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_民间工艺品制作
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10. 民间工艺品制作

第10课
民间工艺品制作
中垾初中 蓝燕
一、民间编织品的种类 你能给它们分种类吗?
审美为主
竹编
竹编
实用为主
柳编
蒲草编
一、民间编织品的种类
审美为主
麦秸秆编
实用为主
麦秸秆编
稻草编 麻编
一、民间编织品的种类
审美为主 实用为主
藤编
玉米秸秆编
玉米皮编
藤编
一、民间编织品的种类
七、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
1.民间编织品种类 2.民间编织基本技法 3.民间编织文化历史
八、拓展延伸
想一想
你认为编织品可从那些方面进行创新?
同学们,希望你们利用身边的材质,将学 习到的编织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其它用品的制作 中,把中华民族宝贵的民间编织艺术传承发扬 下去。
课件设计制作:中垾初中蓝燕
经 条 与 纬 条
十字型 编织法
井字型 编织法
雪花型 编织法
龟型 编织法
米字型 编织法
五、学生练习编织
六、展示交流
评一评
1.是否学会了民间编织的几种编织技法 2.能否对现实生活中的编织品实例进行评述
时间充分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品开展交流、点 评(上色环节留在第二课时学生练习阶段实践) 1.学生自评 2.学生之间展开小组互评 3.教师点评
பைடு நூலகம்
看一看:蒲草编织
蒲垫盘条
茶杯收口
看一看:蒲草编织
茶杯 勺子
蒲草垫
蒲草,生长在沼泽、水渠边。夏季成熟,叶清香。要经过 收割、晾晒、整理、碾压方可使用。
三、纸编制品欣赏
废 报 纸 编 织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2 人美版

精选doc民间工艺品制作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了解民间艺术和泥塑的基本知识,体会泥塑在造型和色彩方面的特点,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泥塑。
过程和方法: 经历感知民间艺术、赏泥玩具、合作制作,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泥塑,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2新设计通过创设情景,贯穿多种活动:图片欣赏、视频欣赏、小组合作展示等,大胆进行知识整合,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内心体验。
3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美术素养较弱,但善于发现,充满了探索性、有创新意识。
九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升学压力决定了他们创作的懒惰性,但他们的知识容量和对美的认识有所提升,所以应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于是我们进行了欣赏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注重造型能力的培养;构成能力的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力培养的成果展示。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习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尝试仿照民间艺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泥塑;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新设计通过创设情景,贯穿多种活动:图片欣赏、视频欣赏、小组合作展示等,大胆进行知识整合,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内心体验。
5.1.2教学活动【练习】合作创新通过欣赏泥塑种类,分析和讨论泥玩具的造型特点、色彩特点,掌握泥玩具的制作技法和手法,小组一同走进制作工作室,共同体会一把泥土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一件具有艺术魅力的工艺品,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审美能力。
【讲授】环节教学在教学中,我分成四个环节进行。
在第一环节中,我以视频的方式导入,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感知图片,形成初步感受;第三个环节中,我利用音乐、多媒体、亲自示范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制作泥玩具。
九年级美术上册《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适时给予指导与评价,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品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4.教师总结学生的作品,从制作技巧、创意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民间工艺品的历史背景、种类、地域特点及制作方法。
2.强调民间工艺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工艺品的制作需要耐心、细心和毅力,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4.学习方法: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5.个性特点:学生在性格、兴趣、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民间工艺品的历史背景、种类及地域特点,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和传承,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创作一幅以民间工艺品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可以选择剪纸、泥塑、木雕、刺绣等表现形式,要求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观性。
作品尺寸:根据所选工艺品的实际情况自定。
4.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我国其他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特点,拓宽知识面。
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并学会制作剪纸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2新设计
(1)将方形对边对折,要折整齐。
(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简单的花纹,花纹的线条要接连。
把要剪去的地方画上记号。
(3)按照纹样剪出,小心揭开(美妙的图案出来了)。
如:我们现在完成了这种对称式的作品,想得到四个这样的作品怎么办呢?运用折叠法同时让学生欣赏图片剪的好坏的效果图。
3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比较爱好学习美术,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浓厚兴趣。
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
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讲授】中国民间美术——剪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具并点名。
二、导入:
教师出示《虎》的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
引出课题。
《10民间工艺品制作》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

《民间工艺品制作》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初中美术课程学习主题为《民间工艺品制作(第一课时)》。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围绕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品,特别聚焦于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所蕴含的民间文化。
本节课主要探索工艺品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民间工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实际操作初步尝试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民间工艺品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掌握工艺品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教师的现场指导,观察工艺品制作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尝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评价任务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讨论和动手实践的活跃程度。
2. 作品质量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民间工艺品作品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制作水平。
3. 自我反思评价:课后要求学生进行学后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效及改进方向。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几件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简述民间工艺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民间工艺品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讲解工艺品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观看教学视频(10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民间工艺品制作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制作过程。
4. 动手实践(20分钟)-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民间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等。
5. 交流分享(5分钟)-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建议。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简单回答有关民间工艺品的问题。
2. 课后作业: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工艺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尝试独立制作一件作品。
将作品带至下一课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学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教案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总结:
《母子猴》塑造了抽象的猴子形象,造型夸张,全身以黑色为底,用红绿黄白等民间配色的线条大胆描绘,对比强烈,整体呈现出古拙、神秘的韵味。
《穆桂英挂帅》则利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穆桂英手托令旗,挂帅出征的场景,造型生动细致,色彩借鉴戏曲形象,细腻精致,富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课件出示图片
(坐虎)
2、《泥泥狗》
介绍:"泥泥狗"又叫"陵狗"、"天狗",是太昊伏羲陵泥玩具的总称,为淮阳太昊陵所独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狗"。它是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的民俗而诞生,并传承至今。
3、《泥哨》
介绍:这种民间泥哨,实际上是一种很古老的吹奏器的孑遗。乡村中的“七音哨”就是根据古代的陶埙发展而产生的玩具。万荣古城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埙,同七音哨极为相似。由于时代变迁,陶埙从乐坛中退伍,但它柔和的音色,构造简便的形制,仍受到人们的宠爱,进入玩具领域,成为孩子们的宠物。
学习
目标
1、艺术表现: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品形式、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特征。
2、创意实践:学会制作民间工艺品,明确学习民间工艺品制作的重大意义。
3、审美感知:通过对民间工艺品的赏析,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工艺品的情感。
4、文化理解:通过对民间工艺品的了解,感受中国传统工艺品魅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二、布玩具赏析
布玩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是一个受各国喜爱的传统艺术之一。布玩具品类繁多,工艺精巧。它将形、色、情、意、融为一体,构思新奇,夸张合理,具有对比鲜明、造型生动逼真等特点。它是用彩色丝绸、绢缎、绒布、皮毛、彩线、金银线、空心珠等,经过复杂细致的手工劳动,精心缝制而成。
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 九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

