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9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滇人版 信息技术 七年级 第9册 第一课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

滇人版 信息技术 七年级 第9册    第一课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

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首先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了热情学生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加上老师的指引,学生主动探究、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2)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

二、教学难点(1)信息的具体含义;(2)实例的理解与提炼。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首先发给学生一人一张卡片,问他们如果现在要去西藏旅游,只能带三件物品,他们会选择什么。

让他们将答案写在小卡片上。

从讨论中引出新课的内容。

2、四人一组分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回答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除了要获取物质、能量之外,还要有信息。

活动2【讲授】描述信息概念1、让学生阅读学者对信息的不同描述,使他们知道对于信息的定义至今仍未取得共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

2、学生利用Internet查阅有关信息的不同描述并给出从自己角度对信息的理解,总结信息的定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活动3【活动】通过活动引出信息传播过程1、请三位同学参加游戏,我先将写好一句话的卡片展示给班上其他同学和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将看到的内容用手势表达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将理解到的画出来展示给第三位同学,第三位同学再将理解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2、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

活动4【活动】列举实例总结信息基本特征实例1:放《神七发射》的视频。

在视频中,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七年级9册初中信息技术《走进信息世界》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七年级9册初中信息技术《走进信息世界》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云南省实验教材七年级9册初中信息技术《走进信息世界》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材版本
云南省实验教材七年级9册
单元名称
《走进信息世界》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身处信息时代,对于“信息”“数字化”这些词,了解什么是“信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涉及哪些技术?面对因特网的信息海洋,如何才能有效获取信息、管理信息。
单元目标
获取与“信息”“数字化”有关的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重点、难点与关键
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信息数字化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讲授法,演示法,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小组协作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持之以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就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教师除了要“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⑴制定计划;⑵课前自学;⑶专心上课;⑷及时复习;⑸独立作业;⑹解决疑难;⑺系统小结;⑻课外学习等等。当然学无定法,我们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切忌强求一律。平时,我要求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和学科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探索和改进学习方法,努力成为会捕鱼的人,而不是只能等着吃鱼的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1、认识信息
2、信息数字化
第二课时:1、信息技术的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第三课时:1、信息浏览检索
2、搜索引擎
第Hale Waihona Puke 课时:1、网页文件保存2、图片文件保存
3、信息下载
4、信息分类整理
……
说明

七年级第9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9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9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学科:信息技术年级:七年级内容选自:《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第二版》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材的分析:1、信息是什么;2、信息的基本特征;3、信息的数字化。

学情分析:据了解我们的乡镇小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校基本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导致学生的基础很差。

有些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极大部分学生比较陌生,所有学生学习中知识概念较弱。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完成分组的课程设计;利用身边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概念,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难度的调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回忆身边有哪些信息,认识到信息在计算机中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2.能够清楚常见的文字编码,如ASCII码和GB2312等,说出是二进制的组成,使用计算机进行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3.能够利用word中的符号工具查找字符对应的ASCII码十进制值。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跟着老师列举身边的事物,理解信息的意义;2.通过老师屏幕广播演示计算器、Word等工具的操作,让学生体验信息数字化过程,初步了解数制及数制转换等知识;3.通过图片的数字化探索,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信息的数字化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信息的重要性,能理解信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体会“数字化”的含义,进一步深入了解计算机工作方式,感受计算机技术给人类认识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即“数字化”方式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内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存储和处理教学难点:1.进制是什么和进制转化;2.熟悉计算器和Word工具的运用,3.查看字符编码;4.理解数字化的过程和方式;教学用具: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提供的PPT和电子素材、Word、计算器、PS等软件工具教学过程:一、我们身边不出不在的信息1、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2、结合生活举实例说明信息的主要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常见的表现形式: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2)、共享性这是信息独有的特性,也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

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九册第二版第一单元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九册第二版第一单元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精品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学校:××学校学科:信息技术第一课班级:七(×)班授课教师:×××云南人民出版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新纲要云南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九册第二版第一单元第一课,同时也是整个教材的第一课,旨在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及其数字化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数据传输与存储、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安全等知识奠定基础。

对于计算思维的养成来说,信息的数字化会影响到今后学生理解其他知识,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本课主要从身边的信息入手,注重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升初过渡衔接的重要时期及信息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到身边的信息,但对信息的本质、特征及其数字化过程缺乏深入理解。

并且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初步的信息概念,但很少接触信息的数字化概念和数字化方式。

因此,本课将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三、教学目标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识别并感知身边的信息,理解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通过字符编码活动,初步体验计算思维中的形式化、模型化过程。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掌握信息数字化的基本概念,了解二进制与数字化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数字化操作。

