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

合集下载

上好一堂化学课的方法

上好一堂化学课的方法

上好一堂化学课的方法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怎样上好一堂化学课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上好化学课的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1、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尤为重要。

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的心。

所以,我们想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们主动地学习。

例如,绪言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

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

”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热天时食物为什么会腐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等等。

恰当的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2、利用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他们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应运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

例如:在第一节课是可以先避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点灯”等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另外,课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去钻研,有利于提拔化学拔尖人才。

3、展现化学实用性我们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时时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

初中化学入门课教案

初中化学入门课教案

初中化学入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
1.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2. 化学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板书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意义,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等,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

3. 实验操作(30分钟)
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液的制备和观察、物质的变化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培养其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 实验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6. 作业布置
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或实验任务,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

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断探索和学习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学科的定义和涵盖内容。

2. 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基本概念。

3. 知晓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常识。

4.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及其学科涵盖内容。

2.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及其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常识。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
2. 教师备课笔记、教辅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学科的定义和涵盖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呈现(20分钟)
1. 介绍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区分方法;
2. 展示相关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中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
2.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常识,确保学生的安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认识;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要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节课内容;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探究。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让化学课“火”起来——谈如何上好化学第一课

设计一个精彩的亮相,让化学课“火”起来——谈如何上好化学第一课
20¨09年第35期(上卷)考 试让 化 学 课 “火 "起 来
谈 如何上好化 学第一课 王 品 伟
(扬 州 市杭 集 中学 ,江 苏 扬 州 225000)
新 学 期 伊 始 ,学 校 就 进 入 了一 个 新 的学 年 ,一 批 新 教 师 走 上 工 作 岗位 ,一 拨 新 学 生 升入 初 三 年 级 。这 时 ,对 教 师来 说 ,最 重 要 的 是第 一 节 课 ,而 对学 生 来 说 ,最 盼 望 的也 是 第 一 节 课 那 么教 师 如 何上 好 第 一 节 课 呢 ?我 认 为 .对 于初 中化 学 的 第 一 节 课 ,教师 要 做 到 以 下 几 点 :
是 学 生 亲 自动手 ,能 体 验 实 验 给他 们 带 来 的乐 趣 ,立 即激 发 起 强 烈 的好 奇 心 。学 生兴 趣 盎然 ,就 会 产生 探 索其 中 奥秘 的 冲动 。
接 下 来 ,教 师 要 使 学 生从 心 理 上 对 学 习化 学 充 满 信心 。结 合 新 课 程 理 念 和 近几 年 中考 化 学 试 题 特 点 ,化 学 知识 难度 不 高 。学 生 刚 升入 初 三 ,又 要 接 触 到 一 门 新课 程 ,学 生 肯 定会 产 生 恐 惧 心 理 。 因此 ,第 一 节 课 教 师 可 以 不 直接 进 行 新 课 ,而要 让 学 生 先 浏 览课 本 全 部 内 容 ,然 后 引 导 学 生 观看 目录 ,让他 们 了解 本 册 书 要学 习哪 几 个 单 元 ,每 个 单 元要 学 习 哪 些 内容 。学 生 通 览 全 书 后 会 发现 原 来 这 门新 课 要 学 习的 就 是 生 活 中 常见 的 空 气 、氧 气 、水 、二 氧 化 碳 、燃 烧 、灭 火 等 比较 熟 悉 的物 质 或 知识 ,这 样就 会 大 大 缓 解 恐惧 心 理 ,在 第 一 节 课 就充 满 信 心 。

