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征稿函

合集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软件与工程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大数据时代下软件与工程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42软件开发与应用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大数据时代是我国进行发展道路中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

大数据时代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丰富的角色。

由此可得,在软件工程设计分析是我们必须要结合大数据的整体时代背景。

将软件工程的发展和开发与大数据时代相融合。

在与大时代数据相融合时,也必须将传统的数据信息传递结构进行优化,并加强信息能力的处理,从而提升软件工程的兼容性。

1 大数据时代的相关概述许多种类的网络技术正在不断出现之中,有效的推动了计算机科技水平迈向新的阶段,致使大数据技术对于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愈发深入。

现在,各个社会主体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愈加模糊,繁杂的信息数据变成了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使得企业及各类社会机构的生产、运营方式出现了较大改变。

同时,大数据时代不仅为这些企业及社会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由此产生了相应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为便捷的获取自身所需的各类信息,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企业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了社会的改革与创新,但在此过程中,企业及各类机构除了需要面对来自人才方面的挑战,还需要担负起由实施各种战略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因此,各相关工作人员应致力于研发提升软件工程技术水平的各项技术,借以将挑战转化成为机遇,寻求多种发展路径,以期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的技术水平。

2 大数据时代的软件是大数据工程的关键技术2.1 众包软件服务工程众包的软件与服务管理工程与众包软件信息服务管理工程都可以拥有的一个重要共同点在于,这两类信息处理技术都是属于信息服务型的技术,且由其所提供服务产生的各类服务数据的信息量均较大较为集中。

现如今,在国内的学术界之中,已然将开发众包的软件服务工程列入了作为一个重点的学术研究领域与方向。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科技类期刊论文征稿!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科技类期刊论文征稿!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科技类期刊论文征稿!《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科技类期刊论文征稿!【知网】检测《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国内刊号:CN10-1108/TP;国际刊号:ISSN2095-5650;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原名《电子游戏软件》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被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入网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龙源国际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刊名: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科技类期刊论文征稿!【知网】检测现用刊名: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创刊时间:2012办刊宗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旨在全方位推广信息时代下电气、电力、电工科学意识;关注电子各专业技术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介绍软件工程、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另推荐省级科技类刊物:《山东工业技术》《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铸造设备与工艺》《应用能源技术》《电工技术》《自动化应用》《智能城市》《中国管理信息化》《企业科技与发展》《产业与科技论坛》《现代盐化工》《化工设计通讯》《软件导刊》(教育技术)《电脑与电信》《南方农机》(上半月)国家级科技类:《科技资讯》《科技创新导报》《科技传播》《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化工管理》《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交通世界》《中国水运》(下半月)《黑龙江水利科技》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学术论文刊出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约定期刊---安排杂志社审稿--修改定稿---确认---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摘要: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并且随着此类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关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现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文章针对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以盼能为两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社会经济在发展中电能为主要的应用于能源之一,但由于电能电压特性,其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通常采用电子技术的进行优化和传输。

电力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升电能应用的安全性。

当前在实际发展中为发挥电子技术的应用效果,其与软件工程技术的结合应用,也为常见的应用手段。

笔者简要分析当前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效果。

1.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在发展中以电能应用为基础,通过各类电器元件及设计电路解决特殊电能传输、常规电力传输的科学技术。

常规应用中根据其电能应用电压等级大小及应用项目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信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在应用中对于电力应用信息的收集反馈发挥了核心作用,此外在电能传输中电子技术对于线路损耗的控制及电能传输的优化,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软件工程21世纪也称之为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发展中网络技术为主要的核心内容。

网络技术的作用多通过各类软件实现,例如人们在生产生活中PC端及移动手机端应用的各类浏览器、理财软件、导航软件、影音软件、游戏等。

上述软件的安装调试均称之为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主要指代PC端、大型设备操作端、生产线设备控制端等设备中的软件安装调试。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软件工程在发展中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其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的发展现状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软件工程的广泛应用,有效的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则为软件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在全球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在应用中涉及了航天、医疗、教育、科研、军事、农业等领域,其提升了人们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于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分析

关于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分析

关于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分析摘要:随着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电子干扰技术以及反干扰技术水平随之提高,将其运用在现代化战争中,能够有效提高战争的科技水平。

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深入研究现代化战争的电子战方案,规划设计好电子干扰技术、反干扰技术应用效果,不断提高军方抵抗敌方电子干扰的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现代战争中常使用的电子干扰技术,其次探讨电子对抗技术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以期对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战争;电子干扰;反干扰技术分析引言:在信息化时代影响下,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将电子干扰技术合理运用在现代化战争中,能够有效提升电子战实施效果。

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该重点分析现代战争中常使用的电子干扰方式,不断健全反干扰技术方案,在提高我国电子干扰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反干扰水平,确保能够在现代化战争中占据应用优势。

