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态度及其改变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医药消费者的态度及其改变

第六章 医药消费者的态度及其改变

续上
在对香烟市场停止深化的剖析和深思熟虑之后, 李奥•贝纳大胆向莫里斯公司提出:将万宝路香烟 改动定位为女子汉香烟:让香烟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男性接受万宝路。
广告上的严重改动是:万宝路香烟广告不再以妇 女为主要诉求对象,广告中一再强调万宝路香烟的 女子汉气概,以浑身分发粗犷、豪迈、英雄气概的 美国西部牛仔为品牌笼统。
将新用户吸引到现有产品下去〔说明产品能比其他产 品更好地满足需求〕
例:吉列90年推出超级感应〔SENSOR〕刀片
将新用户吸引到新产品下去〔不是强化现有态度,而 是塑造新态度。〕
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摩托罗拉推出蜂窝
2、态度转变战略 转变现有态度需求对现有品牌停止
重新定位。战略有: 转变现有用户的态度〔改意向现有消费 者提供的产品----重新定位。如将牛奶定 位成21世纪的安康饮品,契合当今的安 康、营养潮流。〕
第二节 医药消费者态度的测量与改 动
一、医药消费者态度的测量 〔一〕李克特量表 〔二〕语意差异量表 〔三〕古德曼量表
测量认知成分 〔1〕
用语意差异表来测量对详细属性的信心
健怡可乐
口味剧烈
口味平和
价钱低
价钱高
无咖啡因
咖啡因含量 高
口味共同
无共同口味
测量情感成分〔2〕
用李克特表来测量对详细属性的觉得
experiment
骨头 无条件抚慰物
条件反响
铃声 条件抚慰物
件反响
狗分唾液 无
狗分唾液 条
经典条件反射的构成
非条件抚慰 —————————— 非条件反射
〔户外活动〕
〔乐趣和清爽觉得〕
经过重复接触树立联想
条件抚慰 ———————————— 条件反射

态度及其改变(精华版)

态度及其改变(精华版)
Page 14
不平衡结构的四种模式 O O + - + + -
O + -
O -
P

X
P

X
P

X
P

X
(1)P喜欢O,O不喜欢X,于是P喜欢X; (2)P喜欢O,O喜欢X,P则不喜欢X; (3)P不喜欢O,O喜欢X,但P也喜欢X; (4)P不喜欢O,O不喜欢X,P也不喜欢X(负相关)
三者相乘为正,则三者处于平衡状态,否则不平衡,此时 制作者: 会产生焦虑,驱使恢复平衡。 Page 15
制作者:
Page 13
平衡结构的四种模式
O + + + O - - O - - P
O +
P


X
P

X
P

X
X
(1)P喜欢O,O喜欢X,于是P也喜欢X; (2)P喜欢O,O不喜欢X,于是P也不喜欢X; (3)P不喜欢O,O不喜欢X,于是P喜欢X; (4)P不喜欢O,O喜欢X,于是P不喜欢X;
制作者:
制作者:
Page 2
态度的构成成分
认知成分
观念或信念、赞成 或反对、同一不同 意。 歧视是错误的
情感成分
情绪与感受。爱与 恨,喜欢与不喜欢。
行为成分
行为意向。 我不想见领导
我不喜欢领导,因 为领导歧视女性
制作者:
Page 3
态度的形成
顺从: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与他人一致。没有深刻的认 识和情感,比较表面化,受外部控制。在1974年对美国中 学高年级的一次调查中,对‚喜欢哪个党?”这样的问题, 孩子们的回答里70%与父母一致。 认同:喜欢某人或某物体,内心乐于与他人一致,采取相同 的表现。较多的情绪情感参与,是主动过程,外界奖惩不 再影响态度。 内化:将自己的信念与外界事物的情感认同联系起来,并使 之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社会⼼理学[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东⼤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态度及其形成(⼀)态度的含义1.态度的定义与特征态度(attitude)是个⼈对特定对象以⼀定⽅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理倾向。

态度的特征有:(1)态度是⼀种内在的⼼理倾向。

(2)态度总有⼀定的对象。

态度的对象称作态度客体(attitude object)。

态度反映了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3)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彩。

任何态度都是对特定事物的意义性或重要性进⾏评价后所产⽣的某种看法、体验或意向,是关于事物对⾃⼰有多⼤利害关系的⼀种价值判断或情绪评定的结果。

(4)态度具有⼀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它⼀旦形成就将持续⼀段时间,不轻易改变,即态度具有抗变性。

