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043】脑干外形

合集下载

脑干外形

脑干外形

1.脑干包括哪几部分,各部之间的分界标志是什么?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腹侧面延髓以第1颈神经最上根丝(约平枕骨大孔)平面为界,与脊髓相连;上以延髓脑桥沟为界与脑桥相连;中脑上界为间脑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

背侧面延髓与脑桥以髓纹为界,脑桥与中脑以菱脑峡为界。

2.脑干各部连接有哪些脑神经?连接延髓的四对脑神经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连接脑桥的四对脑神经有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和三叉神经;连接中脑的两对脑神经有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

3.延髓外观有哪些结构?延髓形似倒置的圆锥体延髓腹侧面前正中裂:腹侧面的正中,由脊髓表面的前正中裂向上延续而来延髓脑桥沟:延髓和脑桥的界线。

锥体:由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束(主要为皮质脊髓束)纤维构成,在前正中裂的两侧的纵行隆起。

锥体交叉:锥体下端,大部分皮质脊髓束纤维左右交叉,所形成的发辫状结构。

橄榄:锥体上部背外侧的卵圆形隆起,内含下橄榄核。

前外侧沟:椎体和橄榄之间,由舌下神经根丝出脑后外侧沟:橄榄的背外侧,自上而下一次又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的根丝附着。

延髓背侧面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构成菱形窝的下半部下部:形似脊髓,在后正中沟的两侧各有两个膨大,内侧者为薄束结节,外上者为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与脊髓的薄束相延续,深面含有薄束核,它是薄束的终止核。

楔束结节:与脊髓的楔束相延续,深面含有楔束核,它是楔束的终止核。

小脑下脚(绳状体):楔束结节外上方的隆起,其内的纤维向后连于小脑。

4.脑桥外观有哪些结构?脑桥的腹侧面脑桥基底部:腹侧面宽阔隆起,主要由大量的横行纤维和部分纵行纤维构成。

基底沟:脑桥基底部的正中线上的纵行浅沟,容纳基底动脉。

小脑中脚(脑桥臂):基底部向外后逐渐变窄形成的结构,两者交界处连有三叉神经根。

延髓脑桥沟:延髓和脑桥的界限,沟内自中线向外侧依次连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根。

脑桥小脑三角:在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延髓脑桥小脑的结合处。

脑干

脑干

滑 车 神 经 核
滑 车 神 经 核
展神经核
3)展神经核 (1)位臵: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深面。 (2)纤维联系:发出轴突构成Ⅵ对脑神 经(展神经),在锥体外侧和脑桥下缘之 间出脑,支配外直肌。接受双侧皮质核束 的纤维。 (3)损伤表现:外展神经受损,外直肌 瘫痪,伤侧眼球不能外展,由于内直肌失 去了拮抗,于是眼内斜视
4. 一般内脏感觉性核 (柱 ) :接受心血 管和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 ( 传入 ) 。只有 一对,即孤束核下部。 5. 特殊内脏感觉性核 ( 柱 ) :接受味觉 纤维(传入)。即孤束核头部。 6. 一般躯体感觉性核 ( 柱 ) :接受头面 部皮肤、口、鼻腔粘膜、角膜等的感觉 纤维 ( 传入 ) 。据其位臵可分为三叉神经 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及三叉神经脊 束核。 7. 特殊躯体感觉性核 ( 柱 ) :接受内耳 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 传入 ) 。包括前庭 神经核和蜗神经核。 但一般内脏感觉与特殊内脏感觉(味 觉)的传入纤维均止于孤束核,故脑干内 实际上只有六种不同性质的机能核柱。
脑 干 内 构
(一)直接与第Ⅲ-Ⅻ对脑神经相连的脑神 经核及其他非脑神经核(如薄、楔束核、 下橄榄核、黑质、红核等) (二)上、下行的纤维束(如脊髓丘脑束、 内侧纵束、锥体束等) (三)网状结构发达
(二)、脑干内构简介
1.延髓:延髓下部的内部结
构与脊髓相似,但向上逐 渐复杂,其复杂的主要表 现为: (1)出现两个交叉,即锥体交 叉和内侧丘系交叉,它们 把延髓下部灰质的前、后 角分成了几段。 (2)随着薄、楔束的终止和内侧丘系交叉的形成,后索变得已不 复存在,于是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
3. 中脑
横切面上由后向前可分为四部分: 顶盖:包括上、下丘 被盖:是脑桥被盖部的延续,包含 中脑水管周围的中央灰质。 黑质:在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 大脑脚底:是脑桥基底部的延续

人体解剖,脑干的这些结构你当知道!