1现代战争中常使用的电子干扰技术1.1通信干扰1.1.1节点破坏法节点破坏法能够对敌方通信网的节点进行定位管理,运用一些通信对抗设备可以开展干扰处理,会对敌方通信网的作战能力产生破坏性影响。

无线电接力机属于比较关键的通信对抗装备,专门用于定位敌方通信节点,仅需以来阻断通信路由即可进行节点切断,使得通信网运行情况受到扰乱影响,将会造成敌方通信系统出现崩溃问题。

1.1.2末端信息封锁法电子干扰技术中的末端信息封锁法一般是借助大功率干扰机对通信网末端进行定位,采取通信欺骗方式、无线电冒充方式,确保堆放通信网受到联络阻断影响,可以使其陷入局部信息封闭状态[1]。

1.1.3局部阻塞瘫痪法通过采取局部阻塞瘫痪法,能够直接对敌方通信管理设备产生通信干扰,导致其通信功能出现丧失问题,这种方式通信干扰能力比较强、隐蔽性比较强。

事实上,通信干扰主要用于切断系统之间、要素之间的关联,可以直接破坏通信系统结构。

1.2雷达干扰雷达干扰主要是通过发射一些比较特殊的电子信号,确保能够在跟踪敌方目标的基础上,阻止敌方探测我方军事信息,采取的方式主要暴露两类,一种是噪声干扰方式,噪声干扰主要分为三类情况,第一,定频干扰,能够直接采集敌方雷达运行频率,可以连续性地发射一些噪声信号,会对敌方雷达装置产生定频干扰影响。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浅析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浅析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浅析摘要:因为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以及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如何更好地保证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在信息化时代中的繁荣,就成了有关科技研究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要真正促进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的长足发展,就必须要让技术人员准确地把握到制约它们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为它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子技术;软件工程;应用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软件工程等新兴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目前,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它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必须要与现代化电子技术与软件技术的发展特点相结合,并对其中存在的缺陷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使得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可以更好地向着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一、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概述(一)电子技术的概念电子技术基本上是以电子为基础,用特殊的仪器来解决某些问题。

电子技术是一种涉及面很广、涉及面很广的技术,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电子,另一类是信息电子。

它的具体分析主要是根据对电子信号方面的处理,对其展开有差别的处理,其中一部分针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展开了与之相关的信号处理,对于其他的信息,就需要使用滤波的方法来进行处理,而对于信号收集和优化处理,这是电子技术的主要核心问题。

除此之外,因为电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导致了目前信息化技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对原有的电路进行了改进,从而产生了集成电路,而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随之出现。

目前,电子技术在我国的工业、国防、医疗、通信、航天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人们在使用电子技术的时候,必须要与当代发展的新趋势相结合,并在当代社会经济的引领下,进行持续的创新和改革,向着智能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现代化人们的需要。

(二)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工程是一门运用工程技术方法来开发和维护整体软件的学科。

在目前的计算机应用中,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光源的lx与μmol·m^-2·s^-1的转换关系

光源的lx与μmol·m^-2·s^-1的转换关系

79电子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2018YFB0407100-02)资助。

在光生物学研究中,光的测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使用照度计测光照度(lx );二是测辐射照度(W•m -2,又名:辐射通量密度、功率密度)。

在光合作用、环境光生物学研究和各类现场实验中,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而需关注到的变化是:伴随我国科学文献交流的国际化,使用μmol•m -2•s -1的情况日发频繁。

所以,两种方式测得的结果都有转换为国际标准单位制中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光量子数(μmol•m -2•s -1,又称:光量子通量密度、光通量密度、光子照度)的需要。

由于各种光源波长的组分(相对光谱功率分布S(λ))不同,而且与人眼视见函数(V(λ))有关,所以没有简单统一的换算公式来支持照度计测得的照度值(lx )到光量子通量密度(μmol•m -2•s -1)的快速计算和转换。

有鉴于此,陈景玲老师在《实用光源的lx 与μmol•m -2•s -1的转换关系》[1]中做了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学生和工程人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本文在文献[1]基础上进行修正,以提高转换结果的准确度,同时给出了便于编程计算的公式组。

1 理论基础1.1 X与Z的关系式由图1可知道X,Y ,Z 三者间可以换算。

其中,单位为流明(lm=dQ/dt ,Q 为光量)的光通量(Φυ)与辐射通量(Φe ,单位W)之间的关系是:对于某一波长(λ):(1)其中,Φυ(λ)是波长λ的光所激发的视觉通量,可由照度计测得;Φe (λ)是波长λ的光的辐射通量,又称光谱密度;V(λ)称视见函数,代表视觉效能,又称视觉光效率,光见度函数等,无量纲(已知有明视觉和暗视觉两种情况,一般以白昼为参考,即采用明视见函数)。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6软件开发与应用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从软件测试的目的来看,其能够有效检测出软件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合理问题,从而有效提升软件质量和可靠性。