2.态度的成分与分类(1)关于态度成分的争议①单成分说:态度主要是感情的表现。

代表⼈物:瑟斯顿、赖茨曼。

②双成分说:态度是感情和认知统⼀的表现。

代表⼈物:罗森伯格。

③三成分说:态度包括感情(affect)、⾏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三种因素;也称作态度的ABC模式。

代表⼈物:⽡格纳。

三种说法都肯定感情倾向是态度的基本特征。

因此,感情表现即表情常被作为态度的测量指标。

但不能认为态度只是由感情成分构成的,因⽽三成分说更加完善,但应将⾏为看成内隐的⾏为意向。

(2)态度的分类①根据态度的表现形式,卡茨和斯托特兰德把态度分为五种类型:a.与情绪、情感联系的态度;b.理智性或认知性的态度;c.动作定向的态度;d.知情意均衡的态度;e.⾃我防卫的态度。

②根据态度的内容及其关联分类。

弗格森认为,⼈对许多事物的态度是有关联的,它们构成了态度束,⽽有关联的态度束合成为态度丛,即有关⼀类事物的总态度。

因此,态度是有层次的系列化结构。

(⼆)态度的功能与作⽤1.态度的功能(1)适应功能⼈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后能起到使⼈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

态度及其改变方法

态度及其改变方法

态度及其改变方法摘要:社会心理学的目的,是解释、预测和控制人们的社会行为。

态度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也是预测行为的最好途径。

因此,社会心理学就是态度的科学。

那么,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态度会不同,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揭示这一社会现象,并为态度的改变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态度、心理倾向、劝导说服、自我防卫倾向人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对他人及各种社会事物产生认知活动,而且也会在认知的基础上对人和各种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

态度会影响人如何去对待事物,并也左右着人如何去行动和取得何种社会效果。

因此,凡是在人际交往、相互制约与需要彼此控制的场合人们都很重视对方的态度,以预见其后续的行为,也较注意自己态度的表现或想方设法去影响或改变对方的态度。

要想改变人们行为的趋向,就必须设法去改变人们的态度。

无论是报刊或演讲等形式的宣传、商业广告的推销,无非都在于要维持或改变人们的态度。

态度将随着社会环境,周围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它的变化或维持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一、什么是态度(一)态度的定义及特征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

通过这句定义,我们可以知道:第一,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人们通常理解,态度总是显露在脸部表情上、谈吐与举动中的各种表现,如发表肯定或否定等意见,表现出喜欢或厌恶等感情,做出接近或拒斥等行为。

事实上,态度可以而且一般都会表现于外,这称作态度行为或表态;但也可以不以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些甚至深藏于内心,一辈子都不表露,成为未表的态。

态度是一种尚未表现于外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准备状态。

第二,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它是包罗万象的,其中如人(他人、自己)、物、事件、群体、制度、民族、国家以及代表各类事物的观念等。

任何一种态度都有针对性,总是对一定的对象而发生,所以它反映了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第三,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

任何态度都是对特定事物的意义性或重要性进行估量(即评价)后所产生的某种看法、体验或意向,如重视或轻视、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喜爱或厌恶、趋向或回避、接受或拒绝,以及处于上述两极端之间的一种中性位置状态。

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消费者行为学第六章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自我报告具有主观性;处理复杂
问题效果不好
三、语意差别量表
提出:1957年由奥斯古德等提出。
思想:对态度的测量应从多个角度间接的方法 进行;可以通过确定主题概念的语意,确定一 些相应的关联词,然后根据被试对这些关联词 的反应来确定。
方法:包括三个态度测量维度,情感维度、力 度维度、活动维度。
第一节 态度概述
一、消费者态度含义 1、态度 是对某人某事(包括对自己)一种稳定
的基本看法。
态度标的物:对象和行为
2、态度的功能 知识或认知功能 效用功能 自我防御功能(自我保护功能) 价值表达功能
3、消费者态度的含义和影响层次
(1)消费者态度的含义
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 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 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态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进而影响购 买行为。
2、态度模型(多元态度模型)
A、态度要素的量化
单一尺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询问顾 客总体的感受来评价顾客对某种商品的 态度。
多尺度方法:因为总体感受是由消费者 对多种要素的看法构成的。因此,许多 研究者度量对一个问题的多种属性的评 价,并将所有的反映集合为整体的评分。
一、学习论 代表人:霍夫兰德
内容:认为人的态度与人的其他习惯一样,是 后天习得的。人的态度主要通过联想、强化和 模仿三种学习方式而逐步获得和得到的 。
三阶段: 容忍(顺从) 认同 内在化
二、诱因论
将态度的形成看作是在权衡利弊之后而 作出抉择的过程。诱因论强调人不是被 动接受条件作用的环境反应论者,而是 主动、积极对诱因冲突进行周密计算然 后作出选择的决策者。而学习论是被动 适应环境的。
关键词汇: 态度 协调性理论 行为 认同 费希本模型 广告形象的吸引力

