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描写的作文教学
如何运用感官描写提升作文效果

如何运用感官描写提升作文效果作文是我们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而一个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给读者带来直击心灵的感受。
在作文中,运用感官描写是一种有效的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参与和体验作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感官描写来提升作文效果。
一、运用视觉描写视觉描写是最常见的感官描写方式之一。
通过形容事物的外观、色彩、形状等细节,可以使读者在脑海中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所描述的事物。
例如,描述一幅画作时可以写道:“墨绿色的林荫道蜿蜒而行,两旁的柳树轻轻摇晃,透过树冠的缝隙,金黄色的阳光洒在小溪上,清澈的水面犹如一面镜子,映出天空中飘浮着的白云。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在画作所描绘的场景中,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和宁谧的氛围。
二、运用听觉描写听觉描写可以通过描述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质等细节来给读者带来真实感受。
例如,描述下雨天时可以写道:“细密的雨点轻轻敲打着窗户,在屋内营造出一片静谧的氛围。
偶尔,大雨点破窗而入,发出清脆的滴答声;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发出悦耳的滴答声。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听到雨水的声音,感受到雨天的宁静与舒适。
三、运用嗅觉描写嗅觉描写可以通过描述气味的特点和感受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描述一道美食时可以写道:“一股诱人的香气从厨房里飘出来,混合着香辣的辣椒、芳香的大蒜和鲜美的海鲜味,让人垂涎欲滴。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闻到了美食的香气,激起了他们对美食的渴望和胃口。
四、运用触觉描写触觉描写可以通过描述物体的质地、温度、触感等细节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实际触感。
例如,描述一个夏日的场景时可以写道:“太阳透过树叶的间隙洒在地面上,温暖的阳光微微刺痛着皮肤,略带湿润的微风拂过脸颊,带来一缕清凉。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热和微风的抚慰。
五、运用味觉描写味觉描写可以通过描述食物的滋味、口感、香甜等细节来给读者带来味蕾的享受。
例如,描述一杯咖啡时可以写道:“浓郁的咖啡香气扑鼻而来,搭配着滑顺的口感和微苦的余韵,犹如一段恰到好处的交响乐,让人陶醉其中。
感官写作初中教案

感官写作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通过感官来观察和描述周围事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感官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感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感官写作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
3. 感官写作的练习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感官写作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感官写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讲解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10分钟)1. 视觉:如何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观、颜色、形状等来描述和表达。
2. 听觉:如何通过倾听声音、音调、节奏等来描述和表达。
3. 嗅觉:如何通过嗅觉来描述和表达事物的气味和氛围。
4. 味觉:如何通过味觉来描述和表达事物的口感和味道。
5. 触觉:如何通过触觉来描述和表达事物的质地和触感。
三、感官写作的练习和指导(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纸,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官,例如视觉,然后描述和表达一个熟悉的物品或场景。
2. 学生在纸上进行书写,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3. 学生完成后,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综合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综合练习纸,要求学生运用五种感官来描述和表达一个熟悉的物品或场景。
2. 学生在纸上进行书写,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3. 学生完成后,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在感官写作中的体验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感官写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和表达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感官写作的概念和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通过感官写作表达情感和感受的能力。
3. 学生在综合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资源:1. 练习纸和笔。
2. 参考资料和例文。
教学建议:1. 在讲解感官写作的基本技巧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场景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在练习和指导环节,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和描述。
