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答案(作业)

合集下载

203-习题作业-习题作业及参考答案——网络计划技术

203-习题作业-习题作业及参考答案——网络计划技术

习题作业:1.网络计划技术如何分类?2.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何绘图,时间参数如何计算以及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如何确定?3.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何编制?4.单代号网络计划如何绘图,时间参数如何计算以及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如何确定?5.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如何绘图,时间参数如何计算以及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如何确定?习题作业参考答案:1.网络计划技术如何分类?答:网络计划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 按工作之间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的确定程度分类,分为肯定型网络计划和非肯定型网络计划;(2) 按节点和箭线所表示的含义分类,分为双代号网络计、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事件节点网络计划;(3) 按目标分类,分为单目标网络计划和多目标网络计划;(4) 按层次分类,分为分级网络计划、总网络计划、局部网络计划;(5) 按表达方式分类,分为时标网络计划和非时标网络计划。

2.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何绘图,时间参数如何计算以及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如何确定?答:(1) 网络图必须正确地表达整个工程或任务的工艺流程和各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及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

因此,绘制网络图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1) 双代号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已定的逻辑关系。

2) 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

3) 双代号网络图中,在节点之间严禁出现带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

4) 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

5) 当双代号网络图的某些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或多条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使用母线法绘制。

6) 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

7)双代号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 (多目标网络计划除外),而其他所有节点均应是中间节点。

8) 双代号网络图应条理清楚,布局合理。

(2) 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按工作计算法在网络图上计算六个工作时间参数,必须在清楚计算顺序和计算步骤的基础上,列出必要的公式,以加深对时间参数计算的理解。

工程材料作业习题及答案全

工程材料作业习题及答案全

1、下列各种工件应该采用何种硬度实验方法来测定其硬度?锉刀、黄铜轴套、供应状态的各种非合金钢材、硬质合金刀片、耐磨工件的表面硬化层、调质态的机床主轴。

2、已知Cu(f.c.c)的原子直径为2.56A,求Cu的晶格常数a,并计算1mm3Cu中的原子数。

3、已知金属A(熔点600℃)与金属B(熔点500℃)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300℃时A溶于B的最大溶解度为30%,室温时为10%,但B不溶于A;在300℃时,含40%B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反应。

求:①作出A-B合金相图(请用尺子等工具,标出横纵座标系,相图各区域名称,规范作图)②写出共晶反应式。

③分析20%A,45%A,80%A等合金的结晶过程,用结晶表达式表达。

4.一个二元共晶反应如下:L(75%)←→α(15%B)+β(95%B)(1)计算含50%B的合金完全凝固时①初晶α与共晶(α+β)的重量百分数。

②α相和β相的重量百分数。

③共晶体中的α相和β相的重量百分数。

(2)若显微组织中,测出初晶β相与(α+β)共晶各占一半,求该合金的成分。

5.有形状,尺寸相同的两个Cu-Ni合金铸件,一个含Ni90%,另一个含Ni50%,铸件自然冷却,问哪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1.何谓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它们的结构,组织形态,性能等各有何特点?2.分析含碳量为0.3%,1.3%,3.0%和5.0%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3.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和共析渗碳体。

4.写出铁碳合金的共晶反应式和共析反应式。

5.根据铁碳相图:①分析0.6%C的钢室温下的组织,并计算其相对量。

②分析1.2%C的钢室温下的相组成,并计算其相对量。

③计算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的最大含量。

6.对某退火碳素钢进行金相分析,其组织为珠光体+网状渗碳体,其中珠光体占93%,问此钢的含碳量大约为多少?7.依据铁碳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①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4%的钢硬度高。

作业习题及答案

作业习题及答案

作业习题及答案一、是非题(是画√,非画×)1. 工件旋转作主运动,车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称为车削。

(√)2. 变换主轴箱外手柄的位置可使主轴得到各种不同的转速。

(√)3. 卡盘的作用是用来装夹工件,带动工件一起旋转。

(√)4. 车削不同螺距的螺纹可通过调换进给箱内的齿轮实现。

(×)5. 光杠是用来带动溜板箱,使车刀按要求方向作纵向或横向运动的。

(√)6. 光杠用来车削螺纹的。

(×)7. 变换进给箱手柄的位置,在光杠和丝杠的传动下,能使车刀按要求方向作进给运动。

(√)8. 小滑板可左右移动角度,车削带锥度的工件。

(√)9. 床鞍与车床导轨精密配合,纵向进给时可保证径向精度。

(×)10. 机床的类别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居型号的首位,其中字母“C”是表示车床类。

