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前庭窝神经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
T1
L1
L3
L4
腰穿示意图
脊髓表面可见多条纵沟或裂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前外侧沟
前根
后根
后中间沟 前正中裂
c1 脊髓的节段: 脊髓外形上没有明显节段性
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于脊髓的范T围1 或高度因,为称有一3个1 脊对髓脊节神段经。,
故脊髓有 31 个节段:
显的节段性。 ■脊髓与 31 对脊神经相连,后者分布到躯干和四肢。 ■脊髓与脑各部间有广泛联系,来自躯干、四肢各种刺激
通过脊髓传导到脑才能产生感觉,脑也要通过脊髓来完 成复杂的功能。 ■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脊髓的许多活动是在脑的控制下完 成的,但脊髓本身也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
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态
脊脊髓髓圆锥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概述(p155-161)
组成:脑 脊髓 周围神经
功能:
1. 控制、调节机体各器官、 各系统的活动。
2. 维持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 3. 思维、意识和语言活动的
物质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分部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一、神经系统的分部
神经元 胶质细胞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Reflex: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 的反应(膝反射)。
反射弧Reflex arc: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系统的常用Leabharlann 语1.灰质、皮质和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 和树突聚集而成。 灰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称 为皮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皮质以外,神经元胞体 聚集而成团或称柱,成为神经核。

神经解剖实验报告(3篇)

神经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类及其功能。

3. 学习神经系统的表面解剖和深部解剖。

4. 培养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人体神经系统解剖模型、显微镜、解剖刀、镊子、解剖针等。

2. 实验步骤:- 神经系统表面解剖:观察大脑、小脑、脑干、脊髓、脊神经、脑神经等表面结构。

- 神经系统深部解剖:使用解剖刀、镊子、解剖针等器械,进行神经系统的深部解剖。

- 观察和分析:观察神经系统的各个结构,记录其形态、位置、功能等信息。

- 绘图:绘制神经系统的各个结构图,标注其名称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1. 神经系统表面解剖:- 大脑:分为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和脊髓。

- 小脑:位于大脑后方,负责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 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负责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活动。

- 脊髓:位于脊柱内部,负责传递信息,控制下半身运动和感觉。

- 脑神经:共有12对,负责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 脊神经:共有31对,负责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2. 神经系统深部解剖:- 大脑:分为灰质和白质,灰质主要负责神经元的细胞体,白质主要负责神经纤维的传导。

- 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负责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活动。

- 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灰质主要负责反射弧,白质主要负责传导神经冲动。

- 脑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 脊神经:包括前根和后根,前根负责运动,后根负责感觉。

五、实验讨论1.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2. 神经系统的各个结构在形态、位置和功能上具有密切的联系,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人体解剖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隔神经发自,经肺根,行于和之间。

运动纤维分布于,感觉纤维分布于。

2.脊神经共有对,其中 __最多,共有对。

3.股神经发自,其终支为,分布于。

4.经眶上裂入眶的脑神经有、、和。

5.前庭蜗神经是第对脑神经,传导和。

6.迷走神经含有、、和 4种纤维成分。

7.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副交高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

8.脊神经由和在处合成。

9.桡神经发自臂丛,肌支支配、和。

10.臂丛分支中有一段紧贴骨面行走的神经是、和。

11.内囊位于、和之间。

12.反射弧由、、、和组成。

13.与舌的感觉有关的脑神经核是和,其中管理和;核管理。

14.与迷走神经有关的脑神经核是、、和4个核团。

15.在橄榄的背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脑神经有、和。

16.间脑位于和之间,由、、、和__5部分组成。

17.基底核包括、、和 4个核。

18.大脑半球上的中央前回及旁中央小叶前部是中枢;中央后回及旁中央小叶后部是中枢;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是中枢;颞横回是中枢。

19.左侧视束损伤,可致左眼和右眼视野偏盲。

20.在大脑动脉环中,右交通动脉连接动脉和。

二、判断改错题1.所有脊神经前支均先聚集成神经丛,再由丛分支支配相应器官。

2.腰丛由腰1~5腰神经前支在腰大肌深面互相交织组成。

3.手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共同支配。

4.面神经含3种纤维成分,其中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5.脑神经是指附着于脑干的周围神经。