在软件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之下,其内部业务逻辑、实现技术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负责性特征。

对于软件测试工作人员来讲,其工作量增大、工作内容较为复杂。

软件测试管理便是通过特定方式,将所涉及到的各种工作内容和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在本篇文章中所提到的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系统便是针对软件整个测试过程的应用。

其中,主要包括了测试指定、编写测试案例、测试步骤、问题追踪和调查以及后期报告等多方面内容。

对于现有测试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整,引导测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1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研究分析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现阶段所使用的软件系统中,多是在分布式计算环境基础之上所形成的。

在计算模式方面,主要利用到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积极作用,还有效结合了UNIX 和Windows 操作系统和ORACLE 数据库系统内容。

在该测试系统中,还需要利用到多种不同测试工具、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法等,将其各种优势进行了充分融合之后,对于现有测试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和管理。

其最终所产生的测试结果精度不高,并且评估难度较大。

在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厂家进行了软件测试管理产品研发工作,比如:在Mercury Interactive 公司中便研究出了Test —Director 产品;IBM 公司研究出了SQA Manager 产品;Compuware 公司研究处理Director 产品。

从其应用效果来看,这些产品都是公司针对自家测试工具所进行的管理,并且其管理方式相对较为单一。

并不能够针对市场上所出现的大部分软件进行管理,应用范围较为局限。

《软件》杂志征稿启事

《软件》杂志征稿启事

《软件》杂志征稿启事《软件》杂志是中国创刊最早、中国唯一一本以“软件”命名的国家级正式出版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子学会主办首届中文核心期刊,1979年创刊,月刊。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题写刊名,中国工程院何新贵院士为编委会主任,中国高校的五十多位院(副)长为专家编委。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內统一刊号:CN12-1151/TP,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6970,国外发行代号:M8992。

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显示影响因子:1.51,中国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94种)排第5名发表周期短。

《软件》杂志征稿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基金项目论文、软件工程与知识工程、软件技术、学位论文、理论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体系结构与高性能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信息与通信安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嵌入式软件与应用、综述。

自动控制:测控技术、测试、测量、数控技术、工控技术、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新型显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智能交通与导航等、测控自动化、管控一体化、嵌入式系统、存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应用技术、数据库技术研究、神经网络、应用技术与研究、实用案例、产品应用、高性能计算、计算机体系结构、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网络存储系统、编译系统、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多核处理器、人工智能、计算理论与并行计算、数据库技术、搜索引擎技术、中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信息学、网络与数据通信o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电子与光通信、信号处理、通信设备等、面向服务的系统工程、Rough集与软计算、电子政务技术及应用、软件质量、计算机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云计算、物联网、生物计算机等。

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络远程教育、数字学习平台和工具、虚拟课堂和虚拟大学、高等学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教育教学信息化设备及其管理、数字化校园建设及数据安全管理、多媒体编码与传输、多媒体存储,检索和数字图书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杂志社
征稿函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国内刊号:CN10-1108/TP;国际刊号:ISSN2095-5650。

全文知网,维普收录!
一、办刊宗旨: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作为一份综合性的科技类学术刊物,旨在全方位推广信息时代下电气、电力、电工科学意识;关注电子各专业技术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介绍软件工程、科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关注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本刊提倡社会各界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实用知识,摒弃虚浮,使之更符合时代潮流,同时,本刊也希望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进行学术交流平台,共同发展,推动中国电子技术与软件信息事业发展。

二、主要栏目设置:
1.行业动态
2.院校巡礼
3.网络天地
4.通信技术
5.软件开发
6.软件应用
7.图像与多媒体技术
8.电子技术
9.电子电力10.计算机技术应用11.数据库技术12.嵌入式技术13.信息安全14.信息化建设15.自动化控制16.汽车电子17.电子元器件18.程序设计19.单片机技术
三、来稿须知:
1、在篇首标明作者姓名、论文署名的单位(全称)、及单位所在省市、邮编。

2、稿件须有:摘要、关键词(3-6个);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或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作者须提供:详细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4、来稿中的注释与参考文献分别排列。

注释是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图书报刊等资料的引文。

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或出版地,起止页码。

四、具体征稿事宜说明如下:
1、征文形式与要求
论文要求:论点新颖,论证充分,结论可靠;条理分明,行文简练,用字规范;上交电子文件(word格式)。

来稿须为未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本刊反对一稿多投。

根据著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做文字性和技术性的修改、删节。

如有特殊情况请在稿件附言中注明。

2、论文发表说明
投寄论文经本刊编委会审阅通过后,将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发表后,杂志社向作者赠送当期样刊1-2本。

3、相关链接及联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