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方案
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方案

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方案一、要求对所有鸡、水禽(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禽只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
对进口国有要求且防疫条件好的出口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的家禽,经报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批准后,可以不实施免疫。
二、免疫程序(一)规模养殖场家禽的免疫。
1、种鸡、蛋鸡免疫。
雏鸡7~14日龄时,用H5N1亚型(或H5H9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或禽流感一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进行初免;初免3~4周后,用H5N1亚型(或H5H9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开产前再用H5N1亚型(或H5H9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
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个月用H5N1亚型(或H5H9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2、商品代肉鸡免疫。
(1)快大型肉鸡。
7~14日龄时,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初免,或者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2周后,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加强免疫一次。
(2)慢大型肉鸡。
7~14日龄时,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初免;2周后,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或者,7~14日龄时,用H5N1亚型(或H5H9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初免;初免3~4周后,用H5N1亚型(或H5H9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3、种鸭、蛋鸭、种鹅、蛋鹅免疫。
雏鸭或雏鹅14~21日龄时,用H5N1亚型(或H5H9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初免;初免3~4周后,用H5N1亚型(或H5H9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个月用H5N1亚型(或H5H9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4、商品肉鸭、肉鹅免疫。
(1)快大型肉鸭。
7~10日龄时,用H5N1亚型(或H5H9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免疫即可。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详见附件):[修改版]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详见附件):[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da0b6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1.png)
第一篇:《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详见附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详见附件):一、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二、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三、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四、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五、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六、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七、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八、猪瘟防治技术规范九、新城疫防治技术规范十、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技术规范十一、马立克氏病防治技术规范十二、绵羊痘防治技术规范十三、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十四、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废止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名单1.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2.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3.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4.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5.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6.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7.牲畜口蹄疫疫情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农牧发[2004]20号)8.亚洲I型口蹄疫防治技术方案(农医发[2005]13号)第二篇:23.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确认、疫情处置、疫情监测、免疫、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科学选择与使用

j 政泌25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科学选择与使用张义冉,黄秀英(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平谷101206)黄秀英:峪口禽业兽医总监,预防兽医学博士,高级兽医师,负责公司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
在国内率先开展禽白血病净化的研究与实践,建立适合于规模化蛋种鸡场的禽白血病净化程序,净化技术和方法,开创国内禽白血病净化的先河,在国内率先实现禽白血病净化,使得公司成为 国家家禽领域首批净化示范场。
在疾病防控技术方面,总结公司40余年的疾病防控经验,形成针对国内养殖现状的疾病防控思 路,并针对目前养殖现状,践行科学减负,形成一套科学减负思路并取得显著成效,只鸡防疫成本降 低近3元,生产指标提升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参与公司众多项目的研究,其中“禽白血病净化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全国农林牧渔丰收奖二 等奖;“优质高产蛋鸡配套系及产业化技术师范推广”项目,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京粉2 号粉褐壳蛋鸡配套系的育培育”项目,获得首农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禽白血病净化程序研究” 项目获得首农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曾获得北京市总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是家禽养殖场 预防禽流感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但是在疫苗 选择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给疫病 防控带来了诸多隐患,笔者根据基层临床经验, 和大家共同探讨疫苗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旨在 共同提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确 保鸡群的健康。
