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
鸡病常规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及运用

提示:三者均可以给商品肉鸡提供较高的母源抗体,保护雏鸡前期不受外界毒影响。
5
IBD(法氏囊)
1、 蛋/种鸡群:IBD免疫效果评价(ELISA检测):免后三周抗体较免前抗体有所上升(500—3000),并且变异系数缩小,说明免疫有效,一般认为免疫抗体阳性率>80%为免疫成功。从大量检测结果中发现免后阳性率基本都在100%。鸡群在产蛋期抗体滴度大于15000的鸡群在我们长时间检测中也有发现,抗体诊断几乎用不着,因典型症状较为明显。
2、 肉鸡群:以琼脂扩散试验(AGP)方法检测免后三周抗体≥50%为免疫合格。
6
REO(病关)
REO免疫效果评价(ELISA检测):免后三周抗体较免前抗体均有大幅度上升(5000—15000),并且变异系数缩小,说明免疫有效,一般认为免疫抗体阳性率>80%为免疫成功。从大量的检测结果中发现免后阳性率基本都在100%。
2、肉鸡群:如在发病后检测MG抗体,在未对其项目进行接种有阳性抗体且变异系数大,提示鸡群可能受外界毒株感染所致。
序号
检测新城疫)
1、 蛋/种鸡群:ND抗体在正常检测离散范围应为6log2—12log2,离散范围越小越能说明鸡群免疫应答反应好,如抗体滴度>13log2,且离散范围大如:6log2—15log2,提示鸡群可能受外界毒株感染所致。
2、 肉鸡群:ND抗体正常检测离散范围在0log2-10log2之间,如抗体滴度≥11 log2,提示鸡群可能受外界毒株感染所致。
2、 肉鸡群:同ND相似。
3
H5(禽流感)
1、 蛋/种鸡群H5抗体正常检测离散范围应为4log2—10log2,鸡群感染后,抗体异常上升,且离散范围大。
鸡病常规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及运用

3
H5(禽流感)
1、蛋/种鸡群H5抗体正常检测离散范围应为4log2—10log2,鸡群感染后,抗体异常上升,且离散范围大。
2、肉鸡群:因该病感染和死亡涉及非常快,且病变典型,抗体对比意思不大。
4
IB(传支)
1、蛋/种鸡群:IB免疫效果评价(ELISA检测):免后三周抗体较免前抗体有所上升(500—2000),并且变异系数缩小,说明免疫有效,一般认为免疫抗体阳性率>80%为免疫成功。从大量的检测结果中发现免后阳性率基本都在100%。鸡群在产蛋期抗体滴度大于10000的鸡群在我们长时间检测中也有发现,鸡群无疾病表现,目前不能说明什么,有待进一步的认识。
2、肉鸡群:以琼脂扩散试验(AGP)方法检测免后三周抗体≥50%为免疫合格。
6
REO(病关)
REO免疫效果评价(ELISA检测):免后三周抗体较免前抗体均有大幅度上升(5000—15000),并且变异系数缩小,说明免疫有效,一般认为免疫抗体阳性率>80%为免疫成功。从大量的检测结果中发现免后阳性率基本都在100%。
2、肉鸡群:如在发病后检测MG抗体,在未对其项目进行接种有阳性抗体且变异系数大,提示鸡群可能受外界毒株感染所致。
7
MG(支原体)
1、肉种鸡群:MG免疫效果评价(ELISA检测):我们种鸡常规MG抗体检测检测分两次,第一次为免前检测,如免前鸡群MG抗体阳性的话,就可以考虑不进行免疫接种,第二次为免后7周,因鸡群免过MG疫苗后21天到49天的血清转化,故在免后7周检测抗体转阳情况,一般正常情况下抗体阳性率应在80%以上。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分析
备注
1
ND(新城疫)
1、蛋/种鸡群:ND抗体在正常检测离散范围应为6log2—12log2,离散范围越小越能说明鸡群免疫应答反应好,如抗体滴度>13log2,且离散范围大如:6log2—15log2,提示鸡群可能受外界毒株感染所致。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诊断标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诊断标准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一、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禽流感暴发的疫点,或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者,或从事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
目前不排除与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有患病的可能。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
2.临床症状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3.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三、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2.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
还可用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
3.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禽流感病毒。
4.血清学检查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四、胸部影像学检查重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五、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后,可以作出人禽流感的诊断。
