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自考0065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生产统计
2020年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练习试题与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统计学理解错误的是()。
A.统计学研究的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B.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C.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D.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2、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是()。
A.应用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C.描述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3、以下属于由变量值所组成的总体的是()。
A.某地区的工业生产情况B.全国人口状况C.一批产品的质量状况D.某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4、要考察某一段河流的水质污染情况,其研究个体可以是()。
A.该段河流中的全部水B.每立方米水域C.附近流域中的全部水D.该段河流中的生物5、用居民收入解释支出时,收入为()。
A.变量B.因变量C.内生变量D.离散变量6、最精细的测度计量尺度是()。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7、结构相对指标是指()。
A.总体中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的比率B.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C.指本期(报告期)数量与过去某期(基期)相同性质数量的比率D.某个总体对另一个总体或某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的同一指标数值的比率8、货币需求量的弹性系数属于()。
A.弹性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9、社会成员政治活动参与程度属于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的()。
A.社会生活主体状况B.社会物质生活C.社会精神文化生活D.社会组织管理10、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是()。
A.思维活动B.社会活动C.经济活动D.实践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学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可分为()。
A.理论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C.应用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E.抽样统计学2、统计学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可分为()。
A.理论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C.应用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E.抽样统计学3、统计总体包括()。
2011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串讲笔记第十一章

第⼗⼀章 国民经济⽣产统计 ⼀、名词解释 1、社会产品 是指⼀定时期内社会⽣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个特性:劳动性、⽣产性、有⽤性、社会性、时期性。
2、国内总产出 是指⼀定时期内⼀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3、国内⽣产总值 是指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定时期内⽣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4、⽣产法 是从⽣产的⾓度计算国内⽣产总值,即从⽣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剔除⽣产过程中投⼊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种⽅法。
5、收⼊法 是从⽣产过程形成收⼊的⾓度计算国内⽣产总值。
6、⽀出法 是从最终使⽤的⾓度来计算国内⽣产总值。
⼀定时期的最终使⽤具体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净出⼝三个部分。
7、国民⽣产总值(国民总收⼊) 是指⼀定时期内国内⽣产总值与来⾃国外要素净收⼊之和。
8、国内⽣产总值表 是以国内⽣产总值指标为核⼼,对国民经济⽣活与使⽤指标进⾏全⾯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9、国内⽣产总值指数外语学习 是指⽤来描述国民经济⽣产和使⽤总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因素影响的综合指数,具体包括价值量指数、物量指数和物价指数。
⼆、简答题 1、我国2002年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产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我国2002年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产;第⼆、⽣产者⽤于⾃⾝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给性⽣产;第三、⾃主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给性⽣产。
2、国内总产出指标的作⽤有哪些? 第⼀、总产出反映了⼀个国家或地区在⼀定时期内⽣产活动的总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综合指标。
第⼆、总产出反映了各个⽣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第三、总产出指标是基层统计单位计算增加值的基础指标。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密训高频考点汇总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1)第三章次数分布 (2)第四章分布特征的测度 (3)第五章抽样估计 (3)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4)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 (4)第八章国民生产统计 (5)第九章国民收入分配与使用统计 (6)第十章货币与金融统计 (6)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统计指数 (6)★★★调查的组织实施。
确定调查目的是调查方案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数据调查的方式★(1)现场调查:研究对象处于自然环境,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2)试验观测:研究对象处于人为安排的环境条件,目的是揭示事物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调查的观测方式★(1)访问法:①口头访问;②书面访问(即问卷调查)(2)观察法数据分类★★(1)分类的原则:①互斥性:各个类别之间不能重叠,每个个体只能归入一个类别;②完备性:所有类别能涵盖全部个体,任何一个个体都有一个类别可以归入。