6.当滑车神经受损时,可引起眼外斜视,瞳孔转向外下方。

7.胫神经受损时足不能背屈,下垂呈现“马蹄内翻足”。

8.仅含感觉性纤维的脑神经是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9.上泌涎核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有关。

10.面神经丘的深面有面神经和展神经的纤维通过。

11.视上核是下丘脑内的重要核团之一,发出视上垂体束到神经垂体,参与神经内分泌活动。

12.在大脑外侧面,中央沟、颞叶、枕叶之间的区域为顶叶。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七章(第一节-三叉神经)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七章(第一节-三叉神经)
下颌下腺导管
舌神经 舌骨舌肌
2. 舌神经
三叉神经 下颌神经
舌神经在下颌第三磨牙远中及舌侧 位置表浅,表面仅有黏膜覆盖。 舌下腺、下颌下腺、口底区手术时 要注意防止舌神经的损伤。
舌神经
3. 下牙槽神经
三叉神经 下颌神经
与下牙槽动、静脉相伴沿下颌神经沟下行 入下颌管布于下颌牙 终末支出颏孔为颏神经
布于下前牙及 4 的
性质
感觉性 感觉性 运动性
运动性 混合性
连脑部位
端脑 间脑 中脑
中脑 脑桥
进出颅腔部位
筛孔 视神经管 眶上裂
眶上裂 眼神经经眶上裂 上颌神经经圆孔 下颌神经经卵圆孔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运动性 混合性 感觉性 混合性 混合性 运动性 运动性
翼外肌下缘
翼颌间隙

腭帆张肌
下颌支

舌深动脉
舌尖
8-1|1-8的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的粘膜和 下颌下腺、舌下腺
➢ 下牙槽神经
下颌孔
翼外肌下缘
下颌管
8-1|1-8及其牙周膜、 牙槽骨
下颌舌骨肌动脉 颏孔
颏神经 4-1|1-4的唇颊侧牙龈、下唇粘膜及颏部皮肤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 上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
上牙槽后神经
行程: 眶内段 眶下神经
上牙槽中神经 上牙槽前神经
三叉神经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行程:
三叉神经 上颌神经
上牙槽中神经 54|45及6|6的近中颊根、牙
(眶下管后段) 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
上牙槽前神经 321|123及其牙周膜、
(眶下管中段) 牙槽骨、唇侧牙龈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感觉)、下行(运动) 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 外侧索、后索。
(五)脊髓功能 1.传导 2.反射
白质内纤维束
薄束
楔束
上行纤维束 薄束、楔束 脊髓丘脑束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 脊髓 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柱):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柱):联络神经元
侧角(柱)
白质:传导束
薄束(传导下半
上行~ 身冲动)、楔束 脊髓丘脑前/侧束
下行~:皮质脊髓前/侧束
二、脑位于颅腔内, 可分为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二、脑 干
(一) 脑干分部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自上而下)三部。 (二) 脑干位置 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 (三)脑干外形
运动(交感副交感)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 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形 态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一)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而成。(色泽灰暗)。大脑、小脑表层
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小脑皮质。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
四、小脑: 位于颅后窝,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
参与运动的协调与控制,但不参与运动的启 动;一旦小脑受到损害,机体的协调活动就 会发生障碍;
小脑的外形
分部
小脑蚓 小脑半球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疝:当颅内压升高时,小脑扁桃体常被 挤压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解剖学名词解释汇总

解剖学名词解释汇总

解剖学名词解释汇总解剖名解1.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与的两侧,掌心向前。

2.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交处微向前凸,平对第2肋骨,体表可触及,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3. 翼点:位于颞部,为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交汇处,形成的”H”形骨缝,为颅骨的薄弱处。

4. 界线(骨盆):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行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5. 脊柱生理性弯曲:从侧面观察脊柱,由上向下可见四个生理性弯曲,分别为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具有缓冲震荡,保护脑和内脏的作用。

