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复习题(1)

合集下载

遥感复习题(1)

遥感复习题(1)

遥感复习题(1)一、名词解释:陆地卫星:这是美国的地球资源卫星系列。

它是美国用来探测地球资源和环境的一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系统。

它曾被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波谱曲线: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发射率)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判读标志:只有在遥感影像上才能反映和区分地物和现象的影像特征遥感:是指存高空和外存空间,通过飞机和卫星等晕在工具所携带的传感器大气窗:受大气吸收影响较小、大气透过率较高的电磁波段,成为可用于遥感探测的有效电磁辐射波段tm影像:是指美国陆地卫星4-5号专题制图仪所获取的多波段扫描影像。

高光谱遥感:一种利用许多狭窄的电磁波段和感兴趣的物体来获取许多光谱非常窄的连续图像数据的技术空间定位系统: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题1.“遥感”或“遥感”。

目标的信息在一定距离之外被感知。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目标的属性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它是基于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质分析的综合应用技术。

2、遥感信息的三个物理属性是: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遥感信息的传输3、近红外波段在植物遥感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近红外区的反射是受叶内复杂的叶腔结构和腔内对近红外辐射的多次散射控制,以及近红外光对叶片有近50%的透射和重复反射的原因。

4.植物的辐射特性主要体现在热红外光谱和微波光谱上。

植物在热红外光谱中的辐射特性遵循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并与植物温度直接相关。

5、土地覆盖是“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况,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过程。

6、遥感图像的分类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两种。

7.土壤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的土壤热交换容量,它与土壤温度梯度、土壤热容量和热流方向的热扩散速率成正比,并对土壤蒸发和地表能量交换产生影响。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遥感"一词的英文缩写是:A. RSB. GISC. GPSD. AI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军事侦察D. 电影制作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A. 图像的清晰度B. 图像的尺寸C. 图像中每个像素所代表的地面面积大小D. 图像的色彩数量4. 关于光谱分辨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光谱分辨率越高,图像的色彩越丰富B. 光谱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清晰度越高C. 光谱分辨率越高,图像的噪声越低D. 光谱分辨率越高,图像的覆盖范围越广5. 以下哪种传感器是主动式传感器?A. CCD相机B. 红外扫描仪C. 激光雷达D. 多光谱扫描仪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2. 遥感数据的获取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设备。

3. 光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够分辨的最小光谱范围,它影响着图像的______和______。

4. 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中每个像素点所覆盖的地面面积,它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5.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______和______等步骤。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描述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过程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多时相遥感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2. 论述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某地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请分析以下遥感图像,并回答以下问题:- 图像中显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 如何通过遥感图像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 该地区在过去十年中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注意事项:-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遥感概论试题(归纳)

遥感概论试题(归纳)

名词解释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为三原色。

红绿蓝是最优的三原色,可以方便的产生其他颜色。

4.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象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种彩色图象,这种方法叫密度分割。

5.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

2.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遥感导论试题(一)

遥感导论试题(一)

一、填空题:1、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 )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2、遥感平台的种类()、()、()遥感的特点()、()、()、()、()3、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4、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图像信息损失率低),(抽象性强)。

5、监督分类常用的具体分类方法有(),( ),(),()6如图所示,该图象中一边缘线从左下角像素开始,写出其链码(01113446)二、选择题:1、纯净水体RGB(3,2,1)图像中接近什么颜色?(B)A:蓝色B:黑色C:红色D:绿色2、大气窗口是指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够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够穿过大气层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三、名词解释:三原色太阳常数主动遥感,什么是被动遥感假彩色遥感图像事地物波谱特性地物反射波谱特性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直径与辐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p30)标准假色彩合成大气窗口电磁波谱数字图像黑体光谱反射率辐射亮度遥感平台微波遥感四、判断题:1、绝对黑体的吸收与反射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波长是否有关2、真彩色合成就是利用遥感图像数据中的绿、白、蓝3个波段数据分别赋于绿色、白色、蓝色,这样合成的彩色接近于真彩色。

3、午夜以后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现暗色调。

(X)4是平滑滤波中的均值平滑的模板。

(X)5、午夜以后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现暗色调。

(X)五、简答题:1.引起遥感图像畸变原因?如何校正?校正后又会出现什么问题?2.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3.简述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的差异4.热红外像片解释中,为什么水体在白天呈现暗色,在夜间呈亮色5.什么是标准假彩色合成?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性,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6.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有哪些?结合实例说明他们如何在图像解译中的应用7、几何校正: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8、镜头转动式全景摄影机的工作方式9、影响地物反射波普特征的因素10、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骤11、简述沙土、植物、水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作图解释)12、监督分类与费监督分类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13、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六、计算题1、均值平滑的题目2、中值滤波的题目。

