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小学二年级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

以下是小学二年级科学常见的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科学1. 动物类知识点:(1) 哺乳动物:如人、猫、狗等,具有乳腺和哺乳的特点。

(2) 鸟类:如鹦鹉、鸽子等,具有翅膀和羽毛,能飞行。

(3) 爬行动物:如蛇、鳄鱼等,具有四肢和爬行的习性。

(4) 昆虫类:如蝴蝶、蚂蚁等,具有六条腿和触角。

2. 植物类知识点:(1) 花的组成部分:例如花瓣、花蕊、花萼等。

(2) 种子的传播方式:通过风、水、动物或自身散播。

二、物理科学1. 声音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但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2. 光学知识点:(1) 光的传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直线投影的物体能产生明暗不同的影子。

(2) 颜色的特点:通过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形成不同颜色。

三、地球科学1. 四季变化:(1) 春夏秋冬的特点:温度、天气、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2) 昼夜更替:地球自转引起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 水资源:(1) 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动等过程。

(2) 水的重要性: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意义。

四、科学实验1. 实验的步骤:(1) 提出问题:明确实验中要解决的问题。

(2) 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步骤、变量的设定和实验材料的准备。

(3)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4) 观察结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2. 实验的安全性:(1) 实验前的准备:穿戴实验服装、戴好护目镜等安全措施。

(2)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遵循实验规则,注意用具的正确使用。

(3) 实验后的清理:注意清理实验用具和实验区域。

经过学习和实践,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生物、物理和地球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二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1. 认识自然世界:自然世界包括山脉、河海等自然景观以及树木、花草等生物。

2. 区分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自然材料如树木、石头等,人工材料如玻璃、塑料等。

3. 观察材料的方法:通过眼看颜色、花纹、反光,手掂轻重、摸粗糙或光滑,鼻闻气味,耳听敲击声音等方法来观察材料。

4. 书写材料的演变:人类最早用泥板、龟甲、青铜等材料书写,后来发展出竹简、帛书、纸书、电子书等。

5. 四大发明:造纸术(蔡伦发明)、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6. 纸的制造:现在通常用芦苇、木材等来造纸。

7. 纸的特性:如瓦楞状的纸有承重和隔热的功能,油纸能防水,普通纸能吸水。

8. 土壤的重要性: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

9. 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月相的变化对地球也有影响。

10. 天气的影响:降水、光照、风等天气要素会影响动植物,也会影响农业灌溉、风力发电等在内的人类生产生活。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二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内容,需要同学们认真掌握。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1. 动物和植物的区别2. 太阳和月亮的区别3. 季节的变化和原因4. 水的三种状态5. 环保的重要性6. 饮食的分类和作用7. 健康的生活习惯8. 五感器官的作用9. 声音的传播方式10. 简单机械的认识和应用1. 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动物和植物是不同的生物类别。

一个主要的区别是,植物是自养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制造食物,而动物则是异养生物,需要摄入其他有机物来生存。

此外,植物通常有根、茎、叶和花,这些生物学结构与动物的身体结构有所不同。

例如,牛和草之间的区别就是一个动物,而另一个是一种植物。

2. 太阳和月亮的区别虽然太阳和月亮都是在天空中看到的明显天体,他们是有很大差异的。

比较而言,太阳比月亮更大,更热,更亮,也更远离地球。

太阳主要是一个恒星,而月亮则是地球的卫星。

此外,太阳在每天都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而月亮则是绕着地球做椭圆形轨道运动。

3. 季节的变化和原因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和旋转而引起的。

由于地球倾斜相对于太阳,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角度和强度也不相同。

例如,在春季太阳的位置更高,阳光更强,而在冬季则相反,这就是为什么季节的变化会使得温度和天气改变。

4. 水的三种状态水是一种有三种状态的物质,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水的固态是指从液态水变为固态冰,这是因为温度低于水的冰点。

水的液态是指正常的水,这种状态是由水分子在一起形成一种流动性的液体;水的气态是由水分子从液态状态中飞向空气形成水蒸气这种状态,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是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

5. 环保的重要性环保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政策。

环保的重要性在于,人类过度使用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已经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野生动植物灭绝等。

环保的措施包括垃圾分类回收、低碳生活方式、零排放工业等。

6. 饮食的分类和作用基本饮食可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几大类。

二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的成员地球家园中有很多成员,包括植物、动物、人类等生物,还有土壤、水、空气等非生物。

