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 (共51页)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 (共51页)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
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方针。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组织抗日联军(核心) 组织抗日义勇军 抗联 第十九路军抗日1932、山海关抗战、长 城抗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
东北军民 国民党爱 国将士
西安事变1936( 时间、人物、 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
工商社会各界 抵制日货,募捐 青年学生
1938年
进犯徐州。10月,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 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大片领土。
长驱直入 ⑴主要是日本蓄谋已久;⑵敌强我弱; 的原因 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结
卢沟 桥 事变 1937
暴行之一: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 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儿童 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
不断扩大侵略战争 南京大屠杀 政治经济军事思想 局部抗战 全民族 的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 的胜利
敌后战场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第一阶段:局部抗战( 1931-1937年 ) 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号召发动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冠;
中 国 社 会 各 阶 级 阶 层 的 反 映
中国共 产党
——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
三政 治:汪 伪 政 权
四 经 济:掠 夺 军 需
五文 化:奴 化 教 育
四经济 :抢 夺 民 财
罪行三:血腥的殖民统治
总目的 巩固和扩大统治
措 政治 以华治华,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 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财富和劳动力 施 文化 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日本侵华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危害?
一轮复习 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 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 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 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子目分析 重点与难点 ☆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比较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异同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9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9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时作业19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23·沈阳市高三三模]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暂时扼制了自“五四”以来盛行的反思“国民性”和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势头。

这体现了( ) A.国民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B.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C.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全民抗战D.激进民主思想回归理性主义2.[2023·山东省高三联考]下表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主要抗日文献。

这说明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 )A.一直把日本帝国主义作为主要敌人B.始终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C.为民族大义与国民党既斗争又团结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积极开辟敌后战场3.[2023·常州市5月高三模拟,8]1935年年初,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态度似可渐缓和,或有交还东北主权之可能。

”6月1日写道:“倭寇强横,非可理喻,未到最后关头,当忍耐之。

”6月8日写道:“倭寇进逼益急而此心泰然,乃决心至最后时与之一战,非此不能图存,战则尚有一线之希望,但万一之转机与万分之忍耐则仍需慎重也。

”三段日记说明蒋介石( )A.已经下定抗日决心B.坚持攘外必先安内C.在战与退之间摇摆D.对日态度日趋强硬4.[2023·兰州市一模]如图是1936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再会罢!北平!(为北平著名学校设分校于川湘而作)》。

该漫画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民族战争面临新的形势B.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C.国共斗争仍呈激烈态势D.办学的重心向农村转移5.[2023·包头市一模]1935~1936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又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联蒋抗日”。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促进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D.聚焦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6.[2023·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三押题卷]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成立于1937年11月,学校下设普通队和高级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9 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9 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oc

专题09+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干梳理】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侵华原因(1)既定国策: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转嫁危机:转嫁世界性经济危机给日本的困境。

(3)可乘之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

2.罪行表现(1)军事侵略:制造“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烧杀抢掠:制造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殖民统治: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汉奸傀儡政权,进行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表现(1)中国共产党①九一八事变后,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在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3)爱国民众: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4)爱国学生:1935年12月9日,发动“一二·九运动”。

(5)国民党爱国官兵①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十九路军在淞沪抗击日军。

②安德馨率全营300名官兵在山海关力战殉国。

③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在长城内外英勇抗战。

④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收复多伦,将日军赶出察哈尔省。

⑤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三、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背景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②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①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②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意义: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2.国共合作抗日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共“七大”: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八单元第22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第八单元第22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第22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程标准 1.了解局部抗战的史实。

2.了解全面抗战局面形成的历程。

3.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4.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5.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14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高频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资料、表格、地图、漫画等素材创设学习情境,综合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

如(2023·广东卷,9)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体感知(2023·全国甲卷,31)(2023·北京卷,7)根据地建设;(2023·辽宁卷,8)抗战策略;(2022·全国乙卷,30)(2022·6月浙江选考,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22·1月浙江选考,13)局部抗战;(2022·全国甲卷,30)敌后抗战;(2022·湖北卷,8)边区全面抗战;(2022·山东卷,7)中共中央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3.核心考向:日本侵华的原因、暴行;中国军民的局部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及其评价;中共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知识点一日本侵华与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2.局部抗战1.拓展·思维点拨认识日本侵华的本质及启示(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

