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防控的几点建议

合集下载

禽流感防控的困难及对策

禽流感防控的困难及对策

禽流感防控的困难及对策钟家斌【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2页(P130-130,131)【作者】钟家斌【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支坪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278【正文语种】中文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很强的疾病。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可以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非致病性3大类。

能常提及的禽流感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它具有潜伏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十分严重:(1)严重危害养禽业,常常使养鸡场全军覆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可传染人类发病,给人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卢布罗斯曾经说过,禽流感已在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根深蒂固,传播风险很大。

世界粮农组织卢布罗斯称,从2003年起至今,禽流感已殃及4亿多只家禽,发病人数565人,死亡331人,全球经济损失200亿美元。

2006年是禽流感高峰,经过全面防控,缓和了几年,可最近又有抬头的趋势。

2010~2011年,出现了800宗感染案例,H1N5禽流感的变异病毒正在亚州蔓延。

我国2004年出现首例禽流感病例后,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行政法规、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面对复杂形势,分析禽流感面临的防控困难,提出防控对策。

1 存在问题1.1 养殖分散,控制禽流感存在难度分散养殖防控禽流感存在难度。

1.1.1 散养户防疫意识差散养户多是中老年人,这些人养殖知识少,对防疫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动物得不得病取决于自己运气的好坏。

不防疫不死亡是因为加了抗菌素的饲料喂养禽,育肥禽生长周期短,没有外来疫病不发病等等。

出现了不接受为家禽做防疫,甚至阻挠拒绝防疫。

1.1.2 为散养户实施预防注射面临困难因为多数是露天散养,捉鸡困难,散养户不配合等。

禽类养殖厂对禽流感的应急处理

禽类养殖厂对禽流感的应急处理

禽类养殖厂对禽流感的应急处理引言:近年来,禽流感疫情时有发生,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禽流感的爆发对禽类养殖厂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禽类养殖厂必须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来防范和处理禽流感的爆发。

本文将从预防、监测、灭菌、隔离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详细介绍禽类养殖厂对禽流感的应急处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1. 增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保持养殖场的通风条件良好,定期检查养殖设备的完好程度,确保饲养环境无菌。

2. 严格控制禽类来源:加强进货渠道的检验,确保购买的禽类健康无病状,并查验禽类的相关防疫证件。

3. 加强禽类疫苗的使用:定期为禽类养殖厂内的禽类接种疫苗,增强禽类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4. 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禽舍,消毒养殖设备和用具,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机会,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状况。

二、监测措施:1. 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在养殖厂内设立禽流感监测点,定期进行禽流感病毒的检测与监测。

一旦发现禽流感病毒存在的迹象,立即采取隔离和灭菌等应急措施。

2.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建立养殖厂内部的监测体系,监测检测养殖场内禽类的健康状况,以及任何可疑病例的发生。

三、灭菌措施:1. 灭菌药剂的使用:在禽流感疫情爆发后,及时对养殖场内的禽类、设备、用具等进行灭菌处理,使用认可的灭菌药剂进行消毒,确保病毒得到有效杀灭。

2. 环境彻底清洁:对禽舍、禽舍周边、水源等进行彻底清洁,避免病毒残留导致二次感染。

四、隔离措施:1. 分离感染个体:一旦发现禽流感病例,立即将感染禽类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2. 区分不同感染程度:对禽流感感染程度不同的禽类进行不同程度的隔离,逐步进行治疗,并进行必要的人员防护。

五、人员培训:1. 疫情应急人员培训:对养殖场内与禽类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进行禽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其识别疫情、防范疫情和处理疫情的能力。

2. 现场操作培训:对养殖场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掌握灭菌、隔离和消毒等措施的正确操作方法。

禽流感特点及防控措施

禽流感特点及防控措施

X u m u s h o u y i禽流感是家禽业的第一大疾病,也是一种传染病。

家禽一旦染上,传播速度非常快,严重者会造成大量家禽死亡,直接给养殖户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禽流感对家禽业的打击非常大,我们应该加强防控,来降低禽流感的发病率。

本文主要针对禽流感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概括,希望对养殖场的养殖户有所帮助。

禽流感通常被我们称为鸡瘟,危害比较大,不仅能够感染禽类,还能引起发病和死亡。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禽流感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禽流感的特点。

