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LS-DYNA接触和接触向导.

合集下载

LS-dyna接触设置

LS-dyna接触设置

SOFT=2 Segment-based contact

Searches for segments penetrating segments
4
Copyright © 2003 by 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s of Calculating Contact Forces
Surface_to_Surface Contacts

Utilize two-way (symmetric) treatment
master/slave distinction not important
Master
Slave
=
+
+
Copyright © 2003 by 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ntrolled by SHLTHK in *control_contact or in *contact
Contact thickness Shell midplane Physical gap
Copyright © 2003 by 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3
Search Methods
‘Old’ Node-based search (Sect. 23.6 in Theory Manual)

Used by non-automatic contacts Not good for disjoint or irregular meshes Requires correct orientation of segments

LS-DYNA中的接触界面模拟_整理版

LS-DYNA中的接触界面模拟_整理版

LS-DYNA中的接触界面模拟(3)LS-DYNA中的接触允许从节点与主段间压缩载荷的传递。

如接触摩擦激活,也允许切向载荷的传递。

Coulomb摩擦列式用来处理从静到动摩擦的转换,这种转换要求一个衰减系数、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

关于接触搜索方法,这里仅给出几个简单的要点,DYNA中有两种搜索方法:Incremental Search Technique与Bucket Sort。

Incremental Search Algorithms搜索方向仅在主段正方向从节点的穿透搜索步骤对每一个从节点的:找出最接近的主节点;搜索相邻的主段;穿透检查;施加作用力。

主面要求主面连续特点简单、速度快Global Bucket Sort搜索方向主面正、负方向检查穿透搜索步骤搜索接近的主段(不止一个);局部利用Incremental Search确定最接近的主段;穿透检查;施加作用力。

主面要求主面可以不连续特点非常有效,但耗时大所有的非自动LS-DYNA中的接触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大类:One-Way Contact (单向接触)Two-Way Contact(双向接触)Single Contact(单面接触)EntityTied Contac(固-连接触)在以上接触类型中,前四种接触类型的接触算法均采用罚函数法。

固-连接触有的采用的罚函数法,有的采用动约束法,少部分采用分布参数法。

4.1 One-Way Treatment of ContactOne-Way、Two-Way是对接触搜索来讲的。

One-way仅检查从节点是否穿透主面,而不检查主节点。

在Two-Way Contact中从节点与主节点是对称的,从节点与主节点都被检查是否穿透相应的主面或从面。

LS-DYNA中的_Node_To_Surface接触类型都属于单向接触,另外还有特别注明为单向接触的_Surface_To_Surface接触类型:*Contact_Nodes_To_surface*Contact_Automatic_Nodes_To_Surface*Contact_Froming_Nodes_To_Surface(自动接触类型、主要用于金属拉压成形)*Contact_Constraint_Nodes_To_Surface(现已很少用)*Contact_Eroding_Nodes_To_Surface*Contact_One_Way_Surface_To_Surface*Contact_One_Way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由于在单向接触中,仅有从节点被检查是否穿透主面,而不考虑主节点,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应保证在接触过程中主节点不会穿过从面。

利用LSDYNA进行接触分析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利用LSDYNA进行接触分析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利用LSDYNA进行接触分析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利用LSDYNA进行接触分析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定义材料特性时确保使用了协调单位。

不正确的单位将不仅决定材料的响应,而且影响材料的接触刚度。

确保模型中使用的材料数据是精确的。

大多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精度取决于输入材料数据的质量。

多花点时间以得到精确的材料数据。

对所给模型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模型。

如果不能确定某个part的物理响应是否应该包含某个特殊特性(例如:应变率效应),定义一种包含所有可能特点的材料模型总是最好的。

在两个接触面之间不允许有初始接触,确保在定义接触的地方模型没有任何重叠。

总是使用真实的材料特性和壳厚度值,接触面的材料特性和几何形状被用来决定罚刚度。

在相同的part之间不要定义多重接触。

对壳单元,除非需要接触力否则使用自动接触。

无论何时尽可能使用自动单面接触(ASSC),此接触是最容易定义的接触类型而不花费过多的CPU 时间。

在求解之前列示所定义的接触面以保证定义了合适的接触。

避免单点载荷,它们容易引起沙漏模式。

既然沙漏单元会将沙漏模式传给相邻的
单元,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点载荷。

在定义载荷曲线之后,使用EDLDPLOT 命令进行图形显示以确保其精确性.
因为LS-DYNA 可能会多算几个微秒,将载荷扩展至超过最后的求解时间(终止时间)常常是有用的。

