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学案1(无答案)语文版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为人民服务》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为人民服务》教学内容本次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初二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第一篇文章:《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里所表达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会推敲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造就氛围的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会推敲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造就氛围的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先让同学们谈一谈“服务”这个词的意义和涵义。
二、学习阅读课文老师开始讲述文章《为人民服务》的大致体裁、主题和写作背景。
然后,老师进行语文课文的朗读,让同学们认真听、边看边读、品读文章。
三、阅读与分析老师让同学们先读完一遍文章,再看下面的问题。
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什么是“为人民服务”?2.文章里提到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是干什么的?3.文章有哪些描写句子?这些句子的用意和作用是什么?4.本文学习了“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我们应该如何行动?通过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造就氛围的方式,帮助同学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四、探索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找到有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新闻或者社会实践活动。
之后,同学们会在小组内分享相关信息,并形成小组的讨论议题。
老师会取其中一件事情让同学们进行分享和讲述。
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
五、总结老师会让同学们进行总结,来检验他们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理解程度,这里主要是关于课文的主旨和所表达的精神的总结。
六、作业老师会提供两份作业供同学们选择:1.同学们按照一定的框架要求,写出自己对于“为人民服务”这个话题的理解,可以另外配以插图、漫画、视频等方式进行表达;2.阅读《洛阳剑客》序言、“为人民服务”和《洛阳剑客》相关的章节,列出自己在文中发现的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相关的内容。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通过阅读《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了解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并且掌握了文章里所表达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2课为人民服务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第12课为人民服务【导学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内容,掌握主题。
2.理解关键语句,围绕主要意思,掌握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发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引号的使用精彩导入激发兴趣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
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鸿.毛(hóng) 李鼎铭..(dǐng)(míng) 送葬.(zàng) 追悼.会(dào)(2)词义泰山:山名,在山东泰安市。
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
后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鸿雁的毛。
常用来比喻事物轻微。
精兵简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
内容是缩小党政军等机构,精简人员,特别是尽量减少机关的行政人员和部队非战斗人员,以减轻人民负担,使部队、机关变得更精干,更灵活,更有战斗力。
现多指缩小机构,减少工作人员。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为人民服务》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主备:禤德育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第十四周使用班级_____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培养逻辑思维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1、背景知识和张思德的主要事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中央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2、复习常见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对比论证,④比喻论证【预习】: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泰山”“鸿毛”“兴旺”等词语的意思。
2、查工具书,理解“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3、熟读课文,把握大意。
【讨论】一、听课文范读,思考并讨论:1、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的(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2、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二、课文第一段、第四段分别讲了几点意思。
第一段:①②③第四段:①②③④⑤三、逻辑思路训练推理论证:①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是队伍中的一员,所以②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所以张思德死比泰山还重。
③仿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推理写一段话。
四、论证方法找出文中二三段所涉及到的论证方法,结合语境谈谈其作用。
五、重点词语的作用。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为人民服务》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及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5、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的各个层次是如何围绕课文中心展开论述的。
课时设计: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二)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一)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课题前,先来看一些照片,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并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为了谁。
好吗?生:好。
(在屏幕上显示图片:为人民服务的人,并伴随着音乐《为人民服务》,渲染气氛)师:(观看完图片后)看了这些这些图片,他们那样子做到底是为了谁?说说理由。
生:他们那样做是为了人民。
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师:对,为人民服务。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
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
他们都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第12课《为人民服务》。
(在黑板上板书:12、为人民服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先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录音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2、学生初步小声朗读课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画出不会的生字、生词,接着让学生自己借助字典来解决生字、生词。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教师指名或学生自荐朗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并让全班学生一起来纠正读音。
特别注意的字读音:悼(dào)不读成diāo;民(mín)读成míng炊(chuī)不读成cuī;先生要读轻音(xiānsheng)3、再读课文,理解词语基本解决了课文的生字,让学生再准确地朗读一遍课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语文版

12.为人民服务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通过理解句子意思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理解文章主题。
3.激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墙上“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
它向世人昭示“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崇高宗旨。
跨越时空的界限,20世纪40年代,一位叫张思德的战士,为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其追悼会上作了这篇《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词。
导语设计2: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
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寄托(jì tuō) 哀思(āi sī) 轻于鸿(hónɡ)毛精(jīnɡ)兵简政(zhènɡ) 李鼎铭(dǐnɡ mínɡ)2生词注解泰山: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后常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鸿雁的毛。
常用来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文中指革命队伍里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和各个方面。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3作者名片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其讲话稿主要收入《毛泽东选集》。