1、疾病发病快,传播速度较快。

如果家禽一旦染上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就会马上向周围传播,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总是让养殖户不知所措。

通常都是早上还发现只有个别的鸡发病,到晚上就感染很多了。

在发病的初期并没有明显的异样,但是就会突然出现鸡大量死亡的现象。

2、类型比较多,很难控制。

禽流感的血清型较多,H5N1、H5N3、H5N8、H9N2等,其中H5N1和H9N2型是当前流行和危害较大型。

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和PH等条件之后就会导致病毒变异,变异后的病毒适应能力更强,致病力往往也是更厉害的。

有的家禽类体内存在的病毒也有可能向周围扩散,这样就更难控制。

3、危害非常大。

当家禽感染了病毒以后,总是有一定的潜伏期,一开始是无症状的,不容易被发现。

但是如果这些禽类进入市场之后,就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还能快速的传染人类,直接危害着我们人类的健康。

4、禽流感的发病机理。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主要影响自身的红细胞,可以让体内的红细胞发生氧化反应,让得病的禽类产生流感的症状。

禽流感还能在体内不断扩散,导致病情不断发展和恶化。

在临床上还会出现精神不佳、呼吸困难,严重者就会死亡。

二、禽流感的临床症状。

1、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为潜伏期比较短,会让禽类快速死亡。

有的病禽病的过程比较长,它们会出现体温上升,呼吸急促,在口腔和气管内会出现白色分泌物。

它们的症状往往会出现头部浮肿,尤其是眼睛周围,眼角还伴有淡黄色分泌物。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1)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1)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消灭高致病性禽流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从事禽类饲养、经营和禽类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急、死亡率高,且能排除鸡新城疫和中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阳性。

未经免疫鸡场的家禽出现H5、H7亚型禽流感血清学阳性。

在禽群中分离到H5、H7亚型禽流感病毒株或其它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毒株。

流行特点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鸽、孔雀等多种禽类均易感染。

传染源主要为病禽和带毒禽(包括水禽和飞禽)。

病毒可长期在污染的粪便、水等环境中存活。

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和精液等媒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

3.临床症状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

表现为突然死亡、高死亡率,饲料和饮水消耗量及产蛋量急剧下降,病鸡极度沉郁,头部和脸部水肿,鸡冠发绀、脚鳞出血和神经紊乱;鸭鹅等水禽有明显神经和腹泻症状,可出现角膜炎症,甚至失明。

4.病理变化剖检病变全身组织器官严重出血。

腺胃粘液增多,刮开可见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之间交界处粘膜可见带状出血;消化道粘膜,特别是十二指肠广泛出血;呼吸道粘膜可见充血、出血;心冠脂肪及心内膜出血;输卵管的中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卵泡充血、出血、萎缩、破裂,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

禽流感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禽流感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禽流感的症状及预防方法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家禽,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传播给人类。

禽流感病毒分为多个亚型,其中包括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如H5N1、H7N9等)。

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传染性较低,但病死率较高,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以下是禽流感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症状:1.发热:感染禽流感后,患者会出现高热症状,体温可达到39℃以上。

2.呼吸道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喉咙痛和呼吸急促的症状。

3.肌肉痛和疲劳: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和肌肉疼痛。

4.头痛: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和眼部疼痛的感觉。

5.呕吐和腹泻: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预防方法:1.避免接触禽类:尽量避免接触禽类,特别是生病或死亡的禽类。

如果需要与禽类接触,应戴手套和口罩,并保持手部卫生。

2.食品安全:确保食物充分煮熟,特别是禽肉和蛋类。

避免生或半生禽类和蛋类的食用。

3.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尤其是接触禽类或其分泌物后。

4.预防接种:根据疫情和医疗机构的建议,接种相关的疫苗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

5.密切关注症状:如果出现禽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呼吸不畅等,应及时就医,并告诉医生自己是否曾接触过禽类。

6.早期治疗:禽流感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果尽早进行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对于家禽养殖场和居住在禽类密集区域的人群,还有以下预防措施:1.实施严格的卫生控制措施:保持良好的场所卫生,定期清理和消毒禽舍。