感官描写的作文教学

感官描写的作文教学作文是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衡量语文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语文探讨作文教学的新模式,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教法。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感官描写的作文教学,欢迎阅读。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综合训练,需要多元化的组合。
作文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哪种教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作文教学活动,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作文水平来说,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情趣是指情感和兴趣两方面,它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质。
在作文教学中,情感是写作的动力。
文章的萌发和诞生都离不开情感。
正像古人所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兴趣也是一种内驱力。
有了兴趣,学生就有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因此,加强对学生写作情趣的诱发,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
教学中可让学生看看、做做、说说、写写、调动眼、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活动之中,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还必须,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用恰当的语文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用笔把想说的话显示在书面上,说白了就是用笔在说话。
由此看出,说是写的前提,说话训练是发燕尾服口头语言、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书面表达基础,所以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多说,重视口语交流,为写作奠定基础。
看看、说说、写写。
形象直观的事物最容易使儿童接受,这是由独立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充分利用视觉这个感官,借助实物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
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并不深刻,抽象思维比较空洞,要学生表达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好借直观教学,创造条件,使学生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
尤其要让学生多看,如;看图、看物、看人、看表演等。
五感法写作技巧范文

五感法写作技巧范文
首先,以视觉为主要感官来描写事物。
通过准确描述事物的外貌、颜色、形状、大小等细节,可以使读者在脑海中产生清晰的图像。
例如,在
描写一朵鲜花时,可以用动词描述其绽开的过程、形容词表达其鲜艳的颜色,让读者仿佛看到一朵如实存在的花朵。
其次,通过听觉来抓取感官细节。
包括事物发出的声音、声音的音调、音量以及声音的变化等。
比如,在描写海浪时,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海浪
的声音是轻柔的、奔放的,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海浪带来的音乐般的美妙。
第三,用触觉来增强描写的质感。
触觉是人类最贴近事物的感官,可
以通过描述事物的触感来让读者感受到真实存在的感觉。
比如,在描写食
物时,可以描述其口感的细腻和滋味的鲜美,让读者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第四,通过嗅觉来描绘味道。
嗅觉可以唤起人们对味道的记忆和情感,能够在描写中加入一丝香味。
比如,在描写一个果园时,可以通过描述果
实的芳香气味,让读者能够闻到果实成熟的味道。
最后,运用五感来十分恰当地描写环境与氛围。
这可以通过以声音、
视觉、触觉、嗅觉来向读者传递一种特定的气氛和情感。
例如,在写一片
田园风光时,可以通过描述鸟儿鸣叫、微风吹拂、花香扑鼻等细节,营造
出宁静、舒适的氛围。
总之,五感法写作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增强读者的阅读
体验。
通过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可以使描写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
因此,在写作中合理运用五感法,能够
提升文章的质量和吸引力。
引导小学生运用感官描写丰富作文细节和画面感

引导小学生运用感官描写丰富作文细节和画面感在小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如何引导他们运用感官描写丰富作文细节和画面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有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写作表达能力,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一些引导小学生运用感官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一. 触觉描写触觉描写可以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事物的质地、温度和触感等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触觉描写:1. 利用触觉形容词:指导学生使用与触觉感受相关的形容词,例如“柔软的绒毛”、“光滑的石头”等。
这样的形容词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被描述事物的触感。
2. 创设触觉场景:通过给学生提供触觉场景的情境,让他们想象自己身临其境。
