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
学习强国双人对战答题附答案

学习强国双人对战答题附答案1、单板滑雪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其产生与____有关。
A、滑板B、轮滑C、冲浪D、跑步答案:C2、高山滑雪起源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地区,所以又被称为“阿尔卑斯滑雪”。
1936年在____举行的第四届冬奥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
A、丹麦B、德国C、捷克D、比利时答案:B3、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中国运动员____在速度滑冰项目上获得两枚宝贵银牌,结束我国在冬奥会上未获奖牌的历史。
A、杨扬B、叶乔波C、韩晓鹏D、李佳军答案:B4、高山滑雪是使用固定后脚跟装置的滑雪板,顺着白雪覆盖的斜坡向下滑行的运动。
按照平均速度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____,旗门数则与速度成反比。
A、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B、滑降-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C、回转-超级大回转-大回转-滑降D、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滑降答案:A5、冬奥会历史上,“冬季两项”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是在1960年____冬奥会上。
而女子“冬季两项”是在1992年阿尔贝维尔第十六届冬奥会增设为比赛项目。
A、斯阔谷B、因斯布鲁克C、格勒诺布尔D、札幌答案:A6、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其修建年代是____。
A、战国时期B、秦代C、西汉D、北宋答案:A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____的诗作。
A、王昌龄B、王翰C、王之涣D、王勃8、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邮展是在____举办的。
A、英国B、比利时C、法国D、美国答案:B9、山体崩塌是登山健身时有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
岩层面、裂缝面与山坡方向____时,更容易发生山体崩塌。
A、一致B、不一致答案:A10、1896年,游泳被列为第一届奥运会比赛项目时____泳姿。
A、不区分B、区分答案:A11、垃圾投放时,应该____。
A、随地乱丢弃B、将多种垃圾用袋子包在一起投入垃圾桶C、按垃圾种类投放入相对应的垃圾分类桶中D、随便投入一个垃圾桶即可答案:C、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于2020年6月在中国____举办。
2019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练习(三)

判断题:共20题,每题2分,合计40分•1标记2018年到2022年是实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编制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了好局o错o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A•2标记与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缺乏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来协调行业内部或者企业间的利益,确立行业准则,并形成对外的合力。
o对o错•3标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使承包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延长40年。
o错o对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B•4标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最终完成o错o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A•5标记绿色减贫机制中投资主体不包括企业。
o错o对•6标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于供给体系的升级赶不上需求结构升级的步伐o错o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B•7标记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减少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妇女中发展党员力度。
o对o错•8标记深度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不好,相对来说提高比较容易,因此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较小。
o对o错•9标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o错o对•10标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解决“人、地、钱”的问题o错o对•11标记我国不仅在总量上已经达到了小康,而且在人均上也基本上达到了小康。
o错o对正确答案:对答案解析:B•12标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o对o错•13标记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主要任务是: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o错o对•14标记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观众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o错o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A•15标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o错o对•16标记我国脱贫的总要求总部署是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
《第2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试卷及答案_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读本_2024-2025学年

《第2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对于建立民主政治的迫切要求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完善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与自然之间的矛盾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总体布局的是()A、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B、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推动绿色发展,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D、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3、以下哪项不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要求?A. 国家富强B. 民族振兴C. 社会公平D. 人民幸福4、以下哪项不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A. 自由B. 平等C. 公正D. 法治5、中国梦的本质目标是什么?A、政治民主化、社会公平正义、法治强国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C、文化繁荣、科技领先、生态和谐D、经济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6、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什么?A、ABC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B、科教兴国,人才强国C、创新驱动发展D、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7、题干: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
A. 全体中国人民B. 领导阶级C. 特定群众D. 海外华人8、题干: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包括()。
A. 实现现代化B. 实现民族复兴C.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D.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9、【题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最鲜明特点是:A. 坚持党的领导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坚持改革开放D.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题目】以下关于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说法错误的是:A.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改革开放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搞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应知应会测试题一、填空题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的报告。
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答:决胜阶段,关键时期3.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伟大旗帜,决胜,夺取伟大胜利,为实现不懈奋斗。
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为。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答: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5.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等10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元增长到元,稳居世界第,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答:五十四万亿元,八十万亿元,二,百分之三十8.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答: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千五百多9.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和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党课考试题

