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北京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含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大纲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留香。
对联或镌.(jùn)..上口,齿颊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解析】镌.(juān)刻,琅琅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对联等考点的理解。
【试题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龃龉.(yǔ)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纤.维素(xiān)羽扇纶.巾(guān)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揭疮.疤(chuāng)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纵横捭.阖必(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目录一、全国新课标卷I二、全国新课标卷II三、四川卷四、安徽卷五、广东卷六、江西卷七、湖南卷八、山东卷九、湖北卷十、福建卷十一、重庆卷十二、辽宁卷十三、北京卷十四、天津卷十五、浙江卷十六、江苏卷十七、大纲全国卷一、(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和答案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2014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学科网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学科网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北京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锒.上口,齿颊..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栖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
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粮草先行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
完成①②题。
①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
(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
(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
(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B.(乙)C.(丙)D.(丁)②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2分)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
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
完成①—③题。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
此才女是(2分)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妙玉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有所记愿:希望B.覆溺之虞.虞: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D.常.显用之常:曾经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
(3分)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
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200字左右)(12分)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
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
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光伏发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较快。
自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太阳能路灯的使用已经很普及,还有住宅区的照明、机场照明、医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灯等,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只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直接转换成了电能,多余的电量被储存在蓄电池里,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更是显现无遗。
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相对密闭,且在生产时大都进行了抗强风、暴雨、地震、雪压等极端恶劣天气的试验,在面对灾害时,光伏独立发电产品往往能够平安度过。
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却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
实践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偏远山区或牧区应用。
其既可以为农牧民提供家庭用电,又可以驱动水泵灌溉农田。
这些地方光照强、遮挡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
我国的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1平方公里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
我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如果开发利用1% 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年的用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