例如,描述一个夏天的海滩,可以引导学生描述沙滩上热辣辣的感觉,或者晚上凉爽的海风等。
二. 味觉描写味觉描写可以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事物的味道和口感等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味觉描写:1. 通过形容食物: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来描绘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例如,“甜蜜的蜂蜜”、“酸爽的柠檬”等。
2. 利用比喻和拟人手法: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来描写味觉感受,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味道。
例如,“奶茶喝起来像一团柔软的云”、“橙子的味道像阳光一样温暖”。
三. 听觉描写听觉描写可以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事物的声音和声音带来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听觉描写:1. 利用形容词描写声音: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来描绘声音的特点,例如“响亮的钟声”、“柔和的波浪声”等。
2. 描述声音的背景:通过描述声音的背景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传达声音所带来的情感。
例如,“雨点敲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让人感觉舒心而宁静”。
四. 嗅觉描写嗅觉描写可以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事物的气味和氛围等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嗅觉描写:1. 使用形容词描写气味: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来描绘气味的特点,例如“花香四溢”、“清新的草味”等。
运用感官描写手法增强作文的形象感

运用感官描写手法增强作文的形象感在写作中,通过运用感官描写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感官描写是一种通过描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手法。
下面将从不同的感官出发,探讨如何运用感官描写手法增强作文的形象感。
视觉是最直接的感官,通过描写景物的外貌、颜色、形状等,可以使读者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图像。
比如,当我们想要描写一个美丽的花园时,可以描述花儿的色彩斑斓,如红、黄、蓝等各种颜色的花朵争相开放;可以描绘花园中的景物,如碧绿的草坪、高大的树木、飘落的花瓣等。
通过这些视觉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花园的美丽与生机。
听觉是另一个重要的感官,通过描写声音的大小、音调、音质等,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的声音。
比如,当我们想要描写一个夏日的午后,可以描述蝉鸣声的嘈杂,鸟儿的欢快歌唱,还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这些声音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夏日的炎热和生机。
嗅觉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联结的感官,通过描写气味的种类、强度、来源等,可以让读者在脑海中产生对作品中场景的真实感受。
比如,当我们想要描写一个农村的早晨,可以描述新鲜的泥土气息、清晨的草香、炊烟的味道等。
这些嗅觉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农村的宁静与朴实。
味觉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感官,通过描写食物的味道、口感等,可以让读者产生对作品中场景的真实感受。
比如,当我们想要描写一顿丰盛的家常饭,可以描述米饭的香气、菜肴的鲜美、汤水的醇厚等。
这些味觉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幸福。
触觉是一种通过描写物体的质地、温度、触感等,可以让读者产生对作品中场景的真实感受。
比如,当我们想要描写一个雨天的景象,可以描述雨滴打在脸上的凉意、湿漉漉的衣物、泥土的湿润等。
这些触觉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雨天的清新与湿润。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感官描写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视觉描写可以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图像;听觉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的声音;嗅觉描写可以让读者产生对作品中场景的真实感受;味觉描写可以让读者产生对作品中场景的真实感受;触觉描写可以让读者产生对作品中场景的真实感受。
如何运用感官描写增强作文形象感

如何运用感官描写增强作文形象感作为一名作家或者写作爱好者,我们都希望能够通过作文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而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我们要表达的内容,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感官描写来增强作文的形象感。
感官描写可以帮助读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去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和事物。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运用感官描写增强作文形象感的技巧和方法。
一、视觉描写视觉描写是最常用的一种感官描写方式,通过生动而具体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想象出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和形象。