(√)11. 对车床来说,如第一位数字是“6”,代表的是落地及卧式车床组。

(√)12. C6140B表示第二次改进的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达400mm的卧式车床。

()√13. CM6140 车床比C620车床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要大。

×14. CQM6132车床型号中的32表示主轴中心高为320mm。

(×)15. 在机床型号中,通用特性代号应排在机床类代号的后面。

(√)16. 车床工作中主轴要变速时,变换进给箱手柄位置要在低速时进行。

(√)17. 为了延长车床的使用寿命,必须对车床上所用摩擦部位定期进行润滑。

(√)18. 车床漏在外面的滑动表面,擦干净后用油壶浇油润滑。

(√)19. 主轴箱和溜板箱等内的润滑油一般半年更换一次。

(×)20. 主轴箱换油时,现将箱体内部用煤油清洗干净,然后再加油。

(√)21. 车床主轴箱内注入的新油油面不得高于油标中心线。

(×)22. 车床尾座中、小滑板摇动手柄转动轴承部位,每班次至少加油一次。

(√)23. 油脂杯润滑每周加油一次,每班次旋转油杯盖一圈。

经济法学(8.1.5)--习题作业答案——第八章第1讲税法概论

经济法学(8.1.5)--习题作业答案——第八章第1讲税法概论

习题作业答案——第八章 第1讲 税法概论1、判断题1.答:正确。

从税收的经济本质、税收程序法律关系以及税收、税法的发展历史来看税收法律关系,可以看出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平等关系与对等交换关系,税收征纳法律关系是一种建立于平等基础之上的有限的“不平等”,征税行为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从而得出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

只是因为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2.答:错误。

税法上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3.答:正确。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税收权力与税收权利,承担的税收职责和税收义务。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在整个税法关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决定了税收法律关系的实质。

2、简答题1.答:定义: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国家税收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学界对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奥托.梅耶提出的权力关系说,阿尔伯特.亨特尔、北野弘久提出的债务关系说以及日本学者金子宏提出的二元关系说。

关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基本结论:在具体的层面,将税收法律关系分别界定为债务关系和权力关系,在抽象的层面,将税收法律关系界定为债务关系。

2.答:税收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此所谓税收的“三性”。

定义:(1)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其拥有的政治权力,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均不得违抗国家征税的决定。

(2)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时并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对价。

(3)税收的固定性又称税收的确定性,是指国家应当通过颁布法律的形式,事先将征税对象、征收比例(数额)、征收时间等问题确定下来,并且严格地按照预定的标准征税。

三者的关系:税收的三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税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标志。

课后习题和作业答案

课后习题和作业答案

试画出f 试画出f(t)的幅度频谱|Fn|~ω的图形。 的幅度频谱|Fn| 的图形。
f (t ) = A[(e
jω1t
−e
− jω1t
1 j 3ω1t 1 j 5ω1t − j 3ω1t ) − (e ) + (e −e − e − j 5ω1t ) − L] 3 5
|Fn |
A A/3
A/5
−5 ω −4 ω −3ω1 −2ω1 −ω 1 1 1
t
(2)调频波 ϕ FM (t ) = A cos[ω0t + K f ∫−∞ f (τ )dτ ] 因为 Kf=2 已知 比较知: 比较知:
ϕ ∴ FM (t ) = A cos[ω0t + 2∫−∞ f (τ )dτ ]
2∫ f (τ )dτ = 100 cos ωmt
−∞
t
ϕ (t ) = A cos[ω0t + 100 cos ωmt )]
4
− jω o t
第三章
3.1∵与载波相乘实现的是双边带调制DSB。DSB信号带 宽为原调制信号f(t)带宽的两倍。f(t)的带宽B=Wm ∴DSB信号的带宽BDSB=2B=2 Wm 3.4解:相乘器输出为: φ (t)= φ DSB(t).cos(ω0t+ φ)=f(t) cosω0t. cos(ω0t+ φ)=f(t)/2[cos(2ω0t+ φ). cos φ] 低通滤波器输出为: f(t)/2.cos φ 当 φ=0时,输出最大为f(t)/2 当 φ≠0时,输出减少cos φ。由cos φ =0.9,得φ= arccos0.9≈250
0
实际应用中利用欧拉公式: 实际应用中利用欧拉公式:通过乘以余弦信号 正弦信号),可以达到频谱搬移的目的。 ),可以达到频谱搬移的目的 (正弦信号),可以达到频谱搬移的目的。