如何上好开学初的第一节化学课

如何上好开学初的第一节化学课
能使皮肤 白皙 , 促进身体生长 。怎样不花钱在家里制 出磁性水呢 ,・有 “ 氟利 昂” 等 制冷剂 的后果 ; 海里 的海 藻疯狂生 长 , 鱼类大 量死 只要 你好 好学习化学 , 化学就可 以告诉你 。” 这时学生就会 产生疑 :亡 , 这是水体污染 的结果 。播放公益片 : 一只小鲸鱼在水里前行找 问: 到底什么是化学 呢?我让学生试 着 自己说一说对化学的理解 ,:妈妈 , 所 到之处到处 是果皮 、 废弃 的瓶瓶罐罐 、 塑料袋等 , 有 的海 然后给 出化学 的含义 。并 以具体 的例子帮 助学生理 解化 学 的含 :水变成 了红色 , 有的变成了黄色 , 小鲸鱼还没有找 到妈妈 , 便 生病
。编辑 段 丽君
设计 。 通过课前 的准备 、 课 中的讲授及课后 的总结 , 提高学生语 文
学 习兴趣激 发的效 果。最后 , 希 望论文 的研 究为相关工作 者及 研
究人员提供 一定 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 2 ] 林冬琴.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E J ] . 新教 育, 2 0 0 9 ( 2 ) . [ 3 ] 申潇. 采用 多种方式激发数 学学习兴趣E J ] . 考试周刊 , 2 0 1 0
, ,
; 理、 现 象、 规 律 等 准 确 熟 练 地 掌 握 的 基 础 上 的 , 它 是 一 门 理 科 逻 辑
亭 专 , 妻 , 苎 推 理 的 综 合 学 科 , 尤 其 是 化 学 实 验 , 包 括 仪 器 的 使 用 、 实 验 步 骤 、 的 各 个 角 落 曩 , 。 l 木 , : 验 现 象 论 、 注 ; , 磊 言 从此人们有熟的食物可以吃了, 可以用火取暖和抵 : 二 二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化学第一节初中教案

化学第一节初中教案

化学第一节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性质。

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 化学的抽象概念理解。

2. 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1.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化学知识讲义和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简单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出化学的重要性。

二、讲解
1. 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如元素、化合物等。

2. 介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相关实验方法。

3. 解释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三、实验
老师选取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讨论
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性。

五、练习
板书相关概念,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但是在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时,需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下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开学第一节课化学课开场白

开学第一节课化学课开场白

引言概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作为开学第一节课的化学课,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开场白,通过引人入胜的内容和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内容: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化学的基本定义:介绍化学的定义,即关于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2.物质的分类:将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对其特点进行简单介绍。

3.反应的分类:介绍物质的化学反应,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等,以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反应类型的理解。

二、元素与化合物1.元素的概念:详细介绍元素的定义,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化合物的概念:阐述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并举例说明常见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元素和化合物的关系:解释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元素的化合和化合物的分解。

三、反应速率与平衡1.反应速率的概念:介绍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以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为例进行说明。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详细讲解影响反应速率的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并通过实例解析其作用。

3.化学平衡的概念:引入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解释动态平衡和平衡常数的概念,并以平衡反应的实例进行说明。

四、离子反应与酸碱中和反应1.离子反应的概念:简要介绍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并通过常见的离子反应进行实例分析。

2.酸碱的定义与性质:详细解释酸碱的定义,并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例。

3.pH值与酸碱反应:介绍pH值的概念和酸碱溶液的pH值计算,并通过pH缓冲溶液的实验演示说明。

五、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态的变化。

2.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腐蚀和电池的工作原理。

3.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如滴定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并说明其原理和实验步骤。

初三学生如何学好化学范文

初三学生如何学好化学范文

初三学生如何学好化学刚刚升入初三年级的学生,要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并能自觉的学习化学呢?通过六年的化学教学工作,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如何激发“新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保持是学生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

下面我就自己几年的工作实践谈点心得体会,希望同行们给与补充、指正。

首先一定要上好开学的第一节化学课即绪言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起步好,就会有好的过程及结果。

在上第一节课时我们教师可以用一些操作简单并且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我在课的开始就做一个“清水画画写字”的演示实验,我事先用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在一张白纸上画一张笑脸并写上“神秘的化学”几个字,再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喷洒在白纸上画画写字的地方,白纸上出现了红色字样。

学生都感到很神奇,而且都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并不是魔术,是化学变化的现象,通过学习化学我们每个人都会“清水画画写字”。