比如,当你描写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时,可以用绚丽的词汇来描绘大自然的色彩:“湖水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着天空的碧蓝;山巅上绿树成荫,仿佛一幅翠绿的地毯。
”二、听觉描写听觉描写可以通过描写声音和声音的特点来增强作文的形象感。
比如,在描述一个雷雨的场景时,可以描写雷声的轰鸣和雨滴的敲击声,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宏大和威力感:“雷声如同天神的怒吼,震得人心悸;雨滴犹如千军万马的脚步声,猛烈地敲击着大地。
”三、嗅觉描写嗅觉描写可以通过描述气味的细微差别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
比如,在描述一幅田园画时,可以描述花草的芳香扑鼻而来,从而让读者感受到清新和宜人的气息:“夏日里,花草的芳香弥漫在空气中,仿佛进入了花的海洋。
”四、味觉描写味觉描写可以通过描述食物的味道和口感来增强作文的形象感。
比如,在描写一道美食时,可以描述食物的香味和口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美味和滋味:“这道菜香气扑鼻,入口鲜嫩多汁,美味无比,仿佛是舌尖上的享受。
”五、触觉描写触觉描写可以通过描述事物的触感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
比如,在描写一个雨天的场景时,可以描述雨滴落在皮肤上的触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湿润和凉爽:“雨水滴在身上,像自然的按摩,带来一丝清凉和舒适。
”总之,通过运用感官描写可以增强作文的形象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和事物。
小学生作文指南如何运用感官描写增强作文效果

小学生作文指南如何运用感官描写增强作文效果作文是小学生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其中一个有效的写作技巧就是通过感官描写来增强作文效果。
感官描写是指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描述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
本文将向小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如何运用感官描写来增强作文效果的指南。
一、利用视觉描写视觉描写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运用的感官描写方式。
通过对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描写,可以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形象。
例如,在描述一朵花的时候,可以写道:“那朵花有五片粉红色的花瓣,花瓣的边缘色泽逐渐变淡,像是阳光洒在花瓣上的痕迹。
”这样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清晰地想象出花朵的样子,增强了作文的视觉效果。
二、巧妙利用听觉描写听觉描写是通过对声音、声响的描述来增强作文效果。
合理运用听觉描写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作文的主题。
举个例子,在描述雨天的时候,可以写道:“雨滴敲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宛如一首美妙的乐曲。
”这样的描写不仅可以让读者听到雨滴的声音,还能够将雨天的氛围传达给读者,令整个作文更加生动。
三、运用触觉描写触觉描写是通过对物体的质地、温度、触感等特性进行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物体真实存在的感觉。
比如,在描述夏天的海浪时,可以写道:“海浪拍打在脚下,清凉的海水顺着脚趾缝渗入,令人心旷神怡。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切身体验到夏天海边的凉爽感觉,增强作文的触觉效果。
四、嗅觉和味觉描写嗅觉和味觉描写是通过对气味和味道的刻画,使读者产生对事物的联想和回忆,加深对作文的理解和体验。
举个例子,在描述农村的夏天时,可以写道:“农田中弥漫着成熟水稻的清香,空气中还飘荡着农田里煮粥的味道。
”这样的描写可以勾起读者对农村的记忆与想象,增加作文的嗅觉和味觉效果。
通过合理运用感官描写,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其中。
但是在运用感官描写时,也要注意适度和合理,避免描写过多而破坏作文的整体结构和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官描写的作文教学作文是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衡量语文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语文探讨作文教学的新模式,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教法。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感官描写的作文教学,欢迎阅读。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综合训练,需要多元化的组合。
作文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哪种教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作文教学活动,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作文水平来说,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情趣是指情感和兴趣两方面,它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质。
在作文教学中,情感是写作的动力。
文章的萌发和诞生都离不开情感。
正像古人所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兴趣也是一种内驱力。
有了兴趣,学生就有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因此,加强对学生写作情趣的诱发,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