成本会计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习题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本会计专升本作业题答案作业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成本的经济实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费用要素:工业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划分,主要有劳动对象方面费用、劳动手段方面费用和活劳动方面费用,这三大费用构成费用要素。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经济内容所作的分类)。

3、直接分配法: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收益单位。

4、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后的损失。

5、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成本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用以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及其水平,考核和分析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书面报告。

商品产品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商品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各种主要商品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构成和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执行情况的报表。

二、判断1.成本属于价值范畴,成本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错)2.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对)3.季节性生产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账户,期末结转以后可能有余额。

(错)4.按产品生产工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应付福利费,可以与其工资合并计入直接人工费用成本项目.(对)5.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交互分配以后各辅助生产单位的待分配费用,应分配给全部受益对象。

(错)6.销售后发现的废品,包括废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等,都应列作废品损失。

(错)7.企业应当按照制造费用项目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

(错)8.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的余额也应与其所属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余额之和相符。

196-习题作业-习题作业及参考答案——组织理论和项目管理组织理论

196-习题作业-习题作业及参考答案——组织理论和项目管理组织理论
习题作业: 1.请分析组织论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
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1.请分析组织论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
组织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是项目管理学的母学科。它主要 研究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组织分工,以及工作流程组织(图 1)。我国在学 习和推广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对组织论的重要性、它的理论和知识及其应用意 义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组织论
组织结构模式 组织工
工作流程组织
职能组织结构 线型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 工作任务分工 管理职能分工 管理工作流程组织 信息处理工作流程组织 物质流程组织
图 1 组织论的基本内容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作业答案完善版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作业答案完善版
习题3.3
答: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比值m/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记为W(A);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当试验次数n不断增加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W(A)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p,则p即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二者的关系是: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频率转化为概率。
习题3.4
答: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它的分布特征是大多数变量围绕在平均数左右,由平均数到分布的两侧,变量数减小,即中间多,两头少,两侧对称。
U=0,σ²=1的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标准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正态分布曲线是以平均数μ为峰值的曲线,当x=μ时,f(x)取最大值 ;②、正态分布是以μ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对称的分布③、 的绝对值越大,f(x)值就越小,但f(x)永远不会等于0,所以正态分布以x轴为渐近线,x的取值区间为(-∞,+∞);④、正态分布曲线完全由参数μ和来决定⑤、正态分布曲线在x=μ±处各有一个拐点;⑥、正态分布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必定等于1。
习题3.2
答:事件A和事件B不能同时发生,即A·B=V,那么称事件A和事件B为互斥事件,如人的ABO血型中,某个人血型可能是A型、B型、O型、AB型4中血型之一,但不可能既是A型又是B型。事件A和事件B必有一个发生,但二者不能同时发生即A+B=U,A×B=V,则称事件A与事件B为对立事件,如抛硬币时向上的一面不是正面就是反面。事件A与事件B的发生毫无关系。反之事件B的发生与事件A的发生毫无关系,则称事件A与事件B为独立事件,如第二胎生男生女与第一台生男生女毫无关系。
习题6.1
答:(1)方差分析是对两个或多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测量数据的总变异按照变异来源分为处理效应和误差效应,并作出数量估计,在一定显著水平下进行比较,从而检验处理效应是否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习题答案2(1)为什么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既然计算机内部所有信息都用二进制表示,为什么还要用到十六进制和八进制数参考答案:(略)2(7)为什么计算机处理汉字时会涉及到不同的编码(如,输入码、内码、字模码)说明这些编码中哪些是用二进制编码,哪些不是用二进制编码,为什么参考答案:(略)3.实现下列各数的转换。