中国农业大学_809地理信息系统_《遥感概论》复习题

中国农业大学_809地理信息系统_《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 ·名词解释 辐射亮度:由辐射表面一点处的单位面积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称为辐射亮度。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面积的黑体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和单位波长 间隔内辐射出的能量为 B(λ,T)=2hc2 /λ5 ·1/exp(hc/λRT)-1 灰度波谱:用该类型在该波段上的灰度值反应的波谱曲线 黑体辐射: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 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 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大小排列制成图表。 太阳辐射:太阳射出的辐射射线 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地球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向外辐射的射线。 地物波谱特性:各种地物因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都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或反射特性 反射率:地物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比辐射率:某一物体在一特定波长和温度下的发射辐射强度与理想黑体在相同波长和温度下 所发射的辐射强度之比。 后向散射
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波段名称
可见光与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
0.3~2.5um2.5~6um源自>6um辐射特性
地表辐射太阳辐射为 地表辐射太阳辐射和 地表物体自身热辐射

自身的热辐射
为主
什么是大气窗口?试写出对地遥感的主要大气窗口
答:大气窗口的定义: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
中红外窗口:3.5 m ~5.5 m ,反射和发射并存。
包括两个小窗口(反射和发射混合光谱):3.5 m ~4.2 m 4.6 m ~5 m

遥感概论复习资料[1]

遥感概论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1.自然界任何地物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电磁辐射规律,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一定波长电磁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的特性;它们又都具有发射某些红外线、微波的特性;少数地物还具有透射某些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地物的波谱特性。

2.当像片倾斜、地面起伏时,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构像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像所产生的位置差异称像点位移。

3.所谓亮度温度是指物体辐射的功率等于某一黑体辐射功率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即为地物的亮度温度。

4.在某一瞬间,假定飞行平台固定在空中某一位置不动,扫描仪的平面反射扫描镜也不摆动,传感器所能感测的一小块地面单元,称为传感器的瞬时视场(又称场元或空间分辨率)。

5.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是一个理想的辐射体,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ρ=0,τ=0)。

6.数字图像:将一幅光学图像在像幅空间和灰度空间上离散化得到的一个由离散化的坐标和灰度值组成的M⨯N的数字矩阵,即将其划分为M⨯N的空间矩阵,并将在每一格上量测的平均灰度值数字化。

7.空间任意点A(物点)与一固定点S(投影中心)连成的直线或其延长线(即中心光线)被一个平面(像平面)所截,则此直线与平面的交点a(像点)称为A点的中心投影。

8.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或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只是波源不同,波长(或频率)也各不相同,将各种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大小,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作电磁波谱。

9.通常把通过大气时较少被大气反射、吸收或散射而具有较高透射率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0.灰度直方图:对数字图像进行灰度统计,把M*N图像上灰度级gi所出项的像元个数ni与图像总像元数N的百分比称为频率,记为Pi。

以灰度级g为横坐标,p为纵坐标,表示图像灰度分别情况的图形叫作图像灰度级直方图。

要考虑的问题1.热红外遥感的理论依据e = εσT4上式可见:地物的热辐射强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若已知地物的温度和吸收率,即可求出地物的热辐射强度。

遥感概论习题

遥感概论习题

《遥感概论》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3、按照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哪几种?4、遥感有哪些优势?5、什么是遥感?6、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哪些特点?7、什么叫遥感平台?第二章:1、什么是大气窗口?2、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直到被卫星或飞机中的传感器接收,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理现象?3、大气米氏散射有何特点?4、遥感识别地物的原理何在?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体现在哪里?6、什么叫绝对黑体?7、简述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内容。