年级 课型 九年级 班级 1 人数 授课时间 执教人 欣 赏 评 课题 述 教学内容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重点 突破方 法 难点 突破方 法 教法 学法 器材准备
10、民间工艺品制作 民 间 工 艺 品 制 作
王高明
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能够制作简单的民间美术作品。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演示、讲解与练习、作业展示评比的 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泥塑和布艺制作方法、过程。 关注社会热点,懂得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 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 豪感。 民间泥塑、布艺美术作品制作步骤和方法。 教师演示示范讲解,学生认真观察、听讲、练习制作。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演示、讲解与练习、作业展示评比的活动让学生 了解民间美术泥塑和布艺制作方法、过程。
实际效果
教学反馈 改进意见
创造情景,观看视频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又让学生想制 作民间美术作品的欲 望,从而导入课题。
教师引导欣赏,进 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 欲望。
①用加工好的泥巴塑出蚕猫的基本 形。 ②捏塑出蚕猫的基本特征。 ③用砂纸打磨后,用白色水粉将全身 涂抹均匀,待干后再用中黄色水粉均匀涂 底色。 ④先完成通身纹样的绘制。待颜色干 后,将清漆或蛋清涂在作品表面,上光完 成。 2、教师示范制作花鱼(布艺) 分 步 指 ①剪出鱼身、鱼鳍、眼睛等部位,每 分步 导法 指导 个部位剪两份。 图示 ②先缝合小物件。 ③把鱼身和鱼鳍一起缝合。 ④从留口处把里面反过来,填进棉花, 缝合收口。 四、课堂实践 学生分组制作泥塑蚕猫(也可以自选 其他民间泥塑进行制作,如兔儿爷)和布 艺花鱼(也可以自选其他民间布艺进行制 作,如小象) 。学生分组泥塑和布艺选一样 制作即可。 五、作业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自评互评,给学生提 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亲手体会到 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我们常说, “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 ,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主 人,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及传承,我们有义 不容辞的责任,在你们手中,让中国民间 艺术的色彩,辉映这个世界吧! 制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泥塑或布艺) 。
10. 民间工艺品制作-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民间工艺品制作-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工艺品制作的种类和意义。
2.掌握传统染绸技法。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传统染绸技法的学习与实践。
2.难点:如何将传统染绸技法应用到现代工艺品制作中。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工艺品制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知识讲授(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传统染绸技法的发展历程、制作流程、工具材料等知识,并结合实物进行展示。
3.实践操作(8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染绸技法进行实践操作。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染绸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记录,以备后续评价。
3.学生完成染绸操作后,进行自主修改和创作,尽可能将传统染绸技法融入到现代工艺品中。
4.展示及评价(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品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2.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大班课讲授2.分组实践操作3.教师点评和评价五、教学准备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染绸材料和工具3.学生分组名单和评价表格六、板书设计1.传统染绸技法的流程2.现代工艺品中融入传统染绸技法的例子七、作业1.完成染绸操作并进行记录。
2.对自己的成品进行修改和创新,尝试将更多的传统染绸技法运用到现代工艺品中。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民间工艺品制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染绸技法的发展历程和制作流程,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方法上还需不断改进和实践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民间工艺品制作
一、教学目的: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
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需要紧密相连。
通过利用网络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民间美术工艺作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和及其享誉世界的、精妙绝伦的技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审美意识。
同时让学生到网上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工艺的色彩、图案所包含的寓意,并学习到网上查阅欣赏更丰富的民间工艺资料,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
2.如何让学生透过民间工艺的独特的造型和色彩了解民间文化。
2、如何引导学生生动、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假期,有许多同学去外地旅游,除了饱览名山大川的景色之外、还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食品赠送亲友都已下肚,而那些工艺品都保留下来,并且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番,带给你无穷乐趣。
这些工艺品大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所以都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座的同学都去过哪些地方、看到或带回了哪些民间工艺品?拿出来让大家分享分享,并请你介绍一下你为什么选中这一件艺术品,它有什么让你喜欢的地方?谁来介绍一下给大家?
2、授课: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陈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
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民间艺术品,种类很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发言、归纳)
3、课下作业:
查资料:民间美术常表现的动物、植物如:鹿、鱼、喜鹊、荷花、莲蓬等各有什么内涵?搜集民间美术的图案资料。
下周带来。
课堂小结:
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六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而我们同学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不光了解了许多民间美术的知识,更创造出如此出色的作品。
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我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灿烂辉煌。
课后反思:
本章节的内容,内涵较深,相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往往觉
得民间美术土、粗、俗,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所以,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只就色彩谈色彩,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
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