对准静态问题,施加一个高于真实情况的速度常常是有利的,这能极大的缩减问
题的求解时间。

不允许约束刚体上的节点,所有的约束必须加在刚体的质心(通过EDMP,RIGID 命令)。

LS-DYNA使用指南中文版本

LS-DYNA使用指南中文版本

第一章引言ANSYS/LS-DYNA将显式有限元程序LS-DYNA和ANSYS程序强大的前后处理结合起来。

用LS-DYNA的显式算法能快速求解瞬时大变形动力学、大变形和多重非线性准静态问题以及复杂的接触碰撞问题。

使用本程序,可以用ANSYS建立模型,用LS-DYNA做显式求解,然后用标准的ANSYS后处理来观看结果。

也可以在ANSYS和ANSYS-LS-DYNA之间传递几何信息和结果信息以执行连续的隐式-显式/显式-隐式分析,如坠落实验、回弹、及其它需要此类分析的应用。

1.1显式动态分析求解步骤概述显式动态分析求解过程与ANSYS程序中其他分析过程类似,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1:建立模型(用PREP7前处理器)2:加载并求解(用SOLUTION处理器)3:查看结果(用POST1和POST26后处理器)本手册主要讲述了ANSYS/LS-DYNA显式动态分析过程的独特过程和概念。

没有详细论述上面的三个步骤。

如果熟悉ANSYS程序,已经知道怎样执行这些步骤,那么本手册将提供执行显式动态分析所需的其他信息。

如果从未用过ANSYS,就需通过以下两本手册了解基本的分析求解过程:·ANSYS Basic Analysis Guide·ANSYS Modeling and Meshing Guide使用ANSYS/LS-DYNA时,我们建议用户使用程序提供的缺省设置。

多数情况下,这些设置适合于所要求解的问题。

1.2显式动态分析采用的命令在显式动态分析中,可以使用与其它ANSYS分析相同的命令来建立模型、执行求解。

同样,也可以采用ANSYS图形用户界面(GUI)中类似的选项来建模和求解。

然而,在显式动态分析中有一些独特的命令,如下:EDADAPT:激活自适应网格EDASMP:创建部件集合EDBOUND:定义一个滑移或循环对称界面EDBVIS:指定体积粘性系数EDBX:创建接触定义中使用的箱形体EDCADAPT:指定自适应网格控制EDCGEN:指定接触参数EDCLIST:列出接触实体定义EDCMORE:为给定的接触指定附加接触参数EDCNSTR:定义各种约束EDCONTACT:指定接触面控制EDCPU:指定CPU时间限制EDCRB:合并两个刚体EDCSC:定义是否使用子循环EDCTS:定义质量缩放因子EDCURVE:定义数据曲线EDDAMP:定义系统阻尼EDDC:删除或杀死/重激活接触实体定义EDDRELAX:进行有预载荷几何模型的初始化或显式分析的动力松弛EDDUMP:指定重启动文件的输出频率(d3dump)EDENERGY:定义能耗控制EDFPLOT:指定载荷标记绘图EDHGLS:定义沙漏系数EDHIST:定义时间历程输出EDHTIME:定义时间历程输出间隔EDINT:定义输出积分点的数目EDIS:定义完全重启动分析的应力初始化EDIPART:定义刚体惯性EDLCS:定义局部坐标系EDLOAD:定义载荷EDMP:定义材料特性EDNB:定义无反射边界EDNDTSD:清除噪声数据提供数据的图形化表示EDNROT:应用旋转坐标节点约束EDOPT:定义输出类型,ANSYS或LS-DYNAEDOUT:定义LS-DYNA ASCII输出文件EDPART:创建,更新,列出部件EDPC:选择、显示接触实体EDPL:绘制时间载荷曲线EDPVEL:在部件或部件集合上施加初始速度EDRC:指定刚体/变形体转换开关控制EDRD:刚体和变形体之间的相互转换EDREAD:把LS-DYNA的ASCII输出文件读入到POST26的变量中EDRI:为变形体转换成刚体时产生的刚体定义惯性特性EDRST:定义输出RST文件的时间间隔EDSHELL:定义壳单元的计算控制EDSOLV:把“显式动态分析”作为下一个状态主题EDSP:定义接触实体的小穿透检查EDSTART:定义分析状态(新分析或是重启动分析)EDTERM:定义中断标准EDTP:按照时间步长大小绘制单元EDVEL:给节点或节点组元施加初始速度EDWELD:定义无质量焊点或一般焊点EDWRITE:将显式动态输入写成LS-DYNA输入文件PARTSEL:选择部件集合RIMPORT:把一个显式分析得到的初始应力输入到ANSYSREXPORT:把一个隐式分析得到的位移输出到ANSYS/LS-DYNAUPGEOM:相加以前分析得到的位移,更新几何模型为变形构型关于ANSYS命令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详细资料(包括每条命令的特定路径),请参阅《ANSYS Commands Reference》。