教学中可让学生看看、做做、说说、写写、调动眼、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活动之中,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还必须,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用恰当的语文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用笔把想说的话显示在书面上,说白了就是用笔在说话。
由此看出,说是写的前提,说话训练是发燕尾服口头语言、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书面表达基础,所以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多说,重视口语交流,为写作奠定基础。
看看、说说、写写。
形象直观的事物最容易使儿童接受,这是由独立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充分利用视觉这个感官,借助实物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
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并不深刻,抽象思维比较空洞,要学生表达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好借直观教学,创造条件,使学生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
尤其要让学生多看,如;看图、看物、看人、看表演等。
当然,所提供的直观事物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一次,要求学生写自己直观的小物件。
课前让学生从家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课上组织学生看“小物件”。
看前投影出示思考题。
1.你喜欢的小物件叫什么名儿?它的形状、颜色如何?2.它有哪些功能、用途?3.你喜欢它什么?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仔细观察自己的小物件。
尽管这些小物件属于学生各自所有,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小主人的青睐。
历为这是在课堂上、在集体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带着一种拥有小物件的自豪感而进入观察小物件的情境之中。
学生一会儿看看思考题,一会儿看看小物件,精神是那么集中,眼神是那么专注。
老师要给足学生观察时间,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等绝大多数学生都举手想说时,就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按思考题顺序口述出来。
说时也要分步进行,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互相说,彼此相互补充。
然后选出说得好的学生在全班说。
当学生口述时,教师在讲台前面举着那个被叙述的小物件,其他学生的任务是边看边听,听后再评议,指出不足,称赞好词佳句。
由于学生观察兴趣浓厚,主观积极性高,说起来都滔滔不绝。
人人争先恐后地发言。
当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物件”一一被口述后,学生从中已经悟出怎样叙述“小物件”的方法,因此众多学生纷纷跃跃欲试,可以说心中的话也已到了呼之欲出的火候了。
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赶快把学生引入写的教学五一节。
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内容用笔记录下来。
学生们边看自己喜欢的物件,边思考边写,毫不费力就把小文章写了出来。
从学生的写作效果看出,学生们都把自己喜欢的“小物件”从颜色、形状、用途等方面介绍得清清楚楚,还各有其特色。
从这儿就可以说明这种看看、说说、写写地安排作文教学五一节是值得肯定的。
做做、说说、写写。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为作文教学服务。
在玩玩做做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发展口头语言,培养写作能力。
一次在课堂上学到一篇有关“吹泡泡”的文章后,不少学生提出想搞一次“吹泡泡”的活动。
我想这又是一次契机,可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寓说写训练于玩玩做做之中。
我问:“你们谁说说‘吹泡泡’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学生们从制做原料及方法到所需小瓶、吸管,—一说清楚后,就让学生回家云准备这些东西。
第二天举行“吹泡泡”活动时,我先让观察一下,每个学生所制的泡泡液在颜色上有什么不同,然后就开始让学生按教师说的步骤去吹泡泡。
1.慢慢儿地吹;2.不快不慢地吹;3.快快地吹。
看看哪种吹法吹出的泡泡最多。
学生经过再三地试吹,终于发现吹泡泡的最佳方法,于是他们就尽情地吹呀,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正在兴头上,我让他们比一比,谁吹出来的泡泡最美?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站在操场上围成一圈,都向中间吹泡泡,只见五颜色六色的泡泡从一个个吸管中喷射而出,就像晶莹的珍珠撒向空中。
我还把学生分成四个组,一组吹,其他三组进行观察,看看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么样儿?一组吹后,就让学生说说。
吹吹说说,说说吹吹,几个回合后,学生就把泡泡的颜色、形状、姿态等都说得淋漓尽致。
散开的泡泡如天女散花,成串的泡泡如彩蝶飞舞。
玲珑剔透,晶莹闪光,神奇而美妙。
后来我还让学生发挥触觉的作用,亲手接住一个泡泡。
摸摸它,感受一下那轻轻的、滑滑的、亮亮的感觉。
嘿!有的泡泡竟在一个学生的手心上保持了好长一段时间,轻吹它一下后才破碎而去。
学生们兴奋极了,情不自禁地说:“看,我这有一串糖葫芦!”、“看,我这个泡多大,是高科技的透明飞球!”后来,我问学生:“吹泡泡开心吗?”“开心!那泡泡太有意思了,又软乎、又光亮、美极啦!我还想吹!”最后,在总结这次课外活动时,我又让学生把活动准备、吹法、见到的美景以及自己的心情感受重新回顾一下,并口述成一段连续的话,说说评评。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再让学生把这次活动情况以“吹泡泡”为题,记录下来,从而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
