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跟通知的区别_行政公文
【2018最新】通知、公告、函、请示、报告等公文的区别-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通知、公告、函、请示、报告等公文的区别通知、公告、函、、报告等公文的区别一、通知是要求下级机关、组织或人员办理或周知的事项;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公文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按照使用性质,通知可分为三大类:1、是用于要求下级办理或周知事项的指示性通知,如(工作、学习安排通知,会议通知等);2、是用于批转文件和颁发、印发、转发文件的批示性通知;3、是用于任免干部的任免性通知。
二、通报是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把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好坏典型事例以及具有典范、知道、教育、警戒意义的事件通知所属下级单位的公文文种。
通知和通报的区别1、内容范围不同。
2、目的要求不同。
3、表现方式不同。
三、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特点:1、法规性 2、政策性 3、广泛性 4、使用的普遍性种类:1、制约性通告2、知照性通告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一)函主要三种类型:1、商洽谈2、询问答复函3、请批、批准函(二)函主要三个特点1、适用范围广泛,使用灵活方便。
2、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
3、短小精悍。
函与请示的区别函:主要用于平级单位之间、不相隶属单位之间以及有业务上的主管和被主管关系的单位之间的工作往来。
请示:则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下级机关用请示向上级机关行文请求指示批准重要事项。
五、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一)类别:1、呈报报告2、呈转报告3、回复报告六、请示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
(必须在事前写。
请示中不能附带报告的内容,只能一事一文。
)与报告比较,请示的突出特点1、行文内容的请求性。
行政机关公文种类

行政机关公文种类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共确定了“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类、14个文种。
下面就各个文种作一介绍。
一、命令(令)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命令(令)有3个特点,即:具有强制性、有限定的发令机关、发布命令必须以法律和法令为依据。
在具体使用中命令(令)可以分为公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奖令等。
1.公布令。
这是颁布法律、法令和法规时使用的令文。
公布令正文比较简短,一般由颁布对象、颁布根据、颁布决定、执行要求4部分组成。
颁布对象,指所公布的法规文件的名称;颁布根据,说明是经过什么会议通过或由什么领导机关批准的;颁布决定,即公布或批准的决定,一般有“现予颁布(公布、发布)”、“现予公布施行”等;执行要求,一般指公布的法规文件开始生效实施的时间要求。
颁布令后面要附上所颁布的法规文件。
2.行政令。
这是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使用的令文。
行政令的正文一般分为3个部分,即命令缘由(引言)、命令事项(主文)和执行要求(结语)。
命令缘由部分着重阐明发令原因,扼要写明发令的背景、形势和缘由,揭示发令的目的和意义,使受令方了解执行此令的重要性,增强执行命令的自觉性。
命令事项是命令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命令所要采取的重大的强制性措施。
要分条款或分层次地写明规定事项、工作要求、方法步骤。
文字要写得具体、肯定、简明、庄重,不作议论。
使受令方一目了然,易于执行。
执行要求是命令事项的补充,对受令方提出要求和嘱咐。
有的令文执行要求已在前面两部分讲明,也就不必再单独写这部分了。
也有的命令的正文没有明显地分为三个部分,而是篇段合一的。
3.嘉奖令。
这是上级对下级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奖励时使用的令文。
嘉奖令的正文一般包括4个部分:优秀事迹、性质和意义,嘉奖项目、号召和希望。
行政公文包括

行政公文包括行政公文包括什么?公文是组织机构之间或机构内部进行信息传递、决策执行的一种文件形式,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行政公文是政府部门及其他行政机关进行公务活动中使用的一种特殊文书形式。
首先,行政公文包括通知。
通知是行政机关向特定对象传达某一事项的文件。
通知的内容包括日期、标题、正文和署名等要素。
通知的形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但是书面通知更常见。
通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准确、及时地将特定事项传达给相关对象,并能够为后续的行政决策与执行提供依据。
其次,行政公文包括公告。
公告是行政机关将某一事项向广大民众公开宣布的一种文件形式。
公告的内容具有明确性和公示性。
公告的形式通常是书面,在指定的公共场所或媒体上公示。
公告的作用在于将重要的政府决策、公共事务或通知事项公之于众,方便广大公民了解相关信息,保障公开透明的行政治理。
再次,行政公文包括通报。
通报是行政机关向上级或同级机关以及相关部门报告某一具体情况的一种文件形式。
通报的内容通常是对一系列细节进行列举和说明,以便上级或相关部门了解具体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指导。
通报的形式可以是书面或口头,但是书面通报更容易保存、传递和参考。
此外,行政公文还包括公函。
公函是行政机关向其他机关或单位发出的一种正式信函。
公函的内容结构和格式较为规范,通常包括主题、称呼、正文、署名等要素。
公函的目的是传递重要信息、请求意见或作出决策等。
公函的形式可以是纸质信函,也可以是电子邮件或其他形式的书面文件。
公函具有正式性和约束力,要求被函件对象按照约定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行动或提供相关信息。
总的来说,行政公文包括通知、公告、通报和公函等形式,它们具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但都是行政机关进行信息传递、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
行政公文的规范使用和处理,对于行政管理的高效、公正和透明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行政公文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使得行政公文的传递和处理更加便捷和高效。
然而,我们也应当警惕行政公文的过度繁琐和庞杂,努力将其简化和精简,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行政管理的需要。
公基公文常识:公文文种辨析之公告、通告、通知