LS-DYNA使用指南中文版本

LS-DYNA使用指南中文版本

第一章引言ANSYS/LS-DYNA将显式有限元程序LS-DYNA和ANSYS程序强大的前后处理结合起来。

用LS-DYNA的显式算法能快速求解瞬时大变形动力学、大变形和多重非线性准静态问题以及复杂的接触碰撞问题。

使用本程序,可以用ANSYS建立模型,用LS-DYNA做显式求解,然后用标准的ANSYS后处理来观看结果。

也可以在ANSYS和ANSYS-LS-DYNA之间传递几何信息和结果信息以执行连续的隐式-显式/显式-隐式分析,如坠落实验、回弹、及其它需要此类分析的应用。

1.1显式动态分析求解步骤概述显式动态分析求解过程与ANSYS程序中其他分析过程类似,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1:建立模型(用PREP7前处理器)2:加载并求解(用SOLUTION处理器)3:查看结果(用POST1和POST26后处理器)本手册主要讲述了ANSYS/LS-DYNA显式动态分析过程的独特过程和概念。

没有详细论述上面的三个步骤。

如果熟悉ANSYS程序,已经知道怎样执行这些步骤,那么本手册将提供执行显式动态分析所需的其他信息。

如果从未用过ANSYS,就需通过以下两本手册了解基本的分析求解过程:·ANSYS Basic Analysis Guide·ANSYS Modeling and Meshing Guide使用ANSYS/LS-DYNA时,我们建议用户使用程序提供的缺省设置。