党课考试复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最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 C )年10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第( C )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
A 2007 十六B 2006 十七C 2007 十七D 2006 十六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 中国各族人民的先锋队B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先锋队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A )。
A 实现共产主义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党的根本宗旨是( C )。
A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B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B )A 领导力量B 领导核心C 坚强核心6、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A )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 党的基本纲领C 党的基本路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B )。
A 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B 发展社会生产力C 巩固无产阶级专政8、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
A 代表中国最广大党员的根本利益B 代表中国最广大阶层的根本利益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
A 马克思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11、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和一部分贫困人口之间的矛盾12、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要遵循什么原则?( A )A 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B 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C完全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13、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①民主法治、②公平正义、③诚信友爱、④充满活力、⑤安定有序、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A )。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
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外化为了进度表、设定了路线图,必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推进具改革开放之初,针对我国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贫穷的现实,邓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提出先富带动后富并把这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方面反复强调。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一直坚持发展是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至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最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
过去30多年间,我国城乡区域都取得了快速不完全一致,有的更快一些,有的较慢一些;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越,但跨越的幅度也不完全一致,有的已经先富起来了,有的只是维持在上,有的还处于贫困状态。
直至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做大“蛋糕”的问题已基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地存在着。
如果只是做大了“蛋糕”而分不好“蛋做“蛋糕”的人的积极性,因而也就不能把“蛋糕”做得更大。
只有在做“蛋糕”,才能使做大的“蛋糕”惠及每一个做“蛋糕”的人,才能做出。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
邓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的问题渐渐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简单说就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
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大力推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专题03聚焦十九届六中全会习题(解析板)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时政03:聚焦十九届六中全会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1.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_____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A.七十九B.六二十C.六二十一D.七二十二【解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故B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____和____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A.辉煌历史历史经验B.重大成就历史经验C.重大成就辉煌历史D.奋斗历程重大成就【解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故B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图中信息所指的会议是()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B.十九届六中全会C.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D.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
A.人口红利
B.发展
C.资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什么是共同富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
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
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
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富裕则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它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
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社会成员的富裕,其要旨在于要实现普遍富裕。
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保证人民获得财富的公平权利;必
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人民享有共同致富的权利。
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这种普通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现有财富的平均分配来实现。
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
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
"作为一个社会公平的范畴,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全体社会成员在财富占有上的绝对平均,而是在生活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
就是说社会成员因其素质的不同、对社会贡献的不同,在财富占有的多寡上也必然不一样。
事实上,也只有承认富裕程度上的差别性,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才能为高层次的富裕提供示范。
没有差别富裕,也就没有人民群众追求更富裕生活的积极性,就不会有全体人民高层次的普遍富裕。
邓小平正是基于对共同富裕中所蕴含的差别富裕内涵的揭示,才勾画出先富、共富的战略构想,开辟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这是共同富裕的最重要的内容。
然而,仅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这种富裕与现代文明是相背离的。
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指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他认为,物质生活的富裕、精
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这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
邓小平在谈到小康目标时,用的是"小康社会",也就是说小康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概念。
同样,我们认为共同富裕也不单是一个物质上富裕的问题,而是一个包含物质生活在内的、体现社会成员各方面生活富裕在内的综合概念。
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称得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
物质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人们精神生活的充实、社会生活的协调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富裕上,如果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所谓的道德、理想就难以得到切实保障。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物质生活富裕了,人的追求就会向精神生活发展。
邓小平说:"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
"
物质生活是基础,但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
人民生活的改善并不单指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各方面生活全面提高的问题。
事实上,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以后,精神生活将成为决定人们富裕和幸福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方面,物质生活的富裕必须有赖于精神生活的指导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拥有闲暇时间将成为富裕生活的一个显著标志,如果没有精神生活作依托,闲暇时间不仅无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反可能
成为滋生惰性、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的温床。
精神富裕的价值,不止是它和物质富裕是互相联系、制约的,而且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谈到一国的综合国力时,通常主要指该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实力的总和。
但社会的发展日益表明,一国的精神凝聚力也应当是其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不行,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
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还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
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共同富裕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
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二是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
邓小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根源于我国生产力总体落后、发展又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
所以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并且它不等于同步富裕和同等富裕,与同步富裕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
从逐步富裕的方法上来看,它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在区域经济发展上,要实行非均衡与均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通过积极的非均衡促进相对的均衡,即:一方面鼓励一切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加快全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帮助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初次分配应注重效率,即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反对平均主义;再次分配应注重公平,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在处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收入上,要进一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共同富裕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
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时,并不意味着将来有一天实现了共同富裕,人类就不再前进、社会就至此停滞了。
共同富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细枝末节上的描述,而
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和理想的一种形象概括。
共同富裕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
当下所谓的共同富裕只是相对于我们当下所面临的普遍贫穷而言的。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里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单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问题,而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的目的全在于实现共同富裕;是指共同富裕本身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动态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并把人类引入共产主义阶段共同富裕的大门。
共同富裕的动态过程性,也是由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无止境性决定的。
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追求富裕的历史。
所谓理想,在当下是实现低层次的共同富裕,在将来就是追求高层次的共同富裕。
只要人类还在,理想就不会湮灭,对富裕的向往和追求就不会停止。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刻内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实现"五个统筹"。
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对共同富裕思想有全面、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用它来指导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必定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