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及其特点要点

合集下载

微波具有以下特性

微波具有以下特性

微波化工干燥设备资料一、微波的特性:1、直线性:与可见光相似直线传播。

2、反射性:遇到导体如金属物体就反射,象镜子反射光波一样,金属不吸收微波。

3、吸收性:易被极性分子(介质体如水)吸收而转变成热能。

4、穿透性:微波不会被非极性分子(绝缘体如陶瓷、聚丙烯等)吸收,不会发热但可以穿透这些物体。

二、微波在化工行业的应用:1 微波在化工业的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

微波在化工产品中的应用,不仅能大大节省能源,且可将一些产品的几道工序在微波设备中一次完成。

许多有机化合物不能直接明显地吸收微波,但可利用某种强烈吸收微波的“敏化剂”把微波能传给这些物质而诱发化学反应,微波通过催化剂或其载体发挥诱导作用,即消耗掉的微波能用在诱导催化反应的发生上,此称为微波诱导催化反应。

微波马弗炉里可用熔融和灰化样品,并在样品容器周围放一些具有很高吸收微波的tgsin材料(常用sic),这些材料可100%的吸收微波,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温度升高(2min内可达到1000℃的高温);与普通马弗炉相比,用微波马弗炉的熔融和灰化升温更快,而且耗能较少,使用才在放入和取出样品时还可避免热辐射。

2 微波化工干燥设备主要应用对象有:玻璃纤维、化工原料、淀粉草酸钴、纤维素(如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甘露醇、氢氧化镍、钴酸锂、石墨、炭刷、碳化硅、二水氯化钙、氯化钙、活性碳、氧氯化锆、氧化锆、氢氧化锆、氢氧化铝、氧化铝、三氧化二铝、碳酸锆、正硫酸锆、碳酸锆铵、硅酸锆、碳酸锆钾、油性油墨催干剂、水性油墨交联抗水剂、可膨胀石墨、各种树脂、各种陶瓷氧化锆、纳米氧化铁、正温度系数(PTC)热敏材料陶瓷元器件及蜂窝式PTC元器件等各种化工材料。

三、微波的优点:微波加热与传统的加热方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加热方法是依靠热源,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途径,首先使物体的表面加热,然后经热传导,使内部的温度由表及里逐步升高。

大多数物体内的热量传递速度很慢,如橡胶材料,因此达到物体整体加热需很长时间。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微波加热是一种利用微波作为能量源来加热物体的技术。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波长在1mm至1m之间。

微波加热原理是利用微波在物体中产生的分子运动和摩擦来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

微波加热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介电加热,二是极化分子摩擦加热。

介电加热是指当物体置于微波电磁场中时,微波会使物体内部的极性分子不断转向,产生摩擦热,从而使物体温度升高。

而极化分子摩擦加热则是指微波对物体内部的极性分子施加作用力,使分子不断摩擦产生热量,从而使物体温度升高。

这两种加热方式共同作用,使得微波加热能够快速、均匀地加热物体。

微波加热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微波加热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物体达到所需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微波加热能够实现内部加热,使得物体内外温度均匀,避免了传统加热方式中出现的外部温度高、内部温度低的问题。

再次,微波加热具有选择性,只对吸收微波的物质进行加热,不会对容器等非吸波材料产生加热作用,减少了能量的浪费。

此外,微波加热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微波加热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领域,微波加热能够快速均匀地加热食品,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在材料加工领域,微波加热能够实现对材料的快速加热和干燥,提高生产效率。

在医疗领域,微波加热还可以用于物体的消毒和杀菌。

可以说,微波加热已经成为现代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加热方式。

总的来说,微波加热原理简单,加热速度快,加热效果好,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微波加热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最新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最新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 学习知识要点1 •微波的定义一 把波长从1米到0.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

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 为:3X108H Z 〜3X 1012H Z 。

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微波处于普通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 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宽 10000倍。

一般情况下,微波又可划分为 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 •微波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似光性、2)频率高、3)能穿透电离层、4)量子特性。