(1)10= ()2= () 8= () 16(2)2 = ()10= () 8= () 16= () 8421(3)(0101 1001 8421 = ()10= () 2= () 16(4)16 = ()10= () 2参考答案:(1)10 = (1 2 = 8 = 16(2)2 = 10 = 8 = 16 = (0100 0111 0101) 8421(3)(0101 1001 8421 = 10 = …) 2 = …) 16(4)16 = 10 = (0100 24.假定机器数为8位(1位符号,7位数值),写出下列各二进制数的原码和补码表示。

+,–,+,–,+,–,+0,–0参考答案:(后面添0)原码补码+:–:+:溢出溢出–:溢出+:–:+0:–0:5.假定机器数为8位(1位符号,7位数值),写出下列各二进制数的补码和移码表示。

+1001,–1001,+1,–1,+10100,–10100,+0,–0参考答案:(前面添0)移码补码+1001:00001001–1001:01110111+1:00000001–1:0+10100:00010100–10100:01101100+0:00000000–0:000000006.已知[x]补,求x(1)[x]补= (2)[x]补=(3)[x]补= (4)[x]补=参考答案:(1)[x]补= x = –(2)[x]补= x = –B = –128(3)[x]补= x = +(4)[x]补= x = – 101101B = – 457.假定一台32位字长的机器中带符号整数用补码表示,浮点数用IEEE 754标准表示,寄存器R1和R2的内容分别为R1:0000 017AH,R2:FFFF F895H。

不同指令对寄存器进行不同的操作,因而,不同指令执行时寄存器内容对应的真值不同。

假定执行下列运算指令时,操作数为寄存器R1和R2的内容,则R1和R2中操作数的真值分别为多少(1)无符号数加法指令(2)带符号整数乘法指令(3)单精度浮点数减法指令参考答案:R1 = 0000 017AH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0111 1010R2 = FFFF F895H =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000 1001 0101(1)对于无符号数加法指令,R1和R2中是操作数的无符号数表示,因此,其真值分别为R1:17AH, R2:FFFF F895H。

(对应十进制分别为378、4 294 965 397=232 –1899)(2)对于带符号整数乘法指令,R1和R2中是操作数的带符号整数补码表示,由最高位可知,R1为正数,R2为负数。

R1的真值为+17AH=378, R2的真值为–111 0110 1011= –1899。

(3)R1:符号位为0,表示其为正数,阶码为0000 0000,尾数部分为000 0000 0000 0001 0111 1010,故其为非规格化浮点数,指数为–126,尾数中没有隐藏的1,用十六进制表示尾数为+ 0000 0000 0010 1111 0100=+,故R1表示的真值为+ × 2-126。

R2: 符号位为1,表示其为负数,阶码为1111 1111,尾数部分为111 1111 1111 1000 1001 0101,故其为全1阶码非0尾数,即是一个非数NaN。

8.假定机器M的字长为32位,用补码表示带符号整数。

下表第一列给出了在机器M上执行的C语言程序中的关系表达式,请参照已有的表栏内容完成表中后三栏内容的填写。

9.以下是一个C语言程序,用来计算一个数组a中每个元素的和。

当参数len为0时,返回值应该是0,但是在机器上执行时,却发生了存储器访问异常。

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并说明程序应该如何修改。

1 float sum_elements(float a[], unsigned len)2 {3 int i;4 float result = 0;56 for (i = 0; i <= len–1; i++)7 result += a[i];8 return result;9 }参考答案:参数len的类型是unsigned,所以,当len=0时,执行len-1的结果为11…1,是最大可表示的无符号数,因而,任何无符号数都比它小,使得循环体被不断执行,引起数组元素的访问越界,发生存储器访问异常。