多数情况下,这些设置适合于所要求解的问题。

1.2显式动态分析采用的命令在显式动态分析中,可以使用与其它ANSYS分析相同的命令来建立模型、执行求解。

同样,也可以采用ANSYS图形用户界面(GUI)中类似的选项来建模和求解。

然而,在显式动态分析中有一些独特的命令,如下:EDADAPT:激活自适应网格EDASMP:创建部件集合EDBOUND:定义一个滑移或循环对称界面EDBVIS:指定体积粘性系数EDBX:创建接触定义中使用的箱形体EDCADAPT:指定自适应网格控制EDCGEN:指定接触参数EDCLIST:列出接触实体定义EDCMORE:为给定的接触指定附加接触参数EDCNSTR:定义各种约束EDCONTACT:指定接触面控制EDCPU:指定CPU时间限制EDCRB:合并两个刚体EDCSC:定义是否使用子循环EDCTS:定义质量缩放因子EDCURVE:定义数据曲线EDDAMP:定义系统阻尼EDDC:删除或杀死/重激活接触实体定义EDDRELAX:进行有预载荷几何模型的初始化或显式分析的动力松弛EDDUMP:指定重启动文件的输出频率(d3dump)EDENERGY:定义能耗控制EDFPLOT:指定载荷标记绘图EDHGLS:定义沙漏系数EDHIST:定义时间历程输出EDHTIME:定义时间历程输出间隔EDINT:定义输出积分点的数目EDIS:定义完全重启动分析的应力初始化EDIPART:定义刚体惯性EDLCS:定义局部坐标系EDLOAD:定义载荷EDMP:定义材料特性EDNB:定义无反射边界EDNDTSD:清除噪声数据提供数据的图形化表示EDNROT:应用旋转坐标节点约束EDOPT:定义输出类型,ANSYS或LS-DYNAEDOUT:定义LS-DYNA ASCII输出文件EDPART:创建,更新,列出部件EDPC:选择、显示接触实体EDPL:绘制时间载荷曲线EDPVEL:在部件或部件集合上施加初始速度EDRC:指定刚体/变形体转换开关控制EDRD:刚体和变形体之间的相互转换EDREAD:把LS-DYNA的ASCII输出文件读入到POST26的变量中EDRI:为变形体转换成刚体时产生的刚体定义惯性特性EDRST:定义输出RST文件的时间间隔EDSHELL:定义壳单元的计算控制EDSOLV:把“显式动态分析”作为下一个状态主题EDSP:定义接触实体的小穿透检查EDSTART:定义分析状态(新分析或是重启动分析)EDTERM:定义中断标准EDTP:按照时间步长大小绘制单元EDVEL:给节点或节点组元施加初始速度EDWELD:定义无质量焊点或一般焊点EDWRITE:将显式动态输入写成LS-DYNA输入文件PARTSEL:选择部件集合RIMPORT:把一个显式分析得到的初始应力输入到ANSYSREXPORT:把一个隐式分析得到的位移输出到ANSYS/LS-DYNAUPGEOM:相加以前分析得到的位移,更新几何模型为变形构型关于ANSYS命令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详细资料(包括每条命令的特定路径),请参阅《ANSYS Commands Reference》。

LS-DYNA中的接触界面模拟_整理版

LS-DYNA中的接触界面模拟_整理版

LS-DYNA中的接触界面模拟(3)LS-DYNA中的接触允许从节点与主段间压缩载荷的传递。

如接触摩擦激活,也允许切向载荷的传递。

Coulomb摩擦列式用来处理从静到动摩擦的转换,这种转换要求一个衰减系数、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

关于接触搜索方法,这里仅给出几个简单的要点,DYNA中有两种搜索方法:Incremental Search Technique与Bucket Sort。

Incremental Search Algorithms搜索方向仅在主段正方向从节点的穿透搜索步骤对每一个从节点的:找出最接近的主节点;搜索相邻的主段;穿透检查;施加作用力。

主面要求主面连续特点简单、速度快Global Bucket Sort搜索方向主面正、负方向检查穿透搜索步骤搜索接近的主段(不止一个);局部利用Incremental Search确定最接近的主段;穿透检查;施加作用力。

主面要求主面可以不连续特点非常有效,但耗时大所有的非自动LS-DYNA中的接触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大类:One-Way Contact (单向接触)Two-Way Contact(双向接触)Single Contact(单面接触)EntityTied Contac(固-连接触)在以上接触类型中,前四种接触类型的接触算法均采用罚函数法。

固-连接触有的采用的罚函数法,有的采用动约束法,少部分采用分布参数法。

4.1 One-Way Treatment of ContactOne-Way、Two-Way是对接触搜索来讲的。

One-way仅检查从节点是否穿透主面,而不检查主节点。

在Two-Way Contact中从节点与主节点是对称的,从节点与主节点都被检查是否穿透相应的主面或从面。

LS-DYNA中的_Node_To_Surface接触类型都属于单向接触,另外还有特别注明为单向接触的_Surface_To_Surface接触类型:*Contact_Nodes_To_surface*Contact_Automatic_Nodes_To_Surface*Contact_Froming_Nodes_To_Surface(自动接触类型、主要用于金属拉压成形)*Contact_Constraint_Nodes_To_Surface(现已很少用)*Contact_Eroding_Nodes_To_Surface*Contact_One_Way_Surface_To_Surface*Contact_One_Way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由于在单向接触中,仅有从节点被检查是否穿透主面,而不考虑主节点,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应保证在接触过程中主节点不会穿过从面。