8、简述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

9、简述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

10、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11、太阳辐射的光谱特性有哪些?12、大气散射有哪几种情况?第三章:1、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海洋遥感的特点是什么?3、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气象卫星系列有哪些?5、常见的陆地卫星系列有哪几种?6、扫描成像的方法有哪几种?7、微波遥感的特点是什么?8、气象卫星的特点是什么?9、常见的遥感平台有哪些?10、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是什么?11、何谓像点位移?第四章:1、什么是波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2、什么是像点位移?3、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4、遥感影像产生几何变形的原因有哪些?5、什么是HIS模型?6、什么是辐射畸变?什么是辐射校正?7、什么是空间滤波?8、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9、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0、引起遥感图像辐射畸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1、什么是缨帽变换?12、遥感影像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方法有哪些?13、图像的锐化操作有哪几种?14、什么是多光谱变换?15、K-L变换的目的和作用何在?16、图像的平滑操作有哪些?17、几何校正中控制点的选取原则有哪些?18、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包含哪几种?第五章:1、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有哪些?2、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哪些?3、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是什么?4、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是什么?5、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征有哪些?6、何谓目视解译?7、利用热红外遥感进行环境监测,选择一天中什么时间进行飞行其效果最好?为什么?第六章:1、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原理是什么?3、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方法有哪些?4、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5、常见的监督分类有哪些?6、常见的非监督分类有哪些?7、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何在?8、航空像片的数字化过程包括哪两个步骤?9、什么叫非监督分类?10、什么叫监督分类?11、多波段遥感数字图像的存贮与分发采用的格式有哪些?12、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何在?第七章:1、什么叫高光谱遥感?2、说出水体的反射光谱特征。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

遥感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 遥感技术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A. 直接接触B. 间接测量C. 人工观察D. 遥感卫星答案:D2. 遥感技术中,SAR代表什么?A. 同步辐射B. 卫星遥感C. 合成孔径雷达D. 空间分析答案:C3. 以下哪个波段属于短波红外区域?A. 0.4-0.7微米B. 0.7-1.1微米C. 1.1-3.0微米D. 3.0-5.0微米答案:B4. 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包括哪些类型?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时间分辨率D. 所有以上答案:D5.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的目的是:A. 提高图像的对比度B. 纠正图像的几何误差C. 增强图像的颜色D. 减少图像的噪声答案:B二、多选题1. 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哪些领域?A. 土地利用规划B. 环境监测C. 军事侦察D. 农业作物评估答案:A, B, C, D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大气校正C. 几何校正D. 光谱分离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白天获取数据。

(错误)2. 遥感技术可以穿透云层获取地表信息。

(正确)3. 所有遥感传感器都具有相同的空间分辨率。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遥感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传感器在飞机或卫星等平台上,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特性,获取地球表面或大气中目标物的图像和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2. 描述遥感数据的三种主要分辨率类型及其意义。

空间分辨率:指图像上单个像素所代表的地面面积大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够区分不同波长电磁波的能力,分辨率越高,能够获取的光谱信息越丰富。

时间分辨率:指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获取数据的能力,时间分辨率越高,能够更频繁地监测同一地区。

五、论述题1. 论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概论复习题第一章一、填空: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

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

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

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第二章一、填空: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

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

__地表反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射,地表 反射_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大气的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1、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有哪些特性?(p15-16)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涡旋磁场,是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1、横波;2、在真空以光速传播;3、满足f•λ=c E= h•f式中E为能量,单位:J;h为普朗克常数,h=6.626*10-34 J/s;f为频率;λ为波长;c为光速,c=3*108m/s。

4、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2、什么是电磁波谱?遥感常用的电磁波谱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应用?(p15)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排列,就构成电磁波谱γ射线、χ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

应用:γ射线:波长小于10-6um,来自太阳辐射的射线完全被高空大气层所吸收,不能用于遥感,来自放射性矿物的射线可以被低空探测器所探测,是一个有远景的遥感波区。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um,太阳光谱中,只有10-3-0.38u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高度在2000m以下。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u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红外线:波长范围:0.76-1000um,根据性质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微波:波长范围:1mm-1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影响。

X射线:波长范围:10-6-10-3um,X射线既可诊断疾病,同时也会使接受检查者承受辐射的危害。

3、什么是绝对黑体?黑体辐射有什么规律?P44作业4。

(p20)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规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T=b b为常数,b=2.898*10-3m*k4、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福射出射度M=6.284×107W/m2;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λmax。

(p23)5、什么是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哪些?有何应用?(p31-32)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波段主要有 0.3-1.3um,即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线波段。

这一波段是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1.5-1.8和2.0-3.5um,即近、中红外波段。

用以探测植物含水量以及云、雪,或用于地质制图等。

3.5-5.5um,即中红外波段。

探测海面温度,获取昼夜云图。

8-14um,即远红外波段主要通透来自地物热辐射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

0.8-2.5um,即微波段。

由于微波穿透能力强,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观测,如测试雷达。

6、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对遥感有什么影响?大气散射有三种: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条件性散射。