6. 小骨盆:骨盆界线以下的部分,分为骨盆上口,骨盆下口和骨盆腔。

是胎儿经阴道娩出的必经途径。

7. 碟鞍:在颅中窝,蝶骨体上的垂体窝和鞍背统称碟鞍。

8. 骶角:骶角的后面,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出,是骶管麻醉穿刺的部位。

9. 桡神经沟:肱骨后面中部,有一自上向外下的浅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通过,肱骨中段骨折易合并损伤桡神经。

10. 髂结节:髂骨前上棘后方6~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突起,是重要的体表结构,也是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11. 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包托内外侧纵弓和横弓。

12.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一块胸骨和他们之间的连接共同构成,近似圆锥形,容纳胸腔脏器。

13. 外科颈:在肱骨大结节,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肱骨头骨松质的肱骨干骨皮质交界的部位,较易发生骨折。

14. 半月板:是垫在肱骨内外侧踝与胫骨内外侧踝关节之间的两块半月形纤维软骨板,分别为内外侧半月板。

15.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为男性精索和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的一条腱和间之间的裂隙。

16.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区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7. 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后内侧壁的有一纵形黏膜皱襞,在皱襞下端的园形隆起,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Duus神经解剖学-脑干

Duus神经解剖学-脑干
图 1 嗅神经。A,感兴趣区选在冠状位嗅神经束;B,高分辨率示踪嗅神经;C,对应的解剖示意图
嗅觉系统(I 颅神经)(Olfactory System)
嗅觉系统与其他脑区的联络:诱发食欲的气味可引起反射性唾液分泌,臭味则可导致恶心、呕吐,这些反应都伴有情感变化,有愉快和不愉快的嗅觉。情感刺激可能是由于嗅传导束与下丘脑和丘脑以及边缘系统有联络而产生,中隔区还通过联合纤维与扣带回联络。与自主神经区联络的主要神经纤维为内侧前脑束及丘脑髓纹(图6.9)。内侧前脑束从侧面经过丘脑并在此发出分支至下丘脑的神经核团,一部分纤维继续行至脑干网状结构内的植物神经中枢内泌涎核及迷走神经背核。丘脑髓纹终止于缰核,该传导束继续走行进过脚间核和网状结构(图6.9)。嗅觉障碍:临床上分为数量上的嗅觉障碍和性质上的嗅觉障碍。数量上的嗅觉障碍有嗅觉减退和嗅觉缺失,其原因必定是嗅丝范围内的周围性嗅神经损害(eg:鼻炎,外伤导致筛板内嗅丝断裂,药物副作用)或者二级神经元损害(嗅束,eg额底脑膜瘤)。 性质上的嗅觉障碍也成为嗅觉倒错,表现为难受的恶臭味或嗅觉过敏,大多为中枢性病变(eg 颞叶癫痫)。
嗅传导束:嗅传导束的一级神经元为双极嗅细胞,二级神经元为嗅球内的僧帽细胞和簇状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在大脑额叶基底部下侧构成嗅束(二级神经元)行走于两侧直回外侧嗅沟的表面。嗅束在前穿质前方分为两条嗅索,即外侧嗅纹和内侧嗅纹。部分终止于前穿质前方的嗅三角内。外侧嗅纹纤维经过岛阈到达杏仁核、半月回及环周回(前梨状区)。在这里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纤维至海马旁回前部(28区,嗅觉系统的皮质投射区和联合区)。内侧嗅纹的轴突终止于胼胝体膝下方和前连合前方的中隔区内(胼胝体下区)的神经核团,并在此与对侧大脑半球以及边缘系统发生联络。嗅传导束是唯一不在丘脑内交换神经元而将冲动直接传达到脑皮质的感觉传导束。嗅觉系统的中枢性联络复杂,部分通络尚不明确。

神经解剖学学习要点

神经解剖学学习要点

神经解剖学学习要点神经解剖学学习要点⼀、神经系统总论复习1、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如何划分?端脑间脑脑(颅腔内)中脑脑桥脑⼲延髓⼩脑脑神经(12)躯体神经或交感神经脊神经(31)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灰质、⽩质、⽪质、髓质、神经节、神经核、纤维束、神经和⽹状结构的定义?灰质:泛指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处(脊髓灰质)⽩质:泛指神经纤维的集聚处(脊髓⽩质)⽪质:灰质在脑表⾯成层配布(⼤、⼩脑⽪质)髓质:在脑内,⽪质深⽅的⽩质神经核:(在⽪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成⼀团纤维束:起⽌、⾏程和功能基本上相同的⼀束神经纤维⽹状结构,RF: 灰质和⽩质混杂的部位,即神经元胞体夹杂于神经纤维之间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神经节有感觉神经节和内脏运动神经节之分神经: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合⽽成,由结缔组织被膜包裹1、⽩交通⽀与灰交通⽀的区别。