(“不重不漏”);(2)分类方法:①单值分类:能取的值很少,能取几个值就分几类;如按人口数对家庭分类:1,2,3,4等;②组距分类:能取的值很多,把取值分成几个区间分类;如按人数对企业分类:99以下,100~999,1000以上(3)统计表的结构:①总标题;②横行标题;③纵栏标题;④数据资料;⑤表末附注。
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非随机抽样调查包括:任意抽样(便利抽样)、立意调查、配额抽样(定额抽样)。
等距抽样:先将总体中所有个体按照某种特征值的顺序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组成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随机抽样是被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中或不被抽中的概率相同。
灯泡厂检验产品使用寿命,应采用随机抽样。
先将职工按收入水平进行分组,然后在各组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职工,这种抽样方式是分层抽样。
非随机抽样调查★★立意调查是在对所研究总体中各个体的一般情况已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体即与大多数个体相似的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一门关于经济学的课程,它对经济学及其发展做出了简要而深入的介绍。
该课程将介绍如何使用经济统计分析技术来提高企业成功的机会,以及用经济统计来估算和评估政策的影响。
本课程也将分析一些国民经济的基本计量,如人口、就业、收入和消费,以及投资、贸易和财政等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此外,还将介绍国际和国内经济政策当局如何利用经济统计数据和技术来决策。
本课程将涵盖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知识,从增长和发展中学习一般经济政策及其实施,同时可以了解当前国民经济状况及其对金融市场和其他行业的影响。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本后习题答案

Me=(150+150)/2=150
=(125*8+175*10+225*4+275*2)/24
=175
M0=150+(10-8)/(10-8+10-4)*(200-150)=162.5
M0=200-(10-4)/(10-8+10-4)*(200-150)=162.5
公式见P82简单平方法下的公式:
工资总额的点估计=N* =56*1500=840000
月平均工资点估计值为560元
560-9.18=550.82
560+9.18=569.18
平均工资范围(550.82,569.18)
- =520-580=-60
-60+0=-60
100%*89.66%=89.66%
第六章抽样推断
P199
NO.8
∑Xf=28000, N=1500, n=50, t=2
=∑Xf/∑f=28000/50=560
S =∑(X- ) *f/∑f=52640/50=1052.8
μ = =4.59
∆x=t*μ =5*4.59=9.18
∑q1p0-∑q0p0=418000-365000=53000
由于产量增加了14.52%,使总产值增加53000元
Kp甲=p1/p0=41/40=102.5%
Kp乙=p1/p0=58/55=105.45%
=∑q1p1/∑q1p0=(41*5500+58*3600)/(5500*40+3600*55)=434300/418000=103.9%
=∑X1f1/∑f1=52000/100=520
=∑X0f0/∑f0=29000/50=580
=∑X0f1/∑f1=52000/100=520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十一章考点手册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统计指数071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种类(★★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 1.统计指数的概念广义的指数:反映任意一种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相对比率的指标;狭义的指数:反映不同度量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相对比率的指标。
2.统计指数的种类(1)按指数包括范围分类: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指数反映内容分类:价值类指数、物量类指数和物价类指数。
(3)按指数对比基准分类:时间指数和空间指数。
072 个体指数(★★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计算)1.若记某种产品在现期的价格为1p ,产量或销售量为1q ,产值或销售额为111v p q =,并记该种产品在基期的价格为p ,产量或销售量为q ,产值或销售额为000v p q =,则可以分别定义此种产品的个体物价指数pK 、个体物量指数qK 、个体价格指数K υ分别为:111000,,p q p q v K K K p q v υ===2.由于产品的价格与产量的乘积就等于其价值,即有,0,1i i i p q i υ==,所以由此定义,显然有:111000v p q v p q =⨯即有:p q K K K υ=⨯价值指数、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的分子与分布的差额之间的关系:10101100()()v v p p q q q p -=-+-073 综合指数(★★★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简答、论述)1.记基期商品销售量为q ,价格为p ;现期商品销售量为1q ,价格为1p ;由于各种商品的销售额是通度量的,其数值可直接加总,所以基期商品总销售额为00p q∑,现期商品总销售额为11p q ∑,全部商品销售额总指数为1100pqp qK p q=∑∑2.拉式指数:01100000,q p p q p q K K p qp q==∑∑∑∑3.帕氏指数:11111001,q p p q p q K K p qp q==∑∑∑∑4.杨格指数:1100,a a q p a ap q p q K K p qp q==∑∑∑∑5.马埃指数:101101001001()(),()()qpq p p p q q K K q pp p qq ++==++∑∑∑∑6.费舍理想指数:qp K K ==物量指数选择使用拉式公式,物价指数选择帕氏指数,则有:110111000001p q p q p q p qp q p q=⨯∑∑∑∑∑∑指数体系:1100111()()p q p q q q p p p q -=-+-∑∑∑∑074 平均指数(★★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计算)1.算数平均指数:记个体指数 为K ,它可代表物量个体指数即1q K q =,也可代表物价个体指数即1p K p =,还可代表销售额个体指数即1100p q K p q =,则算术平均数指数的计算公式为:0000Kp qK p q=∑∑若记各种商品及其销售额的比重为0000p q W p q =∑,则算术平均指数也可用此比重做权数进行计算:KW K W =∑∑2.调和平均数:11111p q Kp qK =∑∑07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名词解释)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也称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测度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所消费的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化的比率指标,反映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所购买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也常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学》PPT课件