信息社会责任: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保护个人信息和尊重他人信息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特征、信息数字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难点:理解二进制与数字化的关系,信息编码,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5分钟)活动设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并感知你完整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在这一天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你是如何得到的?学生交流:学校铃声、同学谈话、课本知识、校园广播、手机消息、电视网络等。

云教版(2016)新教材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9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云教版(2016)新教材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9册)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脑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体外化的进程。
第3课 因特网信息搜索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作用和地位:网络是我们信息获取的重要和首选途径,是自主、 探究学习的重要前提,掌握搜索技巧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2.本课主要内容介绍:网页里复制和粘贴图文信息,会收藏网址,设置主 页;知道多种搜索引擎,会缩小搜索范围; 3.重难点 重点: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 难点:根据任务和目标,缩小搜索范围,选择性地查找相关信息; 二、教学建议 1.学情分析:已经接触过浏览器和搜索引擎,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掌握; 2.教学策略 设计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熟悉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使用; 对比不同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效果; 三、教学评价 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的反映
➢ 为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请关注微信 公众号“Itdabuwan ” 。
走进信息世界,
激发兴趣,引发 思考信息,关注 现代信息技术的 不断发展与影响, 具备基本的网络 信息获取能力。
单元教学建议
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 信息技术
基础知识
因特网信息搜索 因特网信息获取
基本技能
单元教学建议
1、前两节信息基础为学科打下坚实的概念基础,后两节的 网络技能服务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2、单元内容尽量淡化概念,强化一些动手操作体验。不追 求知识的全面,但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加了一些与“计算思维”有关的内容,如:编码和二 进制。
4、渗透了一些文化内容,如:蒂姆伯纳斯李。
5、提供半成品素材,方便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让活 动任务更有意思一些。
技术性传播媒介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扩展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用 “人体的延伸”来概括技术性媒介的根本特性,抓住了要害,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 正因为媒介首先是“人的延伸”,是人的力量技能的延伸,所以它也就成为一种给 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延伸。

七年级第9册信息技术教案教程文件

七年级第9册信息技术教案教程文件
2.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四、学生尝试
1.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加强个别指导。
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讨论
1.学生上机操作,熟悉学校机房的计算机。
五、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以后让学生多自学,多思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引入,信息技术与生活
学生自学10分钟
一、出示学习目标
第一课简单的版式规划
二、导入
1.教师利用广播系统演示已制作好的文档。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我们自己能否做出这样好看的小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3.教师:展示一篇小报,给学生讲清楚页边距的问题
4.让学生说一说制作一篇小报需要什么资料。
1.学生观看
2.学生展开讨论。
搜集整理图文素材,好可利用我们服务器上的资源。
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学பைடு நூலகம்目标
第四课
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的使用
二、导入
1.教师展示有文本框及自选 图形的文档。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怎样才能使文字的标题更加醒目、常用的有那些形式。
3.教师:使用文本框、剪贴画、图形、标注可使标题更加突出。
4.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的使用可使电子文档增色不少。
学生边听讲边回答问题
三、演示讨论
1.展示课件
2.学生讨论
信息依附某种载体
信息有共享性
信息有时效性
信息的价值是相对的
信息有可伪性
3.教师小结。
4.针对信息的所有性质作探讨,鼓励学生尝试举更多的例子从而更深的了解信息技术革新这一门课。

