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实录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4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7.4有几棵树(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7.4节——有几棵树。
我们将通过观察图片,学习如何数数并说出树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中的树的数量。
同时,同学们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学会数数,能够准确地数出树的数量。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独立地观察图片,找出树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画有一些树。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树的数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片树林。
我会问同学们:“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们能数出图片上有几棵树吗?”2. 讲解:我会向同学们演示如何数数。
我会从图片的一边开始数,一直数到另一边。
我会告诉同学们,数数的时候要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一直数下去,不要漏掉任何一棵树。
3. 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并在白纸上记录下来。
我会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答案是否一致。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有几棵树”这个问题,并在旁边画上一张图片。
然后,我会写下同学们数出的树的数量,并注明“正确”或“错误”。
七、作业设计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数数练习。
我会给同学们发放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都画有一些树。
同学们需要数出每张图片上的树的数量,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在数数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上的树的数量。
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在数数的时候出现了遗漏。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关注,提供更多的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数数。
他们可以在家里数数家具,或者在公园数数树木。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二章“多彩的数学世界”,具体是第3节“有几棵树”。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数,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计数任务,并能够准确地用数词来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树木贴纸、计数棒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几棵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树的数量。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数量的概念,并用计数棒演示如何表示物体的个数。
然后,教师用树木贴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计数。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练习题,题目包括观察图片并计数,以及用数词表示物体的个数。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物体的数量,并让学生跟着一起动手操作。
5.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用树木贴纸和计数棒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树木的数量,并用数词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几棵树1. 观察图片,计数树木的数量。
2. 用数词表示树木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观察图片,计数树木的数量,并用数词表示。
2.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些物品,让孩子通过观察和计数来确定物品的数量,并用数词表示。
作业答案:1. 根据图片,树木的数量是____棵。
2. 我找到的物品是____个,用数词表示是____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计数,让学生理解了数量的概念,并学会了用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 有几棵树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五节,是《有几棵树》。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树的数量进行,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几”的概念,能够数出树的数量,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图片中的树的数量。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几”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几”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上面画有不同的树,还有一些数字卡片。
学生则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和画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排树,然后我会问学生:“你们看看这张图片,有几棵树呢?”让学生试着数一数,并说出答案。
2. 新课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讲解“几”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几”就是数量的意思,可以通过数数来得到。
4.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课题:有几棵树2. “几”的概念:数量3. 例题:这张图片上有3棵树这张图片上有5棵树4. 随堂练习:观察图片,数出树的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等,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家有3个苹果。
”作业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我家有5个香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数出图片中的树的数量。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数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认识数字3》,其中第5节《有几棵树》。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树的数量,从而加深对数字3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准确数数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树图片,数字卡片。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幅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数一数,这幅图片上有几棵树?”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数量的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树的数量,同时解释数字3的含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幅树图片,要求学生合作数出树的数量,并解释数字3的含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树图片数字3数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在家门口数一数,家门口有几棵树?并画下来。
答案:家门口有几棵树,画在作业本上。
2. 请学生观察教室,数一数教室里有几棵树?并画下来。
答案:教室里有几棵树,画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树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数出树的数量,理解数字3的含义。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准确数出树的数量。
但在数数时,有些学生对细节观察不够,会出现数错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数一数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数量,如:车辆、书本、椅子等,并尝试用数字3进行表达。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_有几棵树》课堂实录(5)

课堂实录:《7.4 有几棵树》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有几棵树”的问题,并能够用数数的方法进行解答。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数数来解决问题。
2. 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树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几棵树?”2. 学生通过数数的方法,得出答案:“有7棵树。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画,画上有两排树,一排有7棵树,另一排有8棵树。
2.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两排树一共有几棵?”3. 学生通过数数的方法,得出答案:“一共有15棵树。
”4.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棵树?”5. 学生通过数数的方法,得出答案:“第一排比第二排多1棵树。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不同数量的树木,要求学生数出每张图片上树木的数量。
2. 学生通过数数的方法,得出每张图片上树木的数量。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和数数来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4. 学生回答:“在数数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数错,我们就重新数一遍,直到数正确为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了如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问题,展现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耐心和毅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容易数错,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此外,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解决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有几棵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教学内容:1. 学习通过数数来确定物体的数量;2. 学习用数字和数量标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3. 学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数数来准确地确定物体的数量;2. 学生能够使用数字和数量标志来正确地表示物体的数量;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数数,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字和数量标志之间的关系;2.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苹果树模型;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拿出苹果树模型,让学生数一数苹果树上有几棵树。