2.隔离患病禽类:一旦发现禽类患病,应及时隔离,防止疾病的传播。

3.加强监测和报告:加强对禽类的监测,及时报告发现的疫情。

4.强化员工培训:对禽类养殖场的员工进行禽流感的防控知识培训,确保他们有足够的防护意识。

总结起来,禽流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患病禽类,保持个人卫生,并加强禽类养殖场的卫生控制措施。

此外,密切关注症状并及早就医对于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家禽饲养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家禽饲养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家禽饲养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殖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而在家禽饲养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家禽饲养中常见的疾病,并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它对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和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禽流感,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 隔离感染病禽在发现疑似感染病例时,应立即将患禽与其他禽类隔离,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同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便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2. 加强消毒每天对养殖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特别是饲养场、笼舍和器具等。

消毒剂的选择应当科学合理,并按照相关指导进行消毒操作。

3. 定期检查定期请兽医进行体检,了解禽类的健康状况。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疫情扩散。

二、鸡大肠杆菌病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消化道感染疾病。

其对禽类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威胁。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1. 提供清洁饮水饮水器每天都应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定期更换水源。

确保禽类获得干净卫生的饮用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2. 加强饲料管理饲料应保持干燥和新鲜,避免受到霉变和污染。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并合理调整配方,确保禽类摄入充足的营养。

3. 增强禽类免疫力定期注射预防疫苗,提高禽类的免疫力。

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

三、鸭细小病毒病鸭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鸭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会导致鸭类出现呼吸困难、饮食减少等症状,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一些措施:1. 保持环境清洁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饲养场周围的废弃物。

同时,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饮用水源被污染。

2. 喂食高质量饲料合理调配饲料,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抗病毒剂,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细小病毒的传播。

3. 加强禽类管理定期消毒禽舍、设备和用具,确保禽类的生活环境卫生和清洁。

浅谈如何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防控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防控工作
性。
害 极 大 , 流 感 波 及 亚 、 、 等 几 大 禽 欧 美 洲 。我 国农 业 部 已把 高 致 病 性 禽 流 感 和 口蹄 疫 列 为 一 类 传 染 病 .这 两 种 疫 病对 畜牧业生产 健康发 展威胁极 大 ,
是 畜 禽 疫 病 防控 工 作 中 的 重 中 之 重 .
LVEs ocK A oUL RY |oUS RYNo 6 l 1 ND P T N T 28
防 疫 条 件 审 核 和 监 管 。从 牲 畜 的 入 栏 到 出栏 进 行 全 程 检 疫 监 管 ,进 一 步 有
效 控 制 动 物 疫病 传 播 。 建 立 健 全 一 套 完 善 的 动 物 防 疫 体 系全 程 监 管 。协 同合 作 。增 强 防 控 力
力 推 广 统 一 规划 、 一 品 种 、 一 圈 舍 统 统 建设 、 一疫 病防治 、 一质量监 测 、 统 统
疫被世界卫生组织( i, O l列为A类传染 )
病 , 年 来 在 国 内外 蔓 延 流 行 严 重 , 近 危
是 禽 流 感 一旦 变异 后 可 能 会 成 为 普 通 人 类 流 感 病 毒 ,而 人 体 对 于 新 的流 感 病 毒 几 乎 没 有 任何 免 疫 力 ; 次 。 类 其 人 的 流 感 病 毒 远 比 非 典 病 毒 更 具 传 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谈如何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 和牲畜 口. 疫防控工作 蹄
王 国防 杨 世 盈 董 保 民 (I 西 省 洛 南 县 动 物 疫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西 洛 南 7 6 0 ;. 西 省 洛 1 陕 陕 2 10 2陕
度 。提 升 规 模 养 殖 场 疫 病 防 控 工 作 水
等 多 种 亚 型在 人 和 猪 出现 过 ,都 值 得 高 度 关 注 。 年来 , 致 病性 禽 流 感 病 近 高 毒 的广 泛 流 行 , 而 增 加 了 禽 一 一 从 猪 人 之 间 传 播 的 可 能性 。 5 猪 流感 病 毒 H N1 在猪群 中传播这 只是个时 间问题 , 若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