(2)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之一,狂妄自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最终的目标是要称霸世界。

(3)日本素有军国主义传统,因此我们应该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保持足够的警惕。

2.阐释·核心概念[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

他们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考点巩固卷-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解析版)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考点巩固卷-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解析版)

专题08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考点巩固卷考点01 抗日战争(T1-15 限时:25分钟)考点02 解放战争(T16-20 限时:10分钟)抗日战争1.(2023年湖北高考真题)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

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

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

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据此可知()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根据材料“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

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

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可知,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把发展生产作为群众运动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中心,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抗日根据地时期的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和措施,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日后要进行的三大改造积累了经验,故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农业互助组这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无法得出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技术领域创新的内容,排除C 项;1953年至1956年开展了三大改造,材料未涉及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抗日战争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抗日战争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抗日战争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

(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贯串整个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以弱胜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最晚的战场。

(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联系与区别比较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比较项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组织领导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一味妥协求和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民众动员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战略战术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终赢得了胜利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的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4.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认识演变国民大革命时期合作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对抗国共两党政权对峙,发生内战,日本帝园主义乘机大举侵华抗日战争时期再合作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了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再对抗两党再次走向对抗,三年内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造成两岸分离,至今不能统一认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高考第一轮复习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方面: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华盛顿会议?) 2、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需要,摆脱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需要。 3、疯狂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作好军事准备(日本军部法西斯-历史传统)。
中国方面:
1、当时中国政府不抵抗政策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2、日本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还在于中国长期积弱不振。
材料6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法西斯国家进行侵略战争的开端。一 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十月,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 联盟,加紧扩充军备。一九三五年三月,又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德国军备 的条款,并将常备军扩充到五十万人。十月,意大利法西斯反动对埃塞俄比亚的 侵略战争,次年六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领土。一九三六年十月,德意 轴心成立。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全面 侵华 阶段
1938.10-1944 1944-1945
胜利原因
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⑵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
日军侵华的罪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
罪行一:日军不
断扩大侵华战争, 战火遍及近半个中 国。给中国造成巨 大的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
1935年华 北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材料2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 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 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3 按照这个国策,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扩充军备。一九三七年度日本政府预算 总额为三十多亿日元,其中直接军费支出占百分之四十以上。中日开战前,陆军已 发展到十七个常备师团,共约三十八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一百六 十多万人。飞机共有二千七百架。海军共有舰艇约一百九十余万吨。同时,还大规 模地扩充军事工业,发展航空和海运事业,振兴贸易,统制电力等。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抗日战争


外 部 原 因
③欧美各国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 ④蒋介石正忙于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二、侵华日本的罪行
1、军事侵略: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八一 三事变 华北事变、七七事变
2、殖民统治: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
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实行残暴统治
3、灭绝人性的极端罪行 大肆屠杀中国人民:如南京大屠杀 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蹂躏中国妇女
三、共赴国难
(三)、国民党的正 面战场 松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宜枣会战
中国军队的德式装备师
国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的 抗 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上海失守
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
1、平型关大捷——首次 徐州会战
战略反攻阶段(1945、8——1945、9、2 伪满洲国 国民党政府 五个政权:日扶植的傀儡政权 汪伪政权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一、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
内 部 原 因 ①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②经济危机打击,政治危机出现,军部法西斯上 台,以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困扰。
(浙江省五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0)在遭到中国军队打 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 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 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 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和平解决原因:①中共和广大人民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实现团结抗日。 ②国民政府中占优势地位的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国民 党内许多爱国者也主张和平解决事变。 ③英美苏三个世界大国都希望利用中国力量牵制日本侵略 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意义: ①标志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十年内战 基本结束; ②标志着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标志着国内革命战争开始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④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 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纪念事变的启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国家 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等等