生物具有生命特征,如动物能运动、植物能生长等;非生物没有生命,像石头不会自己生长和运动。

植物是地球家园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和食物。

动物是消费者,依赖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

人类也是消费者,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影响着地球家园。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里有很多成分,包括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植物。

例如,沙质土透气性好,适合花生等植物生长;黏质土保水性好,适合荷花等水生植物生长(在有积水的黏质土环境中);壤土肥力较高,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生长。

土壤是许多小动物的家,如蚯蚓、蚂蚁等。

蚯蚓在土壤里钻洞,能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生长。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早晨,太阳在东边,物体的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在头顶偏南的位置(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

根据太阳的位置可以辨别方向。

知道了东、西方向后,就可以确定南和北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这对于我们在生活中确定位置和寻找路线很有帮助。

4.月相变化月亮的形状在一个月内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朔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望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然后再回到新月。

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

二、材料1.材料的种类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金属、塑料、木材、陶瓷、玻璃等。

金属材料具有光泽、能导热、能导电、有延展性等特点。

例如,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铁制品如铁锅能导热,可以用来做饭。

塑料是一种轻便、耐腐蚀、不易导电的材料。

像塑料杯轻便且不易破碎,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木材是天然材料,质地较软(相对金属等),有一定的纹理,容易加工。

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我们的地球家园1、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草原、山川、森林、海洋、沙漠、动物、人类和土壤等。

2、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太阳、星星、月亮等3、地球家园丰富多彩,有生命的事物有动物、植物,无生命的有山川、沙漠、火山、岩石、土壤等。

4、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是动植物的乐园。

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有:蚂蚁、蚯蚓等5、地球家园中缺少其中一样可以吗?说说理由。

6、太阳为我们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7、太阳东升西落。

清晨,太阳在东边;中午,太阳在南边;傍晚,太阳在西边。

8、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答:一天中,中午最热。

9、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的部分叫月相。

月相在一个农历月里完成从缺变圆再变成缺的变化过程。

农历十五前后,月亮最圆(又称满月)。

农历初一看不到月相(又称新月)。

农历十五10、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阴天、晴天、雨天、雷电、沙尘暴、雪天和台风等。

11、我们如何区分不同的天气?12、说说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13、阴、晴、雨、雪、风等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影响?14、说说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和它们产生的后果。

15、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春季很温暖,小草、柳树都发芽了;夏季很炎热,花草树木都长得很茂盛;秋季很凉爽,树叶变黄、飘落;冬季寒冷,枯枝败叶。

不同季节里:人们的穿着不同;植物的生长状况不同;气温也不同。

16、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有哪些影响?17、说说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10个以上不同的动植物名称吗?答:棉花、牛羊的毛可以做衣服;鱼、虾、鸡、白菜等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竹子、松树等可以建造家具和住所;人们可以用牛、马、狗、竹子、木头来做成交通工具,方便出行。

18、人类的生活与动植物有哪些联系?答:人们利用木材造纸,用棉花或蚕丝做衣服;人类根据蜻蜓和鸟的特点,发明了飞机。

人类的生活与动植物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二、材料1、我们的周围既有自然世界,如山脉、河海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高楼、衣服、家电等。

二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清单

二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清单

二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清单
生物
1. 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 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3. 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4.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5. 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方式
6. 动物和植物的相互依赖关系
7. 人类对动物和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物质与能量
1. 物质的种类和性质
2. 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3.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4. 物体的浮沉
5. 物质的变化和转化
6. 热能的传递和利用
7. 光的传播和反射
力与运动
1. 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作用和效果
3. 力的大小和方向
4. 运动的线路和速度
5. 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6. 运动的方式和路径
7. 运动中的摩擦和阻力
环境与健康
1. 环境的基本概念
2. 环境的组成和要素
3. 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4. 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5. 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6. 预防疾病的措施
7. 社会卫生和公共卫生
科学实践
1. 科学实践的基本过程
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5. 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6. 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7. 科学安全和实验道德
以上是二年级科学上册的复习清单,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绩!。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常见的自然现象- 雨水的形成:水蒸气在空气中上升,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雨水。

- 太阳的作用:太阳是地球的能源之一,提供光和热,使植物生长,也使地球变暖。

- 四季的变化: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不同地方的阳光照射程度不同,导致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二、物体的性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们的形状、体积和分子排列方式不同。