类 的传 染病 。 根据 禽流感 病毒 致病 性和 毒力 的不 同, 分 为高 致病性 、 低 致病性 、 无 致病性 三种类 型 。禽流
感 病 毒 具有 不 同的亚 型 , 由H 5  ̄ H H 7 亚型 毒 株 ( 以 H5 N1 和H 7 N 7 为代 表) 所 引起 的疾 病 统称 为 高致 病 性 禽流 感 ( HP A I ) 。 2 ) 高致 病性 禽流感 无特 定 临床 症状 , 感 染 时, 发 病急 ( 最 短 只有 数 小 时) , 传播快, 流 行广 , 发病 率 和 病 死率 都很 高 。一般 表现 为突然 发病 ,可 见患禽 食
福建畜牧 兽医
第3 5 卷
第2 期
2 1 1 1 3 年
高致病性禽流感 的防治
蔡仁 龙
文 献标 识 码 : B
林 少娟 曾文 娟
福 建省龙 海市 畜牧 兽 医局
3 6 3 1 0 0
文章编号 : 1 0 0 3 — 4 3 3 1 ( 2 0 1 3 ) 0 2 — 0 0 5 6 — 0 2
治” 的方针 。
病性 禽流 感 的防 治介绍 些粗 浅方法 。 1 高致 病性 禽流 感流行 特点 1 . 1 发 病季 节 高致 病 性 禽 流 感一 年 四季 均 可发
生, 但在 冬 、 春 两季 多发 。
4 防 控高致 病性 禽流感 的对 策
1 . 2 流行 病 学 不 同 品种 、 日龄 的禽 类 ( 包 括 家 禽 和 野禽 1 均 可感 染 高致病 性禽 流 感病 毒而 发病 , 甚 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消毒 , 做 到 不漏车 、 不漏 人 , 防止疫 源扩散 。 对 疫 区要
及 时封 锁 , 患禽及 同群禽 全 部扑杀 并作无 害化 处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u t ̄ S in e o lr ce c
对 高 致 病 性禽 流 感
免 疫 防 控 的 几 点建 议
秦卓 明 , 怀 英 , 玉 峰 徐 李
( 东省农 科 院 家禽 研 究所 , 南 山 济 20 2 ) 5 0 3
中图分 类 号 :8 83 ¥ 5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卵巢退化 . 卵泡变 形 、 萎缩 , 卵黄破 裂流 入腹腔 引起 卵 黄性腹膜 炎 。急性 死亡 的鸡 常见 卵黄性腹 膜炎 , 慢性
死亡 的鸡 . 常见腹 腔里 有 干酪样 物 , 且腹 腔 内器 官粘
无论在 临床症状 和病理剖检 方面均发生 了较大变化 。
11 经 典 高 致 病 性 禽 流 感 ( P I 往 往 表 现 为 最 急 . H A)
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8 0余 篇 , 中 S I 章 3篇 ( 37 两 其 C文 I . F 4
篇 , 28一篇 ) 国 家一 级 学 报 1 I . F , 4篇 。
E-m alqiz l 97 1 3.o i: n m 9 @ 6 t m
断 、 大疫 病 防 控 、 P 重 S F鸡 的 研 究 以 及 生 物 制 品 研 发 等 方 面具
1 2 0 ~ 06年 的 H A 随 着 鸡 群 强 制 免 疫 疫 . 0 5 20 2 PI 苗, 临床病例 出现非典 型性 。危害 对象 主要 是处 于产 蛋期 的蛋鸡 和 肉种鸡 , 高峰期 鸡群 易发 。鸡 群总体 情 况 尚好 , 突然 出现死 亡 . 出现打蔫 的鸡 , 但 并 呈现 明显 病症 , 饮食 明显 减少 、 温升高 . 体 部分 病鸡 发生头部 和 面部水 肿 , 皮肤 发绀 ( 和 肉垂 )下痢 , 别鸡 出现 神 冠 , 个
由过去 临床 的烈性 爆发 (0 4年 以前 的流感 ) 变 温 20 转
和性 , 即非典 型性 。与经典 的禽流感 相 比, 目前 的流感