统计学
STATISTICS
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三 次产业划分和其它一些国民经济分类的基础。 在世界各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往往以“国 家标准“的形式公布实施。随着国民经济的 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行业出现,旧的行业消 亡,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也作过多次修订。 现行的行业分类标准将国民经济分为20个门 类,各门类下又进一步划分98个大类。
10 - 7
统计学
STATISTICS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总成 果的统计核算,是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基本规模和水平 的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国民经济过程统计从数量方面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结 果是如何产生的? 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价格 问题等是如何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的。 。
10 - 2
统计学
STATISTICS
(一)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国民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行系统,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存在着复杂 的经济联系,准确地了解这个系统难度很大。需要借助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 国民经济核算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通过系列 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 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清晰 地展现出来。它既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全貌,又反映了国民经济的 主要比例和平衡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指出:“国内生产总值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 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 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 于通涨威胁之中。没有像国内生产总值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 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国内生产总值和有关数据就像灯塔一样, 帮助政策制定者引导经济向着主要的经济目标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一、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与作用1.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指标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的活动。
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手段,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数据依据。
2.国民经济统计的作用国民经济统计在国民经济管理、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和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行业趋势,从而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最后,国民经济统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助于深入探讨经济现象和规律。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国民经济统计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定期统计调查和不定期统计调查。
定期统计调查如年度、季度、月度等,不定期统计调查则针对突发事件或特定问题进行。
统计调查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行政记录等。
2.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计算等处理,形成具有可比性、规律性的统计指标。
统计整理的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统计图表、指标计算等。
3.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解释,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规律和趋势。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1.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统计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统计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2.国民经济结构统计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主要包括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变化。
3.国民经济效益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统计主要包括经济效益、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评价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可持续性和和谐性。
四、国民经济统计的应用领域1.政策制定与评估国民经济统计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关经济发展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政策制定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原则:按产品法计算
产品法是以产品为主体来计算产值的一种 方法,将各种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 然后加总
统计范围和计算公式:
统计范围:除军马生产及农业科研机构 进行的农业生产以外的总产出=种植业总产出+林业总产出 +牧业总产出+渔业总产出+其他农业总 产出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生产统计
第一节 国民经济生产统计的一般问题
一、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涵义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定