3 •微波技术的主要应用:1)在雷达上的应用、2)在通讯方面的应用、3)在科学研究方面的 应用、4)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5)微波能的应用。

4•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发射、接收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 论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

一种是“场”的分析方 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在特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求得场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电磁波沿线的各种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分析方法,即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用 克希霍夫定律建立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各种传输 特性。

第二章学习知识要点1. 传输线可用来传输电磁信号能量和构成各种微波元器件。

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 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二元函数,它们沿线的变化规律可由传输线方程来描述。

传 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2.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为其解为U Z i= A “e 八 A 2e jZ I Z 丁 Z — A 2e j 'ZZ o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终端电压U 2和电流丨2,则:U Z =U 2COS :Z jl 2Z 0sin :zd 2U Z d平2Z dz 2 -:2U Z ]=0 -■21 Z = 0 I Z = l 2 COS :Z jU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始端电压U 和电流丨1,则:3. 终端接的不同性质的负载,均匀无耗传输线有三种工作状态:(1) 当Z L 二Zo 时,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

微波知识点(精华)

微波知识点(精华)

绪论1、微波是电磁波谱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

频率(300MHz —3000GHz)。

波长(1m—0.1mm )微波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亚毫米波。

特点:似光性、穿透性、热效应特性、宽频带特性、散射性、抗低频干扰特性视距传播性、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污染。

第一章2、微波传输线:是用以传输微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传输系统的总称3、T EM波指①无纵向电磁场分量的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②电矢量和磁矢量都与传播方向垂直TE波指电矢量与传播方向垂直,或者说传播方向上没有电矢量TM波是指磁矢量与传播方向垂直4、特性阻抗:传输线上导行波电压与电流的比值:①Z0= U:)(定义式),乙=厝恰(推出来的),仅由传输线自身的分布参数决定而与负载及信号源无关。

②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Z0 =.;③平行双导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 =〕丝|门(d为传输线直径,D为间距,E r为相对介电常数,常用的特… d 性阻抗:250 Q , 400 Q , 600 Q )^In b(a,b分别为内外导体半径,常用的特性阻抗:④无耗同轴线的特性阻抗:Z0=50 Q , 75 Q);r :'5、传播常数Y是描述传输线上导行波沿导波系统传播过程中衰减和相移的参数。

, 是衰减常数,dB/m。

是相移常数,rad/m6、输入阻抗是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之比,——7、输入阻抗与特性阻抗的关系:Z in(z)=Z0fj茫8 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反射波电压(电流)与入射波电压(电流)的比值,】u = (定义式)U H6z)推出:«z)= r e42(z,其中=乙一Z° = K|e j°(『1为终端反射系数)乙+ Z0合起来就是:F(z)= - e j(^闵(指任一点的反射系数)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⑵大小均等,沿线只有相位按周期变化,周期为一,也就是一重复性()2 2Z -Z 19、对于-1 1 0,①当乞时,丨=0,此时传输线上任一点的反射系数都等于0,称之为负载匹配②当乙=Z0Z21 *Z0时,有反射波,不匹配1+『()10、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Z in(z)二Z00■(知道一个就可以推出其他的)1-r(z)11、驻波比:传输线上波腹点电压振幅与波节点电压振幅的比值为电压驻波比驻波比的取值范围是1:::::;当传输线上 无反射时,驻波比为1,当传输线 全反射时,驻波比趋于 无穷大。

简明微波知识点总结

简明微波知识点总结

简明微波知识点总结一、微波的产生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其频率范围通常定义为300MHz至300GHz。

微波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电子运动产生的微波:当高速电子在磁场或者电场中运动时,会产生微波辐射。

这种产生微波的方式叫做“同步辐射”,是一种重要的微波源。

2. 电子射频振荡器产生的微波:电子射频振荡器是一种专门用来产生微波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谐某些特定的谐振频率,使得电子在强电场中振荡产生微波。