第6章 态度及其转变

第6章  态度及其转变

真实的案例:1923年,山 东,一个女人被强盗强抢上 山 `并拜堂成亲(行动), 一起生活6年后(行为), 家人带官兵解救了她,但她 不愿离开那个强盗,理由是 一起生活这么久,她爱上了 他(态度)。
多年来,政府力劝人们系汽车安 全带(态度),效果不好,后来 制定法律,不系安全带视为违 法,并让交警加大了监察力度, 人们虽然发发牢骚,但还是系上 了安全带(被迫行动)。过了一 段时间,交警不再监察,但人们 却觉得这项规章制度很好,能确 实保证人的生命安全(态度), 都自觉寄上安全带。
日本的侵华史 和日本对于历 史的种种令人 不齿的行为和态度
情感上
愤怒,仇恨
做出抵制日货,拒绝 接受日本的广告 邀请的决定
四、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态度和行为有密切关系,但态度和行为有时一致,有时
不一致,态度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行为的准 备状态,而行为是态度的一种外在表现,或者是在态度
影响下表现出来的外部反应,
态度的功能
自我保护功能,即防御功能,有助于人们应付情绪冲 突和保护自尊,这种观念来自于精神分析的原则。比 如某个人工作能力低,但他却经常抱怨同事和领导, 实际上他的这种负性态度让他可以掩盖真正的原因, 即他的能力值得怀疑。 价值表达功能,态度还有助于人们表达自我概念中的 核心价值,比如一个人青年人对志愿者的工作持有积 极的态度,那是因为这些活动可以使他表达自己的社 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恰恰是他自我概念的核心, 表达这种态度能使他获得内在的满足。
二、态度的特征
1、态度的社会性——态度是后天习得的 2、态度的双向性——态度具有特定的对象 3、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认知、情感和意向因素 是协调的 4、态度的恒常性——态度是稳定的,一经形成不易 改变 5、态度的内隐性——态度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活动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6章 态度及其改变)【圣才出品】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6章 态度及其改变)【圣才出品】

第6章态度及其改变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反映的态度属性是()。

[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强度B.外显度C.方向D.深度【答案】D【解析】深度是指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

态度对象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卷入越深。

A项,强度是指态度倾向于某一特定方向的程度。

B项,外显度是指个体态度在其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上的外露程度。

C项,方向是指态度的指向。

2.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

[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归因B.态度C.动机D.情绪【答案】B【解析】A项,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C项,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D项,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3.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情感成分B.行为倾向成分C.认知成分D.动机成分【答案】A【解析】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

一般来讲,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

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4.对于态度转变的P-O-X模型,正确的说法包括()。

[2008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B.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C.P-O关系为否定时的平衡为弱平衡D.P-O关系为否定时的不平衡为强不平衡【答案】ABC【解析】在P-O-X模型中,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而P-O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5.态度的ABC模型中,B指()。

[2008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2004年6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行为B.情感C.感觉D.行为倾向【答案】D【解析】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个成分,英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C (cognition,认知)、A(affection,情感)、B(behavior,行为倾向),因而有人把态度的三种成分说称为态度的ABC模型。

[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1

[心理学]态度及其改变1

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态度”(Attitude)是社会心理学中最为经典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和理论中的核心内容。

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一百余年的历史中,恐怕极少有哪个研究领域或核心概念能象“态度”这样,同时赢得了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共同青睐,并在本世纪30-•40年代形成了以此内容为中心的研究高潮。

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说:“这个概念在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中,也许是最有特色的和不可缺少的概念。

……它已使自己成为美国社会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拱心石。

”社会学家托马斯和兹纳尼斯基更干脆说: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态度的科学”。

今天,虽然社会心理学中开拓出了越来越多的全新的研究领域,但社会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依旧吸引着社会心理学家的视线。

第一节态度的概述一、什么是态度(一)态度的定义:如果我们听到有人这样说:“我对鱼、蛇、巧克力蛋糕和我的室友的态度是完全中立的!”那么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

因为我们不是这个世界的中立观察者,所以每个人对所遇到的大多数事物都会持有态度。

说起态度,可能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他是什么,但是很难给他一个科学的定义。

而且由于态度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许多社会心理学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它下定义的。

因此,至今仍没有一个为所有社会心理学家都接受的定义。

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将态度定义为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对人或食物或观点的评价。

简单的说态度是对人、事物、观点的评价。

在我们的这本书里(课本里,金盛华著,P78中间)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的持久反应倾向。