人体解剖,脑干的这些结构你当知道!

人体解剖,脑干的这些结构你当知道!脑部结构精细复杂,诊断极为困难。

但是,想学好脑部影像诊断也不是不可能,先学好各部分解剖吧~~来源:三维解剖一、脑干的外形(一)脑干的腹侧面延髓锥体:锥体束锥体交叉:锥体束的大部分交叉到对侧橄榄:下橄榄核前外侧沟:舌下神经橄榄后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脑桥基底沟:基底动脉脑桥基底部三叉神经小脑中脚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桥小脑三角:延髓、脑桥和小脑交界处中脑大脑脚底:下行纤维束脚间窝: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后穿质(二)脑干背侧面延髓上部:菱形窝的下半下部薄束结节:薄束核楔束结节:楔束核小脑下脚脑桥构成菱形窝的上半小脑上脚上髓帆:其上方有滑车神经出脑中脑上丘(视觉反射中树)→ 上丘臂下丘(听觉反射种树)→ 下丘臂(三)第四脑室1.位置: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2.第四脑室底——菱形窝境界下外界: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上外界:小脑上脚外侧角结构正中沟、界沟、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前庭区:前庭神经核听结节:蜗神经核内侧隆起、髓纹面神经丘:展神经核、面神经膝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三角:迷走神经背核分隔索、最后区、闩蓝斑:蓝斑核3.第四脑室顶前部:上髓帆后部: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组织→第四脑室脉络丛三个孔:第四脑室正中孔(1),第四脑室外侧孔(2)4.连通关系第四脑室→中脑水管→第三脑室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二、脑干的内部结构(一)脑神经核1.一般躯体运动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动眼神经核中脑上丘Ⅲ 上睑提肌,上、下、内直肌,下斜肌滑车神经核中脑下丘Ⅳ 上斜肌展神经核脑桥Ⅵ 外直肌舌下神经核延髓Ⅶ 舌肌2.特殊内脏运动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Ⅴ 咀嚼肌面神经核脑桥Ⅶ 面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镫骨肌疑核延髓Ⅸ,Ⅹ,Ⅺ 软腭、咽、喉及食管上部骨骼肌副神经核延髓Ⅺ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3.一般内脏运动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动眼神经副核中脑Ⅲ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上泌涎核脑桥Ⅶ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下泌涎核延髓Ⅸ 腮腺迷走神经背核延髓Ⅹ 颈部、胸、腹腔大部分脏器4.内脏感觉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孤束核延髓Ⅶ,Ⅸ,Ⅹ 味觉和内脏一般感觉5.一般躯体感觉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三叉神经中脑核中脑Ⅴ 咀嚼肌的本体觉三叉神经脑桥核脑桥Ⅴ 头面部触觉三叉神经脊束核延髓Ⅴ 头面部痛、温觉6.特殊躯体感觉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前庭神经核脑桥、延髓Ⅷ 平衡觉蜗神经核脑桥、延髓Ⅷ 听觉(二)非脑神经核(传导中继核)非脑神经核位置红核、黑质、上丘灰质层、下丘核中脑脑桥核、蓝斑核脑桥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延髓(三)上行纤维束1.内侧丘系2.脊髓丘系3.三叉丘系4.外侧丘系(四)下行纤维束——锥体束(五)脑干网状结构1.位置: 位于脑干内神经核与上、下行纤维束之间。