3. 微波管放大器:微波管放大器是一种设备,通过将微波信号输入到管中,然后通过电磁场的作用来放大微波信号。

4. 光学激光器产生的微波:激光器可以通过频率加倍或者调制的方式产生微波。

二、微波的特点微波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使得它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穿透性强:微波在穿透物质时,能力比可见光和红外线更强。

这使得微波可以穿透一些通常不透明的物质,如水、塑料、衣物等。

2. 热效应:微波在物质中的能量损耗主要表现为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可以被应用于微波加热、烤箱等领域。

3. 反射和折射:微波在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4. 定向传播:微波可以通过定向天线进行传播,这使得微波通信有着更多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三、微波的应用由于微波具有穿透性强、热效应明显、定向传播等特点,使得它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通信领域:微波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如无线电、卫星通信、雷达等。

通过微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高速、高效率的信息传输。

2. 医疗领域:微波被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

如微波成像技术、微波治疗设备等,已经成为现代医疗的重要技术手段。

3. 加热领域:微波加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热、工业加热等领域。

由于微波在物质中的能量损耗主要表现为产生热效应,因此可以实现快速、均匀的加热效果。

4. 安全检测领域:微波成像技术被应用于安全检测领域,如机场安检、建筑结构探测等。

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微波技术是现代通信和雷达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它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信、雷达探测等领域。

掌握微波技术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微波技术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波技术。

一、微波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微波技术是指利用微波(300MHz-300GHz)进行信息传输和探测的技术。

微波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高频特性:微波技术的工作频率较高,能够提供较大的带宽,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2. 穿透力强: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气层,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雷达探测。

3. 直线性好:微波的传播路径近似直线,适合于直线传播的应用场景。

4. 天线尺寸小:与低频通信相比,微波通信所需的天线尺寸较小,便于集成和应用。

二、微波技术的关键组件微波技术的关键组件包括:1. 微波振荡器:微波振荡器是微波技术中的核心部件,它能够产生稳定的微波信号。

2. 微波放大器:微波放大器用于放大微波信号,提高信号的传输功率。

3. 微波混频器:微波混频器用于实现微波信号与其他信号(如射频信号)的混合,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4. 微波天线:微波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是微波通信和雷达探测的关键组件。

三、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1. 无线通信:微波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4G、5G等通信标准都采用了微波技术。

2. 卫星通信:微波技术是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

3. 深空通信:微波技术是实现深空通信(如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等)的重要手段。

四、微波技术在雷达探测领域的应用微波技术在雷达探测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包括:1. 雷达探测:微波技术可以用于雷达系统的发射和接收部分,实现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2. 气象雷达:微波技术是气象雷达的关键技术,用于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

3. 航空雷达:微波技术在航空雷达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空中交通管制、飞行器探测等。

1 微波的特点有哪些

1  微波的特点有哪些

1 微波的特点有哪些?微波的频率范围在300MHz到3000GHz。

微波的特性:(1)似光性;(2)穿透性;(3)宽频带特性;(4)热效应特性;(5)散射特性;(6)抗低频干扰特性;特点:(1)视距传播特性;(2)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3)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污染。

2阻抗匹配分为哪几种?在一个由信源、传输线和负载组成的传输系统中,我们是如何运用以上匹配的。

负载阻抗匹配;源阻抗匹配;共轭阻抗匹配。

对一个由信源、传输线和负载阻抗组成的传输系统,希望信源在输出最大功率的同时,负载全部吸收,以实现高效稳定的传输。

因此一方面应用阻抗匹配器使信源输出端达到共轭匹配,另一方面应用阻抗匹配器使负载与传输线特性阻抗相匹配。

3 什么是电激励?将同轴线内的导体延伸一小段,沿电场方向插入矩形波导内,构成探针激励。

由于这种激励类似于电偶极子的辐射,故称电激励。

4、从接收角度来讲,对天线的方向性有哪些要求(1)主瓣宽度尽可能窄,以抑制干扰。

但如果信号与干扰来自同一方,即使主瓣很窄,也不能抑制干扰;另一方面,当来波方向易于变化时,主瓣太窄则难以保证稳定的接收。

因此,如何选择主瓣宽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旁瓣电平尽可能低。

如果干扰方向恰与旁瓣最大方向相同,则接收噪声功率就会较高,也就是干扰较大;对于雷达天线而言,如果旁瓣较大,则由主瓣所看到的目标与旁瓣所看到的目标则会在显示器上相混淆,造成目标的失落。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希望旁瓣电平尽可能地低。