- 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某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称为可溶性;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称为不可溶性。

- 导电性:金属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传导电流;非金属物质通常不具备导电性。

三、植物的特点- 植物的吸水和呼吸:植物通过根吸水,通过叶子进行呼吸,同时进行光合作用。

- 植物的生长:植物从种子开始生长,经历萌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 植物的繁殖: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茎、叶和根等方式进行繁殖。

四、动物的特点- 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可以通过爬行、飞行、游泳和奔跑等方式进行运动。

- 动物的食物链:动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络。

- 动物的保护:人们应当保护动物,不捕杀野生动物,维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五、物体的使用- 工具的用途:不同的工具适合不同的使用场合,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

- 建筑物的功能:建筑物可以用于居住、工作、研究和储存等功能,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

- 交通工具的种类:交通工具有汽车、火车、飞机、船和自行车等,便于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

以上便是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帮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物体、植物、动物和物体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科学教学复习资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科学教学复习资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科学教学复习资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植物的生长1. 植物的组成部分- 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根、茎、叶和花。

- 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养分。

- 茎的作用是支撑植物的身体,让叶子能够得到阳光。

- 叶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 花的作用是进行繁殖,产生种子。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

-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形成幼苗。

- 幼苗不断生长,变成成年植物。

- 成年植物通过花朵进行繁殖,产生新的种子。

3. 植物的生长环境- 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水分和气候等因素。

- 土壤应该松软、肥沃,含有适量的养分。

- 水分应该适中,既不过多也不过少。

- 气候应该适宜,有足够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二、动物的生活性1. 动物的特征- 动物的特征包括有机体构造、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等。

- 动物的有机体构造有头部、身体和四肢等部分。

- 动物的生活方式有食性、运动方式和栖息地等。

-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等。

2. 动物的生活性- 动物的生活性包括进食、运动和休息等方面。

-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饮食性,有些是肉食动物,有些是植食动物。

- 动物的运动方式有飞行、游泳和奔跑等。

- 动物也需要休息,休息可以帮助恢复体力。

3. 动物的适应能力- 动物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适应生存。

- 一些动物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

- 动物的适应能力也与其特定的生活性有关。

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科学教学复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我们通常提到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简称科学,它并不包括社会学和思维学的内容。

但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科学技术(简称科技)中的科学。

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预防青少年近视
6月1日召开的“2021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主题宣传活动”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毛群安局长指出,近视目前已成为青少年儿童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检出率一直在上升,低龄化趋势明显,峰值年龄提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晓芃副主发布了2021北京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因素调查报告,结果显示,42.84%的学生报告课桌椅高度从未调整过;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家学习时,不能做到台灯和房间照明同时使用;43.41%的学生报告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间超过20分钟;体力活动一周内能达到5天及以上的仅有8.07%。

根据调查结果,报告的建议是:
1、加强学校教室物质环境检测,提高学生课桌椅符合率。

近三年来,北京市疾控中心每年制作身高课桌椅尺不干胶发放到各学校,每个班级的教室张贴一张身高课桌椅尺,让学生主动调整使用符合自己身高的课桌椅。

2、增加户外活动时长。

那上孩子白天看书学习时,尽量使用自然光源,晚上看书学习时,要使用台灯和房间照明灯。

多接触阳光,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避免长时间使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
建议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少使用多媒体设备,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

4、家长给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注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一、二年级应使用2号、3号字,小学三、四年级应使用3、4号字,其他年级应使用小4号字。

5、保持适宜的用眼距离
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大于30厘米,与电脑屏幕的距离大于50厘米,与电视的距离应为电视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5倍。

专家表示,近视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可能导致多种致盲性并发症。

2021—2021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57%,这距《“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203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控制在58%以内的目标尚有差距,同时,北京市个别区视力不良检出率仍有逐年上升趋势。

毛群安认为,青少年近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要多措并举,实施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专业机构“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控策略。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吃小龙虾身体会长虫
谣言:
又到小龙虾大量上市之时,不过近日网络流传一则从手臂夹出一条又一条的白色虫子的视频,视频中还配有:“常吃小龙虾的结果”文字。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真相:
网传视频实际为国外一名年轻女子日前赴中南美洲进行生态工作,遭到马蝇叮咬手臂,蛆虫寄生皮肤内,医护人员从其手臂中夹出白色蛆虫事件,并非吃小龙虾导致。

