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教案) 8*灯光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8*灯光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2.关注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情、行为,理解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2.关注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情、行为,理解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灯光图)引导交流。
师:在灯光下,你们都会干什么?(在灯光下,散步;在灯光下,看书。
)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师:对于我们来说,灯光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可在作者王愿坚的心中,灯光却承载着一段特别的回忆。
今天我们就跟随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
3.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二、预习反馈,把握内容
1.词语反馈。
照耀豫皖苏围歼战电钮憧憬黑魆魆
千钧一发暴露璀璨震天动地自言自语
2.词语理解。
你是如何理解词语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预设:查工具书。
更换词语、找近义词。
(“黑魆魆”其实就是“黑乎乎”)
联系上下文理解。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3.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1)指名回答。
预设1:课文第1、2自然段写作者在天安门广场散步时,听到一句赞叹“多好啊”,从而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预设2:课文第3—11自然段写往事。
预设3:第12自然段写事情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作者在璀璨的灯光下,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又是写现在。
(2)讲解倒叙。
师:我们会发现课文在写法上先写现在,接着回忆往事,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倒叙”。
(板书:倒叙)课文运用这种写作方法,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可以避免文章平铺直叙,使读者更有阅读兴趣。
)
4.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以什么为主线来写的?
(1)主要是写郝副营长战斗前划火柴借着光亮看书,战斗中点燃手中书本为战士们找突破口提供帮助,因此而英勇牺牲的事。
(2)课文以“灯光”引起回忆,再回到“灯光”,整篇课文是以“灯光”为主线写的。
三、聚焦“灯光”,感悟深意
1.围绕“灯光”展开自读,找出描写“灯光”和“火光”的语句,想一想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对这些句子进行批注,写出感悟。
2.反馈交流,研读“灯光”。
(1)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①朗读第1、2自然段。
思考: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作者有怎么的感受?(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为什么作者心头感受到了“光明”而又“温暖”?
②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作者漫步在
这里,在今天这和平、安详的环境里,看到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所以心头感到光明且温暖。
③面对这样的灯光,你会发出怎么感叹呢?(这灯光真美!这真是璀璨的灯光啊!这不就是课文所说的“多好啊!”)
④引导学生抓住第一次“多好啊”进行体会。
在这种环境下,由一句赞叹就让人自然地想到了那些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为国献身的英烈。
(2)结尾的灯光。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①“璀璨的华灯”既实指灯光,又代表如今美好幸福的生活。
②一头一尾都写了天安门前的灯光,形成了首尾呼应。
(3)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1927年的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打响了,让我们走进郝副营长,走进灯光。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副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①引导学生关注“注视”“沉思”等词。
他在沉思什么?(对灯光的羡慕,对光明的向往)
②引导学生抓住第二次、第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进行体会。
③引导学生关注“憧憬”。
那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呢?(憧憬未来,憧憬美好的生活等)
④小结:由此我们体会到郝副营长崇高而伟大的理想,体会到革命前辈宽广的胸怀以及他们为战斗胜利勇于献身的背后那强大的思想动力。
(4)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师:为了这憧憬,在激烈的战斗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又做出了怎样的壮举呢?
①出示课件第8、9、10自然段,找出点面结合的句子。
②这微弱的“火光”意味着什么?(照亮前进的路、战友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暴露自己)
③进行角色体验。
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像郝副营长一样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你此时又在想什么呢?(不要忘记曾经为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先辈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3.理解句子的含义。
4.思考讨论,明晰联系。
(1)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
预设: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
在理想到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的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灯光”有什么含义。
【教学板书】
8* 灯光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我紧紧围绕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展示学习活动。
在引导学生交流作者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和理清叙述顺序后,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两次聚焦“灯光”与“火光”,理解不同灯光之间的关系,及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
整个过程基于学生的阅读起点,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做到了扶放有致,学生总体掌握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