1.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史,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
与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在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
2.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甲型流感病毒和H亚型单克隆抗体抗原检测阳性者。
3.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H 亚型病毒基因,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者。
流感禽流感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抗体检测

标准操作规程(SOP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流感/禽流感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抗体检测一、目的 该文件是为流感/禽流感抗体检测、鉴定的血清学试验制定,用以说明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用于血清抗体检测的操作过程和规范,确保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的操作过程符合规范,确保抗体检测结果可信、滴度准确。
二、范围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流感/禽流感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抗体检测。
三、程序(一)生物安全要求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2N2亚型流感病毒的操作需要在BSL-3级实验室中进行。
其余流感病毒的操作需要在BSL-2级实验室中进行。
(二)材料1.抗原:季节性流感病毒:人群中常见流行的流感病毒如A (H1N1)、A (H3N2)、B 型流感病毒的标准参照抗原;抗原制备需要在BSL-2实验室进行,操作人员穿工作服、工作鞋,戴手套、帽子、口罩。
抗原制备、灭活见《流感/禽流感灭活抗原的制备和纯化SOP 》 和《β-丙内酯病毒灭活SOP 》。
禽流感病毒:灭活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
抗原制备需要在BSL-3实验室进行,操作人员穿双层工作服、戴双层手套、帽子、口罩、防护目镜以及工作鞋。
抗原制备、灭活见《流感/禽流感灭活抗原的制备和纯化SOP 》 和《β-丙内酯病毒灭活SOP 》、《多聚甲醛病毒灭活SOP 》,灭活后的抗原可在BSL-2实验室内操作。
2.血清:(1)季节性流感参比血清: 编号:CNICSOP07034 制定时间:2007.01 制定人:王敏 梁倩 审核人:白天 董丽波 批准人:舒 跃 龙 生效日期:2007.03 版本号:V-2A(H1N1)亚型标准抗血清A(H3N2)亚型标准抗血清B型Yamagata系标准抗血清B型Victoria系标准抗血清血清取用需要在BSL-2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2)季节性流感待检血清:需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血清取用需要在BSL-2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相关操作见《临床标本的接收和保存SOP》。
《禽流感病毒ELISA抗体检测技术规范》标准文本

禽流感病毒ELISA抗体检测技术规范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由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霞、王慧、李照伟、孙鹃、倪兴维、张霞、蒲同灿、汪忠荣。
禽流感病毒ELISA抗体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禽流感病毒H5亚型、H7亚型抗体的竞争ELISA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免疫的鸡、鸭、鹅等禽类血清中H5亚型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
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test)OD4500nm值 450纳米波长处的吸光值3实验原理本标准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竞争ELISA),该方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特点,将特异性的H7亚型(或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吸附到固相载体的表面,将待检血清和特异性酶标单抗同时加入包被板孔。
待检血清中的抗体与酶标单抗竞争与包被抗原结合,因此,待检血清中抗体越多结合在包被抗原上的酶标单抗就越少,阳性血清反应呈色浅于阴性血清。
4 材料准备4.1 试剂见附录A。