第22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1940年
百团 大战
1941年
皖南 事变
1942年
远征军赴 缅作战
1945年
中共 七大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主题概览
1.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1931—1937年)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从东北人民革命军到长城抗战, 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2.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1937—1945年) 全面抗战爆发后,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民党在正面战 场先后组织多次会战,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 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日本侵华期间,犯下滔天罪行。在中 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历史由此掀开了 崭新的一页。
(3)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 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4)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5)推行“慰安妇”制度。
二、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正面战场的抗战 (1)英勇抗战
阶段 会战 时间
结果及影响
淞沪 1937年8月 日军占领上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
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局部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
既定国策 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摆脱危机 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 加紧部署
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2)日本局部侵华 ①九一八事变:_1_9_3_1__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标 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随后,日军占据整个东北。 ②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 的_十__九__路__军__奋起抵抗。 ③扶植傀儡政权: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_伪__满___ _洲__国__。 ④华北事变: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进而又加紧策动所 谓“华北自治运动”。

一轮复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相持阶段
(1)中共敌后战场: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是中国军 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国民政府: 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遣远征军到缅 甸作战。 目的: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史实: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 抗战时期存在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一个是以国民党 为主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一个是以中共为主的敌 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具有重要意义。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 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 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 但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4)国际环境不同: 前者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后者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形成,中国的抗战得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2009·福建文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
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 C.跨越陇海线 B.北渡长江 D.挺进大别山 A
重庆谈判原因: 国民党:国际国内舆论压力;尚未完成内战准备工作
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
2、战争进程
(1)战略防御 (1946.6-1947.6) 粉碎全面进攻;粉碎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 (1947.6-1948.9)
(3)战略决战 (1948.9-1949.1) (4)取得胜利
刘邓大军千里挺近大别山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 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背景: ⑴中共七大召开; ⑵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⑷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⑸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⑹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国战场举行反攻
2、时间:
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⑵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⑶ 10月25日,台湾光复。 3、胜利原因
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②国共两战场配合,协同作战,这是抗战胜利军事上基本保证; ③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使抗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和支援,是加速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 ⑤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3、国际方面:
(1)(美英法)无暇东顾,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绥靖政策) (2)国际法西斯势力勾结日益嚣张的必然结果。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方面: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需要。 (3)、疯狂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作好军事准备(日本军部的推动)
2、中国方面:
材料一:中国抗击日本陆军兵力百分比简表 世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1937年 1937年 1938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间 6月 冬 年冬 冬 冬 12月初 冬 冬
百分 24% 88% 94% 83% 78% 69% 64% 54% 中国 : 比
1、日本方面: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需要。 (3)疯狂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作好军事准备(日本军部的推动)。
材料 4“中正行将出发鄂赣,督率各军‘围剿赤匪’,信赖我总理之威望,人民 之助力,诸将士之忠诚戮力,必能于最短期间,清除‘共祸’,奠安国族。” “本人于本月二日,由南昌出发,巡视前线,并进驻南丰,亲督各军,积极进剿, 乃于四日克复黎川,十三日克复广昌与石城……当即乘胜穷追,十九日遂攻克赤 匪据为总巢之宁都……赤匪屡经我军跟踪猛击,其漏网残余者,本已不及万人, 其向会昌汀州狼狈溃窜时,又被沿途民团袭击截堵,所剩更属无几,预计本月以 内,必可全部歼灭” ——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 材料 5蒋介石实际上拥有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获得了张学良东北易帜 的支持,才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地位。但这样一个名义上的中央 对各地方的影响力实在有限,广西、山西、山东、直隶、四川、新疆等诸多省份 都有各自的实际控制军阀,既不向中央交钱,也不要中央派兵,都是名义上的国 民地方政府,甚至于中央势力范围内的诸多省份,都存在中小军阀割地而治的情 况。南京政府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江浙沪三地的贡献以及外国的援助。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1937年七七事变 1935年华 北事变