(3)天线方向图中最好能有一个或多个可控制的零点,以便将零点对准干扰方向,而且当干扰方向变化时,零点方向也随之改变,这也称为零点自动形成技术。

5简述线-圆极化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线—圆极化转换器有两种:多螺钉极化转换器和介质极化转换器。

这两种结构都是慢波结构,其相速要比空心圆波导小。

如果变换器输入端输入的是线极化波,其TE11模的电场与慢波结构所在平面成450角,这个线极化分量将分解为垂直和平行于慢波结构所在平面的两个分量E u和E v,它们在空间互相垂直,且主模都是TE11,只要螺钉数足够长或介质板足够长,就可以使平行分量产生附加900的相位滞后。

微波(电磁波)—搜狗百科

微波(电磁波)—搜狗百科

微波(电磁波)—搜狗百科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

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

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从电子学和物理学观点来看,微波这段电磁频谱具有不同于其他波段的如下重要特点:穿透性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

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微波能与介质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以微波频率2450兆赫兹,使介质的分子每秒产生24亿五千万次的震动,介质的分子间互相产生摩擦,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2]选择性加热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

介质损耗因数大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

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

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

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

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其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

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热惯性小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升温速度快。

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似光性和似声性微波波长很短,比地球上的一般物体(如飞机,舰船,汽车建筑物等)尺寸相对要小得多,或在同一量级上。

使得微波的特点与几何光学相似,即所谓的似光性。

因此使用微波工作,能使电路元件尺寸减小;使系统更加紧凑;可以制成体积小,波束窄方向性很强,增益很高的天线系统,接受来自地面或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物体方位和距离,分析目标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波及其特点
一、微波的概念及波段划分
微波是一种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把波长从1米到1毫米范围 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3×108Hz~ 3×1011Hz。如下图所示。
无线电波
视频
射频
f (Hz)3
(m) 108
3 103 105
3 106 102
微波
3 109 10-1
M
50.00~75.00
C
3.95~5.85
E
60.00~90.00
XC
5.85~8.20
F
90.00~140.0
X
8.20~12.40
G
140.0~220.0
Ku
12.40~18.00
R
220.0~325.0
K
18.00~26.50
二、微波的特点


似光性

绪 论微

频率高 穿透电离层
量子特性
卫星通信 多路通信
天文学研究 微波波谱学
1-2 微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微波技术的发展


发展方向

工作频段向高频段发展
小型化、宽带化
自动化、智能化

二、微波技术的应用
微波应用
雷达
通信
科学研究 生物医学
微波能
1-3 微波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麦克斯韦方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场与路相结合
基本内容
第四章
路 克希霍夫定律
特高频 (UHF) 超高频 (SHF) 极高频 (EHF)
微波波段的代号及对应的频率范围
第 一
波段
频率范围(GHz)
波段
频率范围(GHz)

UHF
0.30~1.12
Ka
26.50~40.00
L
1.12~1.70
Q
33.00~50.00
绪 论
LS
1.70~2.60
U
40.00~60.00
S
2.60~3.95
光波 可见光 红外线
紫外线
宇宙射线
x射线 射线
3 1012
3 1015
3 1018
10-4
10-7
10-10

微波波段划分 如下:
一波段名称 论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1m~ 10cm 10cm~ 1cm 1cm~ 1mm
0.3~ 3GHz 3~30GHz
30~ 300G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