为了让态度的定义与心理学家已知的态度运作方式相一致,心理学家逐渐趋向于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对态度进行定义,并逐渐达成共识:态度是以情感、行为和认知信息为基础的,(也就是态度的ABC),根据某个评价维度对刺激所作的分类。

也就是说,态度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这三个成分:(二)态度的成分:1、情感成分:包含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情绪与情感,尤其是正面和负面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utlines:

WHAT ATTITUDES ARE STRUCTURE OF ATTITUDES ATTITUDE MEASURES ATTITUDE FUNC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ATTITUDES ATTITUDE FORMATION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TTITUDE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expectancy-value model, beliefs have less impact on attitudes when they are less certain. This reasoning is frequently summarized in a well-known equ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moderate correlations between attitudes and the expectancy-value products (e.g., Budd, 1986; van der Pligt & de Vries, 1998).(也是受到一个中度相关论据的支 持)
5
6
7
8
9
10
11
13
What Are Attitudes?

The study of attitudes has been of fundamental concern to social psychologist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the field.(态度一直 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的内容) In order to study and measure attitudes, social psychologists need a clear and careful definition of the term.(为了研究和测量态度, 我们需要给态度一个明确而清晰的定义)
Reconciling the Three-Component and BeliefBased Models(两种模型的整合)

The Dimensionality of Attitudes
Unidimensional Model(一维模型) uni-表示“单一”之义 Bidimensional Model(二维模型)
A =∑biei,


A is the total attitude toward the attitude object, bi is the subjective belief that the object possesses attribute(特征) i (e.g., the probability that recycling helps the environment)(对事件的主观信念) ei is the evaluation of attribute(特征) i (e.g., the positive value attached to the environment).

When they define attitudes, social psychologists focus on the tendency to like or dislike an attitude object or behavior. That is, attitudes are defined as tendencies to evaluate objects, issues, or persons favorably or unfavorably (Bem, 1970; Eagly & Chaiken, 1993; Fazio, 1990; Olson & Zanna, 1993; Petty, Wegener, & Fabrigar, 1997; Wood, 2000).
第六章 态度及其改变
The ultimate determinant in the struggle now going on for the world will not be bombs and rockets but a test of wills and ideas—a trial of spiritual resolve: the values we hold, the beliefs we cherish and the ideals to which we are dedicated. —Ronald Reagan

To some extent, the unidimensional model is supported by findings that unidimensional measures of attitude exhibit substantial criterion validity. That is, semantic differential and Likert scales yield attitude scores that predict behavior (Ajzen & Fishbein, 1977; Kraus, 1995).(在某种程度说,很多测量结果 是支持一维模型的,对一维模型的测量也达到 一个稳定规范的效度)
STRUCTURE OF ATTITUDES

Understanding the mental structure of attitudes is potentially as important to attitude research as identifying the structure of DNA was to biological research. Uncover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ttitudes can facilit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attitudes form, strengthen, and change.(揭 示态度的内部结构能更好的理解态度的形成, 态度的强度以及态度的改变)
Attitude Content: Three-component Model




The three-component model hypothesizes that attitudes express people‘s beliefs, feelings, and past behaviors regarding the attitude object (Zanna & Rempel,1988).(态 度人的信念,情感以及过去行为的表达) e.g., ice cream is good. ice cream is fattening ice cream makes me relaxed I buy ice cream often.

Unidimensional Model

The traditional perspective regards attitudes as being unidimensional evaluations, which express sentiments(情感) ranging from extreme unfavorability toward the attitude object to extreme favorability toward the attitude object.(只有一个尺度喜欢-------不喜 欢) (a) favorability, (b) unfavorability, (c) neither favorability noupport of the three-component model,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people‘s beliefs, feelings, and behaviors toward an attitude object are moderate correlations.(态度在这三个维度上是中度相关的) For example, Breckler (1984) found that people‘s beliefs, feelings, and behaviors toward snakes were moderately correlated when the components were assessed using verbal and nonverbal measures in a context in which a snake was present.(比如, Breckler从三个维度上来评价人们对蛇的态度,用的是 言语和非言语的测量方法)
Belief-Based Attitudes以信念为基
础的态度


It is also possible to view attitudes as evaluative responses to an object that are influenced by beliefs alone (e.g., McGuire, 1960; Wyer, 1970). For example, a message might argue that it is good to reduce waste, and therefore that people should recycle waste.(认为对事物做出评价反应的态度是仅 受信念影响的,比如对环保的态度) The notion that attitudes reflect the acceptance or rejection of evaluative premises is central to the wellknown expectancy-value perspective on attitudes (e.g.,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Fishbein & Ajzen, 1975).(以这种态度结构为基础的就是著名的期望-价 值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