义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 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
物或服务生产; 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
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3.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
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综合性生产观:生产活动包括货物生产 和服务生产的观点,是一种全面的生产 观,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 而且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
二、社会产品的概念及其特性 社会产品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劳动的
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特性: 1.劳动性:社会产品是劳动的成果。 2.生产性:社会产品是生产劳动的成果。 3.有用性:社会产品是有效劳动的成果。 4.社会性:社会产品是社会劳动的成果。 5.时期性:社会产品是一定时期内的劳
1.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来划分,总 产出是由货物产品价值和服务产品价值 构成
2.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角度来划分,总 产出由中间投入的产品价值和最终产品 价值构成
二、国内总产出指标的作用
1.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动的总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综 合指标
2.反映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 所(如住房、厂房)
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如生产、消 费)
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以上)
总产出的无量指标是社会总产品
这里的社会总产品不同于与社会总产值 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的概念,还包括了 全部服务产品。
与社会总产值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是指 物质产品,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 输邮电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 产值之和。
第二节 国内总产出统计
一、概念及构成 (一)概念 国内总产出(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
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 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 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 的转移价值。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常住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 利益中心的单位。
动成果。
三、社会产品的分类
1.按表现形态不同进行分类
物质产品(实物产品/货物),具有一 定的实物形态,可以用实物单位进行计 量,其生产过程从制作到使用可以分阶 段独立进行,并且能够在不同单位之间 进行移动。特点:有形性、独立性、可 存储性、耐久性和移动性
服务产品(服务),生产和消费是在同 一时间内完成的。无形性、即时性、不 可存储性、缺乏耐久性、与消费者紧密 接近性
四、社会产品的计量 1.社会产品产量的实物指标 实物指标是按实物单位来计算一定时期
内某一社会产品的产量。
实物产量的加总方法: 混合量,是把规格不同、含量不同的同
类产品的实物量直接加总而得到的产量 标准实物量,则是将同类产品中不同规
格或含量的产品按照一定的折合系数, 折算成某一标准规格或含量的产品量
标准实物量指标又称折合量指标
标准实物产量 (实物产量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
某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 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
社会产品产量的实物指标最主要的特点 是能直接表明产品使用价值的数量
局限性:
1.只适用于对有形社会产品的计量,而不 能计算无形社会产品的总量,因此不能综 合反映社会产品生产的总规模和水平
3.是基层统计单位计算增加值的基础指标
局限性:
由于总产出指标受产品中转移价值大小的 影响和受生产专业化协作程度及企业组织 结构变动的影响,用它来研究生产规模、 经济发展速度、比例关系和经济效益等问 题时有一定局限,难以反映实际情况
三、国内总产出指标的计算
(一)部门总产出的计算
1.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 (1)农业 概念:农业总产出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
2.对有形的社会产品,也只能用于同类产 品的产量加总,不同类的社会产品,因为 使用价值不同,计量单位不同,故不能加 总
3.社会产品的实物量指标不能解决对企业 的产品和某些半成品(除了可以作为成品 出售的半成品外)统计的问题
2.社会产品产量的价值指标
价值指标是按货币单位表示的一定时期 内社会产品的产量
可见,前者是综合性生产观的反映,后 者是限制性生产观的体现
总产出的概念可概括为:总产出是指以 货币单位计算的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生产 的社会产品总量,包括货物和服务,是 一国(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 成果。
(二)国内总产出的构成
总产出是反映社会总产品价值量的指标, 它的价值构成从其概念的全面描述中提 出了两方面的认识。
2.物质产品(货物)按完工情况不同进行 分类
成品、半成品和在产品(或称在制品)三 类,半成品和在产品又叫非成品
成品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走完了全部生产 过程,不需要再加工、已检验合格并办理 了入库手续的产品
半成品是指完成了在一个或几个车间加工 的过程,但仍需在其他车间进一步加工的 产品
在产品是指正在某车间内加工或待加工、 待检验的产品
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
现行价格,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按现 行价格计算的产值,反映报告期产品实 际价值量,便于考察当年的社会经济效 益,便于对生产和流通、生产和分配、 生产和消费等进行经济核算和综合平衡
不变价格指用同类产品某年的平均价格 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的价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 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 的发展速度
(2)工业总产出的计算 概念: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
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 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计算原则: 1.工业生产原则 2.最终产品原则 3.“工厂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