脑干外形

脑干外形

脑干腹侧面共有9对脑神经相连: ① 动眼神经(Ⅲ)连于中脑,由脚间窝出脑; ② 有4对脑神经连于脑桥:三叉神经(Ⅴ)连于脑桥基底部
和小脑中脚的交界处;在延髓脑桥沟内,由内侧向外侧
依次有展神经(Ⅵ)、面神经(Ⅶ)和前庭蜗神经(Ⅷ)
相连;
③ 有4对脑神经连于延髓:在橄榄背外侧自上而下依次为舌 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和副神经(Ⅺ);舌下神 经(Ⅻ)在延髓锥体和橄榄之间离开延髓。 脑干背侧面有滑车神经相连
2、脑干背侧面 中脑:上丘、下丘、四叠体、 上丘臂、下丘臂 脑桥:小脑上脚(结合臂)、 小脑中脚(脑桥臂) 延髓:后正中沟、后中间沟、 后外侧沟、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绳状体) 菱形窝:外侧隐窝、正中沟、 界沟、髓纹、内侧隆起、面神经丘、 前庭区、听结节 、蓝斑、舌下神经 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分隔索、最 后区、闩
脑的发育
脑 前脑:端脑和间脑 中脑:无明显的变化 菱脑 后脑:脑桥和小脑 末脑:延髓
端脑
间脑
脑干
脑分为六部分: 端脑 间脑 小脑脑桥 延髓
脑桥
延髓
脑干外形
1、脑干腹侧面 中脑:大脑脚、脚间窝、 后穿质 脑桥:脑桥基底部、基底 沟、小脑中脚(脑桥臂)、延 髓脑桥沟、脑桥小脑三角 延髓:前正中裂、锥体交 叉、锥体、前外侧沟、橄榄、 橄榄后沟
面神经膝
面N运动根在脑干内 的走行情况示意图
3、第四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 脑之间,近似四棱锥形, 底为菱形窝,顶为上髓帆 和下髓帆,尖向后上朝向 小脑蚓。顶部下面有第四 脑室脉络丛。 第四脑室的交通: ①向后下通过正中孔→蛛网膜下隙相通 ②向通过外侧孔→蛛网膜下隙相通 ③向前上通过中脑水管→第三脑室
练习题
•脑干腹侧面、背侧面各有什么结构? •试述第四脑室的构成和交通?

脑干外形和内部结构

脑干外形和内部结构

02
CATALOGUE
脑干的内部结构
延髓
延髓位于脊髓的上端,是 脑干中最粗壮的部分。
延髓内部有许多神经核团 ,负责处理感觉和运动信 号。
它控制着基本的生命功能 ,如心跳、呼吸、血压等 。
延髓损伤可能导致呼吸和 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中脑
中脑位于脑干的中部,是视觉 和听觉信号处理的主要区域。
中脑还包含瞳孔反射回路, 能够快速调节瞳孔的大小。
脑干感染
病因
脑干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
症状
脑干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治疗
脑干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和支持治疗,抗感染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等, 支持治疗主要是控制颅内压和对症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脑干外形和内部结 构
目录
• 脑干概述 • 脑干的内部结构 • 脑干的功能 • 脑干损伤的影响 • 脑干疾病与治疗
01
CATALOGUE
脑干概述
脑干的位置和作用
位置
脑干位于大脑的中央,连接大脑和脊 髓,是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主要通道。
作用
脑干负责许多重要的生命功能,如呼 吸、心跳、觉醒、睡眠、体温调节等 。
它包括两个大的神经核团:上丘 和下丘,分别负责视觉和听觉信 号的处理。
中脑损伤可能导致视力或听 力丧失。
桥脑
01 桥脑是脑干中最大的部分,连接中脑和间脑 。
02
它负责协调和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以及协 调眼球的运动。
03
桥脑还包含许多神经核团,如网状结构,负 责处理感觉和运动信号。
04
桥脑损伤可能导致面部肌肉瘫痪、复视等症 状。

脑干外形及内部结构(陈通2010-5)

脑干外形及内部结构(陈通2010-5)