⽩交通⽀:由脊髓灰质中间外侧核细胞发出的具有髓鞘的节前纤维,有髓鞘⽽发亮⽩⾊。

连于胸1~腰3脊神经前⽀与对应的交感⼲神经节之间灰交通⽀:灰交通⽀是由椎旁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缺乏髓鞘⽽呈灰⾊。

连于31对脊神经前⽀与交感⼲之间三、中枢神经复习1、脊髓的位置、脊髓两个膨⼤、脊髓圆锥、终丝的概念。

两个膨⼤颈膨⼤:C4 - T1 节段,发出臂丛,⽀配上肢肌腰骶膨⼤:L2 - S3节段,发出腰骶丛,⽀配下肢肌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的部分。

终丝:圆锥以下,⾮神经组织,在第2骶椎⽔平以下,硬脊膜包绕终丝⽌于尾⾻背⾯2、脊髓的内部结构都包括什么?脊髓内部结构包括:灰质、⽩质和⽹状结构脊髓后索,薄束位于内侧,见于脊髓后索的全长(T5以下占据整个后索),楔束位于外侧(仅见于T4以上)传导躯⼲、四肢的本体感觉(肌、腱和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和精细触觉(⽪肤的两点间距离辨别觉和物体的纹理觉)4、脑⼲内脑神经核团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掌握相关核团的名称、位置、主要功能。

(1)⼀般躯体运动核①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阶段,中脑⽔管腹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解剖学前庭窝神经
神经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按照神经系统概述、局部神经科学和系统神经科学的顺序进行了分类编排,使读者可以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地了解复杂的神经系统的结构与系统功能
扩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同时添加了近几年来神经科学在信号传递、转录因子、干细胞、诱发电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功能等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新突破,进一步阐释了神经系统在正常和病理状况下的特点
附加显微图像、放射影像学和组织切片染色图,为学习神经科学提供了全面的视觉辅助从睡眠障碍到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从癫痫的生物学基础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新增的“临床意义”板块简明扼要地展示了基础科学与临床应用在神经科学中的结合
前庭蜗神经
图片来源:NETTER'S ATLAS OF NEUROSCIENCE
前庭蜗神经起自前庭神经节(Scarpa神经节)和螺旋(蜗)神经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

前庭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布于椭圆囊、球囊(感受线性加速度、如重力)和半规管壶腹(感受角加速度、如运动)的毛细胞。

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可为姿势的协调和平衡以及头颈部的运动提供神经信号。

前庭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止于延髓、脑桥和小脑的前庭核(内侧核、外侧核、上核及下核)。

蜗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布于蜗管内Corti器的毛细胞,通过中枢突传递听觉信息到蜗神经背侧核和腹核。

一侧前庭蜗神经损伤可造成同侧耳聋、眩晕及平衡感丧失。

临床意义
前庭蜗神经发自脑干腹外侧缘近延髓-脑桥-小脑的连接处(脑桥小脑角),此处可发生前庭蜗神经施万细胞瘤、听神经鞘瘤等,通常自前庭部分起病。

前庭神经受到刺激时会导致眩晕、头晕、恶心或空间定向障碍,这些症状伴随神经破坏而持续存在。

施万细胞瘤刺激三叉神经的听觉分支时可首先引起耳鸣,继而导致听觉的逐渐丧失和无法判断声源方向。

随着神经被破坏,耳鸣减少,并发生同侧耳聋。

由于面神经邻近前庭蜗神经,听神经鞘瘤也常常会造成同侧面瘫或麻痹。

肿瘤可向上扩展至三叉神经或向下扩展至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还可能会影响到相邻的脑干和小脑,引起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

参考文献
[1] NETTER'S ATLAS OF NEUROSCIENCE ( 第3版)
策划制作
作者:小赵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