2.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并说出答案。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有一排苹果树,每棵树上都有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棵树?2. 讲解解题思路:先数一数每棵树上的苹果数量,再数一数一排里有几个这样的树。
3.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说出答案。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有一排苹果树,每棵树上都有8个苹果,问一共有几棵树?2. 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讲解(10分钟)1. 讲解如何正确地进行数数,如何理解数字和数量标志之间的关系;2. 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
五、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并用数字和数量标志表示出来。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答案会有所不同,例如:我有2个兄弟姐妹。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板书题目:有几棵树?2. 板书解题过程:数一数每棵树上的苹果数量,再数一数一排里有几个这样的树。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数量的基本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进行数数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数一数身边的物体数量,例如:数一数家里的家具数量,数一数学校的教室数量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4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7.4 有几棵树》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的分类和计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树的数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的分类和计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数的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数的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数的分类和计数,并能够正确表达出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树木的图片或者实物,用于教学演示。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树枝或者小卡片,用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树的数量。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3棵树的图片,问学生:“有几棵树?”让学生回答。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数的分类和计数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拿出一些小树枝或者小卡片,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数的分类和计数。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比如“把这些小树枝按照数量分成几堆”,“数一数,有多少堆小树枝”。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数的分类和计数。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5棵树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棵树。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棵树|北师大版教案:有几棵树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学习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意义。
3. 学习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意义。
4. 通过实例理解数量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数量的关系,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能够理解和运用数量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树贴纸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教师提问:“如果有更多的树木,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棵树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展示挂图,上面画有3棵树和2棵树,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两棵树加起来一共有多少棵树。
2. 教师解释加法的意义,即把两个数量合并在一起,求出总数。
3. 教师引导学生用卡片进行实际操作,将3棵树和2棵树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棵树。
三、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本,让学生完成练习题:1+2=?2+3=?3+4=?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讲解(10分钟)1. 教师再次展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4棵树减去2棵树还剩下多少棵树。
2. 教师解释减法的意义,即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求出差值。
3. 教师引导学生用卡片进行实际操作,将4棵树减去2棵树,数一数还剩下多少棵树。
五、教学过程(10分钟)1. 教师再次发放练习本,让学生完成练习题:42=?53=?64=?2.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例题和练习题的答案,让学生跟读并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导入语
(课前观察,小组比赛,给第2、3小组纪律好画上智慧果。
)师:今天智慧爷爷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感受一年四个季节,小朋友们想不想去?
生:想!
师:你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个季节么?
生:春、夏、秋、冬。
2.春天播种希望。
(1)师: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
(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来了,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环境。
现在陈老师就带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植树,好吗?
生:好!
(教师掀开黑板上的纸张,分别有两排树)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排我们要种几棵树?
生:8棵。
师:第二排呢?
生:6棵。
(2)师: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请快速转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陈老师的问题。
生:上面有几棵树?下面有几棵树?一共有几棵树?
师:你真厉害!还有什么问题?
生: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
师:你真棒!不过你的第一棵树是第一排还是第二排呢?(师指着树问)
生:第一排的。
(师奖励生1和生2小红花)
师:哦,第一排的第一棵树的右面有几棵树呢?
生(全体):7棵。
师:还有问题么?
生:上面多几棵?下面少几棵?
师:你回答得很好,不过不完整,谁能来帮帮他?
生:上面比下面多几棵?下面比上面少几棵?
师:你们都好棒,提出很多问题。
那一共有几棵树?谁来列个算式呢?
生(全体):8+6=14。
(师板书8+6)
师: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可是陈老师却不懂怎么计算这个得数,我想要你们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3)师:恩,那现在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摆一摆, 8+6等于几?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你就要停下来,坐端正。
预备,开始!(教师指导部分学生摆小棒)
(4)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音乐声响起,示意学
生坐端正)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8+6=14,数一数这边有8棵,那边有6棵。
生: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真棒!如果你的声音下次再响亮一点,我就给你一颗红花。
生:6给8两个(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师:你的这种方法可真巧妙!(操作演示,移动黑板上的树)师:把6分成2和4,2加8得10,10加上4等于14。
(边重复边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8棵接着数,9、10、11、12、13、14,一共14棵。
(师操作数一数)
师:恩,好厉害!还有其他方法么?
生: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总共就是14棵树。
(师板书)
师:你这种方法也很好!
生:9+6=15,8+6=14。
师:哦,9+6=15,9比8多1,所以8+6比15少1,8+6=14。
(师板书)
生:7+6=13,8比7多1,8+6比13多1等于14。
(5)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2)班的孩子都好棒,想出这么多方法。
看哪一组坐得最端正!(给1、2组的小朋友画智慧果)
师:动物们也有他们的做法。
我们一起来看看(打开课件):小白兔它喜欢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课件卡住,只能看黑板上的板书)
师:小熊它喜欢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小猪爸爸也说了它的做法,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课件恢复)
只要能又快又准确地算出结果,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