只要将len声明为int型,或循环的测试条件改为i<len。

10. 设某浮点数格式为:5位移码6位补码数值其中,移码的偏置常数为16,补码采用一位符号位,基数为4。

(1)用这种格式表示下列十进制数:+,+19,–1/8。

(2)写出该格式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并与12位定点补码整数表示范围比较。

参考答案:(假定采用0舍1入法进行舍入)(1)+ = + = × 41, 故阶码为1 +16 = 17 = 10001B, 尾数为+的补码,= × 40 =0。

130Q× 41 =× 40即,所以+表示为0 10001 011100。

+19 = +10011B = × 43,故阶码为3 + 16 = 19 = 10011B, 尾数为,所以+19表示为0 10011 010011。

–1/8 = –= –= –× 4–1,阶码为–1 + 16 = 15 = 01111B,尾数为–的补码,即,所以–1/8表示为1 01111 100000。

(2)该格式浮点数表示的范围如下。

正数最大值:× 411111,即:× 415 (≈230 ≈109)正数最小值:× 400000,即:× 4–16 (≈2–34≈10–10)负数最大值:– × 400000,即:–× 4–16负数最小值:– × 411111,即:–× 415因此,该格式浮点数的数量级在10–10~109之间。

12位定点补码整数的表示范围为:–211~+(211–1),即:–2048~2047由此可见,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范围相差非常大。

11. 下列几种情况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是什么(1)16位无符号整数(2)16位原码定点小数(3)16位补码定点小数(4)16位补码定点整数(5)下述格式的浮点数(基数为2,移码的偏置常数为128)1位8位移码7位原码参考答案:(1)无符号整数:0~216–1。

(2)原码定点小数:–(1–2–15) ~+ (1–2–15)。

(3)补码定点小数:–1 ~+ (1–2–15)。

(4)补码定点整数:–32768 ~+32767。

(5)浮点数:负数:– (1–2–7)×2+127 ~–2–7×2–128。

正数:+2–135 ~(1–2–7) ×2+127。

12. 以IEEE 754单精度浮点数格式表示下列十进制数。

+,+19,–1/8,258参考答案:+ = + = × 20, 故阶码为0+127=01111111B, 数符为0,尾数为…0,小数点前为隐藏位,所以+表示为0 01111111 11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用十六进制表示为3FE00000H。

+19 = +10011B = + × 24,故阶码为4+127 = B, 数符为0,尾数为…0,所以+19表示为0 001 1000 0000 0000 0000 0000,用十六进制表示为H。

–1/8 = –= –= –× 2–3,阶码为–3+127 = 01111100B,数符为1,尾数为…0,所以–1/8表示为1 01111100 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用十六进制表示为BE000000H。

258=0B= × 28, 故阶码为8+127=B, 数符为0,尾数为,所以258表示为0 000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用十六进制表示为H。

13.设一个变量的值为6144,要求分别用32位补码整数和IEEE 754单精度浮点格式表示该变量(结果用十六进制表示),并说明哪段二进制序列在两种表示中完全相同,为什么会相同参考答案:6144 = +1 1000 0000 0000B = +1. 1× 21232位补码形式为: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1000 0000 0000(00001800H)IEEE754单精度格式为:0 1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45C0 0000H)蓝字部分为除隐藏位外的有效数字,因此,在两种表示中是相同的序列。

因为正数的补码和原码是一致的,所以除隐藏位外的有效数字都相同。

14.设一个变量的值为–6144,要求分别用32位补码整数和IEEE754单精度浮点格式表示该变量(结果用十六进制表示),并说明哪种表示其值完全精确,哪种表示的是近似值。

参考答案:–6144 = –1 1000 0000 0000B = –1. 1× 21232位补码形式为:1111 1111 1111 1111 1110 1000 0000 0000 (FFFF E800H)IEEE 754单精度格式为:1 1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C5C0 0000H)32位补码形式能表示精确的值,浮点数表示的也是精确值,因为没有有效数字被截断。

15.下表给出了有关IEEE 754浮点格式表示中一些重要数据的取值,表中已经有最大规格化数的相应内容,要求填入其他浮点数的相应内容。

(注:表中a代表一个在1到10之间的正纯小数)16.已知下列字符编码:A=100 0001,a=110 0001,0=011 0000,求E、e、f、7、G、Z、5的7位ACSII 码和第一位前加入奇校验位后的8位编码。

参考答案:E的ASCII码为‘A’ + (‘E’ –‘A’) = 100 0001 + 100 = 100 0101, 奇校验位P = 0,第一位前加入奇校验位后的8位编码是0 100 0101。

e的ASCII码为‘a’+ (‘e’ –‘a’) = 110 0001 + 100 = 110 0101,奇校验位P = 1, 第一位前加入奇校验位后的8位编码是1 110 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