物 , 胃粘 膜 易剥 离并 有肌 层 出血 ; 呼吸道 : 头 、 肌 ② 喉 气管 出血 : ③生殖 道病变 : 卵巢及 输卵 管充血或 出血 ,
维 素性腹膜 炎及卯黄性 腹膜炎
作 者 简 介 : 卓 明 ,9 8年 生 , 士 , 究 员 。 东农 业 大 学 和 秦 16 博 研 山
青 岛农 业 大 学硕 士 生 导 师 。2 0 ~ 0 9年 , 国 O i 立 大 0820 美 ho州
学 高级 访 问学 者 。 0年 来 一 直 从 事 家 禽 重 大 疫病 研 究及 实验 2 动 物 研 究 工作 , 禽 病 分 子 病 原 学 、 因核 蛋 白工 程 、 病 诊 在 基 疫
维素性渗 出物 , 脾脏 、 肝脏肿 大 、 出血 , 肾脏 肿大 、 尿酸
急性 禽流感表现 为 : 发病 鸡精 神差 . 发蔫 。 食废 饮
绝 , 温升高 , 蛋鸡产蛋停 止 , 轻微 呼吸道症 状 如 体 产 有
收 稿 日期 : 01 0 —1 2 0— 3 0
盐 沉积 ; 时毛 细血 管 破裂 出现 肝血 肿 , 时 出现 纤 有 有
文 章编 号 :6 3 1 8 ( 0 0 0 — 5 0 17— 0 5 2 1)4 0 — 5
咳嗽 、 喷嚏 、 呼吸 困难 , 、 、 头 脸 颈部 浮肿 , 羽 毛覆盖 无
高 致 病 性禽 流 感 ( v n If ez , I 的危 害 性 A i n u na A ) a l
有 丰 富 的 经验 。 主持 和 参 与 省 部 级 课 题 1 2项 , 局 级 课 题 8 厅
项 。 先 后 获 得 山 东 省科 技 进 步 二 等 奖 2项 、 三 等 奖 4项 , 是
< i sG n } 《 生 物 学 报 》 《 传 工 程 学报 》 《 毒 学 报 》 < r ee、微 Vu 、遗 、病 、
性 和急性 , 具有 爆发性 。最急性 鸡群往往 不 出现任何 症状 即大 批死 亡 , 死亡 率可 高达 9 %以上 , 0 甚至 全军 覆 灭 ; 亡鸡 或鸭 常 常无典 型症 状 , 检可 见全 身性 死 剖
出血 , 织病变 主要是坏死 。 组
连 。输 卵管萎缩 、 质脆 、 易破 裂 , 卵管壁 和输 卵管周 输 围组织 常发 生水 肿 。此外 , 、 、 部水 肿 ; 头 颈 胸 胸部 肌 肉、 胸骨 内面 、 心脏及 腹部脂 肪有 散在性 的小 出血 点 ; 肝 、 、 、 有灰 黄色 小坏 死灶 , 腔及 心包 囊有 纤 脾 肾 肺 腹
《 畜牧 兽 医 学报 》 《 国 生物 工程 杂 志 》 审 稿 专 家 。 累计 在 、中 等
经症状 。产蛋量 下降严重 ,可 由 9 %下降至 2 %, 0 0 甚
至废绝 , 蛋壳质 量下降 , 软皮蛋 、 薄皮 蛋和小 蛋 明显增 多 。死 亡鸡通常 在发病 一周后 达到 高峰 , 本表现 为 基 “ 多一 ” 少一 少 的数 量变化 , 死亡率通 常为 1%~ 0 但 0 4 %。 生产性 能恢 复缓慢 , 多可恢 复至 5 %~ 0 持续 时 最 0 6 %,
注和探讨
共济 失调 .不 能站 立 ,发病 率 10 0 %,死 亡率 3 %~ 0
10 0 %不等 。
1 关注非典 型禽流感
目前禽流感变化较 大 , 在疫 苗的免疫压力下 , 已经
典 型剖 检病 变 : 消化道 : ① 口腔 粘膜 、 胃乳 头 、 腺
肌 胃角质膜下及 十二指肠 出血 : 胃有 大量粘 性分 泌 腺
业界 已经家 喻户 晓 , 但是 围绕 禽 流感 的 防疫 , 目前 仍
有很多误 区。 尽管 国家免疫 防控 的策 略已经达到 了较
的部 位 ( 、 冠 肉髯 、 等 ) 脚 发绀 、 、 肿 出血 、 坏死 , 白绿色
下痢 . 部鳞片 出血等 。 病后期存 活鸡有 神经症状 , 腿 发
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果 . 生产 中的种 种 问题 仍然值 得我 们高度 关 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