ls-dyna接触专题

ls-dyna接触专题
注意:如有刚体包含在接触界面中,刚体的网格也必须适当,不可过粗。
接触类型
单向接触 双向接触 单面接触
*Contact_Single_Surface(不推荐使用) *Contact_Automatic_Single _Surface(推荐) *Contact_Automatic_General(考虑棱边接触) *Contact_General_Interior(主要用于泡沫控制负体积) *Contact_Airbag_Single_Surface
LS-dyna接触专题
何欢 tony.he@peraglobal +8620-38102018-137 安世亚太广州分公司
目录
•单向接触与双向接触 •接触类型 •自动接触与非自动接触 •接触算法 •接触搜索方式 •壳厚度与接触厚度 •接触参数 •接触穿透控制 •接触结果输出 •滑动界面能
单向接触与双向接触
与Soft=0、1不同,Soft=2是一种基于段(Segment based) 的接触算法。
SOFT选项
SOFT=0:接触刚度计算基于单元尺寸与材料体积模量
SOFT=1: 接触刚度计算基于节点质量与稳定求解时间步长 与1/(time step)^2成正比
SOFT=2:接触刚度计算基于实际求解时间步长,不考虑初始穿 透消除,基于片的接触与1/(time step)^2成正比,同时还受 SLSFAC与SFS的缩放
对于所有的自动接触与单面接触,厚度偏置总是激和的;对与 其他非自动接触,厚度偏置可以选择。
节点偏置 方式
接触参数-摩擦相关参数
•如摩擦系数通过*DEFINE_FRICTION定义,FS=-2 •如摩擦系数通过*PART定义,FS=-1 •对于surface_to_surface、One way surface_to_surface接触类型, 需要通过表来定义,此时,FS=2、FD=Table ID •对于Tied_surface_to_surface_failure接触,FS与FD分别代表 法向与剪切应力极限。

LSDYNA使用指南中文版本

LSDYNA使用指南中文版本

第一章引言ANSYS/LS-DYNA将显式有限元程序LS-DYNA和ANSYS程序强大的前后处理结合起来。

用LS-DYNA的显式算法能快速求解瞬时大变形动力学、大变形和多重非线性准静态问题以及复杂的接触碰撞问题。

使用本程序,可以用ANSYS建立模型,用LS-DYNA做显式求解,然后用标准的ANSYS后处理来观看结果。

也可以在ANSYS和ANSYS-LS-DYNA之间传递几何信息和结果信息以执行连续的隐式-显式/显式-隐式分析,如坠落实验、回弹、及其它需要此类分析的应用。

1.1显式动态分析求解步骤概述显式动态分析求解过程与ANSYS程序中其他分析过程类似,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1:建立模型(用PREP7前处理器)2:加载并求解(用SOLUTION处理器)3:查看结果(用POST1和POST26后处理器)本手册主要讲述了ANSYS/LS-DYNA显式动态分析过程的独特过程和概念。

没有详细论述上面的三个步骤。

如果熟悉ANSYS程序,已经知道怎样执行这些步骤,那么本手册将提供执行显式动态分析所需的其他信息。

如果从未用过ANSYS,就需通过以下两本手册了解基本的分析求解过程:·ANSYS Basic Analysis Guide·ANSYS Modeling and Meshing Guide使用ANSYS/LS-DYNA时,我们建议用户使用程序提供的缺省设置。