此外,专家表示,小龙虾体内确有寄生虫,但只要烹饪方式得当,寄生虫可以被杀死,所以,煮熟的小龙虾可放心食用的。

不过要避免食用小龙虾头部,因头部含肝脏、胃、腮等器官,容易散发很多污染物,包括寄生虫。

另外,食用小龙虾需确保其完全熟透,并尽量选用活虾进行烹调食用,因为小龙虾死后很快腐烂,会分解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滋生有害病菌。

“小龙虾是虫子”、“日本人不吃小龙虾”等等,这些年小龙虾背上了一个又一个的“黑锅”。

所谓人红是非多,原来虾红了是非也不少。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大蒜可以检测地沟油
谣言:
日前网上有则视频里显示,一男子将食用油倒进两个不同的杯子里,然后将大蒜切成六薄片,每个杯子各放三片,浸泡10分钟后,其中一杯油里的大蒜发霉变色,视频男子称是因地沟油含有大量黄曲霉素,所以大蒜会发霉变色。

真相:
网传“地沟油里含大量黄曲霉菌,将大蒜放地沟油里会发霉变色”的大蒜检测地沟油方法并不科学。

大蒜能否验出黄曲霉素目前也尚无研究。

地沟油是指重复使用已经倒入地沟的油品。

专家表示,因为种类、成分非常复杂,国家目前对地沟油的检测尚在研究中,暂无统一测试标准。

虽然某些地沟油可能含有大量的霉菌、细菌等成分,但在无法确定里面有哪些有毒物的前提下,像视频里这样的测试方法,通过从大蒜是否变色来检验地沟油是不可能的。

比如,辣椒油也会使大蒜变色。

防范地沟油目前最可行的方法,还是尽量选择有信誉的餐馆,使用知名品牌用油烹饪。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100多亿元,400多亿元)
请说出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

(是“天灾”和“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

天灾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雨量过大;人祸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第二,江河湖泊的不断减少,进一步降低了蓄洪泄洪能力。

第三,必要的防洪措施跟不上,城市防洪标准偏低) 飞机有两个机翼,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它还有推进器。

机翼能产生升力,把飞机托起在空中;推进器能产生能力,把飞机推向前进。

因此,飞机就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了。

打雷是怎么回事?
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

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1、为什么在城市上空看到的星星没有农村天空的多,月亮也没有这么明亮?
答案:一是城市上空由于大气污染遮盖了来自天空的光亮;二是人工白昼造成的光污染,日落之后,繁华的街道和广场上广告牌、霓虹灯把城市夜晚映照如同白昼。

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上空的明暗对比度
2、在离南极最近南美洲的海伦娜岬角,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如羊会得白内障变成盲羊,猎人随手可拎起一只瞎了眼的野兔回家享口福,天上飞的野鸟因视力不好,辨不清方向而误闯百姓家里,就连河里的鱼也是盲鱼,许多在这里居住的人得了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生产缓慢,农作物减产,请问。

这是为什么?
答案:这一地区的上空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紫外线过强所造成的
3、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人体是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在吸入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后,它会进入人体的血液,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要比氧气强250倍,它很快抢占血液中氧气同血红蛋白结合的位置,造成大脑和躯体缺氧,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
4、汞、镉、铬、铅、砷是一类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很大,被称为“五毒”。

这些污染物随废水进入水体后,被浮游生物吸收,小鱼吃浮游生物,大鱼又吃小鱼,人又吃污染后的鱼类,污染物会逐渐的聚集到人体内,我们称这样的关系为食物链污染。

二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环境保护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权利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均供水量已经比25年前减少了1/3,请问,如今世界的缺水现象已经影响到多少个国家?
答案:80个国家
烟尘是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直径很小,其中小于10微米的可以长期在空气中飘浮,叫什么?大于10微米的,能较快地降落地面上,叫什么?
答案:飘尘、降尘
12亿人口是多少?不妨给出一些形象的说法:如果中国人手拉手站在地球的赤道,可以绕地球多少圈?;全国人民一天吃掉多少万吨粮食?;多少万吨肉?。

答案:50圈、78万吨、4万吨
光污染分成哪三类?
答案: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建筑物表面反射阳光光线的白亮污染,夜间广告灯、霓虹灯、路灯的人工白昼污染,室内娱乐场所各种彩色光源产生的彩光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