瑞利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有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如二氧化氮、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米氏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有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等引起。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无条件性散射特点: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影响:造成遥感图像的质量下降。

7、什么是反射波谱?健康植被的光谱曲线有什么特点?,并说明植被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p39)地物的反射光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率。

主要分为三段: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 中红外波段第三章一、填空:1、颜色的性质由 明度 、 色调 、 饱和度 来描述。

2、红光和绿光等量相加合成 黄光 ,等量的绿光和蓝光相加合成__青光__,等量的红光和__蓝光__合成品红。

颜料的合成是 减色法合成。

3、所有颜色都是对某段波长有选择地_反射_而对其它波长__吸收__的结果。

4、颜色立体中间垂直轴代表__明度___,中间水平圆周代表_ 色调_____,圆周上的半径大小代表 饱和度 。

二、简答及综合题1、理解孟赛尔(Munsell)颜色立体。

(p86)孟赛尔颜色立体是用颜色立体模型来表示颜色系统,称为孟塞尔颜色主体,在孟赛尔颜色立体中,中央轴代表无彩色的明度等级,顶部白为10,底部黑为0,从0至10共分10个明度级,在其水平剖面上是色调,沿顺时针方向分为红,红黄,黄,黄绿,绿,绿蓝,蓝,蓝紫,紫,紫红10种色调,每两种色调间各分为5个等级。

颜色离开中央轴的水平距离代表饱和度的变化,又称蒙赛尔彩度,表示同样明度值时饱和度的情况。

中性色(黑灰色)为0,离开中轴越远数值越大。

不同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构成了颜色的不同彩色。

任何颜色在蒙赛尔系统中都可以用三个坐标值:明度、色调和饱和度表示,每一组坐标又可制成标准颜色颜色样品以供有关参考对比。

2、理解加色法与减色法。

(p87,p90)3、理解色度图,色度图表现了什么?(p88)4、什么是标准假彩色合成?什么是真彩色合成?(p121)在TM影像的7个波段中,当4(近红外),3(红),2(绿)波段被分别赋予红、绿、蓝色时,即绿波段赋蓝,红波段赋绿,红外波段赋红时,这一合成方案被称为标准假彩色合成。

根据彩色合成原理,可选择同一目标的单个多光谱数据合成一幅彩色图像,当合成图像的红绿蓝三色与三个多光谱段相吻合,这幅图像就再现了地物的彩色原理,就称为真彩色合成。

5、什么是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

由敏感原件和转换原件,信号调理电路三部分组成,有时候还要外加辅助电源提供转换能量---第四章一、填空:1、航空影像上呈面积大,房屋稠密,有工厂、商业区、学校、公园等建筑。

有平面结构如棋盘式、放射式或综合式是__城市_2、影像上一般为暗灰色调的线状,转弯平滑均匀,其它道路均垂直通过的是__铁路_3、河流的通航情况,主要是根据河中是否有__船只通过_,河岸是否有码头等设施来判读。

4、地貌判读主要运用图形、_纹理_和阴影等判读标志5、_人类生理视差_是产生立体视觉和判断景物远近的原因。

6、河流中的沙洲呈水滴状,其尖端一般指向河流 下游 。

二、简答及综合题1、遥感直接解译标志有哪些?形状,大小,色调(tone),阴影,布局(association),位置(site),图案(样式)(pattern)和纹理(texture)2、什么是同物异谱?什么是异物同谱?同物异谱:同一物体或性质相同的物体在不同条件(或相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反射率,表现出不同色调,如同一植被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生长期在同一影像上表现出各种色调异物同谱:不同地物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光谱特征,不同植被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3、遥感目视解译的顺序?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山区后平原,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先图形后线形4、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①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②地理基础地图的选取与数字化③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④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地图拼接⑤地理基础地图与遥感影像复合⑥符号注记图层生成⑦影像地图图面配置⑧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与印刷5、人造立体视觉必须符合自然界立体观察的四个条件?①两张相片必须在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影取得立体像对②两个眼睛必须只能分别观察像对的一张相片③两相片上相同景物的连线与眼睛应大致平行④两张相片的比例尺相近第五章一、填空:1、数字量和模拟量的本质区别:数字量是 离散变量, 模拟量是连续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