这样在玩玩做做的课外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其实,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看看、做做、说说,还可以让学生听听、摸摸、品品,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
学生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把自己所想的内容,用语言文字显示出来。
想得多,就写得多,想得深,才能写得透的。
因此,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想不是凭空瞎想,需要借助所接触的客观事物。
尤其需要多种感官云参与和体验眼前的事物,才能为学生提供所想的客观依据。
依据越充分,想得就越清楚、越具体、越深刻。
让学生多看课外书,可以积累知识,开阔视野;领着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大自然,可以感受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秋天的奉献、冬天的纯洁;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晨雾的迷蒙、雨后彩虹的美景。
这样让学生的视觉中枢充分发挥作用,学生看得就越专注,印象也越深刻,思路也就越宽广,作文自然就有的可写了。
让学生去做,亲身参与实践,学生所想的内容会更符合实际,写出的文章也就更恰如其分。
就拿《值日》这篇作文来说,我先后让学生写了两次。
第一次,我把题目出示给学生后,问学生:“你会写吗?有的写吗?”生答:“会,有的写。
”“那你们就按平时值日的顺序去写吧!”结果写出的作文,读起来就跟喝白开水一样,没有丝毫的味道,平平淡淡,只按顺序写出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结果怎样。
第二次,我让学生开展一次“值日”竞赛。
赛后,我再次让学生写“值日”一文,写前提出一些要求,尤其强调要写出值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等学生把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效果与第一次相比截然不同。
在平铺直叙中,夹杂着生动的描述及作者的情感,显得文章有起有伏。
如: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桌子与桌子之间的缝隙是比较难扫的,直接扫,笤帚伸不进去。
只好先搬开桌子,才能扫彻底,扫后再摆好。
最让我头疼的是粘在地面上的一块泡泡糖,扫不走,踢不掉,水冲也不灵,怎么办呢?用小棍来回杵,有点门儿。
杵一会儿后,大部分已脱落,但还有残余的顽固‘分子’。
我急中生智,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用小刀刮,对准行。
……”这样的细节描写,显然不是凭空假想,而是在生活实际中,边干边想而得到的,在动手干的实践中,学生的写作思咱也越来越宽阔。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而这种精神的前提条件,不仅知识丰富,而且思维敏捷,想象力强,别人想不到的能首先想到。
想象作为一种能力,只有通过各种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
学习《琥珀》一文时,我让学生当“小科学家”分小组探讨推想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学生从想想、说说的教学过程中,知道了想象不能凭空胡想,它必须在严密地逻辑下进行。
课上我还安排学生作“学术报告”。
“小科学家”们拿着实物{玻璃球)边演示边说,有的推想琥珀形成的条件,有的推想形成的过程,还有的推想被发掘的过程,同学间还互相评议补充。
在研讨中有的同学竞争得面红耳赤。
这就足以说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投入程度。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上去了,说写能力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要表达真情实感,就要求学生用自己手里的笔,写出“心中”的真事真话真情。
所写的事应该是自己看到、听到、想到或是亲身经历的,所表达的情应是通过自己感知、体验而产生的。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不少学生作文只有共性没有个性。
“我”和“大家”成了通用词,编造抄袭,哪儿有情和感可言。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来呢?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真知。
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素材,而体验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要调学生的多种感官投身到生活中去。
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常常只重视“看”这个视觉的作用,而对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的功能往往予以忽视。
因此,尽管学生也在“观察”,所得却少而肤浅。
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感知、体验,才能产生真知和实情,从而获得独具个性的真情实感。
为了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从三年级开始,我让他们每人养一盆花草,写养花日记,及时记下在养花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品味养花中“酸甜苦辣”。
后来要求学生写“介绍一种你喜欢的花卉”时,由于学生有这种生活体验,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不仅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而且把花的特点介绍得恰如其分,尤其是那种对花的喜爱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显得自然和实在。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是一篇习作的题目。
为了指导好这篇习作,我组织同学搞一次有关环保内容的活动,目的是要寓思想教育与写作训练于活动之中。
我们的活动内容是到居民楼前的绿地上拾白色污染物。
出发前我让学生商量带什么工具。
到目的地后,又让学生先观察被污染的状况。
树上、地上、草丛中到处是白色塑料袋、废纸及其他污染物,蚊蝇随处可见,臭味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