加快培养,形成新的“人才方政”方面更加主动(4)在文化投入方面更加主动(5)在文化政策创新方面更加主动中原文化概论1.什么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原文化是产生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它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它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

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1)根源性(2)核心性(3)丰富性(4)人为性(5)散播性2.简述农业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中原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大陆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农业文明为纽带的中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主导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明清以后,随着中原政治经济核心地位的丧失和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相对缓慢,但其基本精神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一以贯之。

3.简述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

(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争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

(4)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

(5)开发旅游资源,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

4.简述中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奠基和主导性作用,同时也引导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原文化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和主干。

换句话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对程度上是以中原文化为起点和核心,同时吸收和融汇其它文化而形成的。

第二章1. 什么叫文化区域?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始于什么时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成始于我国的分封制时期。

2. 按照不同的条件,中原文化区域有哪些划分法?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崇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从考古学的新石器文化角度看,可分为仰韶文化区,屈家岭文化区,大汶口文化区。

从行政区,地理位置,天文星区,人文理念,风俗习惯等特征看,可将其分“五方”典型区域,即豫中文化区,豫东文化区,豫西文化区,豫南文化区,豫北文化区。

3. 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分别有着怎样的文化特征?(1)豫中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本末兼行。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法,尚贤贵和。

从学术思想看,儒,道,法,墨,兵等思想兼并包容。

从民风风俗层面看,朴实敦厚,崇尚自由。

豫东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好稼穑,重储藏,辅以商业,崇尚自给自足。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礼贤崇道,尊儒尚仁。

从学术思想看,道家,儒家,纵横家,兵家等兼包并容。

从民风层面看,祭祖祀神,忠孝信义。

(2)豫西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百业兼容。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道,尊儒崇佛。

从学术思想看,道,儒,佛诸学交融,纵横家,谶纬之学异彩纷呈。

从民风民俗层面看,乐善宽容。

(3)豫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商农并举。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重兵贵法,崇尚建功立业。

从学术思想看,儒,墨,法诸学互摄,兵,农,医等家交融。

从民族民风层面看,“楚风豫韵”尚气力,喜夸奢,好商贾。

(4)豫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以农为本,兼重工商。

从政治文化层面看,尚忠勇,尊谏诤。

从学术思想看,尊儒尚法,兵家,纵横家并重。

从民风民俗层面看,古朴仗义,好气任侠。

4. 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的主流文化分别是什么?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郑韩文化和崇岳文化。

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伏羲——瘀伯文化,陈宋文化。

豫西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河洛文化。

豫南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河洛文化,郑韩文化,陈宋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徽文化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

豫北文化区域的本土文化是殷商文化和濮卫文化。

第三章1.《诗经》反映了怎样的中原文化?(1)诗河文化(2)神祗文化(3)婚恋文化(4)服饰文化(5)饮食文化2.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诗词名家?两汉时期:张衡,朱穆,应季先,息夫躬。

南北朝:谢灵运,谢庄。

江革,江洪,江总唐代时期:杜甫,白居易,刘禹锡3.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散文名家?秦汉时期:李斯,贾山,贾宜,朱穆,魏晋时期:钟会潘尼,4.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书法家?他们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何贡献?李斯————新的书体“小篆”。

许慎写的“说文解字”对后人书法理论体系和文字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王铎的行草书对后人的影响最大。

等等。

5.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画家?他们对中国的绘画艺术有何贡献?吴道子被称为画圣。

李唐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画风。

李迪是使南宋花鸟画改变的代表人物。

李伯安擅长中国画。

6.中原戏曲名家有哪些贡献?豫距在清代,民国年间,最杰出的好是小旦李剑云。

豫东调流派的唐玉成富于变化的激情演唱。

豫西张同庆,张小乾,张富寿的人。

20世纪50年代豫剧的六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7.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第四章1.简述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崇俭抑奢,摒弃浮华的精神状态是道家文化遵循的生活信条。

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发展规律是道家文化蕴涵的生活智慧。

2.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道是什么(2)道的作用(3)道的特点(4)道的规律(5)道的本质3.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庄子更详尽的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

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

4.为什么说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道家之道做为一种出世子道,返璞归真之道,超现实主义之道,启迪找那些在现实中心灰意冷的人走上了以追求自然来陶冶情操的避世主义之路。

体现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格至上,道德至上的文化,一种讲究如何为人之道的文化。

第五章1.举例说明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的两个黄金时期?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北宋。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为了讨论五经异同,在洛阳白虎观召开科儒学大会,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辩论,讨论的结果由班固写成了《白虎通义》。

北宋时期,崇县人程颢,程颐是理学的代表人物,洛学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周游列国都过中原哪些地方?留下哪些古迹?他访问了卫,陈,蔡,宋,郑。

3.孟子见梁惠王表达了什么观点?(1)君王应该只讲仁,义。

(2)应该与民同乐。

(3)提出仁政。

即统治者必须让人民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使之能够生活下去。

4.孔子的弟子中有哪些是中原人?主要有哪些事迹?子张,子贡,卜商,漆雕开。

5.汉代中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对儒家文化传播有什么贡献?晁错,戴德,郑兴,韩愈。

6.宋代中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对儒家文化传播有什么贡献?邵雍,程颢,许衡。

第六章1.中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各有什么贡献?法家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有是中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