的内侧膝状体连结的条状隆起分
别称上丘臂和下丘臂。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主要由灰质和白质组成,二者
交织的区域即为网状结构。 脑神经核 灰质 非脑神经核 白质:上、下行传导束。
(一)脑神经核团
脊髓与脊神经纤维成份相对应,传导4类神经冲动。
一般躯体感觉:传导皮肤(脊丘束) ,骨骼肌、肌腱和 关节(薄束、楔束) 的冲动入中枢。 一般内脏感觉:传导内脏、心 血管和腺体冲动入中枢。 一般躯体运动:发自脊髓前角, 分布于骨骼肌。 一般内脏运动:发自胸腰段脊髓侧角、骶副交感核,支 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控制腺体分泌。
支配咽喉肌。
3.一般内脏运动柱:
位于一般躯体运动柱外侧,靠 近界沟。由上至下为动眼神经副 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迷走 神经背核,支配头、颈、胸、腹
部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1)Ⅲ副核:发出副交感节前
纤维,加入Ⅲ,至睫状神经节换元,
节后纤维支配眼球瞳孔括约肌和睫 状肌。
(2)上泌涎核:位于脑桥下部,
(3)后索中出现薄束核、楔束核,但相对较小。楔束
外侧有Ⅴ脊束,Ⅴ脊束内侧有Ⅴ脊束核。
2.延髓经内侧丘系交叉横切面 (1)中央管扩大并后移。中央 灰质内出现Ⅻ核及Ⅹ背核。 (2)前正中裂恢复矢状位, 其两侧的锥体束大而完整。 (3)薄束核、楔束核增大,发出纤维呈弓形走向中央 管腹侧,越边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 维在中线两侧折向上行,构成内侧丘系。
(3)在第四脑室底,由内侧 向外侧依次:Ⅻ核(发出纤维
脊 楔束副核 束 核
前庭N核 孤束核 Ⅹ背核

沿内侧丘系外侧前行,经下橄
榄核与锥体束间出脑)、Ⅹ背 前庭神经核。 (4)前庭神经核腹外侧为Ⅴ脊束和脊束核,二者间有 楔束副核。在Ⅴ脊束、脊束核与下橄榄核间为疑核。

脑干解剖

脑干解剖

脑干的临床应用解剖脑干(brain stem)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位于颅底内面的斜坡上,上方以视束为界,下方经枕骨大孔与脊髓相连续。

脑桥和延髓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室腔称为第四脑室。

第Ⅲ~Ⅻ对脑神经附着于脑干。

一、脑干的外形(一)脑干的腹侧面1.延髓(medulla oblongata)长约3cm,是脊髓到脑的过渡部,上端借横行的延髓脑桥沟与脑桥为界,下接脊髓并与脊髓的沟、裂相连。

延髓腹侧面正中线上的纵裂称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裂的两侧各有一条纵行隆起,称锥体(pyramid),它是由大脑皮质发出的锥体束构成。

在锥体下端绝大多数纤维左右交叉,形成锥体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

交叉后的纤维在脊髓外侧索内下行。

在锥体外侧的卵圆形隆起是橄榄(olive),两者之间隔以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舌下神经由此沟出脑,在橄榄外侧的后外侧沟中,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着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三者根丝之间的界限不明显。

2.脑桥(pons)位于脑干的中部,其腹侧面膨隆称脑桥基底部(basilar part of pons),是由大量横行纤维和部分纵行纤维组成,基底部正中有纵行的基底沟(basilar sulcus),容纳基底动脉。

基底部向两侧逐渐缩细,移行为小脑中脚(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在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有粗大的三叉神经根。

脑桥下缘借横行的延髓脑桥沟(bulbopontine sulcus)与延髓分界,沟内自内向外排列有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临床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pontocerebellar trigone),前庭蜗神经根恰好位于此处,因此该部位的肿瘤除造成听力障碍和小脑损害的症状外,还可压迫位于附近的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脑干的系统解剖