多数情况下,这些设置适合于所要求解的问题。

1.2显式动态分析采用的命令在显式动态分析中,可以使用与其它ANSYS分析相同的命令来建立模型、执行求解。

同样,也可以采用ANSYS图形用户界面(GUI)中类似的选项来建模和求解。

然而,在显式动态分析中有一些独特的命令,如下:EDADAPT:激活自适应网格EDASMP:创建部件集合EDBOUND:定义一个滑移或循环对称界面EDBVIS:指定体积粘性系数EDBX:创建接触定义中使用的箱形体EDCADAPT:指定自适应网格控制EDCGEN:指定接触参数EDCLIST:列出接触实体定义EDCMORE:为给定的接触指定附加接触参数EDCNSTR:定义各种约束EDCONTACT:指定接触面控制EDCPU:指定CPU时间限制EDCRB:合并两个刚体EDCSC:定义是否使用子循环EDCTS:定义质量缩放因子EDCURVE:定义数据曲线EDDAMP:定义系统阻尼EDDC:删除或杀死/重激活接触实体定义EDDRELAX:进行有预载荷几何模型的初始化或显式分析的动力松弛EDDUMP:指定重启动文件的输出频率(d3dump)EDENERGY:定义能耗控制EDFPLOT:指定载荷标记绘图EDHGLS:定义沙漏系数EDHIST:定义时间历程输出EDHTIME:定义时间历程输出间隔EDINT:定义输出积分点的数目EDIS:定义完全重启动分析的应力初始化EDIPART:定义刚体惯性EDLCS:定义局部坐标系EDLOAD:定义载荷EDMP:定义材料特性EDNB:定义无反射边界EDNDTSD:清除噪声数据提供数据的图形化表示EDNROT:应用旋转坐标节点约束EDOPT:定义输出类型,ANSYS或LS-DYNAEDOUT:定义LS-DYNA ASCII输出文件EDPART:创建,更新,列出部件EDPC:选择、显示接触实体EDPL:绘制时间载荷曲线EDPVEL:在部件或部件集合上施加初始速度EDRC:指定刚体/变形体转换开关控制EDRD:刚体和变形体之间的相互转换EDREAD:把LS-DYNA的ASCII输出文件读入到POST26的变量中EDRI:为变形体转换成刚体时产生的刚体定义惯性特性EDRST:定义输出RST文件的时间间隔EDSHELL:定义壳单元的计算控制EDSOLV:把“显式动态分析”作为下一个状态主题EDSP:定义接触实体的小穿透检查EDSTART:定义分析状态(新分析或是重启动分析)EDTERM:定义中断标准EDTP:按照时间步长大小绘制单元EDVEL:给节点或节点组元施加初始速度EDWELD:定义无质量焊点或一般焊点EDWRITE:将显式动态输入写成LS-DYNA输入文件PARTSEL:选择部件集合RIMPORT:把一个显式分析得到的初始应力输入到ANSYSREXPORT:把一个隐式分析得到的位移输出到ANSYS/LS-DYNAUPGEOM:相加以前分析得到的位移,更新几何模型为变形构型关于ANSYS命令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详细资料(包括每条命令的特定路径),请参阅《ANSYS Commands Referen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允许固连界面
接触面投影
刚体接触
•可与变形体使用
任意力—变形曲线(罚函数方式) 关键字
19 RIGID_BODY_TWO_WAY_TO_RIGID_BODY
20 RIGID_NODES_TO_RIGID_BODY 21 RIGID_BODY_ONE_WAY_TO_RIGID_BODY
专门应用
23 DRAWBEAD
»对于混凝土中钢筋的一维滑动线
*CONTACT_2D » 用于2D壳单元的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和轴对称公式
接触方式
» 罚函数 » 运动约束
类型
» 点对面 » 面对面
» 约束算法
» 分布参数
» 单面
» 刚体 » 固连
» 滑动
罚函数方式 • 在渗透的节点和接触面间法向界面弹簧 • 较少的网格零能模式
•罚刚度如下描述:
第三章 接触(滑动界面)
接触—概要 目的:防止渗透或分离
» 变形体与变形体
» 变形体的单面接触 » 变形体和刚体
» 刚体与刚体
» 固连变形结构(应变失效)
接触关键字 *CONTACT_OPTION1_{OPTION2}_{OPTION3}_{OPTION4} » 可选择指定的接触类型 *CONTACT_ENTITY *CONTACT_INTERIOR »针对泡沫体单元的 内部接触—防止单元出现负体积 *CONTACT_1D
» 壳set » part
•小渗透
» 从节点自由 • 不考虑厚度
» part set
» 节点set » 位于定义的box中 » 包含所有
•激活和关闭时间