4.2 仪器与器材酶标检测仪、台式低温高速离心机、37℃恒温培养箱、冰箱、微量移液器及配套洗头等。
4.3 样品动物血清或动物全血(待血液充分凝固后,4000r/min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要求血清清亮,无溶血。
5 实验方法5.1 包被用包被液将包被抗原稀释至工作浓度(2μg/ml)加至抗原包被板中100μl/孔,置37℃下温育45分钟(或2℃~8℃包被15小时)。
5.2 封闭弃去包被液,每孔加入封闭液200μl,置37℃ 2小时;拍干,再置37℃干燥2小时。
5.3 1×洗涤液的配制使用前,将20倍浓缩洗涤液恢复至室温(15℃~25℃)并摇动使沉淀溶解(最好在37℃水浴锅中加热5~1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作20倍稀释(例如30ml 20倍浓缩洗涤液加上570ml去离子水),混匀,稀释好的洗涤液在2℃~8℃下存放7日。
鸡病常规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及运用

序号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分析备注1、蛋/种鸡群:ND抗体在正常检测离散范围应为6log2—12log2,离散范围越小越能说明鸡群免疫应答反应好,如抗体滴度>131ND(新城疫)log2,且离散范围大如:6log2—15log2,提示鸡群可能受外界毒株感染所致。
2、肉鸡群:ND抗体正常检测离散范围在0log2-10log2之间,如抗体滴度≥11log2,提示鸡群可能受外界毒株感染所致。
提示:两者离散范围大小是评价鸡群免疫应答反应效果和野毒感染的评价的重要指标。
发病前后7—141、蛋/种鸡群H9抗体正常的检测离散范围应为4log2—10log2,天抗体滴度升高2log鸡群持续接种疫苗后,鸡群抗体离散范围出现4log2—12og2也属2—4log2基本可以确2H9(禽流感)于正常,离散范围越小越能说明鸡群免疫应答反应好,如抗体体滴度>13log2,且离散范围大如:6log2—15log2,提示鸡群可能受外界毒株感染所致。
2、肉鸡群:同ND相似。
1、蛋/种鸡群H5抗体正常检测离散范围应为4log2—10log2,鸡3H5(禽流感)群感染后,抗体异常上升,且离散范围大。
2、肉鸡群:因该病感染和死亡涉及非常快,且病变典型,抗体对比意思不大。
1、蛋/种鸡群:IB免疫效果评价(ELISA检测):免后三周抗体较免前抗体有所上升(500—2000),并且变异系数缩小,说明免疫有效,一般认为免疫抗体阳性率>80%为免疫成功。
从大量的检测结果中发现免后阳性率基本都在100%。
鸡群在产蛋期抗体滴4IB(传支)度大于100的鸡群在我们长时间检测中也有发现,鸡群无疾病表现,目前不能说明什么,有待进一步的认识。
2、肉鸡群:肉鸡IB抗体在30日龄-40日龄之间,在3000以下为正常范围,大于4000且变异系数>100%,提示鸡群可能受外界毒株感染所致。
提示:三者均可以给商品肉鸡提供较高的1、蛋/种鸡群:IBD免疫效果评价(ELISA检测):免后三周抗母源抗体,保护雏鸡体较免前抗体有所上升(500—3000),并且变异系数缩小,说明前期不受外界毒影免疫有效,一般认为免疫抗体阳性率>80%为免疫成功。
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HA和HI试验检测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备注:
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
数据
检测结果
免疫合格
免疫不合 格
(log2)
(log2)
(log2)
(log2)
(log2)
样品编号
数据
检测结果 免疫合格 免疫不合格
(log2) (log2) (log2) (log2) (log2)
检验员: 年 月日
审核人: 年月日
2008年7月5日起实行 JZS/BJ03-1
共 页第 页
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HA和HI试验检测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备注:
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
数据
检测结果
免疫合格
免疫不合 格
(log2)
(log2)
(log2)
(log2)
(log2)
(log2)
(l
(log2)
(log2)
(log2)
(log2)
(log2)
(log2)
JZS/BJ03-1
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HA和HI试验检测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检验项目
诊断试剂生产 厂家及批号
样品状态
样品处置
样品数量
检验依据
使用仪器名称 及型号
检验室环境
温度: ℃ 湿度: %
主要的操作程序:1、用HA法测定抗原的血凝价:在微量反应板的1孔~12孔加入25ul的 PBS;换滴头,吸取25ul的抗原加入到第1孔,然后倍比稀释至11孔,并弃去剩下的25ul,换 滴头;每孔再加入25ul的PBS,混匀后,每孔加入25ul的1%体积比鸡红细胞悬液;震荡混 匀,在室温下作用30min后观察结果。2、用HI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根据HA实验结果配 制4HAU,在微量反应板上的第1孔~11孔加入25ul的PBS,第12孔加50ul的PBS;吸取25ul待 检血清加入到第1孔内,充分混匀后倍比稀释至第10孔;在第1孔~11孔加入25ul的4HAU,室 温作用30min;然后每孔加入25ul的1%体积比的鸡红细胞悬液,震荡混匀,在室温下作用 30min后观察结果。