这样一个简单明了的化学实验就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这节课里,我们教师还可以穿插做“人造牛奶”,“常温下水结冰”,“烧不着的手帕”等演示实验。

通过这样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新生们”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面对崭新的课本,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将会获得很多惊喜,物质世界的许多奇妙有趣神秘的变化现象让人感到深奥莫测并产生浓厚兴趣,昂然的走进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

其次是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作为启蒙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实验教学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实验。

尤其是新课标新增的八个必做实验一定要认真研究。

它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巩固化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刚上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万事开头难,如果头开的好,则会事半功倍。

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教师,该如何去上好这第一节课?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勤学。

因此第一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清晰、生动和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

于是,课堂上我准备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实验:实验一:在上第一节化学课的前一天,布置有条件的同学在第二天上化学课时自带一瓶饮料。

上课时,因天气炎热,往往还没有等老师说明带饮料的目的,有的同学就已经开始喝饮料了,由于每个同学的口味不同,带的饮料也不尽相同,有矿泉水、可乐、茶水、果汁、红牛等,这时可引导同学们观察,为什么有的同学喝的饮料会冒气泡呢?在开可乐、红牛时为什么还会有响声呢?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是有气体出来、有的说是有雾出来、有的说是有二氧化碳气体出来……。

老师肯定了有二氧化碳气体出来后,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可乐、红牛等饮料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从瓶内出来而矿泉水、茶水、果汁等却没有呢?为什么喝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饮料会更容易解渴呢?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从瓶内出来时还会有响声呢?教师小结:这些知识等到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知识及气体溶解度的知识后,大家就明白了。

实验二:教师拿出一张白纸,请一位同学帮忙用喷雾器向纸上喷“水”,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的“我一定能学好化学!”几个字,过一会儿,再请一位同学帮忙用喷雾器向纸上喷“水”,红色的字没有了(说明:教师事先用毛笔沾氢氧化钠溶液在纸上写好字,第一位同学喷的“水”是酚酞试液,第二位同学喷的“水”是稀盐酸,学生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往往认为无色液体就是水)。

学生感到非常好奇,有的同学会说,老师你用的水有问题,我怎么做不到呢?老师适时小结并鼓励学生:我用的当然不是你们平时用的水,水是一种化学物质,无色的液体不一定是水,当你们学习了化学中水的知识和酸、碱知识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在同学们喜爱观看的魔术表演中,也用到了许多化学知识。

实验三:四只小试管,均装等量无色液体,其中两只装饱和石灰水,另两只装自来水,分别请四位同学向试管内吹气。

结果,有两位同学的试管内液体变浑浊了,而另两位同学的试管内液体却没有变化。

同学们就会提出许多质疑,为什么同样是“水”(在没有学习化学前,大多数同学认为没有颜色的液体就是水),吹入气体后却出现不同的现象呢?教师及时解疑,因为其中有两只试管内装的并不是水,而是饱和石灰水,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吹入人休呼出的气体时,就变浑浊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自然引入化学知识在第一节课,我还挖掘了一些化学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例子,从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物质入手,提出问题:空气为什么能供给人呼吸,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成分分别是什么?液化气为什么会燃烧?吃油脂多的食物人会发胖?那油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吸烟有害健康,烟中含有什么成分?为什么在冬季密闭的屋子里烧炉子取暖容易中毒?使用农药要注意什么?夏天为什么盛放碳铵的屋子会充满了化肥味?白色污染等等,把学生引入一个神秘而又亲近的世界,让他们在感觉化学就在自己身边的同时,去思考为什么,在一个个的问题面前,不禁让他们想去探究,揭示真相。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学习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是这个道理。

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最关健的是一个“勤”字,没有汗水的付出就没有收获,再聪明的大脑也不可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直接装进去。

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学习的时候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认真做好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关健,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

要加强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从而巩固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善于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由点到面,举一反三,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四、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化学对于九年级的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门“新”的学科,“新”是大家都是第一次学习化学,但这门学科已存在几百年了,其实也不“新”。

