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校本课程田园乐

合集下载

(完整word)一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完整word)一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完整word)一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归故乡。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紫骝马歌辞北朝乐府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乡。

4、赐萧瑀唐·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5、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6、送朱大人入秦唐·孟浩然游人武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7、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8、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0、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1、越女词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12、秋日湖上唐·薛莹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13、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4、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5、?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6、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7、?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8、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小学语文_《四时田园杂兴》邢春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四时田园杂兴》邢春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绩”三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写诗和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教学重点: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和积累更多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别有洞天1、出示田园风光的摄影作品,学生欣赏后交流感受。

(舒服、惬意)2、师:美丽的田园风光总是会带给我们舒服、惬意的感觉,我国古代很多诗人也喜欢田园风光,并把这美丽的景色永远的保留在了文字之中,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3、解题: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正音。

请学生试着来解释题目(生逐个词语解释)师:把词语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作者在一年四季在田园中看到不同景色而产生的各种感想。

把你理解的词语加上自己的语言,连成一句话,就能很好的解释古诗文。

过渡:自学能让我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学习必将事半功倍。

考考大家预习之后能否认识这些字。

4、识字:PPT出示 : 昼耘绩供出示供的两个读音的解释对照句子猜测读音。

5、书写:耘字的书写——左边耒字的意思,古体字演变图片(两个叉的木棍做成的工具,用来除杂草的)耘是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音。

写一写。

纠正坐姿。

二、读出节奏,答疑解惑1、师:现在老师读,你来划,划什么呢?(划出诗的节奏)节奏怎么划呢?(斜线),很会学习!每首诗都有他的节奏,节奏读对了,诗的韵味就出来了。

师读完,出示同学划的图。

男女生读,齐读。

2、交流预习时的一些疑问,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帮助解答。

三、走进画面,理解诗意1、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个场景。

2、生:我最喜欢村里男男女女各自忙碌的场景。

(板书忙)找出对应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了忙碌?(昼夜各)为什么?3、想象画面,共同填空PPT出示白天,当太阳刚刚爬上山坡,(村庄的男男女女们都已经在田地里忙着耕耘了。

王维《田园乐》教案

王维《田园乐》教案

王维《田园乐》教案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

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

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

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

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

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

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

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

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

“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

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

田园乐课程教案

田园乐课程教案

田园乐课程教案标题:田园乐课程教案教案概述:田园乐课程旨在通过亲近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工作,并培养他们对农业的兴趣。

教学目标:1. 了解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工作,并认识农业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图书馆或网络上关于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书籍和资料;2. 种子、土壤、水壶、盆栽等植物培育所需的材料;3. 田园乐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4. 活动所需的工具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讲解农田的特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民的工作内容。

3. 植物培育实践(30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盆土壤和一包种子。

-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将种子种植在土壤中,并给予适当的水分。

- 鼓励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

4. 田园乐游戏(15分钟)- 设计一些与田园乐相关的游戏,如农田迷宫、农作物拼图等。

-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创造力。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植物观察结果,并展示他们在游戏中的创意作品。

- 引导学生思考农田、农作物和农民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或农业园,进一步了解农业的实际情况。

2. 组织学生参与农田或农作物的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农民的工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植物培育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田园乐游戏中的合作和创造力表现。

3. 收集学生对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理解程度的书面反馈。

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下《二 家园 水乡歌》 公开课教案_0

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下《二 家园 水乡歌》 公开课教案_0

水乡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水乡的四个特点,层层递进,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3、随文识记11个汉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水平。

4、学会写7个生字,注意间架结构和笔顺,培养学生准确的写字习惯。

重点指导“片”和“条”。

二、教学重难点:1、识记11个汉字,学会写7个生字。

2、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水乡的四大特点。

三、教学准备:水乡音像资料、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美丽的小山村去。

今天呀,我们要到江南水乡去走走。

江南水乡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浙江和江苏境内的古镇。

那里风景秀丽,让人向往。

(播放背景音乐及水乡风景画)师:游览了江南水乡,你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呢?生汇报师:是呀,美丽的水乡有青山绿水环绕,有小桥流水人家。

有一首歌唱、赞美水乡的小诗,孩子们一定会喜欢。

来,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水乡歌》。

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相机教写生字:乡。

"乡"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举起小手来,(生书空"乡"字)咱们一起写。

师要说笔画和笔顺。

歌就是歌唱、赞美的意思。

齐读课题(两次),读得再美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孩子们翻开书,小手指着课题,先听老师来读这首《水乡歌》,边听边用心体会,看看这首诗歌中告诉了我们水乡的什么特点?师范读。