•阻尼
粘性接触阻尼 阻尼施加于接触面的法向 典型应用: » 抑制接触界面的振动
» 软/硬材料的接触
阻尼作为临界值(2m » 百分之二十 )的百分比
» 也许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接触 » LSTC未来的发展将集中于这种接触 » 一个大的接触区域并不比几个小区域开销大多少 » 自动接触输入简化问题 »在特定的parts上 使用 *CONTACT_FORCE_TRANSDUCERS 来 监控接触力
接触向导 II 接触类型 5 简单和 100%可靠,如果主面是一个封闭的表面 ,类型3也一样,如果主面和从面都是封闭的
分布参数方式 接触面上的质量和压力分配 约束施加于从节点的加速度和速度上,确保沿主表面运动 仅适用于滑动 » 流体对结构 » 气体对结构 关键字 1 SLIDING_ONLY
p1 SLIDING_ONLY_PENALTY
接触特征 • 输入方式:
•计算固体的外部表面
•静和动摩擦系数 •粘性摩擦
» 段set
» m = 质量 = 最小值 {从质量,主质量}
» = 界面的自然频率
» k =界面的刚度
*CONTROL_CONTACT
可改变接触计算的缺省值
• 滑动界面罚函数的全局缩放因子 (缺省=0.10) • 刚体与固定的刚墙相互作用的缩放因子
» 缺省:不考虑刚体与固定的刚墙相互作用
• 初始渗透检查 • 考虑壳的厚度 » 面对面和点对面 对单面接触考虑壳厚度改变 » 标记: 膜应变导致壳厚度改变 罚函数刚度计算方式 重定向接触段的法向
面对面接触
3 SURFACE_TO_SURFACE
a3
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 10
ONE_WAY_SURFACE_TO_SURFACE
a10 AUTOMATIC_ONE_WAY_SURFACE_TO_SURFACE 14 ERODING_SURFACE_TO_SURFACE 22 SINGLE_EDGE
单面接触 4 SINGLE_SURFACE
13 AUTOMATIC_SINGLE_SURFACE
a13 AIRBAG_SINGLE_SURFACE 15 ERODING_SINGLE_SURFACE
26 AUTOMATIC_GENERAL
type 4 接触要求统一的法向定位 type 13 接触
»法向定位可以任意
同时参见 *CONSTRAINED 方式
固连面 2 TIED_SURFACE_TO_SURFACE » 固连面的平动自由度 6 TIED_NODES_TO_SURFACE »固连节点对面的平动自由度(DOF)
» 不传递扭矩
7 TIED_SHELL_EDGE_TO_SURFACE » 固连平动和转动自由度 DOF
*CONTACT_DRAWBEAD
运动约束方式 •基于1976 年Hughes et al的冲击释放条件 •满足动量守恒 约束位于从节点的节点位移 从表面的网格应该更细化(防止 kink) 应用于固连面
固连面
固连界面 约束施加于从节点上
» 网格较粗的面作为主面
适用于网格的跃迁 适用于 parts 的固连
k = KA/V
» 是罚函数缩放因子 » K是材料的体积模量 »A 是段面积 » V是单元体积
点对面接触
离散的节点冲击一个面
5 NODES_TO_SURFACE a5 AUTOMATIC_NODES_TO_SURFACE » 无段的方向定向 16 ERODING_NODES_TO_SURFACE » 若单元失效接触释放
8 TIEBREAK_NODES_TO_SURFACE
» 法向和切向失效力 9 TIEBREAK_SURFACE_TO_SURFACE
»法向和切向失效应力
面对面约束算法 Taylor and Flanagan 约束算法(1989) »界面节点保持在面上或离面非常近 » 弹性振动不明显 » 通常不适用于刚体 » 附加的节点约束导致问题(比如点焊) » 仅影响这种约束方法的面的一边 17 CONSTRAINT_SURFACE_TO_SURFACE 18 CONSTRAINT_NODES_TO_SURFACE
» 好处:接触力不需传感器来监控
» 好处:单个的接触很容易控制(参数,删除等)
接触向导 III
•标准的网格改善结果Fra bibliotek法向定向问题
另外接触 *CONTROL_ENERGY
»计算滑动界面能量耗散
*DATABASE_OPTION »ASCII
– GLSTAT: 全局统计
– RCFORC: 接触力 – SLEOUT: 接触能量
» 二进制
– INTFOR – 接触界面数据
接触向导 I
推荐接触类型 26 (或 13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