公基公文常识:公文文种辨析之公告、通告、通知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基公文常识《公文文种辨析之公告、通告、通知》,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各地事业单位、村官、三支一扶等考试中常会涉及到公文的考查,而公文复习对于考生而言最难的就是文种之间的区别,一有案例题的考查要求选择正确的文种时通常就会难倒很多人。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容易混淆不清的三个文种——公告、通告和通知。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过概念已经能看到三者之间比较明显的区别,但不代表了解了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异。
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
一、传达范围不同从概念中可以看到这是最明显的区别,公告是向“国内外”公布;通告则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这个“一定范围内”可以理解为周边人群及过往人群,因为公告和和通告都是公布性公文,其受文对象往往是直达人民群众,只不过范围上公告更广而已。
但通知则不同,通知的传达范围往往是明确的,不像公告和通告是泛指的范围。
二、内容事项不同传达范围的不同也就说明这三者传达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1.公告向国内外公布,因此公布的是“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比如一些重要领导人员的任免公告,或者一些考试公告等;2.通告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宣布一些行政措施,也可以用于告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项,且通告的专业性较强,多涉及公安、交通、邮电、税务、市政建设、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公务活动,带有专门性质,也常会使用一些行业术语;3.通知被称为“公文之王”,因此上至全国范围的重大安排,下到一个单位内部的一般事项,都可以使用通知。
除了发布性通知以外,也包括知照性通知、指示性通知及转发性通知,可见,通知的内容上更为广泛。
三、使用权限不同能运用这三种文种的单位也是有所区别的,公告的使用机关只能是国家机关,而且多见于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机关使用,一般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不能使用公告这种文种;而通告和通知使用范围就比较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均可以使用。
公告、通告、通知..

正文,一般要写明公告的依据,公告的事 项和结语三个内容。若公告事项较复杂, 则应分项列点行文。公告的结语常用 “现予公告”或“特此公告”等惯用语。
落款,标题上出现了发文机关名称, 可不再落款;标题上没出现发文机关名 称,则应在正文右下方署明发文机关名 称。 成文日期,写在落款的下方,用汉 字写明年、月、日。登报的公告也有把 成文日期标注在标题下的括号内的。
(二)通告的类型
根据内容性质和要求,通告可分如下两类。 1.知照性通告,即公布当周知事项的通告。如 《关于调整我省中国电信移动电话入网费的通 告》。 2. 祈使性的通告,即公布当周知且当遵守有关 事项的通告。如《关于确保重阳节登高活动安 全的通告》。
二、通告的写作格式
通告一般由 标题、发文字号、正 文、落款 和成文日期组成。
通告写作
【案例精选一】
关于确保重阳节登高活动安全的通告 穗府〔2001〕44号 为确保重阳节白云山登高活动安全,现将有关事项 通告如下: 一、为避免人流过度拥挤, 10月24日 17时 至 10月 25日 18时 ,禁止全市各单位组织集体登白云山。 二、 10月24日17时 至 10月26日7时 ,除执行任务 的车辆外,其他车辆禁止上白云山。上山执行任务的车 辆应按规定的路线行驶,在规定地点停放。 三、重阳节期间,上白云山的游客只允许攀登摩星 岭、山顶广场,其他山峰不得攀登,并要按指定的路线 登山游览。禁止攀爬无路可走的山坡;要遵守秩序,不 得争先恐后;不得在人多拥挤狭窄的地方聚集;不得滞 留在道路两旁和进出口;要看管好携带的儿童和财物。
3.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 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 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 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4.应当使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如 长度用“米(m)”、质量用“千克 (kg)”等。 5.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 结构层次序数和定型的词、词组、惯用 语、缩约语、具有修辞色彩词语中作为 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 阿拉伯数字。
公告跟通知的区别

公告跟通知的区别通告和公告二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聪明的读者你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吗?下面整理了有关公告跟通知的区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告跟通知的区别范文一公告和通告的区别《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一、公告和通告的区别:第一,内容属性不同。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
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
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
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
在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等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公告跟通知的区别范文二通告与公告的区别(一)通告的含义通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通告的定义为:“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和公告二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是都具有晓谕性和公布性,也就是说,内容都是知照性的,发布范围都是面向全社会。
要想避免二者之间概念的混淆和文体的误用,关键是区分二者的不同。
这些区别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
通知、通报、报告、公告、公报区别