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八 一三事变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罪行二:进行大屠杀
(南京)、细菌战和毒 气战、活体试验等。
罪行三: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日军在占领
区实行殖民统治。
政治上::“以华治
华”,扶植傀儡政权 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 力量,确保对沦陷区 的统治。
材料二:抗战期间中国人员、财产损失简表 抗战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增强了全国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人民的在自尊心与自信心。 3500万人以上 1000亿美元 5000多亿美元
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 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 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是中华民族再振兴的转折点。
相持阶段
1940年(下半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有一百多个团参加,进行大小战斗182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 4.5万余人。
日军哀称此役为“挖心战”,必须对华北作再认识。
日本改变侵华方针: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汪:投 敌叛国,伪政权的建立),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经济上:“以战养
战”,进行经济掠夺 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 它的附庸经济
文教上:推行奴化教育 和愚民政策
以实现其同化目的。
三、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6年西安事变)
1、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爱国力量
中国共 产党
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①九一八后发表抗日宣言; ②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 ③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战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武广会战 场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枣宜会战 协 其他:豫湘桂战役与中国远征军缅甸援助英军 同 作 敌后战场 1937年8月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洛川会议后 成立陕甘宁边区 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战 (共产党)
1938年《论持久战》
1940年下半年发动 百团大战
各种形式的游击战 反扫荡斗争 少数民族抗日 蒙古抗日游击队 回民支队 武装的壮大
局部抗战(1931—1937) 四、全民族的抗战斗争
1937-1938.10 防御阶段 1938.10-1944 相持阶段 1944-1945 反攻阶段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淞沪会战 两 正面战场 太原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平型关 个 (国民党)徐州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
关系:
①总目标一致 ②相互配合, 协同作战---抗战胜利的保 证。 ③两者存在着 一定的矛盾和 摩擦 (如皖南 事变)
中共 敌后 战场
全面 抗战 路线
军队 与人 民
在日占区 创建抗日 根据地, 把敌人的 后方变成 抗日的前 线
基本上是 游击战和 有利条件 下的运动 战
在战略相 持阶段起 主导作用, 逐步上升 为抗战的 主战场
用“一、二、三、四”归纳中国全面抗战
一对主要矛盾: 一条战线: 两方意义: 三个阶段: 三大战场: 四大会战:
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概括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1 日本统治集团精心炮制的对外侵略扩张的蓝图——大陆政策。共确定了五 个侵略步骤: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的满蒙地 方;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期征服世界。——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2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 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 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3 按照这个国策,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扩充军备。一九三七年度日本政府预算 总额为三十多亿日元,其中直接军费支出占百分之四十以上。中日开战前,陆军已 发展到十七个常备师团,共约三十八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一百六 十多万人。飞机共有二千七百架。海军共有舰艇约一百九十余万吨。同时,还大规 模地扩充军事工业,发展航空和海运事业,振兴贸易,统制电力等。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2、中国方面:
(1)当时中国政府不抵抗政策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2)日本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还在于中国国力贫弱。
材料6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法西斯国家进行侵略战争的开端。一 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十月,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 联盟,加紧扩充军备。一九三五年三月,又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德国军备 的条款,并将常备军扩充到五十万人。十月,意大利法西斯反动对埃塞俄比亚的 侵略战争,次年六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领土。一九三六年十月,德意 轴心成立。 ——摘自《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7 九一八”事变后 ,南京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诉 ,控告日本违背国联盟约 , 侵占中国领土。国联在受理中日争端的 1 7个月里确曾做了大量工作 ,举行过多 次会议 ,作出过数次决议 ,并派遣李顿调查团进行实地调查。在国联大会通过的 最终报告书里 ,彻底否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恶果———伪满洲国。国联由于内 外诸多因素 ,虽没有从根本上制止日本侵略 ,但在国际舆论和法律及道义上对日 本构成了巨大的外交压力 ,迫使日本退出国联 。 —— 《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宣言。
国共实现 第二次合 作,抗日民 族统一战 线正式建 立
两次国共合作
(时间和成就)
(1)、1924、1-1927、7:国共第一次合作 成就: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 势力以沉重打击,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 合作方式: (2)、1937-1946年:国共第二次合作 成就: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 形成.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9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 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抗战胜 利根本保障. 合作方式:
抗战 路线 依靠 力量 战场范围 作战规模 方式 战略地位
1、初期是抗日主战场,歼灭了大量日军,粉碎日军 大兵团 在国统治 在战略防 国民 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的大会 区内划分 御阶段起 片面 国民 2 、牵制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党正 若干战区, 战,以 主导作用, 抗战 党正 面战 3、取得的胜利鼓舞全国人民,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 阵地防 阻击敌人 是抗战的 路线 规军 场 4、扩大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 御为主 的进攻 主战场 的同情和支持。 的正规 战
(1)、当时中国政府不抵抗政策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2)、日本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还在于中国国力贫弱。
3、国际方面:
(1)、(美英法)无暇东顾,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绥靖政策) (2)、国际法西斯势力勾结日益嚣张的必然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