脑干的系统解剖

前庭神经核
• 在正中沟的外侧,各有一大致与之平行的纵行界沟sulcus limitans, 将每一半的菱形窝分为内、外侧区。外侧区呈三角区,称前庭区 vestibular area,深方有前庭神经核。
• 前庭区的外侧角有一小隆起称听结节acoustic tubercle,内藏蜗背侧 核。
面神经丘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 此丛呈U形分布,下部沿正中线两侧平行排列,上升至下髓帆附近时, 分别向两侧横行,最终向外延伸至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并经第四脑 室外侧孔突入蛛网膜下腔。
•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导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续为延髓下部和脊髓 的中央管,并借脉络组织上的3个孔与蛛网膜界之间的圆弧形移行部称闩obex,与第 四脑室脉络组织相连。
3.第四脑室
• 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呈四棱锥形, 内容脑脊液。其底为菱形窝,两侧角为外侧隐窝,顶向后上朝向小 脑蚓。
• 第四脑室顶的前上部由两侧小脑上脚及上髓帆构成,后下部由下髓 帆及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形成。
2.脑干的背侧面
• (1)延髓:延髓背侧面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形成菱形窝的下半 部;下部形似脊髓,在后正中沟的两侧各有两个膨大,内侧者为薄束 结节gracile tubercle,外上者为楔束结节cuneate tubercle;
• 二者与脊髓的薄束、楔束相延续,其深面分别含有薄束核和楔束核, 它们是薄束、楔束的终止核。
• 在下丘的下方与上髓帆之间有滑车神经根出脑,它是唯一自脑干背 侧面出脑的脑神经。
(4)菱形窝
• 菱形窝rhomboid fossa:是延髓上部和脑桥的背侧面,呈菱形,由延髓 上部和脑桥内的中央管于后壁中线处向后敞开而形成。因构成第 四脑室的底部,又称第四脑室底floorof fourth ventricle。此窝的外 上界为小脑上脚,外下界自内下向外上依次为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和小脑下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解043】脑干外形
展开全文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组成: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合称脑干:心跳、血管、呼吸反射中枢),小脑
一、脑干1、外形
1前面观:
①延髓:脊髓前面的一裂两沟延续到延髓
下端:锥体交叉
前外侧沟:舌下神经出脑
前外侧沟与前正中裂间:锥体(深面为锥体束)
前外侧沟后方的突起:橄榄(深面为下橄榄核)
橄榄后方:橄榄后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出脑
②脑桥:向两侧横行膨大-基底部:基底沟走行基底动脉
两侧变细为桥臂:与基底部交界处有三叉神经根出入脑
脑桥延髓沟:脑桥与延髓的分界,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出入脑
位听神经稍上方-脑桥小脑三角:此部损伤可伤及面神经、位听神经
③中脑:倒八字形柱状结构
大脑脚
脚间窝-动眼神经出脑
2后面观:
髓纹为脑桥与延髓的分界标志
①延髓:薄束结节(薄束核)
楔束结节(楔束核)
绳状体(小脑下脚)
②脑桥:结合臂(小脑上脚):两侧间的白质板一上(前)髓帆
脑桥臂(小脑中脚)
③中脑:上丘-深面有上丘核:视觉反射中枢
下丘-深面有下丘核:听觉皮质下反射中枢,下方有滑车神经出脑
3第四脑室:
①位置:脑桥、延髓背面与小脑之间
②分部:
底:脑桥后面、延髓上端后面-菱形窝
正中沟
界沟:正中沟两侧平行沟、其间为-内侧隆起
面丘-髓纹以上:内部为展神经核、面神经膝
内侧隆起舌下神经三角-髓纹以下,深面有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三角-舌下神经角外侧:深面有迷走神经背核,界沟以外:前庭区-前庭神经核
听结节:前庭区外侧-蜗神经后核
顶:前与后下壁汇合处,对应小脑
前上壁:结合臂+前髓帆
后下壁:脉络丛+后髓帆
其上有正中孔,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③交通:上-中脑水管第三脑室
下-脊髓中央管
后下-三个孔通蛛网膜下隙
版权声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