比较通知、通报、通告、公告、公报
文种
通知
通报
通告
公告
公报
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使用时间
一般是事前行文。
一般是事后行文。
一பைடு நூலகம்是事前行文。
一般是事后行文。
一般是事后行文。
发文机关
上级机关。
上级机关。
各种机关单位均可。
一般为省、部级以上机关。
一般为党政机关。
收文对象
发文机关所属下级机关。
发文机关所属下级机关。
一般为全部组织和群众。。
一般为中外所有人民。
一般为中外所有人。
发布方式
一般只通过某种公文交流渠道,传达至有关部门、单位或人员。
一般只通过某种公文交流渠道,传达至有关部门、单位或人员。
一般可通过张贴、报刊、电台等。
一般通过通讯社、报刊、电台等。
一般通过通讯社、报刊、电台等。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为叙述,叙述具体,语言平实。
表达方式常兼用叙述、说明、分析和议论,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表达具有通俗性,语言朴实简明。
表达简洁,直述其事,不作议论发挥,语气庄重严肃。
公文中通知、通告、通报、公告、决定、函、请示、申请、报告等的区别

1、呈报报告
2、呈转报告
3、回复报告
六、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必须在事前写。请示中不能附带报告的内容,只能一事一文。)
[与报告比较,请示的突出特点]
1、行文内容的请求性。
2、行文目的的求复性。
3、行文时机的超前性。
4、请求事项的单一性。
七、申请
是单位或个人因某种需要向有关部门、组织、团体提出书面申请的专用文书。
2、是用于批转文件和颁发、印发、转发文件的批示性通知;
3、是用于任免干部的任免性通知。
二、通报
是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把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好坏典型事例以及具有典范、知道、教育、警戒意义的事件通知所属下级单位的公文文种。
{通知和通报的区别}
1、内容范围不同。
2、目的要求不同。
3、表现方式不同。
三、通告
1、适用范围广泛,使用灵活方便。
2、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
3、短小精悍。
{函与请示的区别}
函:
主要用于平级单位之间、不相隶属单位之间以及有业务上的主管和被主管关系的单位之间的工作往来。
请示:
则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下级机关用请示向上级机关行文请求指示批准重要事项。
五、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公文中通知、通告、通报、公告、决定、函、请示、
申请、报告等的区别
一、通知
是要求下级机关、组织或人员办理或周知的事项;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公文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按照使用性质,通知可分为三大类:
1、是用于要求下级办理或周知事项的指示性通知,如(工作、学习安排通知,会议通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告跟通知的区别
通告和公告二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聪明的读者你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吗?下面橙子整理了有关公告跟通知的区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告跟通知的区别范文一
公告和通告的区别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一、公告和通告的区别:
第一,内容属性不同。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
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
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
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1 / 5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
在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等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公告跟通知的区别范文二
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一)通告的含义
通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通告的定义为: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
通告和公告二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是都具有晓谕性和公布性,也就是说,内容都是知照性的,发布范围都是面向全社会。
要想避免二者之间概念的混淆和文体的误用,关键是区分二者的不同。
这些区别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
公告是用来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涉及内容多是国家大事或省市级的行政大事,或者履行法律规定必须遵循的程序。
小的局部性事项和非法定的事项,不能采用公告的形式公布。
通告是用来发布2 / 5
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它所涉及的事项一般没有公告那么重大。
2.对发文机关的限制性有较大不同。
公告是一种高级别的文体,只有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时,才能由高级别的行政部门发布,这一点前面介绍公告的特点时已有阐述。
而通告是一种高级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使用的文体,不仅行政机关可以制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也可以制发。
3.发布范围有所不同。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采用的文种,它的发布范围比较大,面向全国,有时面向全世界,遍示天下,一体周知,接受的人越多越好。
通告虽然也是面向社会发布的,但多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社区范围内,而且内容也多是指向一个特定的人群,要求这一社区的某一类特定人群遵守或周知。
所以通告的定义中特意强调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4.发布的方式不同。
公告多数是在报刊上刊登,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也不能印成布告的形式公开张贴。
而通告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也可以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
公告跟通知的区别范文三
公告与通告的一般写法:
3 / 5
(一)公告的写法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不能使用公告这一文种的。
因此,对于公告的写法这里只做简要的介绍。
首先,公告的标题通常是发文机关加文种。
有的只写“公告”两字,落款写发文机关的名称,加盖公章。
其次,公告的正文由公告的事由和公告事项两部分组成。
一般情况下,不写结束语,全文要直陈意向,文字凝炼,不加议论。
(二)通告的一般写法
1.标题。
通告的标题有三种形式:(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2)发文机关+文种;(3)只标明文种名称,落款写发文机关全称,加盖公章。
2.正文。
通告正文的语气一般应比较平缓,语句平实,有时需要带上恳切要求协助或办理的语态。
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开头。
说明发布通告的原因和目的。
这部分提出的根据要充分,目的要明确,为下文提出“应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奠定基础。
中间。
写通告的具体事项。
如果通告事项涉及到的要求、措施较多,应该分项予以说明。
分项说明宜采取递减法,由主及次,由大到小,以便读者或听众能够迅速、正确地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通告的具体事项是要面向公众,要求公众周知和执行的。
因此,要力戒表述上的主次不分或忽轻忽重,否则就会使人产生繁杂无序的感觉,不利于读者或听众迅速地、准确地理解文件的精神实质。
结尾。
写执行的具体要求(包括时间、程度、范围等)。
最后可以4 / 5
“特此通告”收束,也可以省略。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