近期,国际高致病性禽流感呈暴发趋势,亚 洲的日本、韩国、老挝,欧洲的英国、德国、意大 利等国均有H 5亚型禽流感疫情发生,国内也于山西运城发现野生天鹅感染H 5N 8高致病性禽 流感,防控形式较为严峻,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 的经济损失。
作为我国强制免疫的一种疾病,除了生物安全的提升,鸡群体质的保健等基础工 作,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选择与使用显得至 关重要。
1优质的疫苗当前畜禽烈性传染病的发生,仍然是困扰 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采取的疫病防控是以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疫苗 在动物传染病防控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肉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程序及效果研究

第 5蛆
第 6组
}+ 石g 一价 苗
将实验 肉鸭 2 0 4 0只分成 6组后 ,第 12组进行哈 、 尔滨 H N 亚型灭活苗的免疫接种 ,第 1 51 组仅在 肉鸭 6 日龄 时进行 免疫 , 2组在 6日龄时进行首免后 , 2 第 于 1 日龄时进行次免加 强免疫 。第 3 4组进行大华农 H N 、 51 亚型灭活苗的免疫 接种 , 5 6组进行二价灭活苗 的免 第 、
检测 。按照农业部( 0 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 口蹄疫等 20 重大动物 疫病 免疫方 案》农 医发 [ 0 1 号 】 ( 2 7 ) 0 1 的判定 标
准。
月发病较多。 患病水 禽的发病率 、 病死率与水 禽的 日龄 、 病毒的亚型( 毒力) 及有无并发或继发症有关 。在雏鸭发 病率高 达 10 而病死 率为 3 %一 5 0 %, 0 9 %不等 , 中雏 番 其 鸭发病率达 10 死亡率也可达 9 %以上 。因此 , 0 %, 0 如何 对禽流感进行 免疫接种对该病 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型 , 国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A型流感病毒最 复 我
杂 的生态系统在于禽类 , 其是水 禽 , 为水禽 不仅是 尤 因
禽 流感 病毒 的巨大贮 存库 ,且其本 身 己成 为对 H A禽流感防控 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各种 日龄水禽均可感染 发病 , 但临床上以 2 0日龄 以上 的鸭 群或 鹅群多发 。禽流感一
禽流感 (v n i una A) 由正 黏病毒科 、 A i n e z, 1 a l f 是 流感 病毒属 的 A型流感病毒(I ) I 的禽类 的一种 传染性 A V  ̄起 疾病 , 、 鸡 火鸡 、 鸭等家禽及野生 鸟类均 可感 染。禽流感
鸡免疫程序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一)免疫程序⏹1、种鸡、蛋鸡免疫⏹初免:雏鸡7-14日龄,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二免:初免后3-4周后可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免疫一次。
⏹2、商品代肉鸡免疫⏹7-10日龄:用禽流感或禽流感-新城疫二联灭活苗免疫一次即可。
⏹3、种鸭、蛋鸭、种鹅、蛋鹅免疫⏹初免:雏鸭或雏鹅14-21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二免:间隔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免疫一次。
⏹4、商品肉鸭、肉鹅免疫⏹(1)肉鸭7-10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进行一次免疫即可。
⏹(2)肉鹅⏹初免:7-10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进行初次免疫。
⏹加强免疫:第一次免疫后3-4周,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5、散养禽免疫⏹春、秋两季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各进行一次集中全面免疫。
每月定期补免。
⏹6、鹌鹑、鸽子等其他禽类免疫⏹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或参考鸡的免疫程序,剂量根据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7、调运家禽免疫⏹对调出县境的种禽或其他非屠宰家禽,要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禽流感强化免疫。
⏹8、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要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易感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30公里范围内所有县的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对发生或检出禽流感变异毒株地区及毗邻地区的家禽,用相应禽流感变异毒株疫苗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二)常用疫苗选择及使用⏹1、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1)主要成分与含量本疫苗含有灭活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Re-1株。
灭活前鸡胚液(HA)效价≧8log2。
为乳白旬乳状液。
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与采样技术

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程序、免疫操作规程、疫苗的使用要求和家禽全血样品、棉拭子样品的采样方法,以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采样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的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不但能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当前,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屡有发生,我国确立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强化免疫、检疫、封锁、隔离、消毒、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而做好家禽免疫和检测是防控禽流感最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最根本的措施之一。现将家禽禽流感免疫与采样技术介绍如下。 1免疫技术 1.1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政府和畜牧部门的部署,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强制免疫工作。农村散养家禽与小型养殖场的家禽于春、夏、冬季各集中免疫1次,每月对新补栏和免疫期超过4个月的家禽进行补免。对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实行程序化免疫。 1.1.1蛋鸡和种鸡。雏鸡在7~14日龄首免,接种剂量0.3 mL;首免后3~4周进行第1次加强免疫,接种剂量0.5 mL;开产前2周进行第2次加强免疫,接种剂量0.5~0.8 mL;以后每隔4个月加强免疫1次,接种剂量0.5~0.8 mL。 毕业论文网 1.1.2蛋鸭和种鸭。14~21日龄时进行首免,接种剂量为0.5 mL;首免后3~4周进行第1次加强免疫,接种剂量1.0 mL;开产前2周进行第2次加强免疫,接种剂量1.0 mL;以后每隔4个月加强免疫1次,接种剂量1.0 mL。 1.1.3肉鸭。60日龄内出栏的,在7~10日龄首免,接种剂量为0.5 mL。超过60日龄出栏的,在7~10日龄首免,接种剂量为0.5 mL;首免后2~3周加强免疫1次,剂量1.0 mL。 1.1.4种鹅。14~21日龄时进行首免,接种剂量为0.5 mL;首免后3~4周进行第1次加强免疫,接种剂量1.0 mL;开产前2周进行第2次加强免疫,接种剂量1.5 mL;以后每隔4个月加强免疫1次,接种剂量1.5 mL。 1.1.5肉鹅。60日龄内出栏的,在7~10日龄首免,接种剂量为0.5 mL。超过60日龄出栏的,在7~10日龄首免,接种剂量为0.5 mL;首免后2~3周时加强免疫1次,剂量1.0 mL。 1.1.6鸽子、鹌鹑、山鸡等其他禽类。