七年级第9册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

七年级第9册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
日常生活中采用十进制计数,运算规则是"逢十进一"; 在二进制中,只有0和1两个数字,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 表1-2是十进制数所对应的二进制数。
二、信息数字化
课堂练习:利用计算器进行进制转换 9= 10= 11= 12=
难点:“计算器”工具的使用。
二、信息数字化
2.字符编码 (对应课本P6)
ASCII 码 :计算机一开始发明的时候是用来解决数字计 算的问题,后来人们发现,计算机还可以做更多的事, 例如文本处理。
(5)真伪性
现实中,由于人们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 息的理解会有所差异;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差错,会产生信息的失真; 还有人出于某种目的会故意制造虚假消息。
二、信息数字化
1.二进制与数字化
原来,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数据,而且只能处理两个 数字:0和1。因此要让计算机处理信息,就必须把信息转 变成可以度量的二进制数据。把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 理的数字信息,就是信息的数字化
(2)共享性
当自拍了美照或刷抖音视 频,你会忍住不发朋友圈, 让别人也看一看吗?
(3)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但对于不同的信息 接收方来说,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例如 北京的天气预报,对于到北京旅游的人来 说很有价值,而对于在昆明上学的同学来 说,可能就没有价值了。
(4)时效性
这些图片中的信 息会过期吗?
GB2312 : 是使用两个字节来表示汉字的编码标准。
Unicode 字符集 :涵盖了目前人类使用的所有字符, 并为每个字符进行统一编号,分配唯一的字符码 (CodePoint)。
二、信息数字化
条形码和二维码(对应课本P7)
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设计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设计
学生差异
本次学生选用昆31中的初一学生,经过简单的了解,学生入学水平差异较大,有些学生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有些学生则相对生疏一些,知识概念相对较弱。在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兼顾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内容设计;另一方面要考虑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难度的调节。
<对教材的分析及内容的处理>
教材中信息和信息数字化是整个教材的第一课,而在这节课中,有三个需要完成的内容,1、信息是什么;2、信息的基本特征;3、信息的数字化,这三个概念由浅入深的展开,而对于计算思维的养成来说,信息的数字化会影响到今后学生理解其他知识,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本课主要从信息的数字化入手,前面的信息和信息的基本特征可以简单的进行讨论和分析。
1.计算机与二进制
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0和1,要让计算机处理信息,就必须把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字。数值较大时二进制不便运用,又引入了十六进制。
2.文本信息的数字化
外码、内码、编码的含义。
8位二进制的ASCII编码,8~32位的Unicode编码。
二进制位数越多,可编码字符越多。
3.图片信息的数字化
用Photoshop打开花的图片,放大,让学生看到方块的像素点。
图片部分的介绍很详细,并且设置了相应的学生任务,为后面学习图片的处理打下一定的基础。
3.声音和视频的数字化考虑可操作性及趣味性,金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其也是数字化存储的。
五、总结,回顾,完成任务并提交
(3min)
通过了解图、文、声、像在计算机内的存储方式,我们知道了信息在计算机内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的,计算机给人类认识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以数字化方式来认识世界。
观看演示
听讲
1.通过解码任务,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文本在计算机内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储的。接下来就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这一结论,然后由教师介绍计算机与二进制的关系,明确了计算机是运用二进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七年级
内容选自: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第二版》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
教材的分析:
1、信息是什么;
2、信息的基本特征;
3、信息的数字化。

学情分析:
据了解我们的乡镇小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校基本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导致学生的基础很差。

有些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极大部分学生比较陌生,所有学生学习中知识概念较弱。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完成分组的课程设计;利用身边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概念,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难度的调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回忆身边有哪些信息,认识到信息在计算机中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
2.能够清楚常见的文字编码,如ASCII码和GB2312等,说出是二进制的组成,使用计算机进行不
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能够利用word中的符号工具查找字符对应的ASCII码十进制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跟着老师列举身边的事物,理解信息的意义;
2.通过老师屏幕广播演示计算器、Word等工具的操作,让学生体验信息数字化过程,初步了解数
制及数制转换等知识;
3.通过图片的数字化探索,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信息的数字化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信息的重要性,能理解信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体会“数字化”的含义,进一步深入了解计算机工作方式,感受计算机技术给人类认识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即“数字化”方式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内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存储和处理
教学难点:
1.进制是什么和进制转化;
2.熟悉计算器和Word工具的运用,
3.查看字符编码;
4.理解数字化的过程和方式;
教学用具: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提供的PPT和电子素材、Word、计算器、PS等软件工具
教学过程:
一、我们身边不出不在的信息
1、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2、结合生活举实例说明信息的主要特征
(1)、载体依附性、信息常见的表现形式:
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
(2)、共享性
这是信息独有的特性,也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

(3)、价值性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

(4)、时效性
部分信息是有时间限制的,同一个信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效,超过此时间范围,则信息就失去其价值
(5)、真伪性
信息是有真有假的,当前我们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从网络、电话、电视中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而其中有些信息是虚假的,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理解能力,才能够分辨出这些信息的真假,去伪存真,让信息真正为我所用。

二、引入信息的数字化
1、二进制与数字化
我们经常听说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化校园、数据化管理,这里的数字化到底是什么?
那是因为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数据,这种数字数据由0和1组成的,叫做二进制数。

所以要让电脑处理信息那就得转化成这种二进制的数据,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的数字化。

我们生活中采用的是十进制的数,由0-9十个数组成,运算规则是逢十进一,在二进制中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

利用计算器实现数据进制转换:计算器—查看—程序员
以上处理的是数字,字母又怎么转换成二进制数呢?
2、字符编码
利用word—符号工具,具体的步骤是:打开word软件—插入—符号—其他符号——首先把窗口
下面来自后的下拉框,打开选择ASCII(十进制),找到对应的字母(区分大小写)并选中,在下方的字符代码框里显示的数字就是该字母对应的字符编码。

计算机处理和存储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的信息,也都是采用二进制编码的。

3、知识迁移——图片信息的数字化
用PS工具打开一副图片,把图片放大,让学生看到方块的像素点。

用吸管工具选择一个色块在颜色面板上可以观察出颜色是由很多数字构成的。

三、小结
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它无处不在,我们只有利用好它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而计算机中是使用二进制来数字化一切信息的,身边的信息都会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