生汇报,师板书(水多,桥多,船多,歌多)这就是水乡的特点。

孩子们找得很准确。

师: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句子,你找到了吗?生汇报,师板书(水乡什么多)怎样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来试试看?生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呀?生汇报。

这个句子后面是个“?”(师板书“?”,当你有疑问的时候,就能够用上这个小钩子—问号了。

)谁再来读读?生个别读。

田园乐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田园乐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田园乐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王维《田园乐》教案[教材分析]《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

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中所配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将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这是一首有景、有情、有韵的诗歌,学生读着不仅郎朗上口,也会心情愉快,教学时应将朗读放在重要位置。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读并不难,但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1.准确认读九个生字,正确、美观的书写“东、西、南、北”四个汉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从诵读中感受江南美丽的景色。

[教学难点] 感悟江南的美人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劳动中的人们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1、小朋友,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小河一条接着一条,池塘一个连着一个,一到夏天,池塘里的莲花就全都开了,这个地方就是——江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认读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我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我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二、研探展评一学习指导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要求:1、独学:认真听录音,边听边小声跟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对学:对子互读这首诗,并互相纠正字音。

3、组学:小组交流如何读出古诗的节奏和感情。

三、研探展评二:学习指导二:再读古诗,理解含义,体会情感. 要求:1、独学:请小朋友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有几句话。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通用5篇)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教学内容走进古诗文(中年级版)第二十到第四十首。

教学目标一、过古诗文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二、通过古诗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民族经典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协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古文常识,为进一步学习古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周次内容安排第一周《长歌行》《山居秋暝》第二周《田园乐》《望庐山瀑布》第三周《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第四周《别董大》《滁州西涧》第五周《望洞庭》《浪淘沙》《钱塘湖春行》《山行》第七周《江南春》《芙蓉楼送辛渐》第八周《江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九周五一放假第十周《竹石》《饮湖上初晴后雨》五一放假第十一周《三衢道中》《江春晚眺》第十二周《村晚》《绝句》第十三周《梅花》《大林寺桃花》第十四周《夜雪》《早梅》第十五周《枫桥夜泊》《题菊花》第十六周《马诗》《咏柳》第十七周第十八周考查教学评价一、口头背诵。

二、书面检测。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2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

舒美的田园乐曲高效的语文课堂

舒美的田园乐曲高效的语文课堂

舒美的田园乐曲高效的语文课堂――于改玲老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赏析张元贵学校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活动,自己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总体感觉是各具特色,同样精彩。

特别是于改玲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那全新的教育理念,恰当的教材整合,巧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学练环节,适度的拓展延伸,无痕的学法迁移让我大开眼界,深受启发,使我对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前提。

课文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

文本有大美而不言的神韵,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才能重拾语文教材的美丽,感受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你进行了课前准备,自信地走向讲台时,请三问自己,我会解读文本了吗,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解读文本不是机械重复的熟读成诵,不是断章取义的理解句意,教师要用心去读书,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交流。

于老师在文本的解读方面我觉得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从而奠定了本节课优质高效的基调。

一是能正确地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本节课中于老师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整体把握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由此看来,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二是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

于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多元化感悟,教风民主,引导得法,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学生生命的历练。

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是超越性地解读文本。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一年级:校本课程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古筝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2、大屏幕出示古诗的内容,教师简介作者。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古诗的意境。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4、教师范读。

生再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指名读古诗。

2、出示课件(文中的插图)。

分小组讨论: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
(1)我从桃红看出是描写的春天的景色,因为春天才会有盛开的桃花。

(2)我还从柳绿看出来是春天的景色,在春天,柳树都发芽了,才会是绿色的。

(3)我补充一点,我是从莺啼得知作者写的是春天,我们在第一课学了一个描写春天的词莺歌燕舞
4、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宿雨、山客犹眠。

5、教师点拨:在配乐声中老师用散文的形式把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朗读出来,学生欣赏。

6、多美的一幅画,多美的一首诗,我们在来读一读。

(1)、男生读。

(2)、女生读。

(3)、齐读。

(4)小组比赛读。

四、背诵积累。

1、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1)、教师引背。

(2)、同桌对背。

(3)指名背诵。

(4)、学生齐背。

教学反思:
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人们向往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美好的山居生活,景色怡人。

如果由老师来讲解,学生的兴趣可能不高,于是老师让学生自己
去读、去找,看看古诗描写的季节。

学生因为是自己开动脑筋找的,说的,因此参与性很高。

给学生配上音乐朗读,有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老师用朗读散文的形式把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读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悟,从而更好的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