参考鸡的免疫程序,剂量根据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1.2个人防护 必须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和胶靴。 免疫结束后,工作服用70 ℃以上的热水浸泡10 min,再用肥皂水洗涤,于太阳下晾晒;对胶靴、手套、口罩等进行清洗消毒;销毁一次性物品;处理完上述物品要洗手;注意儿童不得参与上述工作。 1.3免疫操作基本规范 毕业论文网 1.3.1疫苗的准备。根据饲养家禽数量,准备足够完成1次免疫接种所需要的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疫苗。夏季疫苗应采用冷藏运输;冬季运输要注意防冻[2]。疫苗应冰袋的保温箱中,当天不用,应放到冰箱中冷藏。 1.3.2疫苗使用要求。①家禽的要求。接种的家禽必须临床表现健康,疫苗注射当天早晨应禁饲。②疫苗的检查。疫苗使用前要仔细核对疫苗的抗原亚型,详细记录生产批 和失效日期。有包装破损、破乳分层、颜色改变等现象的疫苗不得使用。③疫苗的预温。疫苗使用前应置于室温22 ℃左右2 h左右,使用时应充分摇匀,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匀质。疫苗启封后,应于24 h内用完。④接种针头的要求。针头以12 为宜,同一养禽场的家禽,每注射1 000只至少要更换针头1次。⑤接种部位的选择。优先采用颈部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家禽颈背部下13,针头向下与皮肤呈45°。⑥疫苗接种质量控制。专人负责监督接种过程,确保每只家禽都被接种,发现漏种的家禽要及时补种。⑦做好记录工作,填写免疫证。防疫员在实施免疫后,对家禽应按一户一证或一栋一证及时填写免疫证,建立免疫档案。⑧免疫证填写要求。用蓝黑、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签发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数量必须用大写汉字填写;逐项填写,不得留有空项。养殖户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颁布单位:农业部为进一步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规范疫情处置措施,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按照“早、快、严”原则,特制定本规范。
一、“早、快、严”的定义“早”,是指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确认”,确保禽流感疫情的早期预警预报。
“快”,是指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快速行动、及时处理,确保突发疫情处置的应急管理。
“严”,是指规范疫情处置,做到坚决果断,全面完全,严格处置,确保疫情操纵在最小范围,确保疫情缺失减到最小。
二、“早”的技术规范(一)早发现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各省级疫情测报中心、各动物疫情测报站与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进行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作出疫情预测预报,及时发现突发疫情及隐患。
重点地区的监测包含边境地区、发生过疫情的地区、养殖密集区、候鸟活动密集区等。
每次组织监测结束,14天内提出汇总、分析与评估动物疫情报告,预测疫情流行态势,并根据疫情分析结果,完善相应防控计策与措施。
同时,及时向社会公布禽流感疫情预警信息。
任何单位与个人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及其隐患,应当24小时内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二)早诊断各有关实验室要熟练掌握疫情监测与诊断技术,规范程序,切实提高快速诊断能力,确保及时、准确与规范。
1、试验方法①血凝抑制试验(HI)②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④病毒分离与鉴定2、诊断指标(1)临床诊断指标①急性发病死亡②脚鳞出血③鸡冠出血或者发绀、头部水肿④肌肉与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⑤明显的神经症状(适于水禽)(2)血清学诊断指标(非免疫禽)(H5或者H7亚型的血凝抑制(HI)效价大于4lg2以上(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阳性(本法不适于水禽)(3)病原学诊断指标①H5或者H7亚型病毒分离阳性②H5或者H7亚型特异性分子生物学诊断阳性③任何亚型病毒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大于1.23、结果判定(1)临床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符合临床诊断指标①,且有临床诊断指标②、③、④、⑤之一的。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02.29•【文号】农牧发〔2020〕12号•【施行日期】2020.0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农牧发〔2020〕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处置疫情,我部在总结防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我部此前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的有关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农业农村部2020年2月29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确保养殖业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安全,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疫情报告与确认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禽类出现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出2名以上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规范(附件1)可疑病例标准的,应判定为可疑疫情,及时采样并组织开展检测,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应判定为疑似疫情;经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符合确诊病例标准的,应判定为确诊疫情,同时将病料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复核和定型等分析。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难以确诊的,需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方案
一、要求
对全县所有鸡、鸭、鹅,以及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开展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
二、使用疫苗种类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 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
三、免疫程序
各种家禽的首免日龄分别为:鸡7~14日龄;肉鸭、肉鹅7~10日龄;种鸭、蛋鸭、种鹅、蛋鹅14~21日龄。
对蛋鸡、种鸡、蛋鸭、种鸭、蛋鹅、种鹅以及生长期超过70天的肉禽实行两次免疫,两次免疫间隔3~4周。
对生长期少于70天的肉禽进行一次免疫。
对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参考鸡的相应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四、紧急免疫
发生家禽疫情、人间疫情或检出病原学阳性禽群时,要根据受威胁区家禽免疫抗体监测情况,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进行加强免疫。
五、免疫方法
对鸡,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对鸭鹅,疫苗免疫接种剂量为,2~5周龄鸭和鹅,每只0.5毫升;5周龄以上鸭,每只1毫升;5周龄以上鹅,每只1.5毫升。
六、免疫效果监测
1.检测方法
血凝抑制试验(HI)。
2.免疫效果判定
家禽免疫后21天,选取一定数量的养殖场,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禽流感抗体血凝抑制试验(HI)抗体效价≥24判定为合格。
存栏禽群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