对事物的认识,每个人都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就和我们学走路一样,有谁天生就会走路呢?除了没有腿的以外,我们都能学会走路,学习化学也是一样,只是有的同学能更快的掌握好化学知识,有些同学可能会更慢点掌握罢了。

智力因素的不同虽然是有的,俗话说得好:“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所以,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注意观察,善于归纳,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好化学的。

好初中化学关键的第一节课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上好化学的第一节课就显的尤为重要,在教学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兴趣:一、用魔术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很高。

老师应该把握好学生对新开课程的期待心理,积极地准备,让学生对新课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上课时,我先给学生表演一个魔术。

取两瓶无色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钠溶液和少量酚酞)混合后变成红色溶液。

通过这样的开头,学生对奇妙的化学有个新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化学就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化学知识,巩固兴趣。

学科的融合,是时代的必然。

在新课中注重对学生的学科融合观念的培养是必要的。

可以结合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提问。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语文中讲述方志敏与鲁迅交往的一篇课文,可以问学生:你们有谁知道方志敏给鲁迅的信,是怎样写的吗?又是怎样看的呢?学生很有兴趣,有的同学能讲出其中的原理。

在这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思考“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又体现了哪些化学知识?将后面的指示剂的知识提前粗粗解释一下,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学科的融合中巩固。

三、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欲望,激活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上课时,请一位学生来做一个实验:将一块手帕,用75%的酒精浸透,然后,用火烧,结果手帕烧不坏。

学生在疑惑中,就会思考,就会有学好化学的意识。

四、布置实践活动,让知识在生活中扎根,拓展兴趣。

课后作业是学习的继续与深入,是“学以致用”的家庭化、生活化。

课后,我布置了一个调查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找一些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如“找一找,你家厨房中有哪些化学物质,他们的成分如何?”、“做一做,同样质量的水与放了盐的水,哪个先烧开?”、“想一想,汽水瓶打开后,为什么有气泡?”、“做馒头时,通常放什么东西?”、“把鸡蛋放在白醋里,有什么现象?”等等,通过学生的做、问、想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也进一步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让知识在生活中扎根,拓展兴趣。

通过这样的努力,这第一节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有所获。

如何上好初中第一节化学课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又要接手新的一届初三学生,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化学第一节课的重要性。

万事开头难,如果头开的好,则会事半功倍。

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教师,该如何去上好这第一节课?一、首先给学生化学是一门容易学的心理结合新课程理念及近几年中招化学试题特点,化学知识难度确实比较大。

学生刚升入初三,又要接触到一门新课程,学生心理上肯定会产生恐惧心理。

因此,第一节课我没有直接进行新课,而是让学生先浏览课本全部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观看目录,让他们了解本册书要学习几个单元,每个单元要学习哪些内容。

学生通览全书后会发现原来这门新课要学习的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燃烧、灭火等比较熟悉的物质或知识,这样大大缓解他们恐惧的心理,使他们在第一节课就充满了信心。

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沉弱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勤学。

因此第一节课的另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清晰、生动和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

于是,课堂上我安排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实验:⑴节日焰火:将金属粉末铁铝铜镁混合后点燃;⑵变色实验:采用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溶液(先在纸上喷,再在试管中做);⑶有气体生成实验:采用纯碱和稀盐酸。

每个实验做完后,我都会联系实际讲解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焰火实验可以解释平时看到的烟花,变色实验可以解释“密信”“捉鬼”的原理,纯碱和稀盐酸实验解释家庭里蒸馒头为什么要用“碱”。

实验虽然简单,但不同的实验现象,不但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也使他们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学习。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信息时代,只有具备了比别人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如何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要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要吃“回头草”、多问几个为什么、勤总结等。

这样学生在兴趣高涨的情绪影响下,结合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很轻松的完成一年的学习任务。

总之,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魔棒点灯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滴水点火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烧不坏的手帕用火烧过的手帕居然完好无损?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是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雪球燃烧雪球也能燃烧??燃烧的当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钙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钙就象白雪一样,制成球状,点燃即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