抗体判定依据及分析

抗体判定标准及分析依据一、抗体判定标准:1.新城疫抗体:育雏育成鸡在7以上,产蛋鸡在9以上。
2.H5抗体:抗体值在6以上。
3.H9抗体:抗体值在7以上。
注:低于以上标准,则需要进行免疫。
免疫后抗体规律一般活疫苗免后7-10天产生抗体,2-3周抗体到达峰值,可以维持2个月。
灭活疫苗免后10-15天产生抗体,3-4周抗体到达峰值,可以维持3-4个月。
二、结果分析1、正常情况1)商品肉鸡母抗≤28,有时可达29,一般情况下母抗较种代鸡低2个滴度。
2)种鸡/蛋鸡2个月时可达26-8,甚至更高,多次免疫也不会超过212。
3)通常一旦建立免疫保护,HI抗体维持2个月不会有大变动,抗体波动不会超过2个滴度。
4)正常情况下,育成期或产蛋期的油苗免疫一次可以提升1.5-2个滴度,否则就是免疫失败,否则应加免。
2、发病情况1)未免疫鸡群的抗体出现阳性。
2)发病后2周的ND-HI至少比发病前高2个滴度,个别可能异常高。
3)肉鸡或育雏的种鸡/蛋鸡发病后10天,ND-HI可上升5个滴度到210。
4)种鸡/蛋鸡场野毒感染1个月后,个别的滴度可达214或更高。
5)生物安全措施良好的鸡场往往存在野毒的滚动感染,因此鸡场的病程往往持续数月之久。
如确诊的早,可从远离发病舍的(假定)健康鸡舍做紧急免疫。
3、数据的意义1)抗体滴度:个体抵抗力2)GMT:平均值,显示群体的平均抵抗力3)CV%:变异系数(标准差S/平均值X ),代表群体相对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4、免疫蛋鸡血清ND-HI抗体水平与保护力的关系(理论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和预防禽流感的传播,科学家们研究出了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以评估禽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
本文将探讨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的重要性、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测量禽类体内的抗体滴度,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对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程度。
这对于养殖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养殖者评估禽类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此外,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还可以用于评估疫苗的有效性,为疫苗研发和改进提供依据。
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禽类养殖业中,养殖者可以定期检测禽类的抗体滴度,以确保它们的免疫力处于良好状态。
此外,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还可以用于监测疫情的爆发和传播情况。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禽类群体的抗体滴度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趋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然而,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不同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导致结果的不一致性。
这给禽类养殖者和政府部门带来了困扰,因为他们很难确定哪个标准是可靠的。
其次,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也给抗体滴度的测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病毒的变异,禽类可能对不同的病毒株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这使得抗体滴度的解读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改进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化程序。
他们希望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参考范围,提高抗体滴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禽流感抗体滴度的测量效率和灵敏度。
例如,一些研究团队正在开发基于免疫学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便更快地获得禽类的抗体滴度信息。
总之,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在禽类养殖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养殖者评估禽类的免疫力,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禽流感抗体滴度标准将会越来越准确和可靠,为禽类养殖业的发展和疫情控制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