4背景追溯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话。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2《为人民服务》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2《为人民服务》教学案(新版)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概括文章主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什么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难点: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走进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三、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寄()托哀()思精兵简政2. 了解“老三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五、合作探究:1、讲读第一层(1)朗读第一层(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为人民服务》(语文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为人民服务》(语文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为人民服务》(语文版八年级教案设计)1《为人民服务》(语文版八年级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次教学将以“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为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目标:1.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2.明确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观念3.了解历史上的“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和鲜活案例4.通过阅读“为人民服务”相关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观教学过程:Step1 导入通过问答交流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为人民服务”的话题。
教师:今天我们将要讲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你们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吗?学生: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国家的利益、市民群众的幸福、人类的进步、和平等各个方面服务。
教师:非常好,这是大家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理解,那么,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一个人要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请同学们举手发言。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下来,以此为基础,引出今天的探究内容。
Step2 激发情感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文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一些历史上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和鲜活案例。
如邓小平同志在xx年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等等。
同时,让学生在感悟这些故事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Step3 阅读文章让学生阅读一些与“为人民服务”相关的文章,如《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典故》等,并要求学生做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师在讲解文章时,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
在阅读文章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思考。
Step4 写作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更加深入,那么,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认识。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12、为人民服务

还重。
纳(课件显示小结)
3 段: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5、总结:毛泽东同志此番演讲正值抗日战
4 段: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 争走向胜利的关键阶段,此时阐明党和人
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民军队的宗旨对鼓舞群众斗志,促进人民
5 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 团结有着特殊意义。可见,毛泽东同志发
的很优秀,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接下来让 我们一起整体感知课文。
主题是“为人民服务”,围绕这一主题讲了以下内容: 2、出示自学任务及相关要求。
1 段: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张 3、自学:学生读书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思德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完成习题。
2 段: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 4、展示: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师生点评归
规律。
“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 敬”,接着,毛泽东作了《为人民服务》的
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 演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演讲词 。
论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示标。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 学生齐读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 及要求。
“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
3、知识链接
关于张思德:张思德出生在四川仪陇县的一个贫苦农 点名朗读知识链接的内容,其他学生将重
民家庭。1933 年,他第一个参加仪陇县少先队,后 点内容做上标记。
加入红军。经历过长征,1937 年 10 月加入共产党, ①关于张思德
【导学过程】 【导学一】品读课文,体会语言(25 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通过范读、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
2、掌握本文围绕主题讲了哪些内容。
3、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关链接:
张思德生平及主要事迹介绍——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从小是个孤独儿。
若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生活。
1933年因伤病被编入警卫连,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10月担任中央警卫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士挖窑烧炭,窑洞即将挖成突然塌方,他奋力救出战士,自己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张思德的一生是短暂的,他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
在他牺牲后3天,中共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在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并成为党的宗旨,每个党员和要求进步的同志的座右铭。
模块一:自主学习
模块二:交流研讨学习内容摘记
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写出相应词语的意思。
1、鸿.毛()追悼.会()哀.思()
2、五湖四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兵简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分组阅读,逐段阅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4、仔细阅读全文,讨论: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一主题,演讲者主要讲了哪些
内容?
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把你的修改意见在
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
内容二:按照组长的分工,每位同学选择一个内容向全组同学进行交流。
如有不同意见,请
直接提出或质疑。
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本文都运
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是什么?
模块三:巩固内化
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朗读指导:要以演讲者的身份读出真情实感,即要读出对张思德同志的崇敬、悼念之情,
要读出鼓舞群众斗志、促进人民团结的激情。
任务二:填空,然后背诵这一段。
人总是要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_____________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人民利益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替法西斯卖力,
,就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
要重的。
模块四:当堂训练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固.有一死:本来 B.精兵简.政:简单 C.死得其所.:处所 D.重于.泰山:比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泰.山()鸿.毛()兴.旺()哀.思()哀悼.()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3)()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应该坚持到底。
(4)王鹏()接受了大家的批评,()改正了错误。
4、“死”有种种不同的说法,请你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就义殉国牺牲驾崩夭折遇难寿终圆寂过世仙游
(1)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叫()
(2)未成年的人死去叫()
(3)帝王死去叫()
(4)指老年人正常死亡()
(5)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死去叫()
(6)僧尼去世了叫()
(7)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杀害叫()
(8)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叫()
5、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博览群书相题并论潜移墨化诲人不倦
脍灸人口三顾茅庐赴汤蹈火川流不息
6、从你积累的古文中写出两组表不定期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句子:。